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6个

发布者:Sam歌仔 时间:2025-1-8 14:45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6个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6个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1

一次,耶稣带着门徒彼得出门远行,旅途漫长,两个人都疲惫不堪。途中,耶稣看到地上有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很累,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那块马蹄铁。

到了城镇之后,耶稣拿这块马蹄铁在铁匠铺挟了3个铜板,又暗地里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耶稣把樱桃藏入袖中,两人继续前行。

一路上尽是茫茫的`荒野,没有人烟,没有水源,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看到后,慌忙捡起来吃掉。耶稣迎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还沾沾自喜。

最后,耶稣笑了,对彼得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彼得大惑不解。

耶稣说:“我用马蹄铁换了3个铜板,又用它们换回了那些樱桃。孩子,你必须记住: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彼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2

没有贪欲的人生是单纯、快乐的人生,他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知道怎么珍惜自己所喜欢的,知道什么是可恨的,知道怎么过才是快乐的一生。人如果有贪欲,就算是身在绿洲,心也会迷失于沙漠,毫无希望。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为了坚定的信仰,他们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了,饥餐渴饮,日行暮宿,他俩发誓:

不达圣山朝拜,决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两个多星期之后,他们走在路上遇见一位年长的白发圣者。圣者看到他们如此虔诚地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到圣山还有10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1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这样不公平,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

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

“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翻脸,竟然恐吓自己!于是他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了两只眼睛!于是他们再也不能到达圣山,也无心朝拜了。

两个要好的朋友,却因为一点诱惑而白相残杀,就算是有再美好的希望,也会化为乌有。其实他们本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的,一倍和两倍都是好处,他们却让彼此受到加倍的伤害,可悲啊!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3

午夜静悄悄的,突然啪的地一声响,猫噌地窜了出去,果然是一只老鼠掉进了陷阱里,猫看着惊慌失措的老鼠,嘲笑地说:“呵!你可真够笨的,竟然这么容易就掉进了陷阱里。”

掉进陷阱里的老鼠很惊慌,可当它看见天敌——猫的时候,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因为它知道在挣扎也是无用的,猫是绝不会心软放过一只老鼠。

听了猫的嘲笑,老鼠抚着狂跳的`心脏说道:“我知道这是陷阱。”

“什么你知道?知道还能掉进陷阱,你是白痴吗?”猫被老鼠的话逗笑了,它觉得这只超笨的老鼠,脑筋一定有问题。

老鼠接着说道:“别把我看成白痴,我知道没办法,我已经几天没有吃一点东西了,要是再不吃东西我会被饿死的,就在我及其绝望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块肉,这对我来说太诱惑了,诱惑到我明知道是陷阱还是跳了进来。同样是死,我想吃饱点……”

“哼!说得可怜,你也不想想你的所做作为,你天生就是贼,惹人讨厌。要是你能自食其果,谁还能设陷阱来抓你?”猫说道。

“我天生就是贼?”老鼠不悦地提好了音量大声道:“要是我们的长相也和你们一样讨人喜欢,向你们一样爱阿谀奉承,向你们一样衣食无忧,我们还用做贼吗?”

猫被说得无语了,它气呼呼地扑向老鼠,一口咬了下去。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4

西方那个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达尔文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人听了这个论断怎能不尴尬。原来,人是猿猴的后代。后来的人们进一步丰富达尔文的观点,有的说人是猩猩变的,有的说是狒狒,有的更离谱,干脆说人是水生动物进化而来的。可不管怎么说,人都是动物的后代。纵观生物演化史,绝大多数动物的出现,都比人类早得多。

按照这种说法,人真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辈分比动物差远了。当然,人进化得越来越聪明,这倒是实情,但这种聪明许多时候却表现为小聪明。说白了,人与其他动物并无多大差别,或者说差别有限。

有人说,人会思想,动物不会。天知道其他动物没有思想!只是我们不是其他动物不了解罢了。当你发现一匹马离开了小马驹而流泪时,当你发现突然给一头猪喂好饭而猪难受得不吃时,它们的思想脉络我们并不懂。

有人说,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动物没有。鸟的啁啾叫声,狗的汪汪吠声,昆虫振翅的沟通,青蛙塘边的争论,它们的语言更简约,只是我们听不懂罢了。

有人说,人会制造工具,动物绝对不会。是的,可看看人类制造的所谓工具吧,其主要生存工具无论怎样改进都脱离不了杀死动物祖先、杀死同类、破坏家园这个功能。从新旧石器到渔猎工具,从冷兵器到枪炮到生化武器到核武器基因武器、气象武器,不过是破坏力的逐级升高而已。我们引以为骄傲的东西正是动物们的痛苦所在。就这样,没欲望的动物被会制造工具的、欲壑难填的人类驾驭了,许许多多的动物祖先们正以死亡灭绝的形式表达它们的抗议,只是我们认为理所应当而置之不理罢了。

