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议论文
选择的议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选择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择的议论文1
一天,小猫在森林了遇见了灯神,灯神说:“小猫,我可以帮实现你实现一个愿望。”小猫觉得太少了,说:“一个不要!”因为小猫想要一只美女猫、一大笔金钱和一栋别墅。灯神无奈地摇了摇头,又缩回了神灯里。
这只小猫真贪心啊!如果它放弃两样东西,只要一样的话,它也没有什么损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比如说“抽奖”,很多人都想抽了一次又一次,可嫌抽奖的机会太少,就不抽了,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我可不贪心,有一次妈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给我和妹妹,可妈妈说,一个人只能挑选一样玩具,其他的就都送人。妹妹就开始不满了,说:“为什么?我还以为这全部都是我的呢!才一个,我不要了,有什么好稀罕的!”我当做没听见,随手拿了个芭比。几天过后,妹妹看着眼馋,实在忍不住,跑去找妈妈要玩具,可妈妈早已经把玩具送人了,妹妹后悔得都哭了。
有时候,选择放弃是对的,但放弃选择肯定是错的。
选择的议论文2
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
中学生会在“文科”与“理科”间抉择。大学生会在“深造”与“就业”里徘徊。成年人会在“现实”与“梦想”中踌躇,会在“家庭”与“事业”中摆荡。有些人能够明智地作出决定,但也有些人在犹豫间错过了青春,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这种遇事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被称之为“布里丹效应”。这个故事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布里丹,他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他都会向附近的农民订购一对草料来喂养这头小毛驴。有一天,这位农民为了对这位老主顾表示感谢,特别多送了一对堆草料给他,于是仓库里有了两堆草料。这下毛驴可烦恼了,因为眼前这两堆草料距离完全相等,数量一样,鲜美可口程度也一样。毛驴拥有绝对选择的自由,它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选哪一堆草料才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不断地在两堆草料中来回走动,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最后毛驴竟然活活饿死了。
在生活中,没给人难免会遇到像毛驴这样——难以选择的时候。这对于意志坚强,有清楚目标的人或许不会为此而烦恼,但对于那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的人实在是种折磨和考验。人生难免会遭逢重大的决策选择;人生难免会在鱼与熊掌间举棋不定;难免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迷茫。
对于人生面临的选择,有的人没有把握时机,错失了良机;有的人,勇敢向前迈进,一句成就功名;也有的人因为向前而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得与失的过程,如果你在选择前举棋不定或者是你没有勇气向前迈进,那么你就等于是你放弃了机会,放弃了你最初的梦想。向前迈进一步,做个决定,这不是一个在瞬间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吗?这有何难。也许,你会因为这个举动而改变了你的前程,该变了你的一生。即使失败了,那你也会看到人生另一种新风景。
选择的议论文3
诚实是一种美德,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一朵美丽的花朵,更是无价之宝。几年前,我就面临了一次诚实考验。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正在学校里学英语。下课了,我从楼上下来,准备去上厕所。就在楼梯口这个位置时,我感觉我踩到了什么东西。我抬起脚,拿起来一看,原来是40元钱。
捡到了40元钱,我十分高兴。当想把它塞进口袋,占为己有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的话:做人一定要诚实,要讲诚信。捡到了钱要马上交给老师,不然的话只会自欺欺人,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我既然答应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就一定要做到。
我拿着捡到的40元钱,朝老师的办公室走去。我把钱交给老师,老师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一刻我的心像蜜一样甜。我的“诚实考验”通过了。
我们可以失去美丽而外表粗陋,可以失去金钱而独守清贫,可以失去权力而普通平凡,却不能失去诚实!
选择的议论文4
读了这则材料,我蓦然有那么一丝感动,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我非常欣赏这位丹麦人的行为,因为我冥冥中似乎看到了一个智者,看到了一个圣人、一位哲人,看到了一个对苍生有着悲悯意识的慈悲者。尽管他在钓鱼,但我更看重他对小鱼放生的行为。
他就是丹麦的那位钓鱼人,我更宁愿把它称为一个烟波钓徒,或者一个中国式的,寄迹江湖之上,往来云烟之中,渔翁之意不在鱼的渔夫,因为这样的烟波钓徒或是渔夫都浸透了浓浓的中国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一点儒家佛家道家的味,如那位和屈原对话的渔夫,如柳宗元笔下的江上渔者,如隐居于潘溪之上,直钩垂纶的姜子牙。鱼在这些人的眼前,不只是一道菜,养家糊口的什物,更是一种生灵,一个朋友,一种亲近自然、融身于自然的渠道,一种体悟人生、洞察玄机的方式。庄子和好友惠子不是有临溪观鱼而悟道的传世佳话么。
我一直轻视于西方人的浅薄,西方人生活的粗糙和太过鲜明的功利意识,可事实证明浅薄的是我和我周围的许许多多人,真是让人有些自惭形秽。事实不必太多地罗列,只这个钓鱼的事例,足矣!如丹麦这位先生的钓鱼法,中国古代是不乏其人的,如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孟子。孟子在和梁惠王的对话中,就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话可能时人也多有身体力行之,不然在生产力那么低下的时代,怎么还间隙出现了不少的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固然和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策方法有关,但也离不开老百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态度。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如今在洋人那里运用着,而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件在现在的中国比比皆是,小的,君不见现在的钓者渔夫,有几个钓着小鱼或网着小鱼而放生的,大的清沌吃,小的油煎了吃,直弄得江河混浊,鱼鳖绝迹,恐怖!大的,如我们现在的一些人利令智昏,对于地下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只要眼前快活,谁管来日方长,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悲哀!
