慢下来的哲理故事(通用14个)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通用14个)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哲理故事吧,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哲理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慢下来的哲理故事(通用14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架葡萄。从葡萄长出来的那一天起,我就一天天监视着它们。葡萄成熟得很慢,一颗,一颗,像蜗牛。我以为我很快,因为我抢在蜗牛爬上葡萄藤之前摘到了那一颗甜葡萄。可每次回味起来,舌根依然是酸的。
快,能让我们获得什么?很多。比如更早接近终点,把怅惘留给身后的竞争者。
那么,在快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道。因为这个问题,快的人没有想过。就像有一天,你推开门,突然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正在为没着落的工作和捉摸不透的爱情欷歔苦恼。而你出门的时候,他还在呼啦啦地玩着溜溜球。不是吗?
据说,当人类还在丛林里跟剑齿虎赤身肉搏的时候,发展出了一套快速应对的系统,在第一时间做出决断与行动,但是常出错。错不要紧,因为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快而错比慢而对更安全。后来呢?我们进化成了猿,蹲在树上,不用老想着被吃掉,于是就有空闲胡思乱想了。渐渐地,另一套审慎决策的系统发展起来。事实很明显: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慢”比“快”更高级。
工业革命以来,奔跑了好几个世纪的人类,像一架一经发动便再也无法停歇的永动机,以速度为终点,奔跑,奔跑!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甚至超越了预设的终点。可为什么我们的内心还是感到恐慌?更多的时候,一旦赶到尽头,便发现所谓的终点,不过是人生虚线上的一个小小的圆点;我们总是发现,我们失去了过程中的细节。
我们是被历史虚笔带过的、缺乏细节的人。我们有追求,但没有理想;我们有目标,但没有信条;我们有欲望,但没有要求。我们站在一个孤岛上,记不清来时的路径。我们努力,我们疲倦,却不觉得充实。因为,我们删减压缩了生命的经验。我们双手盈握着的,莫不是一个看似圆满的空虚?
慢,不一定落后,而落后在今天不一定就会挨打。是的,有些事情说起来也许有点讽刺。很多古迹之所以保存得完整,竟是得益于落后,得益于慢。于是,人们从中发现了宇宙的`秘密,起点即终点。于是由圆见缺,于是自多及少,于是人们发现,快就是慢,而慢是另一种快。
慢,是放大后的细节。慢,是精确把握当下的最直接的方式。慢,是风流云散后对前尘往事的端详。慢,是对未来的回忆。
精确一点吧,请别太快。请向我呈现一颗葡萄的变化,流转的光泽,酸与甜的佳酿。请向我描述蜗牛的慢,它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它的自信与谦卑,沉重与豁达,它带着房子去旅行的乐观,与那背负着十字架的罪恶感。尽管在中国,蜗牛象征着缓慢和落后,但在西方,人们却视之为恒定执着的坚持者。它指向未来,因为人们会借蜗牛的行动来预测天气。如果蜗牛的触角伸得很长,就意味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
诗人说得好:一只追赶火车的蜗牛上了前程。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2
1174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
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了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
一句话,比马慢。
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十分之一。
眼看夕阳不等人,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儿耐不住了。
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想了一会儿,下令道: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马才是胜者。
众人绞尽脑汁,仍然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赛马队伍前,在每个骑手面前如此这般进行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