人类后天极尽所能掌握的所谓减灾知识,其实许多的动物天生就懂。比如,海啸来了,大象们、海龟们都知道;地震来了,青蛙老鼠、鸡狗鹅鸭等,一抬头就知道;天要下雨了,人类摆弄着各种各样的仪器琢磨半天也预报不准,可燕子、蜻蜓早就知道,连蚂蚁、鱼虾都知道。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它们是自然的朋友,而人类不是。

作为人类的祖先,任何动物都保留着天生的神秘的本能。这一点是人类根本比不上的。譬如候鸟会随着季节南北迁徙,它们无论飞得多远,最后都会回到原来的地方。海龟出生后会离开故乡,然而隔了几十年之后,他们仍然会回到出生地产卵。许多的动物天生就会觅食,天生就有躲避天敌的能力,天生就能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而人呢?一个人的幼年几乎没有躲避天敌的能力,必须依赖父母才能生存。后来形成的所谓人格,只不过是一套基本习惯而已。本能是一种天生的能力,然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泯灭了自己的本能。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这样的镜头,迅猛龙被关在一个城堡里,它们想方设法逃出去,于是一直撞击周围的墙壁。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它们绝对不会撞击相同的地方。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看一种动物的聪明程度,就看它尝试错误的时间长短。尝试错误的时间越短,说明越聪明。套用这个理论,人类就真的.算不上聪明了。有文字以来,所有的历史都记载着人类的错误,而所有的错误究其实质都是重复的。人类尝试错误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而且还在继续。

有次看《动物世界》得知,样子笨笨的野猪也绝不会掉进同一个陷阱里,再好的伪装也没用。可人有时就不长记性,总是一次又一次掉进自己挖好的陷阱里。当然,这陷阱是人类自身无尽的欲望。

达尔文的进化论还告诉我们: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必将发生在人类身上。不知这是不是达尔文先生的预言。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5

有时,和众人保持一致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前,有只蜘蛛在破旧的谷仓里编织了一张美丽的网。她总是让自己的网保持得很干净,一旦她捕获了一只苍蝇,她会把网清理干净,这样一来其他的苍蝇就不会起疑心。

一天,一只相当聪明的苍蝇逼近了干净的蜘蛛网。蜘蛛召唤道:“过来,坐一下。”但是,那只苍蝇却说道:“不了,女士。我没有看见其他的苍蝇在你的屋子里,所以我不会独自进来的。”

过了一会儿,苍蝇看见地面上有一群同伴在一张牛皮纸的周围跳舞。“太好了!如果许多苍蝇在做同一件事情,那么就不用担心害怕了。”苍蝇心想。于是,它准备在地面着陆。

就在它着陆的一刻,一只蜜蜂飞奔而来,大声说道:“蠢货,不要降落在那里,那是捕蝇纸!”

但是苍蝇大笑道:“你不要傻了,那里有一大群苍蝇在开心地跳舞,大伙总不会错吧。”结果自然是那只可怜的.苍蝇也被粘死了。

诱惑的陷阱的哲理故事 6

清顺治年间,郑成功率部在闽南沿海一带坚持反清复明斗争。清将固山金砺逮着机会,将其团团围困在海澄城内。一天,城内的郑成功在营房巡视时,一个士兵手里提着只鸭子跑过来说,从通向城外的壕沟中抓到了两只鸭子。

郑成功于是同这个士兵来到壕沟旁查看。果然,随着一股股城外涌进的潮水,一只只鸭子也随之漂了进来,不一会儿就抓到了七八只。

大家以为这下可以打打牙祭,饱餐一顿了。原来城内粮食储备不多,粮草即将告罄,所以食物一直限量发放,士兵们好久没吃饱过了。郑成功却说:“一只也不能杀。”

郑成功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情,解释道:“固山金砺想把我们困死在城里,打听不到虚实,就用鸭子当探子。如果我们把鸭子吃掉,就等于告诉固山金砺城内弹尽粮绝,秩序混乱。”

确如郑成功所料,城外的固山金砺正在观望动静,听说随着退潮,他派进城的“鸭探”居然又回来了。固山金砺傻了眼,他明白,城里秩序井然,粮草充足,而且他听说郑成功另一主力部队正向海澄靠拢,害怕遭到内外夹击,于是只好改变策略,放弃围攻。

天上不会掉“馅饼”,眼前的`“馅饼”也许就是诱人下坑的“陷阱”,我们应当像郑成功一样擦亮眼睛,见到“馅饼”不为所动,正确应对,从而让危机变成转机。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