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欣赏音乐的作文7篇
关于欣赏音乐的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欣赏音乐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1
有一句话说得极美:音乐,是一种心境。 或许,我与音乐有一种难寻的缘分。不经意间,她已经成为我的第二生命。犹如花草对水的需求一样,当生命有了音乐,她便是我所有悲伤和快乐的源泉。曾几何时,独自呆在寂静的小屋里,打开录音机,让贝多芬的《命运》铺天盖地而来。音符如潮水般涌动,我的心也随之时起时落。录音机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 我深深地喜爱克莱德曼的钢琴,肯尼基的萨克斯,亲听他们演奏时,心永远是纯洁的,容不得一丝瑕疵。在我眼前,这个原本不完美的世界,在音乐的渲染写,也变得多彩起来。 很喜欢在黄昏时,怀着平静的心情弹上几曲虽不动听却还熟悉的乐曲。
双手出没着琴键,全身心陶醉在这种怡静的氛围中,确实是一种享受。最欣赏《梁祝》,尽管我弹得远不迷人,但我并不可以模仿艺术家的表情,动作。他们尽可以才华横溢,我也自有尽我之力的充实。 除了弹电子琴,听流行歌曲也是我的最爱。我由衷喜欢蔡依林璀璨夺人的气质,Twins稚气天真的嗓音,孙燕姿清纯亮丽的歌喉,以及SHE甜美可爱的声音。从张柏芝的《星语心愿》到陈弈迅的《十年》;从SHE的《你太诚实》到范逸臣的《I believe》;从Twins的《下一站天后》到张敬轩的《断点》,我都来者不拒。 知道自己天生缺乏歌唱家应有的素质,虽然如此,我对唱歌仍是热情满腔。一有空闲,就哼上几句。即使无人喝彩,也乐此不疲。 音乐已经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2
1.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懂得欣赏音乐
那是个混乱的音乐世界,我称它为“迷幻时空”。
无论是小尾巴的音符,还是拄着拐杖的“老音符”,它们都会尽情享受令人沉醉的“乐曲天堂”中。
也许会有很少的人像我这样迷恋音乐。除了歌星作曲家,恐怕在平凡的人中,我这样热衷音乐的人很罕见吧。
我曾对许多人说过:music is my life(音乐就是我的生命)。但他们只对我说我只是喜欢听歌罢了,连8分音符,16分音符都闹不明白的人,以前怎么会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生命呢?可是他们错了,如果只是把音乐知识掌握的相当熟练才可以对外宣称自己热爱音乐,那我将不会写下这篇文章。
我承认,我最喜爱的歌星是小天王周杰伦。可能许多人无法接受他吐字不清楚的音乐风格,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每个歌星的唱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偏重于大众化,对于唱歌应该咬字清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猛得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唱腔,大家难难免接受不了。但是经过近10年的努力,周杰伦的“咬字不清”似乎也成为了流行、时尚。甚至还有许多歌星效仿。不过那毕竟是模仿,原版的也永远是周杰伦了。
就这样,我们便从他的音乐世界中开始鉴赏音乐的美吧。
一首完整的歌,创作出来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作曲家要将美丽的音符重新组合,排列顺序才能写出动听的乐曲。
比如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的琴曲,意之所到子期听音便能心领神会,所谓高山流水,无不极尽!
只有钟子期欣赏并赞美俞伯牙的琴风,然而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便有了“伯牙绝弦”的说法。也就是说,世上伯牙的琴风也只有子期一个人欣赏。难道要说伯牙的音乐真是不堪入耳吗?不是,只是每个人的欣赏的角度和风格不同罢了。也许有人会说,钟子期不会欣赏音乐,那么为什么“高山流水”流传至今呢?
有时候,每首歌并不是第一耳朵就能听出它的好听与否,而是大家总是盲目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便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影象,告诉自己这首歌好听与否。
我只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音乐,都可以听懂音乐,都可以为了音乐而想象,为了音乐而放飞自己,放飞属于自己的理想!