只见骑手们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狂奔。
很快,比赛结束了,跑得最慢的'马依然是胜者。
原来,成吉思汗让骑手们相互调换坐骑,甲骑乙的马,乙骑丙的马,丙骑丁的马……这样一来,每个骑手都希望自己骑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不能得奖,使自己的马落在最后,从而取胜。这样一来,一举打破了众骑手踯躅不前的僵局。
用比马慢的办法,没能把最慢的马选出来,反其道而行之,用比马快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将最慢的马选出来了。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3
一次聊天,久住西班牙的朋友说:“西班牙的电梯没有关门键。”我有些不理解,他解释:“因为他们不着急啊,等着门自己关上就好啦。”后来去了伦敦,发现一些电梯也没有关门键,电梯上的人从来不着急。当电梯门经过了许久自己慢慢悠悠地关上时,我想起了自己在国内坐电梯总是要把关门键按好几次,直到安心看见门关上。
有一次去巴黎,正在吃午餐的我看见两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带着一条狗走进餐厅,坐在我旁边。她们坐下后什么都没做,就是聊天。半小时过去,我快吃完了她们还在那坐着,心里纳闷这两位姑娘为何一定要在人家餐厅里坐着遛狗。这时,只见服务员把菜单送了过来,原来她们只是在等菜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在国内的餐厅里不停地呼唤“服务员”,直到确定服务员开始为我点单。
之前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发明了一种“葡萄干治疗法”,以解决现代人幸福感不足的问题。这位教授要求接受治疗的`人用十分钟的时间去认真地吃一颗葡萄干,没错,是一颗。有的人吃完以后居然觉得自己饱了。想象着那种不可思议的吃法,我想起了自己在一秒钟内往嘴里塞五六颗葡萄干,直到满足地感觉到牙齿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嚼的样子。
如果评判生活中的“慢”,我是不及格的。我着急,高效,很有时间概念。但仔细想想,我唯一慢的时候是在旅行中,如果评判旅行的“慢”,我应该是优等生。
世界杯期间,我听到一个广播节目里请来了一位旅行达人,主持人问:“快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居然能在世界杯期间看球旅行两不误,还去了这么多地方的?介绍介绍经验。”接着,这位达人开始详细地介绍自己如何用十四天的时间玩了巴西的五个城市。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内心不免一阵慌乱和紧张。对我而言,十四天逛两个城市都够呛。
我是一个不做详细旅行计划的人。总觉得越详细的计划,越会把旅行弄得像任务,從而丧失了行走的美感。计划总会把风景分类为必须看的和没必要看的,重点的和可以略过的。我固执地以为,只要是经过的风景,都应该仔细端详。
我之所以放任自己在旅行中“慢”,其实多半也是出于无奈,生活太快,你要是慢了可不行——就像我依然会选择按电梯的关门键,依然会希望服务员尽快下单,依然会大口大口吃葡萄干,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坚持做一个旅行中的慢行者。我会慢慢地凝视一座城市,而不是两三天逛完;我会停下来和当地人聊天,而不是依赖导游和旅游指南;我会在路上打开感官,而不是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著名景点上。
快,是生活所迫,我们实在无法阻挡;慢,是旅行所需,我们应当全力以赴。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4
有一句话很流行:“现在不是大鱼吃掉小鱼,而是快鱼吃掉慢鱼。”让那些自己觉得发展速度慢了点的老板,想起来就寝食不安。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从来不会把所有的宠爱集于一身。大鱼有大鱼的生存方式,小鱼有小鱼的生存空间,快鱼要活,慢鱼也要活,谁能够活到最后,还说不定呢。
自然界里,行动缓慢的动物,往往寿命更长,从科学的观点看,是因为消耗少,代谢慢,节省了能量。因为能量是有限的,慢慢用当然比快快用更长久。
人们恐惧,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快的时代,信息技术就像一个巨大的加速器,使社会生活的每个齿轮都发疯一样地高速运转。据权威部门统计,近30年来,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数据量已经超过了过去5000年的.总和。在这样一个时代,发现的速度,发展的速度,发财的速度,都是惊人的。我们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过去5000年文明的积淀,最近30年的飞速发展从何而来,没有能量的积蓄,就没有凶猛的爆发,一味只求速度,难免后劲不足。
