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阅读的作文合集七篇

发布者:麦田晴空 时间:2022-12-15 01:24

【实用】阅读的作文合集七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阅读的作文合集七篇

阅读的作文 篇1

孩子们成长的过程里,尤其是童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如同烙印一样深刻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他们人生路上一座永不改变的坐标。

我小时候大概属于顽皮聪明的一类,从小喜欢读书的我,因为足智多谋,成为我们村子孩子拥戴的领袖,我喜欢读书其实来源于我的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土改干部,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一天书也没有读过,参加工作后,父亲总是忙里偷闲去读书,其实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只能叫认字,就是一边拿着文件,一边查字典,那份庄重的神情让人感动。

父亲那时候在我们几十里外的一个公社当公社书记,他们那个年代的干部,没有文化是普遍现象,他们自称大老粗干部,父亲那时候非常年轻,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因为没有文化,随着职位的越来越高,就感到非常吃力,那时候父亲很少回家,回来的时候,总是骑一辆自行车大梁上挂一个邮电绿的袋子,袋子里面鼓囊囊的,我和三姐总是欣喜若狂的去掏父亲的袋子,以为里面有好吃的糕点,结果我们都会大失所望的跑开,因为里面是一本没有了封皮,用牛皮纸包的现代汉语词典,和一大本写满了会议内容的日记本,现在想起来,父亲的字写的很难看,好像一大捆柴火胡乱的散放着一样。

父亲一般回来都是后半夜了,那时候我们早就睡了,半夜被尿憋醒,起来尿尿,发现父母住的西屋亮着微弱的煤油灯,父亲披着棉袄,趴在家里那张八仙桌上吃力的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念有词,那时冬天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来,和暗淡的煤油灯光柔和在一起,把父亲读书的背影拉的那么漫长和朦胧,许多年后,我坐在明亮的的电灯下伏案疾书的时候,父亲读书的背影宛如一盏最明亮的灯,照耀着所有的黑暗和孤寂。

父亲一辈子没有文化,官至正处级,其实得力于他性格里的朴实和正直,我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一幕,就是他工作的地方的几个干部,连夜跑到俺家,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那时候人都非常贫穷,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些点心,原来他们那个地方调整干部,这几个干部应该就是所谓的跑官来了,那时候我和姐姐都眼馋吧吧看着那些散发着糕点甜腻腻的点心,我记得父亲让母亲炒了菜,杀了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然后和几个人坐在家里的八仙桌上,一边喝酒,一边好言相劝,最后父亲 把他们的礼物硬塞进他们的自行车。父亲从那个公社调回老家一个林场工作,那时候父亲已经五六十岁了,那天许多几十里以外的乡亲都跑到公社来送父亲,那时候没有公路,从他工作的公社走近路到俺家,得走河堤,乡亲们簇拥着父亲走在三月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送了很远很远,直到父亲的身影淹没在长龙一样绿树掩映的河堤。

前一段,父亲去公疗输液,一个屋子的两位老人就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的,他们白发苍苍,目光呆滞,可是他们一下子认出了对方,三位老人孩子一样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突然哭了,因为他们说了一句话:老李,好人啊,因为我从两位老人真挚的拥抱里,看出来父亲人格的伟大,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

父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还活着,父亲每次回家,总是先去奶奶住的屋子,把拿回来的糕点,热包子放进奶奶手上,看着奶奶吃完,因为父亲害怕奶奶偷偷给我们,奶奶总是喊着父亲的小名:狗毛啊,工作累不累,累了就歇歇,父亲总是一边给奶奶洗脚,一边对奶奶说不累,你就别为我操心了,奶奶和母亲因为家务事生气了,父亲回来总是把母亲大骂一顿,尽管我们觉得母亲也委屈,可是父亲明显的站在奶奶一边,因为奶奶就他一个儿子,以前清明节,父亲很少去给奶奶上坟,去年清明节,已经九十高龄,瘫痪多年的老父亲,非让我用车拉着他去给奶奶上坟,到了离奶奶坟地还有一大片麦地,那时候麦子已经脚裸那么深了,我背着父亲,儿子在后面托着父亲的脚,三月的阳光是那么透明亲情,我从来没有背过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如山一样沉重,没想到父亲是那么的轻,好像一缕阳光一样,到了坟前,父亲跪下来,喊了一声娘就老泪纵横......