细水长流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持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如果用会不会生活,会不会过日子来界定一个人的行为,丹麦人显然属于前者。但仅仅把这种行为说成会过日子,无疑削弱了它的行为价值,把它变得庸俗化和肤浅化了。
中国人有一种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很多人总以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很玄虚很遥远,其实并不玄虚和困难。如果你能在伐下一棵大树的同时栽下一棵小树,如果你在遇见垂死的生灵而一发慈悲之心救活它,如果你能放生网中的小鱼,如果你在休渔期能安分守己,如果你对被保护的动物不存在非分之想……你就很了不起了,你孰几近乎一个智者、一个哲人、一个慈悲者了。“人皆可以为尧舜”并非虚言,皆是始自足下的点点滴滴。谨记!
选择的议论文5
多条选择多条路,多个朋友多个门。有人说,太多的选择使人迷惑,选择越少,方向越明确。
其实未必。你敢做下这么多的选择,为什么要担心被他迷惑呢?方向明确,不是因为选择少,而是因为你心里知道该选哪边。如果你的内心都迷茫了,那么即使只选择一条路,你又能走多久呢?你就这么肯定自己的内心不会动摇吗?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时代,在这个“连销售员都没有办法当”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努力增强自己在这一行的实力,去和机器人竞争。而是提高我们的素质,多学习点东西,争取可以在其它行业生存下去,这种时候你会一点其他的东西,有其他的技能进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大家会说不现实,机器人在怎么厉害也比不过人,他们又不能自己思考,没有自己的意识,而我们人类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我们是创造他们的人。
既然如此,那你们一定是孤陋寡闻。机器人和人类比赛的事情你们知道吗?我们人类的象棋王不是被机器人打败了吗?可能又有人要说了那只是一次偶然。行,我们就说它是一次偶然,但多个选择总是一件好事吧。
或许没有朋友,能够站到很高的位置,但是他们却能给你的帮助也不小。我父亲说过:“初中太小了,高中也太小,只有大学交的朋友在以后才能给你帮助。初中不行,高中也勉强,只有大学才有门道。”初中的朋友还稚气未脱,高中的朋友还处于叛逆,他们只能混个眼熟。大学的朋友却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方法,跟他们交朋友会让你的人生平坦许多。多个朋友就相当于是多个门。朋友,其实不年龄,不论学历,真心相交的就是朋友。
多条选择多条路,多个朋友多个门。不要将自己车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外面的世界,其实非常精彩。
选择的议论文6
人的一生中,选择决定道路,人生的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学会选择,应该选择,必须选择。
周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如果可以到火星上去生活,但是一旦去了就永远不能再回来。她问我们:“你们是愿意去那生活还是继续在地球上生活?”我们沉思了一会儿,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在地球上生活。”虽外面的生活很精彩,很奇妙,火星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我很向往,也很憧憬,但是对于我来说,即使火星的生活再怎么好,但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在那儿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只有自己孤单一人,所以在那儿应该是很冷清凄凉的。与其在那儿孤孤单单生活,还不如在地球上和同学家人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所以,我的选择是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当我自己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时,我很为自己骄傲。顿时,我感觉天更蓝了,草更绿了,风更柔了,我更成熟了……
当我学会了选择,我相信,我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走得从容而自信!
