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1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小书,看的时候感触很深,说来奇怪,仅仅是主角等成绩的日子描写,居然看得我紧紧张张生怕她失利,生怕她失败,为什么?因为书中的她不仅仅是考拉小巫,更可能是你,是他,是她,甚至是我……每一个小小却很强大的奋斗者。那本书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英语学习日记,更是这一代的我们的方向指导性手册。
这一代的我们,接受的都是成规的教育。成规的教育教我们走成规的道路,剥夺了我们的梦想。想想,甚至庆幸考拉在大学前是完全放羊似的生活,因为起码幸运的避免了被成规麻木的毁掉梦想的厄运。六岁了,你该上小学了。上学时候,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下课好好完成作业,不懂要问,不要不懂装懂……十二岁,根据学区,或者再找找人,上个好一点的初中吧。嗯,这个学校是实验性学校,有先进的理念,老师也负责任。那就上这个学校吧,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下课好好完成作业,不懂要问,不要不懂装懂……十五岁,中考!要认真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扎实再扎实!到了高中,嗯,理科不好,英语和语文还凑合,那就学文吧,每天莫名其妙的背啊背,一八几几年咋了,一九几几年咋了,可是到现在我唯一记得的是,1842鸦片战争……十八岁,稀里糊涂的考了个大学,稀里糊涂的从家跑到同省的另一座城市,稀里糊涂的以为,终于可以不用每日学习了,终于可以爱学就学,假模假样的安慰下小小心虚的情绪,然后又浑浑噩噩的过着大学的日子……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凭着还算将就的综合素质,在大部分人啃老出国、家里安排工作、无奈考研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众人看来很可心的工作——事业单位,某一本大学一国际学院的行政工作。对于二本毕业的人来讲,我是幸运了……二十三岁尾巴,奔着人生第二个本命年,我彷徨了……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可是近二十年的填鸭已消磨掉了我的梦想,看看考拉的封面,写给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心凉啊!梦想,从小就没有梦想的人,可悲到冰点。
现在,眼看着迎接人生第二个本命年,整理思绪,我想重新追寻自己的梦想,却望而却步。考拉写的很真切:我亲耳听到成龙大哥说“有梦想的话你就去勇敢地抓住他”,亲耳听到李连杰大哥讲述他在马尔代夫亲历海啸之后人生观的改变,亲耳听到马云叙述他如何从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始,一步一步艰难但却鉴定地创立了阿里巴巴,亲手接过李彦宏送给我的《硅谷商战》一书,并听他讲述他如何放弃在美国拥有的一切,在对自己许下回国创业的承诺后,不畏困难地将其一点一点实现……这些真切的话我听来也很朴实,但就像无数次听过的小马过河一样,听到、知道、真正理解的涵义不一样,这或许是意思和真谛的区别。我了解这些道理的存在,放在自己身上却深深怀疑它的可操作性和实践它所面临的风险。面对不再年轻,已错过正常念书年纪的自己,面临着选择未知却是梦想方向的道路,还是继续走着平淡无奇、安稳却非梦想的道路这一选择题,我挠头。不知是不够勇敢,不够自信选择未知,还是怕自己已没有了失败的筹码,面临输不起了的威胁。纠结、害怕、不安却不甘!
小巫的书给予人无限的能量,为我本就开始涟漪的生活更添波澜,可是波澜之后,到底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费解!我求解!同像考拉一样早早开始追寻梦想的人相比,这门人生课堂,我迟到了或许不止四年;但是同现在还浑浑噩噩盲目度日的人来讲,我也算是早起的鸟儿么?不知道。从未面对过这么纠结的日子,拼一拼还是输不起?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谨以此不知所谓的小文,献给给予那么多人无限心灵力量的考拉小巫,你可能不知道在你的弟弟妹妹心里,你有多强大,给予我们多大的奋斗渴望!也献给开始思考自己梦想的宜婷,希望你早日做出选择并扬帆起航……
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2
翻开《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最触动我的不是她托福满分的辉煌时刻,而是那些被拆解成“时间块”的平凡日夜。书中提到她将每天切割成30分钟模块:晨间听力、通勤背单词、睡前阅读原著,这种“碎片化学习法”颠覆了我对“坚持”的认知。过去总认为学习需要整块时间与悲壮决心,但考拉小巫用亲身经历证明,真正的坚持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活节奏。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她会在等公交时用“多邻国”闯关,把游戏化的学习融入零碎时间。这让我开始用手机APP记录自己的.“微学习”时刻——煮面间隙听VOA常速新闻,睡前用“薄荷阅读”打卡10分钟英文书。两周后惊讶发现,这些看似零散的投入,竟让听力敏感度显著提升,连看美剧生肉时都能抓住更多细节。原来,所谓“毅力”,不过是找到让学习像刷牙般自然的方式。
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3
考拉小巫在书中袒露的“口语恐惧症”,让我仿佛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她描述那种“张嘴前心跳如雷,说完后羞愧难当”的感受,精准戳中许多英语学习者的隐痛。但她的应对方式令人启发:不是逃避,而是用“录音日记”直面笨拙。她每天强迫自己用英文记录琐事,哪怕磕磕巴巴也要坚持3分钟,三个月后那些支离破碎的'句子竟自然流淌起来。
这让我意识到,语言焦虑本质是“完美主义陷阱”。我们开始尝试用“语音备忘录”记录每日英文碎碎念,从描述天气到吐槽作业,刻意保留所有停顿和错误。当回放时听见自己从结巴到流畅的变化轨迹,突然明白:成长从不是消灭恐惧,而是学会与恐惧共存,让行动成为疗愈的良药。
考拉小巫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 4
书中提出的“三维输入法”(精听+泛读+场景浸泡)让我重新思考学习路径。考拉小巫分享她如何循环使用《老友记》剧本:第一遍盲听抓大意,第二遍精听挖细节,第三遍跟读模仿,最后用剧本做影子跟读。这种立体输入模式颠覆了传统“背单词-刷题”的单向路径,让语言学习变成可循环的生态。
受此启发,我设计了个人“学习飞轮”:用《经济学人》文章做精听,拆解长难句;读《哈利波特》原著做泛读,积累地道表达;在“HelloTalk”找语伴做场景输出。三个月后,发现听力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升40%,写作时也能自然运用复杂句式。这种“输入-处理-输出”的'闭环,让学习不再是无根之木,而是不断自我强化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