父亲一辈子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至今,我们一家人仍然生活在父亲长大的土地上,和父亲一同参加工作的人,都把自己的儿女安置进了城里,我们兄妹六人都还是农民,但是我们活的非常踏实幸福,如今,十二岁的儿子天天晚上给老父亲洗脚,天天用老年车推着他爷爷去晒太阳,或许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让人骄傲羡慕的东西,但是父亲的对人的真诚,做事的踏实,对读书的如饥似渴,对父母的孝顺是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匪浅。

阅读的作文 篇2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故事书。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如醉如痴。但是只有一个故事让我看得泪流满面,让我最难以忘怀。这个故事叫《马珥珂苦寻母亲》。

故事的主人公是13岁的意大利男孩,名叫马珥珂。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好久都没吃东西了,饿得两眼发黑,脚上也磨起了泡。原来他在寻找自己的母亲。两年前他的母亲去阿根廷打工,可自从上次母亲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马珥珂多么想念母亲啊,都快发疯了!

马珥珂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马珥珂大声喊:“只要能找到妈妈,吃什么苦我都能忍!”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好心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不过,随着儿子的到来,妈妈奇迹般地康复了。读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爱,需要行动!自从认识了马珥珂,我就决心向他学习。现在,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我都会主动给远在广东东莞打工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向他们问好,陪他们聊聊天。每当这个时刻,我就特别高兴,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留守儿童了。

阅读的作文 篇3

书,像一艘小船,装载了许多知识;书,像一台电视,充满了许多乐趣;书,像一座宝藏,装满了许多财富;书,像一个指南针,帮助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在做完作业,而且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读书,那样会使我产生与内容有关的幻想。我喜欢内容精彩的《西游记》,里面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猪悟能)、卷帘将军沙悟净……人物都是非常极具刺激眼球的角色,所以我常常将这些角色与周围的同学挂上钩。

妈妈常常告诉我我很幸福,因为我家里有很多书,分别放在三个书架上,我无聊的时候就选一本来看,让书做我的朋友。我家有著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还有金庸的全套武打小说等,虽然有的书我还没看过,但是电视上或多或少地见过一两个画面。所以有时候我很想去翻翻,看看书上描写的人物和电视上的是否一致。妈妈是个生物老师,书架里也有很多她专业的书籍。我也常常看到妈妈在翻阅它们,这让我觉得“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

关于书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记得妈妈给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印着很多精美的水果图片的画册,但那时,我就已经很喜欢他了。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书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们发奋读书吧!

阅读的作文 篇4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于我看来,“碎片化阅读”虽是大众阅读的趋势,我们仍需理性对待。

固然,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思考,也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系统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碎片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及时性补充,利用网络进行的终端的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伴随着“碎片化阅读”而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是它的消极影响。

“碎片化阅读”借助于网络收集,表面上方便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阅读,实际上,使人们渐渐失去专注力。在手机网络这样的平台上看一篇文章时,不断跳出的信息、通知不断地打断我们的思考,使我们陷于一种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尴尬境地。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带给我们实质性的精神盛宴,反而只能是一种仿佛读懂的幻觉。

并且,“碎片化阅读”还会使我们的思维趋于同质。人们在终端阅读中获取得到相同的信息,了解相类似的执事,阅读相同的文章等等,使我们易于形成相似的思考方式。在思维与想法上变得平庸,大众。人们被碎片化阅读灌溉了极为相似的想法和观点,失去自我的独特和个性,这样的阅读方式,应理性对待。

时下“低头一族”随处可见,“标题党”也不在少数,他们以快速、便捷为主要目的,在自由的网络世界中畅游,并以此为乐,然而,这样的方式带来的并不是安全、高效与积极,反而使人们盲目、低效而不自知。我们可以预想得到,若是人人都盲目的进行低效的“碎片化阅读”,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长此以往,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但,“碎片化阅读”是网络发展下的必然趋势,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排斥和不接受,我们该考虑如何在碎片化的潮流中将自己修炼的更加完美。在“碎片化阅读”中我们不应只停留于月度表面,而应该深入挖掘阅读的精髓。

因此,我们应顺应碎片化阅读趋势。理性对待并且认真思考。

阅读的作文 篇5

我先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开头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照我理解,这里讲的是不同个体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个体体验世界的个性化表现。但是却有很多人将其误解为不同个体借助阅读产生了不同的体验。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误解呢?