选择的议论文7
既然选择风雨兼程,便只顾风雨兼程——题记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做选择,所有看似随意的选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斟酌。
鲁迅弃医从文,这是他的选择。中国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医笑救国的满腔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同胞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杀害哈哈大笑的人群情景后。他觉得“凡是愚若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会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因此毅然决然选择弃医从文,现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选择回国奉献,这是他的选择。1950年,他辞去美国科学界的重要职务,打算回国,来完成他身为一个中国人应做的义务。美国政府给出优越条件,甚至以莫虚有的罪名拘禁了他。1955年,在我国政府的帮助下,钱学森冲破了重重阻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在他的组织指导下,我国创建了自己的火箭导弹航天事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的选择;“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的选择;“做一个温暖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海子的选择。高考是莘莘学子的选择,为了离梦想近一点,他们投身题海,每天废寝忘食,三点一线的生活,为了节约时间走路都带风。这是他们的选择,无悔的选择!
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但人生却是永恒的选择。
选择的议论文8
摘 要:文章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提出了如何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的建议。
关键词:产品 销售渠道 选择
中国的消费者在经历了多年的产品短缺后突然发现在很多热门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产品过剩,而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似乎面临严峻的甚至是残酷的竞争,表面上看有一些是由于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等造成的。但仔细研究一下,其根源是很多企业不太了解市场经济规律,不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才导致恶性竞争。从微观上讲,确实有一些产品存在严重过剩,但另一方面很多产品和服务却无人提供。所以从宏观上讲,有些领域还没有真正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中国的市场机会依然是最多的,对于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讲,“市场疲软”从根本上讲是企业在运作中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笔者在从事企业经营的十多年工作中,感觉到销售渠道的选择与管理是一个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所谓销售,具体说是企业将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的中间环节。销售渠道可分成两类:直销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销售队伍完成销售的过程;而分销则是通过合作伙伴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直销可以是销售人员面对面直接向最终用户推销,也可以是电子商务及其他方式,实现“邮购”,不过整个销售过程都是在本企业的控制下进行的。分销一般是通过分销商、代理商、零售、专卖店以及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商等方式由第三方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提供完整服务或部分服务。选择什么样的销售渠道既与产品的特性和复杂程度有关,也与产品的价值有关,一般说来复杂的产品用直销方式比较有效,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有限,需要“专家”介绍,而简单的产品消费者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所以大多用代理和零售渠道。另外,运用不同的渠道还要权衡制造商的能力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平衡,因为选用不同的销售渠道将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成本结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市场覆盖率和市场控制能力,所以并没有绝对好坏之分。
第一种:高价格的复杂产品,采用面对面直销。如果产品很复杂就需要有一支懂产品的销售队伍,他们了解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在哪里,能根据用户的需求介绍推荐产品,成为用户的“顾问”。但是,如果产品应用很广,或者需要改造、变型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用系统集成商和增值服务商分销可能更好,这样既可以弥补本企业的不足,又可以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营造有利于本企业的发展的“生物链”。
第二种:低价格的复杂产品,采用专卖店和代理分销或零售。有些产品尽管比较复杂,但是由于价值低,不宜采用厂家直销模式,因此通过专卖店和代理商来分销、零售就比较有效,因为厂家可以培训专卖店和代理商的销售人员,使他们了解产品的特性、竞争状况和销售策略,从而有效地促销产品。
第三种:高价格的简单商品,采用代理商零售、专卖店、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对于高价格的产品,消费者购买时比较慎重,会反复比较不同品牌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由于专卖店或代理商的销售人员对某一类产品很熟悉,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促成销售。同时由于它们属于少品种大批量销售,所以价格较低。电子商务出现后,既降低了厂家的销售成本,加快了销售周期,也使企业能有效地掌握用户信息和市场动态。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既降低了购买价格,也能直接从厂家得到高水平的服务,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种:低价格的简单商品,采用大众化零售店、电子商务。低价格产品走向电子商务化是多年来很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首选,电子商务出现以后,特别是标准化的产品,消费者不用再到商店去挑选,在网上通过电子商务即可以更低的价格完成交易。当然,在国内,由于信用体制尚不健全,所在地需要有信誉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并积极推广。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快递公司和银行的信用卡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生物链,真正发挥其优势。