过快的发展,本身就潜伏着危机。
开车的人都知道,车开快了危险,但当路况不错时,眼见得一辆又一辆比自己还孬的车超到前面,大多数人都会心痒,脚下一踩,油门就不知不觉加上去了,越跑越轻松,越跑越飘然,等到出现意外,想处理也来不及了。
办企业的人,在艰难困苦的创业时期,往往并不会出大的问题,反而是发展壮大以后,经不起身边那些超常规发展的榜样的诱惑,头脑一热,就放弃了稳健的经营,去和开飞车的人较劲。殊不知速度可以产生极大的杀伤力,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再坚固的庞然大物也是脆弱的,任何一点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导致其重创甚至毁灭。
有关资料证明,1970年的全球500强,在12年后的1982年就消失了三分之一。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为企业家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决策为什么失误?往往和浮躁有关。
人生犹如马拉松,做企业也是如此,浮躁的心态,盲目的速度,只不过是一时痛快,对长远的发展并不一定好。很多时候,挺住就是胜利,人到底能够跑多远,不在于你速度多快,只要你一直不停地跑。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5
去山里旅行,我们听从了向导的建议,走了那条下过暴雨的河床而非下小雨的小路,没想到河床里竟连一洼水都没有。向导说:“急水难存,慢水深存。从上游快速下泄的.洪水,很难在河道里留存下来;反倒是那些下过小雨的河道,变得泥泞难行。”
“急水難存,慢水深存。”这句话父亲也说过。父亲在老家浇地时,会掘一条长长的水沟,河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沟缓缓地流到了菜园里。后来,我新开了一条宽敞的水沟,直接通到了菜地里,效率很高。父亲却指着两片长势不同的菜地说,“急水难存,你虽快,但菜只喝了个半饱,长势一般;而我浇地是静水深流,菜反倒能慢慢消化吸收,直到完全吸饱喝足,故长势旺盛。”
只有慢水深存,不着急,慢慢走路,人生才不会如一阵急流漫过,连一洼水都不曾留下。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6
蚂蚁和大象相约外出寻找食物。
大树下,蚂蚁收获了一颗米粒。米粒重达88毫克,是这只蚂蚁体重的4倍。
河岸边,大象收割了一筐香草,约10公斤,重量不足象之半腿。
天空中,骄阳似火,炙烤大地。蚂蚁吃力地驮着米粒,一步一步地爬行,那速度可笑煞蜗牛、气死乌龟。
大象挪到树荫里,不停地扇着耳朵,粗声粗气地说:“伙计,等日沉西山时再回吧?你家近得很,只有三大步的路程;我家比你家要远上几千倍呢!我尚且不着急,你为何那么忙碌、劳累?”
蚂蚁没有停下行进的脚步,气喘吁吁地说:我家虽近,但我步子小,速度慢,食物重啊!人们不是常说“笨鸟先飞”吗?
大象昂起头,卷起长鼻子,“哼”了一声,说:“我不愿做傻事,更不想流太多的'汗。要回的话,你先请吧!”
蚂蚁真不愧为大力士,硬是把那颗米粒拖回了蚁穴。这时,残阳挂西山,热气盈空冥。蚂蚁门前坐,眺望大象兄。大象呢?呆立阴凉处,闭目思寒暑,鼻卷香草乱,正要踏归途……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7
明天就是小刺猬的生日了,小刺猬用树叶写好邀请卡,请风姑娘带给每一位朋友来参加自己生日聚会。
小刺猬傍晚高兴的想着明天会有谁来呢?自已最好的朋友小蜗牛一定会第一个到。慢慢的小刺猬睡着了,一大早小刺猬家的门铃声就——“叮咚”——“叮咚”——的响了起来。会是谁呢?一定是小蜗牛,小刺猬急忙去开门。
“生日快乐小刺猬”是鸭子兄弟。鸭子兄弟带着礼物来参加小刺猬的生日,小刺猬非常高兴。
叮咚——叮咚!门铃又响了起来,小刺猬觉得这次一定是自己的好朋友小蜗牛,打开门是小猴,小猴带着小刺猬最喜欢吃的水果来参加它的生日聚会,小刺猬非常高。
叮咚——叮咚!门铃声不断的响起,朋友们都来祝贺小刺猬的'生日,小刺猬有一点失落,因为自己的好朋友蜗牛依然没有来。
到了第二天一早,小刺猬的门铃又响了,小刺猬打开门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小蜗牛带着礼物来给自己过生日。
小刺猬忘记了小蜗牛走路慢的这件事,虽然是迟来的祝福,小刺猬依然很开心。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8
看过一则墙体广告:快鱼吃慢鱼。背景是一尾小鲨鱼在追赶、噬咬一条臃肿而迟钝的大鱼,深蓝之上的猩红,触目惊心。
曾经,生物界的不二法则是“大鱼吃小鱼”,但现代社会的竞争改写了这条法则,将“快鱼吃慢鱼”确立为新的规则。这个理论最先由思科CEO钱伯斯提出。这个“快”和“慢”的概念,包括反应、决策和行动力,谁快,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事实上,这个理论不仅限于商业,它对于现代社会的任何竞争都有效,从商场、职场到官场、情场,慢鱼总难逃脱被淘汰的噩运。