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将阅读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为体验而阅读,即将阅读置于一种附庸的地位。这道理同借景抒情一般。如果“景”只仅仅作为润饰情感的工具,那么其本身丰富的世界又该如何体现呢?同样的,阅读若只成了追求体验的工具,其本身饱满的世界也将被忽略的,

波德莱尔,这位“充满叛逆精神的文学大师”在《什么是浪漫主义》中写道:“有多少种追求幸福的习惯方式,就有多少种美”(这话本身就是对“浪漫”的最好诠释)。但是N多现代人没学到大师的“浪漫”,却招来了“泛滥”:人家说可以有多少种美,“美”便开始泛滥;人家说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越来越多的“哈姆雷特”前仆后继的出现了。

然而,最富血肉、形象最立体饱满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那便是个体在纯粹的阅读世界里遵循文本自身而寻找到的文本形象。

我们这个时代在追求“创新”,仿佛走别人走过的路便是一种“罪过”。于是就有那么一批人,成天逼自己“标新立异”。他们甚至来不及将阅读进行到底,便迫不及待的纷纷跳出来解读一个又一个“新哈姆雷特”(说是解读,到不如说是解剖)。这些个从本体上撕扯下一角,然后极尽语言之能事铺张刻画的“现代艺术品”,不仅没有大师所说的“美”,却因“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而使经典的文化一步步走向消亡。试想一下,世界人口那么多,中国人口那么多,只要其中一部分人以这种功利的心态去“解剖”文本形象,那恐怕再富血肉、再饱满立体的哈姆雷特也要因太多来自不同方向的撕扯,而离心离散,最终支离破碎。

我想说的是,我在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去解读经典,更不是说排斥阅读后有所体验。只是希望对于阅读,大家能够抱一种纯粹的、不夹杂功利的心态去欣赏。这里借《金蔷薇》译序里面提到的作家李庆西的一句话:读书若不是为了做学问或找题目写点东西的话,总归是一种享受。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照你这种说法,那“体验”从何而来呢?对此,我觉得可以打个比方: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纯粹的“入乎其内”的读书境界,那么体验应当是一种“出乎其外”的精神上的美学追求。之所以把“体验”说是一种美学追求,是因为不纯粹的阅读只会令体验因夹杂太多的功利性,而失去“亲切感、归属感及认同感”,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感的主要内容。

阅读的作文 篇6

又到了周一的班会课,今天学校没有统一的主题,于是,我就很想和孩子们探讨一下读书的事,就这样,我在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了醒目的四个美术字——我爱读书,我们班的班长赵婷又为这四个字勾了勾边,看起来挺好!这样“我爱读书”主题班会就拉开了帷幕。

孩子们看着这四个醒目的“美术字”,觉得挺新奇,我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孩子们齐声回答道:“爱读书!”“那么你会读书吗?”我又追问道。这个问题可“难”住了孩子们,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个大胆的孩子站起来发问:“李老师,您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我们都读了一年的书了,你怎么问我们这样‘幼稚’的问题?”“噢!”“是呀!是呀!李老师,我们怎么就不会读书了呢?”的确,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我要求孩子们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要求孩子至少读上三遍,每一遍都要详细的要求。下面是我给家长发送的有关读书要求的信息,争取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您好,孩子的拼音已经学习完了,已经具备了阅读的条件,所以,从今天开始,要求孩子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要求孩子至少读上三遍,第一遍的要求读下来就行;第二遍读完后,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第三遍读完后,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年级下期一开学,我又开始辅导孩子写读后感。从我给家长发送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辅导孩子写读后感的:我指导孩子们写读后感的方法:什么时间你看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难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都没人吭声,我赶紧对孩子们解释道:“这是李老师对咱们全班同学的统一要求,李老师现在问的是除李老师要求的以外,你——是怎样读书的?也就是让你介绍一下你读书的好方法。”孩子们恍然大悟,争先恐后的要站起来介绍自己读书的好方法。

赵彦竹说:“我在家里读书,每次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三遍,然后我就会让妈妈针对我读的故事给我提问题。我回答过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会把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我可以和妈妈交流故事的内容。”

苏文慧说:“我每次读书,我都要手握笔,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我要用把它圈起来,然后问妈妈。”

赵婷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除了问妈妈,我们还可以查字典,帮助解决不认识的字。”

(我们学过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于是,我问道,不认识的字,我们用什么查字法呢?孩子们齐声说道——音序查字法。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来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如果是带拼音的读本还可以借助拼音。总之,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解决了。”

苏文慧接着说:“看书时,我除了圈生字,我看到一些好词我就会把它划下来,这样,我在写日记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上它了。”

王月恒说:“我每次读书都是和妈妈一起读的,我会和妈妈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每次妈妈都要求我说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让我懂得了什么?今后我要怎么做?”