由于市场还在培育期,有些企业为了积累经验,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也在尝试用电子商务和直销或零售相结合的方式来销售低价格的复杂品。由电子商务进行初选,完成前期工作,再由直销人员或零售点来完成最后的销售。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在未来的商业社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都不能忽视它的发展和影响,应及早动手,迎接挑战。在确定了销售渠道类型后,除了直销以外,都要对初选定的几个潜在伙伴进行评估,以提高合作的成功率,并维持双赢的局面,总的说来,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风险的对称性。即一旦合作失败,双方的损失是否对称?如果合作失败对某一方的影响远远大于另外一方,这种合作就处于不对称的状况,其破裂和失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2。目标的一致性。合作双方之所以愿意合作,一定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合作双方却并不一定有共同的目标,有些企业可能是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寻找合作伙伴,还有一些是为了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而寻找合作伙伴,长远的成功合作通常是那些在一开始就有共同目标的企业。
3。文化的相容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行为得到赞扬,什么样的行为受到唾弃,会影响到企业中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如果合作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太大,就会有根本上的冲突,到头来产生相互猜疑和不信任,最终会影响双方的合作。
4。技能的互补性。稳定的合作一定是互相取长补短,在技术、产品、服务、管理、市场覆盖、品牌形象等方面是各有所长,谁也少不了谁。这样谁也不会感到吃亏或占了便宜。
选择的议论文9
选择一词最早出自于《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从古至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鸟之所以选择成长,是因为飞翔的意义,我们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成长的意义。
人生不是直线而是抛物线。原点我们无从选择,但终点毫无区别,能把握的是抛物线的高点,不要轻易自我满足,不要下意识的进行自我下限,我们要竭尽全力提升抛物线的高点,那是人生最精彩和绚烂之处。
我们要全力以赴堆起我们人生抛物线的高点,为梦想而努力,我们现在或许还无法改变我们的现状,不一定逆风翻盘,但我们一定要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看似平凡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会在某天给我们带来惊喜,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加油,少年,加油,陌生人。
李大钊曾经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要去坚守,那么我们就必然会舍弃一些东西,就像我们选择了千里之行,就要放弃亲人团聚,我们选择了努力奋斗,就要放弃安逸洒脱,我们既然选择了繁华的都市,就要放弃宁静的乡村……选择就是一场舍弃,有舍才有得。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好事,切记不可贪心,深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鲁迅弃医从文,选择了当个文学家,用笔杆来挽回中国人的血性,他的选择迸发了强大的力量,他既成就了自己,也让中国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写出的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董卿在正红时毅然选择了退出,她选择出国深造,用更加坚实的文化底蕴来塑造自己。她放弃了安逸,选择迎难而上,几年学成,她变得更加自信优雅,她回归到央视的舞台上,成为了央视一姐,成了每年春晚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成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选择是我们每个人必定要学会的一门课题。人生没有真理,只有选择,我们不是神仙,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因后悔而回到过去,我们的人生在选择中已然渡过了20余年,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各类大大小小的选择,从小的方面来说,每天吃什么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今天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这些都是选择,都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选择而选择有源于生活。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以后要上哪个大学,与哪个人结婚,做什么工作……这都是未来我们所必须要做的选择。
我们要在选择的时候听从自己的内心,不管最后选择的结果达不达不到我们最初的满意,我们都应坚守。尽管不完美,但是对得起我们的初心,人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任何时候做出任何选择,我们都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原则,要尊重自己的选择。
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选择有巨大的力量,选择可以让我们敢于迎接困难,不惧任何险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未来迎接我们的必然是满眼盛景。选择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面对困难不在逃避,不是因为成长了而是因为我们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了坚强,我们拥有了坚硬的铁甲。选择可以带我们更快更好的奔向美好的未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在驶向未来的小船上,我们或许会面临许多诱惑和陷阱,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选择,我们要扬帆起航,驶向远方,穿越惊涛骇浪,到达春暖花开的成功彼岸。
选择的议论文10
每一天,你和我都伸手做出一道又一道生活中的选择题。或许,有的选项背后掩着的就是高峰,有的藏着的就是深海;有的代表了希望和未来,有的呢,你在决定下来的那一刻便已经离开。
在当今社会,一波一波的年轻人急着抢着给自己扣上了“选择恐惧症”的大帽子。不但没有任何医生开的证明,就连一个百分之八十都不可信的网络自测表测出的结果都没有,这样的他们偏偏能挺着胸脯向全世界宣告“我就是患有选择恐惧症”,再在以后有谁让自己做某个选择的时候嗔怪地来上一句“你难道不知道我有选择恐惧症的嘛。”那般底气,就好似他们随时可以掏出医生的诊断书拍在桌上一样,怼得人家哑口无言。实际上,从这群年轻人的身上压根找不到什么症,他们有的只是对选择深深的无边的灰黑色的恐惧,就连选出自己的一顿晚餐该吃什么都想不出来,真真令人啼笑皆非。
柏拉图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走到每个岔路口,我们走上的大部分道路可能云淡风轻,但总有那么一两条道路会被全全封死。你我迈开腿时都是会痛的,心里感到泣血般的痛楚,就是怕坚持的是不该坚持的,成了一生的遗憾,是吗?既然如此,我们最好就是等在岔路口永远畏葸不前,是吗?
我们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要面对选择?