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链的顶端,是至高无上的霸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锋利的牙齿,还因为它每小时高达90多公里的游速。
然而,快与慢只是相对的。钱伯斯的理论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真理。我们还应看到,大多的生物并非居于生物链顶端,但它们也活得很好。它们的生存秘诀是:做不了最快的,但不做最慢的`。非洲羚羊被狮群捕杀了数万年,却从来没有灭绝就是因为这个。这里又引发了另一个“跑鞋理论”:两个人在非洲草原徒步旅行,遇上了狮子。A迅速拿出跑鞋穿上,B不解地说:“穿跑鞋你也跑不过狮子啊!”A说:“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可以了。”
跑得最慢的那个人被狮子吃掉了,穿跑鞋的幸存了下来。现代社会的竞争也是这样,只有速度最慢的那个先被淘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存有侥幸心理,毕竟,你不能争当最快,危机就随时存在。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9
乌龟开了家慢递公司。
大半年了,没等到一个顾客。
乌龟也不急,每天照常上班,泡杯茶,看看书,晒晒太阳。
隔壁的蜗牛开了家快递公司,整天忙得四脚朝天。
“老兄,改个字吧。这年头,谁还寄慢递啊!”蜗牛说。
“改什么?”乌龟问。
“把‘慢’字改成‘快’字,生意就会找上门。”蜗牛很有经验。“不行!那不是欺骗顾客吗?”
乌龟不改,照常泡茶,看书,晒太阳……顺便等待顾客。
真有顾客找上门来,是豆豆鼠。
“我要给乡下的奶奶寄一块豆腐,可以吗?”
“当然可以。”乌龟说。
半年后,豆豆鼠的奶奶,收到了一块臭豆腐。
“是那个味儿,很正宗,还是孙女最疼我。”
豆豆鼠的奶奶,一边吃臭豆腐,一边喃喃地说。
“我要给乡下的兔子寄点萝卜种子,可以吗?”城里的兔子问。
“当然可以。"乌龟说。
乌龟上路了,包里装了泥土和一壶水。
一路上,乌龟喝水,也给萝卜种子喝一点。
半年后,乌龟把萝卜种子递给乡下的兔子时,觉得不好意思:“我爬得慢,种子都变成萝卜了。”
熊先生要给北极熊寄封信,担心邮费贵,找到乌龟的慢递公司。
三百年后,乌龟终于爬到北极。
北极熊打开信,当时就哭了:“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往上数,十六代爷爷的好朋友熊先生写来的亲笔信,太珍贵了,我要收藏起来。”
鸭太太下了一个蛋,她和丈夫没空照顾,托乌龟把蛋寄给鸭奶奶。
乌龟上路了。没多久,蛋破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小鸭子。
小鸭子长大了,又下了很多蛋,蛋里又钻出很多小鸭子……鸭奶奶看到乌龟赶着一群鸭子来,抹着眼泪哭了:“孩子们看我来了,我真幸福!”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0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花果山吸引了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瞧,站台上,“慢小姐”与“快先生”相约一起去连云港花果山旅游。
两人一路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山脚下买了票。“快先生”建议:“我们乘坐索道上去吧,能快一点到达玉女峰”,“还是你陪我走上山吧。” “唉,真麻烦!”,“快先生”小声说着,很不情愿。“慢小姐”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走,每一个景点,每一棵树,甚至每一棵小草,在她眼里都要欣赏半天。而“快先生”一步跨三个台阶,一心想着玉女峰。“你等一等我呀!”“慢小姐”大叫,“快先生”无奈地摇摇头,坐下来等她。
中午,他们随便在路边的摊上吃午饭,“慢小姐”细嚼慢咽,品尝得津津有味;“快先生”狼吞虎咽,顷刻间三碗饭就下肚了。
午饭后,他们继续再向上走,来到了水帘洞。“慢小姐”这儿坐坐,那儿躺躺,半天才出了水帘洞。只见“快先生”觉得石桌、石凳都没意思,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早早地站在门外。等了很久后,“慢小姐”才出来。
他们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慢小姐”想走较偏僻的羊肠小道,而“快先生”想抄近道,两人不欢而散。“慢小姐”采了一大把野花,还追逐着蝴蝶,差点迷了路。“快先生”早早就到了玉女峰。
“慢小姐”上了玉女峰,显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而“快先生”则显得百无聊赖,平淡无奇。