通过孩子们的交流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了读书,同时也让我觉得孩子们真的很了不起,个个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叙述清楚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自信的样子,让我再次懂得了读书的重要,如果孩子们没有读那么多的书,他们交流起来不会这样出口成章,不会这么自信。是读书让他们不凡,是读书让他们自信。

“朋友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也读了许多书,那么,谁能说说读书的好处?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苏文慧说:“读书丰富了我的词汇,让我积累了许多课文上没有的词语、句子,可以帮助我写日记,写博文。所以,我爱读书。”

张尧升说:“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杨金潮说:“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因为每读完一个故事妈妈都要求我说出故事所隐含的道理,所以,我现在写起读后感来得心应手,完全不用妈妈辅导,所以,我爱读书。”

董可歆说:“我爱读书,因为书不但交给我许多知识,而且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所以,是书让我变聪明了,所以,我要读书。”

赵婷说:“李老师,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让我很快乐!”

……

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传递着他们对书的认识、读书的益处、读书的体会、读书的快乐!是的,读书是快乐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领引孩子们尽情的畅游在书海之中,让我们班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乐于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重要的一部分!做好阅读的点灯人。

阅读的作文 篇7

虽然,现在“开卷无益”的呼声层出不穷,无意而有害的书越来越多。但像《常春藤》一类好书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注意,《儿童文学金奖》、《国际大奖儿童小说系列》、《彩图全解三海经》、《少年读史记》、《中国上下五千年》与《世界上下五千年》之类的文学集、儿童小说、作文书以及少儿史书的儿童读物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在我开始记事,初学识字时妈妈就给我买回点读笔点的有声故事书。那时我一放园回到家完成小练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点读笔听故事。听多了,便在园内、家里绘声绘色的给小朋友、老师和家长讲《白雪公主》、《豌豆荚》、《快乐王子》……在那时,这便是我最大的快乐。

又过了一两年,我长大了,不再陶醉于有声故事了,我开始倾向于无声故事书,虽然内容重复于有声,但我在意的不是内容,而是认知。在那时,我能逐字逐句的把字认会读会,便会有不小的成就感,再当我可以把一个小故事流利的,声情并茂的表演出来时,家人便会给我最热烈的掌声。那时,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快乐。我的第一套读书方法也是从这时产生的,首先我会逐字逐句的把故事读通顺,碰到有不会读的与不懂词句我就会问老教师——爷爷,或好教师——妈妈。

在我五岁时,便对科普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六岁的一半时光,是我阅读科普书的顶峰,《少儿科普图文解》里的糖糖、陶陶和小米给我带来了知识与欢笑,使我在欢乐的世界里汲取无尽知识。《少儿百科》里的橙熊为我在小擂台里加油鼓气,使我越战越勇。

七岁时,我上了一年级,首次的作文就凭着我的口头阐述能力荣登榜眼。后来,我的作文也时常居于班级前列。

记得有一次,我三年级的一篇作文《我的妈妈》在全班作为范文朗读,老师做了大量的评论以及一个鲜红的“优+”。我很开心,老师与妈妈教的好词与我平时的观察成就了一篇范文。后来我听一名师说:“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写妈妈与爸爸时都会写‘我’半夜发高烧,又下着大雨,无论如何家长都要不打伞背去医院”。我不禁疑惑了:额?咋跟本班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写得一模一样?

到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文学作品与历史作品与“高级故事”。四至五年级,是目前我的“写作生涯”中最好的篇章。不信?来来来,你看看:《胜是亲人》“优+”;《感悟经典》参加比赛,《旧照片》95分;《一位母亲》参加比赛;《我敬佩的李老师》荣登校报;《我家的绿萝》也录入校报;《西湖美景》“优”;《一次辩论》我得了98的高分……嘿嘿,还不错吧?这,都源于文学的馈赠。

我的好作文从何而来?乐读书,读好书。书中的知识让我不断的提升文学修养,从而可以选择更好,更丰富的图书。想知道我的读书方法吗?来吧,一起看看,我的第二套读书方法————生于“科普期”,首先我会把一篇书中的知识点读2-5遍,然后用一个小本本把小擂台中的问题与答案,也就是核心知识点记下来。目前的一套是先把整本书了解内容,接着我会从头到尾细品两遍以上,再回头来读最精彩的部分,然后列出好词好句、好段,最后再看几遍,回味。

通过几年的写作文与读书我总结出来:写作时,一定不要千篇一律,这样就乏味了,如同嚼蜡,且要多用好词与细节描写。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文学,相信阅读的力量。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