因为我们想要自己一步一步踏开自己人生的路。
选择不是非要面对的洪水猛兽,而是我们手中握紧的权利。每每为自己选择,无论大还是小,我们都能经历一回美丽的自我重塑。前方是什么路,谁也看不到,但正是这样,我们便更要迈开最坚定的步子往前走。尽管选完了可能会后悔一阵子,但那又怎样,我不怕。若是选到了海洋,那我就看海的广阔;若是选到了高峰,那我便去手摘星辰。能选择,就代表我听得到我心里的声音。
我在生活中几乎每一天都面临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尤其去年步入了中学,自己能做主的事儿突然变多,生活中的选择题也跟着成倍地增加。记得当时刚开学不久,我同时被两个学校的社团录取了,其中的一个社团是我日思夜想做梦都想上的,当时拼命去面试才被选上;而另一个社团不过是我面试前一天才想好要去试试的,不过这个社团报名的人极多,招的人却很少,被招上真是难之又难。就是不巧,学校规定每个同学只能报名一个社团。我想选择社团这道双选题大概是我近来面对的最苦涩的一道。在旁人看来,被两个社团同时选上意味着自在,想上哪个便上哪个,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次选择,就代表着要痛着放下其它。我没有为自己做选择的勇气。我问了身边所有人:家长,同学,朋友……但没有真正听取任何一个人的意见。报名截止的那个晚上,我抱着电脑痛哭了一场。
后来我还是选择了第一个我真正想去的社团,只是因为我流泪时,发现了我内心真正的,那么微弱的呼喊。
我们做选择,怕的是“选错”,可生活不是数学题,谁会规定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假如我选了第二个社团,生活中大概会多一些鲜花和掌声,可我选了第一个社团,心里有快乐,大概也是一种赏鲜花般的享受。我认为我从未选错,我就不会选错。今天的我已经不再是刚刚开学的我了,因为我明白不管面前的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我们每人的内心都能悄然发出专属于自己的声音,只要能听从自己的心,便没什么好怕。
能够选择,面对选择,乐于选择。我想和身边所有“选择恐惧症的患者”们说:“我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勇敢起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吧!逃避选择的你又怎会知道,你能爱着高峰,也能爱着深海。”
选择的议论文11
心中的天平摆了又摆,等待的是一个公平的选择;桌上的色子转了又转,期盼的是一个公正的选择;手中的棋子移了又移,思索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人生如棋,棋棋定夺大局,若想赢得胜利,每个选择都要权衡利弊。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但我从未后悔过四年前的那个决定。小学毕业将至,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便摆在了我的面前——选择初中。母亲把两所学校的资料拿给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两所学校的情况你大致已经了解,妈妈建议你去好初中,但我还是尊重你的选择。”我拿过两份资料,思索了很久。
一边是离家仅两百米的初中,学生少,压力小,但成绩不怎么样;一边是离家一千米的市重点,成绩优异,但压力也不小。安逸与竞争,两百米的便利与一千米的风雨兼程,皆在此一选。我又该如何选择?那段日子,我过得很是忧心忡忡。两枚棋子在棋谱上左移右动,却仍是举棋不定。都说人生慢慢,关键的节点却只有几个。那么,我手中的色子又将掷向怎样的未来?
做出最后的选择,是在一场暴风雨后的下午。那天,暴雨倾盆而下,我在教室里如坐针毡——可怜了我阳台上的花,这下怕是要全部“阵亡”了!放学后,我慌忙赶到阳台,这才发现,弱小的花草早已毫无生机,而几株健壮的绿萝,却在暴风雨的冲刷后愈发精神抖擞,肥厚的叶片上凝聚着剔透的水煮,那从新绿经过风雨的洗礼后更绿了!刹那间,我如饮醍醐:暴风雨摧残了弱小的生命,却没能屈服强大的生灵,反而使它们更加坚韧。压力与竞争使弱者身心俱疲,却也使强者出类拔萃!心中的阴郁一扫而光:我要上好初中,哪怕风雨兼程!抬头远望,暴风雨后的天空碧蓝如洗,澄澈到透明,我的选择也让心灵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但暴风雨所诞生的,是颗踌躇满志的心!
如今,回想起四年前的选择,我毫不后悔。我是那绿萝,经受得起暴风雨的冲刷。而如今的我,又将面临中考的选择。然而,手中的棋子不再犹豫,执棋的手自信又坚决——这次的选择我也绝不后悔!
人生如棋,棋棋定夺大局。明智的选择使人取得胜利,愚昧的选择让人盘盘皆输。而做出更有挑战性的选择,无疑会使这盘棋下得格外精彩。
选择的议论文12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合适的选择可以影响自己,或者是他人的一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选择?