“慢小姐”一会儿抱抱大树,一会儿坐在石头上,连两片树叶她都能比较半天;一会儿又站在陡崖之上,觉得蓝天离自己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得着。
“慢小姐”要在她心仪的风景点拍照,“快先生”怪怪地看着她,觉得她幼稚无聊,“慢小姐”也深觉他大煞风景。
下山时,“快先生”的目标是早点回家,“慢小姐”则要好好品味回程的风景,两人在三元宫分手了,“快先生”坐索道下山了。
两个人,如果有不同的心态和个性,对风景的`赏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1
不必急着得到生活所要给予你的,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慢慢地去领受,这才有滋味,这才有异香。
远古时期的夏朝,传说有两个人偶然遇到酒仙杜康,便要他传授酿酒之法。杜康叫他们选用秋熟饱满的黑糯米,调以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碧水,尔后注入僻静之地的千年紫砂土制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片得见朝阳的新荷覆盖,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在那个远古蛮荒的时代,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所需材料。他们将梦想连同这些东西一起调和密封,然后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所不同的是,一个人几乎什么也不做,一心一意等待这瓮酒的酿制成功,不时去瞧一瞧,摸一摸,摇一摇。在这难熬的等待中,第四十九天总算来到了,他索性一夜不寐,坐以待晓,好不容易他听到第一声鸡鸣。多么漫长的等待啊,总算又有了鸡的第二遍啼鸣。第三遍鸡叫声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响起?他再也无法忍受了,急急忙忙地打开了陶瓮,他几乎昏厥: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又黑又酸。
而另外一个人,密封好瓮口后,虽然也盼着那个时日的到来。但他在这段日子里,白天欣然下地劳作,晚上借着松明灯怡然看书,四十九日倏忽即过。
第四十九日之夜,他早早上了床。第一声鸡鸣将他唤醒,他慢慢地起床,慢慢地洗漱,很快迎来了第二声鸡鸣。这时,他情不自禁地踱出茅屋,悠悠然看天空中阑珊的星斗,观远处微曦中的山峦……在惬意愉悦中迎来了响彻天宇的第三声鸡鸣。他缓缓进屋,扒开那片荷叶,顿觉一股芬芳扑鼻而来;他满满地倒了一杯,只见清澈透明的液体在杯中漾动;轻轻抿了一口,啊,是那样的清醇甘甜,那美味在齿颊间久久不去……
倘若你是个急性子,希望不要苛求生活为你变成急脾气,请让它在慢条斯理中,为你酿造美好。岁月是一个深幽之处亘古紫砂土制成的陶罐,而生命,是被装在其中的`各色原料。如果要让你的人生成为佳酿,请不要着急,那陶罐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最精致器皿。
慢,并非就是落后,并非就是被动。审时度势的慢,精益求精的慢,顺理成章的慢,恰是一种情趣,一种执著,一种明智,一种清醒。
是的,只要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慢,生活的芬芳总会如约而至。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2
他叫阿尔伯特。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他从小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阿尔伯特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还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后来,阿尔伯特总算开口说话了,但是说得很不流利,而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吃力的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
后来,阿尔伯特上学了。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老师甚至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儿子智力迟钝,不守纪律,他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阿尔伯特因此极度自卑,在学校里几乎抬不起头来,整天只想着逃学。
一天,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指着两棵树说:“你知道那是两棵什么树吗?”