2.欣赏音乐——水边的阿狄丽娜
我喜欢音乐,在众多钢琴曲中,唯喜欢《水边的阿狄丽娜》。这是保罗尚勒维作曲,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成名曲,作者是赛内维尔。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竟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国王和少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一阵流水般欢快流畅的钢琴声,音乐便开始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河水在静静地流淌。多么美妙啊!突然,河水汹涌起来,音乐也逐渐推向高潮,但是,阿狄丽娜在水边撩起的似乎不是水波,而是轻纱。旋律细腻、柔和、沉稳,在不动声色中渐渐向前推进,前进中又有迂回,达到高潮。心灵宁静,回到了自然美景中,身临其境。随着他优雅浪漫的音乐,看到了美丽的天空,碧蓝的大海,清澈的山泉,大自然的美景。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钢琴声让我为之心醉神迷。随后音乐声柔和起来,河水又奔波起来,轻轻地流淌着……
优美,令人心醉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3
当我听到《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雄壮的主旋律奏响时,浑身的细胞似乎被激活了,音乐把我带到恶劣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桦林,我仿佛看到了白桦林里生机盎然的生灵:奔跑的小鹿、自由飞翔的鸟儿……尤其是连续八度的弹奏,那火热的激情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催人奋进。
当轻快的《铃儿响叮当》奏响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组镜头:在冰雪覆盖的北国,几辆由马拉着的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雪橇上坐着欢乐的年轻人,他们唱着奔放的歌曲,赶着马儿,马儿脖子上的铃铛“丁零丁零”响个不停。
当延长、渐弱的高音DO结束全曲时,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圣母颂》那优雅、舒缓的旋律,自然、流畅,似乎把我带到了天堂:美丽、温柔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脸上呈现着慈祥、幸福的微笑,圣子耶稣沉睡在母亲怀里,极其安详。平稳流动的竖琴扣人心弦,委婉动人,全曲营造的纯净、圣洁的气氛洗涤了我的灵魂。
每一首乐曲都把我带入不同的境界。音乐丰富了我的童年、少年生活,陶冶了我的灵性,滋养着我成长。感受音乐的同时,我发现了生活的美好!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4
走进音乐的世界,我隐隐约约听到一种轻柔但略带悲伤的歌曲进入我的'耳朵。那就是《月光曲》。
在《月光曲》柔弱的音调中,我听出了贝多芬的悲伤,他一个人独自在一个小屋里,面对着双耳失聪的惨痛事实,弹奏着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在悠扬的歌声中,不仅带有悲伤,还有一丝坚强和失落。
在优美的音符中,我听出了李清照的婉约与坚强。她在宋王朝腐的败的危急时刻,对苟安的南宋统治者发出“汝为误国贼,我为家人破”的怨愤之言。随后,丈夫去世,她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但她仍然没有失去“生当作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心壮志,即使多了一丝忧伤。
我听出了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时不舍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原本不相识,来此后才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李白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在他50多岁时,用出言惊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抒发自己的忧愁。
我听出了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那种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谁能感受到?他与贝多芬一样,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无助。
在《月光曲》悠扬的音调中,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正如作者贝多芬一样,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作出震撼人心的一个个音符,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
在寂寞人静的时候,点着微弱的灯光,听着《月光曲》再伴着香浓的咖啡,那是一种何等的意境。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5
什么是音乐欣赏?对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音乐欣赏就是音乐。确实,听就是欣赏的俗称,一般人都是这样用的。我们常说:"去听音乐会,""请你听听这段音乐",却很少有人文绉绉地说:"去欣赏音乐会,"和"请你欣赏这段音乐。""听"在这里和"欣赏"是同义词,面且用得更为普遍。 不过,严格地说,欣赏和听还是有差别。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有所不同。 音乐欣赏,说得清楚些,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无论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供人们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这个环节,它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产意义。一位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说得好:"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哪种倾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的艺术创造活动,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下意的,都是围绕着音乐欣赏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有一些现代派的音乐家喜欢谈什么"超前意识",似乎他们的音乐不受群众欢迎不要紧,将来总有一天群众会理解它。其实这种观点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欣赏者尽快理解的。
就连十二音体系的创始人勋伯格也说:"用十二音写作,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别无其它目的。 话说回来,做一个称职的音乐欣赏者也不是很容易,这里面的学问也真不少。首先,他必须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也说是说,他必须善于掌握音乐这个审美客体,懂得它是怎样构成的,构成音乐的要素是什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表现的,演奏家又是怎样加以再创造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色,对于二三百年来欧洲浩如烟海的那许多经典性作品是否熟悉,等等,都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我们的欣赏能力。
有了这些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 人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文化的累积,是历史地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审美感官及其审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人们一旦进入了审美的范畴,他和外界社会的关系。这样,他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客观地理智地来看世界,而且还要带着感情的眼光来看世界,要动真感情。这个感情的投入,就是审美欣赏的第一个关键之点。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这个情字,人和社会的关系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艺术。
审美能力的研究,是对审美主体--欣赏者的研究。这个研究的内容也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者,把它提高到音乐创作与表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欣赏者在音乐客体影响下所产生的感觉,是欣赏者意识中所产生的心理性的东西,它和音乐作品本身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音乐欣赏归根到底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音乐本来的在面貌,体会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对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美学课题。 最后还要强调指出:音乐欣赏并非仅仅作为音乐的接受环节面存在,它同时还以反馈的方式给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影响,它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往往能左右作曲家和表演的审美选择,每一个严肃的音乐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音乐欣赏者的信息反馈,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坚信:格调高尚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培养出格调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反过来,具有高度审美趣味的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同样可以培育出品格高尚的音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良性循环。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6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最赋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多姿多彩的艺术;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艺术。
提起音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次的音乐鉴赏会。会场上人声鼎沸,谈话中无不流露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场上充满音乐的味道——清扬、舒缓。音乐鉴赏会很快开始了。工作人员搬出一台钢琴,开始介绍钢琴悠长的音乐历程。从钢琴初涉问世,到进入音乐世家,再到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成为音乐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钢琴不愧被称为“乐器之王”,因为钢琴承载了音乐的精华和奥妙。当时我已经学钢琴两年,深入音乐世界的我早已谙熟音乐,却从未了解钢琴。
之后是“名师讲座”,音乐大师那一番话语,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大石油一句话让我十分难忘:“音乐如人,持有自身的情绪。”这“音乐情绪”,或愉悦轻快,或沉重哀伤,或高昂激荡。愉悦轻快的曲子给人以美感,沉重哀伤的旋律让人低沉,高昂激荡的音调让人斗志昂扬。一切的情感,诉说丰富的故事,展现多彩的世界。
欣赏名曲的时候,全场霎时间安静下来。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7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上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