思绪流转,回到一个炎热的夏天,干燥而又让人烦闷的风吹过街道,吹过我的全身,汗腺仿佛突然开了阀一样涌出像豆粒那么大的汗珠。我期盼早点到家享受那凉爽舒适的空调冷风。
一个十字路口,灯由绿变黄,只好站在路口的一侧等待。谁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画面,一位身着优雅的老人站在我的身边等绿灯变绿,等了不到十秒便向前迈去,我略吃惊,眼睛已经不好用到这种地步了吗?我出声禁止“奶奶!是红灯,你还是稍等一下吧?”那老人并没作声,仿佛没有听到似的继续大步迈进,我闭了闭双眼,心中深感无奈。心中正琢磨这种乱过红灯的社会现象带来的影响,再张开眼时那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在我的眼前。
那老人走上前,站在一个青年女子的前面就势趴下。“哎呦哎呦”的叫了起来。“你叫什么叫?我哪里碰到你了?你说说!大家都过来看看啊!为老不尊,老不要脸的现场版啊!”那女子大声吼道,不知怎的,明明知道这女的并没有过错却不由得不喜欢这女人了。老人噤声,围观的人们都说那青年女子无礼,老人都没说什么呢,她倒是先骂起人来了,那老人趁热打铁,神情啜泣的小心的说:“姑娘,我家不缺钱,我不是碰瓷的那种人……”“你不缺钱干嘛往车子前面倒了啊?”“……”围观群众纷纷转头看女子,怒目而视,我……可能是唯一一个看到事实的人。
可突然一想起刚刚站立时老人对我的微笑,那微微扬起些许弧度的嘴角显的有风气,我内心渐渐动摇,万一…万一…有别的看到的人呢?老人说话了“……姑娘,我身上一分没有,你给我100块钱去趟医院吧……”那女子更显气愤,心中的天平有了标准,我上前“我看见了!是这位老人趴在地上,跟这位姐姐无关。”心中舒坦了许多,我没有作假证!
那一刻,我觉得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选择的议论文13
诱惑,似一壶烈酒,让你享受品酒的快乐后,把你推向无尽的深渊;诱惑,似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你沉浸在她朦胧的微笑中时,她已用长剑刺遍你的全身,微笑,是她的致命的武器。
孩子们,准备好小测了吗?”杜老师手中揣着一叠试卷,一路小跑进了教室。她捋了捋秀发,清了清嗓子,背手踱步,时不时四处瞄一瞄,盯紧了我们。我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把心中的紧张压下去,抿了抿朱唇,费力地咽了咽口水。试卷轻飘飘地落在桌上,我定睛一看,长吁了口气。粗略地翻阅一遍,我仿佛吃了颗定心丹,沉稳地提笔作答。我打了个响指,皱眉蹙额,努力回忆着老师上课的解析,嘴中不断地念念有词,时不时操起笔杆演算。我环顾四周,有的同学左顾右盼,使起他们的看家本领——长颈鹿;有的同学则掩面沉思,贝齿紧咬朱唇,满脸的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同学干脆选择放弃,像打了霜的白菜——蔫了……大家心中都是苦不堪言,但仍是强攻”。
我闭上狭长的凤眸,大拇指按摩着太阳穴,暂且小憩一会,恢复一下精神。突然,一个皱巴巴的纸团向我飞来,等我反应过来,它已赫然出现在我的桌角。我心中一惊,忙用二指神功”将其夹起,趁老师不注意,将它纳入桌肚。我左手悄然探进桌肚,五指寻了个缝隙,一展开,纸团的庐山真面目”便显现,上书一行娟秀的小楷:
学霸,请支援!解决问题第二题何解?若答复,必有重赏!”读前两句时,我不动生色,心中暗自好笑,这光天化日下,还光明正大地问答案,真是不知耻辱!但逐字阅读到后半句时,我却是有些心动了:什么?列个式,给个答案,就有重赏,竟有这等好事?我不由自主地恍了神,但马上稳住了。张婧这家伙,想干嘛?贿赂我!我斜睨了她一眼,咂咂嘴,沉思了半晌——咦?猛然间忆起,上个月的小测,她也找我要过答案,这……我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我不想这么继续再害她,但……我真的被说动了。我苦涩一笑,缓缓摇摇头,哎!这叫我……怎样决定?
我食指和中指蜷曲,指节扣着生硬的桌板,心一横,对!我不能害她!纵使她日后对我产生怨恨,但这样的选择,值得!我提起搁置的笔,疾书着:
婧,我真的不能再这样害你,你若不会,我下课可以教你。这些知识,你认真记,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苍天一定不会负你!”