阿尔伯特迟钝地摇摇头:“不知道。”父亲说:“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你觉得哪棵树更珍贵?”阿尔伯特想了想说:“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瞧,它长得那么高大。”
“错!”父亲说,“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珍贵呢。而且,贪长的树很难成材,你别看沙巴树现在长得快,三年之后就不长了,很少有沙巴树能长得超过十米。冷杉却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而且,它的寿命极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
说着,父亲把他领到冷杉面前,这棵直插云霄的千年古树至今仍然生机勃勃。阿尔伯特仰着头,若有所思地说:“爸爸,你是想让我做一棵树,做一棵虽然长得慢但是永不放弃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此,阿尔伯特不再逃学了。有一天,在手工课上,阿尔伯特费了很大的劲做出了一只难看的小板凳,结果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嘲笑。但是,父亲没有嘲笑他,因为通过这只制作粗糙的小板凳,父亲看到儿子身上已经具备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韧性。
你可能已经猜到阿尔伯特是谁了。没错!阿尔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全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3
小蜗牛看到小木马的快递公司开得红红火火,想去帮忙。小木马撇撇嘴说:“客户要求送得又快又好。你爬得那么慢,怎么帮别人送东西啊?”
小蜗牛想试一试,于是,他在自己的壳上竖了一个小小的牌子:蜗牛慢递,安全稳妥!
小蜗牛刚爬到一片树林的时候,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小熊。小熊对小蜗牛说:“小蜗牛,能帮我给山那边的小猪带封信吗?”
“好啊,不过……我爬得很慢……”
小熊笑着说:“没关系!我想邀请好朋友小猪来我家吃苹果。我家门前的苹果花刚刚开,小猪收到信的时候,应该正好赶上苹果成熟。”
看来真的有人需要慢递的服务啊!
小蜗牛接过小熊的'信满心欢喜地爬啊爬。爬到一个小山坡时,他遇到了蒲公英宝宝。蒲公英宝宝说:“小蜗牛,帮我带封信给我的妈妈吧!我已经在这片美丽的山坡上安了家,请她不要担心。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小蜗牛继续赶路。爬到一片池塘边的时候,遇到了刚刚生完宝宝的青蛙妈妈。
青蛙妈妈说:“我就要离开这里,去另一个池塘了。等宝贝们长成小青蛙的时候,请帮忙把这封信交给他们。虽然不能看着孩子们长大,但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爱他们。”睡前故事
小蜗牛把荷叶信小心地收到自己的小房子里,接着赶路。他觉得背上的每一封信都沉甸甸的,充满了爱。尽管自己爬得很慢很慢,可是能够把一份份暖暖的爱传递下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背上的小房子已经很沉了,再带上大家的信,小蜗牛爬得更慢了。小蜗牛有点发愁了,这可怎么办呢?
小蜗牛爬呀爬,在小河边遇到了另一只小蜗牛。小蜗牛给他讲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没想到,那只小蜗牛很愿意加入到蜗牛慢递的队伍中来。
就这样,小蜗牛带着小熊和蒲公英宝宝的信往山的那边爬。另一只小蜗牛带着青蛙妈妈的信,沿着小路边慢慢爬。
一路上,他们又遇到很多需要慢递服务的小动物,不过不用担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蜗牛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了。
瞧!河边、田间、树下,那些正在慢慢爬着的小蜗牛,都是蜗牛慢递的一员呢!
现在,开办蜗牛慢递的那只小蜗牛一边忙着帮人送信,一边把送信时遇到的事写成故事,他想让更多的人明白:不管这个世界变化多快,都不要忘记让自己慢下来,感受身边的风景,感受身边的爱呀!