我搁笔,心中释然,转头望窗外,竟发现火红的刺桐花绽得如此之艳,如此之潇洒,仿佛一把火,烧红了半边天。日落西山,彩云悠悠,莘莘学子,正在求知的旅途中。回眸,张婧羞愧地对我笑笑,俏皮地眨眨眼。我颔首,嘴角勾勒出一抹浅笑。
不要在烈酒的诱惑下全然不顾,因为痛快之后是痛苦的深渊。
不要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迷失了自我,因为她会趁你不备而伺机出手。
忍受奇耻,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的选择;直面残疾,乐观进取,是张海迪的选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也让我不断思考,不断成长。在道德面前,拒绝诱惑,是我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值得!
选择的议论文14
西方思想从康德以后发生了“诗性转向”,自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开始,各门学科都调整了视点,力图从艺术阐释入手进入本学科领域,最初的理由是宗教起源于神话,可神话并不是教义,而是艺术作品。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几乎就是从诗歌研究起步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的质疑中,毫不留情地讨伐了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灌输的“要追求真理必须走出感情魔障”的论断最终让人失去了“本真”的“此在”,让人无法聆听到神圣的声音,直至丧失了最安全最可靠的“家园”。
人要回到人自身,回到本真的家园,这个目标不是科学理性能够实现的,重返家园只有诗歌才能靠近。海德格尔用了“靠近”而不是用“抵达”进行描述,也就是表明永远都处于“在途中”的状态。叶世斌的诗集也叫《在途中》,这本诗集站在存在主义的哲学起点上,以诗歌的方式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可能性意义进行了一次个人化的追问与探索,并完成了由存在主义到人道主义诗性哲学的嬗变,从而确立了一种不愿放弃终极的诗歌品质。
海德格尔把诗人看成是“人和神之间的使者”,站在人和神之间的诗人,虽然看不到神,但能看到天空,诗歌是对天的仰望,在仰望中捕捉到了神的信息,概括地说来,由于诗是以个人化而非公众化的情感体验领悟着生存赋予人的痛苦、欢乐、收获、幻灭、光荣、耻辱等种种事实,由于诗的“非他人化”、“反推理性”、“拒绝真理过滤”,是一种真实可靠的吟咏,因而聆听到了神的声音,感悟到了神的喻示,呈现了本真的存在。康德认为人的隐藏的判断力是超越纯粹理性和实验理性之后的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海德格尔的进一步总结认为就是诗。所以真正的“诗性”就是一种“神性”。
叶世斌的诗集《在途中》对生命、人格、尊严、价值、意义的追问和探索与存在主义哲学最先形成的是内在结构上的对称,这不是诗人选择的结果,而是精神上的默契。诗中的悬空、无根、沦陷、沉没、失踪、幻灭的意象密集地埋伏在稿纸上,反复引爆,开山凿石般地炸开前行的路。叶世斌“在途中”不只是为了抵达,而且是在途中不断寻找“路途”,在途中的自我批判、反省、救赎中一路跋涉,最终立足于人道主义的城垛上眺望家园和神的居所。
人之“在世”是因为“站出了自身”,“站出了自身”就是站出了动物性生存,于是就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选择,就有了意义和终极的要求,这是人的自由,也是人的灾难。人之“在世”的方式注定了人必须面对两种存在可能:一个是本真的存在,一个是非本真的存在。然而人在本真和非本真的夹缝中却被剥夺了选择权,人的悲剧就在于你根本就不能超越力量强大的非本真生存,比如公众意志、日常行为、传统方式、流行观念是根本不让你超越的,而且是集体认同的真理。所以“此在”的人把“自己”交给了别人,把自己交给了“日常”,自己不再是自己,日常的自己是假冒的自己,是名誉的自己,海德格尔称做“日常自己”,或“他人化”的自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买衣服逛商场并不是逛自己,而是逛别人能够接受的自己,说话做事的合理性是别人认为的合理性,而不是你自己的合理性,所以诗人为什么要眺望童年、湎怀丢失的时光与风景,因为那里保留着没有异化没有被分裂的本真,那里有着神性的光辉。