慢下来的哲理故事 14
公元前77年春,正逢大汉盛世。山东昌邑城内,酒肆林立,商贾如云,好一派繁荣景象。
太平楼,是昌邑城内最热闹的一家酒楼。二楼临窗,一个年轻人穿着青布长衫,面容白皙俊朗,独自占了一张小桌,两碟小菜,一壶白酒。年轻人自斟自饮,不时凝神看着窗外,眉宇间,隐现忧思。窗外,柳色清新,一条小河清粼粼地穿城而过。
这位年轻人姓王名吉,山东琅琊人氏。本是云阳县令,因为通经明事贤名远播,三个月前,被调到昌邑王府中担任中尉,由七品升到了五品,可谓“平步青云”。
可是,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王吉虽然升迁了,但是在这样的主子手下为官,再摊上这么一班同僚,还真说不上是福还是祸呢!
胸中抱负不展,周围人际关系复杂。这次来太平楼,王吉算是借酒浇愁了。
半壶白酒下肚,王吉微微有了醉意。他忽然发现,邻桌有一位老者正微笑举杯向他示意。老者衣衫素净,儒雅亲和。王吉一见就心生好感,连忙趋身请教。
两桌并成一桌,两人谈诗论史,一见如故。转眼间,一壶白酒就见底了。
老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试探问道:“小友似有心事?”
王吉听了,默然无语。
老者手捋长须,沉吟了一下,又问:“小友现今是从商,还是为官?”
王吉恭声回答:“晚生本是云阳县令,一直勤勤恳恳,也小有贤名。三个月前,突然被调到昌邑王府中担任中尉。府中……人……事生疏,所以有些烦恼。”
老者的眼睛一亮,随即,酣然大笑:“你不必细说,我全明白了。我送你三个字,可以保你从此顺顺畅畅。”
“哪三个字?”王吉满脸疑惑。
“言—宜—慢!”老者看着王吉,慢条斯理地道出这三个字,乌黑的眸子里似有深意。
“言宜慢?”王吉细细地品味着这三个字,若有所悟。
等王吉回过神来,老者已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从那以后,王吉谨记老者教诲,勤于政务,三思而后言。在暗流涌动的昌邑王府中,居然平平安安,数次均有惊无险。
由于低调与勤政,公元前73年,王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专门评议政事、弹劾失职官员。此时,王吉成了朝中重臣,位高权重门庭若市。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王吉常常想起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一句“言宜慢”,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真是让王吉受益不浅啊。
公元前67年,王吉回故乡琅琊省亲,又路过昌邑城。忽然,有位老者自称是王吉的.故人,挡在了官道中间,要求与王吉见上一面。王吉走下官轿一看,只见一位老者须发如墨儒雅亲和,正含笑看着自己。
竟然就是,10年前,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
王吉心中大喜,躬身向前,行晚辈礼。
“10年前,太平楼上,得前辈一句教诲,晚生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王吉一揖到地,朗声说道,“谢谢前辈教诲之恩。”
老者哈哈大笑,上前扶起王吉:“10年前,我送你三个字,已经保你10年通畅。今天,我再送你三个字,你若能遵从,可以保你一世无忧。”
王吉一听,面色立即郑重起来,轻声问老者:“哪三个字?”
老人贴近王吉耳边,也轻声说道:“心宜善!”
声音虽轻,王吉听在耳中,却心中一震,背上冷汗淋漓。
担任谏议大夫这些年来,虽然总体来说王吉还是能勤政为民,但是偶尔,王吉也会党同伐异,擅用职权弹劾政敌。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合,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
王吉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抬起头来,只见老者已飘然而去,走出老远。
省亲归来,王吉认真地反省了一下自己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越想越是惭愧。
从那以后,王吉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言宜慢,心宜善。清正廉明,仁慈宽厚。最终,成为西汉的一代名臣。
据后人传说,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就是隐居于昌邑,汉武帝时著名宰相公孙弘。
“言宜慢,心宜善。”这句经典的话,从此,就被王吉列为王氏家规代代相传。所有王吉的子孙都要谨听之、慎行之。自东汉至明清,这一千七百多年间,王吉的后人中,《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6人被封为皇后,36人成为驸马,35人担任宰相!
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是啊!年轻时就该“言宜慢”,这样才能深思熟虑少犯错误,从而保护自己谋求发展。而人到壮年,心智成熟、实力雄厚,这时就应该“心宜善”。这样才能少树敌手,泱泱有长者风范,受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