叶世斌的《在途中》与前两部诗集《门神》和《倾听与言说》有了很大的不同。高强度的情感爆发力和尖锐的感觉穿透力是叶世斌诗歌最显著的特质,而其诗歌的视点前后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前期的诗歌气质中流敞着尼采、叔本华的血脉,用焦虑、绝望的内心体验着荒诞和荒谬的存在如何将“自己”挤压、异化、分裂,是由内向外的透视和撕裂,是内心演绎的存在,更多是臆想、放大、虚拟的存在;而《在途中》的相当一部分诗中,虽继续坚持着早期既有的对生命、对存在的性质认定,而视点却转换成由外向内的递进,即由客体的事实引发内心的自省与审判,“由我而事物”到“由事物而我”,这种转变在诗歌形式层面上几乎很难看出来,但它在另一个意义上昭示了诗人和诗歌更逼近形而下的存在,更强化了内心的质感和体验的具象,通俗地说,是具体的生活在诗歌中下沉,而不是用诗歌发酵一种臆想的生活。这样阐释是要说明叶世斌的《在途中》与荷尔德林的《归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诗歌的哲学,一个是哲学的诗歌。从阅读对诗的期待来说,人们愿意读到诗歌中的哲学,而不愿意读到哲学中的诗歌。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诗歌抒情的高贵性在于高端体验中翻译了不可言说的生存真相,唯有诗才能逼近本真的生命,这是诗人骄傲的根据所在。在全面技术化和物质化的时代,人被挤压到存在的边缘,人注解着物的存在,物是人的尺度,物本主义消解了人本主义,就像《鸽子一直传输和跟踪我》一样,物化了的手机屏上的“鸽子由来已久/一直传输跟踪我/悉知我的快乐,愤怒,恐惧/和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不时地望着它,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不只是传输和跟踪,还有隐形的'警告和随时发生的出卖。在《我是一个被雷击的人》中,“我”已被电控制了全部的行为,电成了另一种生存血液,“电流,这个世界和我的血液/输入我的每个细胞,纠缠/和捆缚我。”叶世斌以诗阐释了“人被物控制和制造”的悖反与荒谬,在人们集体被物征服之后,人们已经失去了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不知道人实际上已成了“电源”的目的,人成了电源使用价值的一个目标,潜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意志一天天地在瓦解我们自身的意义,删除人的本真的天性,电源接通的时候,“现代物质温暖和照耀着我们/如同这个夜晚,被白炽灯/和取暖器瓦解,构建/生活对我们的改变。”“我们迎着光亮,成为/夜晚的一种温度”,那么我们的温度在哪里呢?叶世斌以诗歌隐喻和象征的叙事体验呈现了人的下沉和主体的失踪,不谋而合了存在主义哲学中“人是有待被制造的人料”这一颠覆性的人的定义。人被逐渐纳入到科技体系内,科技的力量就重新塑造了人,人的自然性(本真性)遭遇了根本上的破坏,人异化成了物的零件。叶世斌有不少诗歌揭示了这种混淆和异化以及目的的被篡改,《花摊》一诗中,“这些争相购花的人/早已被花朵收购”,在不停追问与领悟中的诗人,极其准确地为当下的人进行了定位,这就是“客居”,当“自己”和“本真”消失的时候,人与“在世”的关系就是租赁关系,《城市和宾馆大厅的一盆竹子》中我和这个城市以及一盆竹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客居者,是租赁在这块有限土地上的客居者,这里不是对生存形态的一种探究,而是对生存事实的确认。没有家园而在途中,没有本真而被悬空,所以城市、我、竹子“盘根错节/被堂皇的钢铁和水泥笼罩/被客居的虚伪和倦怠伤害”。正如《我不知道所有的租金是否偿还》中所说的,“租赁的事物令人疑心/所有成果变得沉重而残忍”,当生命和生活的全部过程建立在一种租借程序中时,“客居的虚伪把我熄灭”就是不可避免的。
“异化”之后人的存在状态表现为“客居”和“租赁”,“客居”、“租赁”下的是本真生存的“虚悬”和“失踪”,《手执火把的人》无法照亮夜晚,只能照见黑暗,“手执火把的人/被自己举着”,却“无法执掌/自己。风在火焰上摇摆/给他火势,那就是他忽然/被吹熄,或被火卷走的时候”,手执火把的姿势成为一种虚悬和危险,就像《坐在院子里的女人》,与椅子、桂花、阳光甚至院子毫不相干,人在失去本真后成为院子里的被抽象出来的符号,亦如高天《流云》,“天空回到它的本义/还有什么比流云更缺乏根据/这悲壮的一刻不停的流云呵/匆促的无可挽回的流云/不是一场风鞭子似的/跟在它的后面,而是隐蔽在/天空深处的虚无,那永恒的/虚无驱赶着它们!已来的/未来的都将带着我们的/泪光,赶向虚无”。《找不到落点的蜻蜓一直飘着》中,蜻蜓触碰的都是“不踏实的事物”,“三十个夏天/过去,池塘和垂柳都已/枯死。那只张着翅膀的/蜻蜓,找不到落点。”没有“落点”的“虚悬”是追求终极和还原本真全面失败后的人类的共同的隐喻。现代物质挤压下的“无根”性是人类的集体困境,病毒一样的四处漫延。存在主义哲学在尼采和叔本华那里是极其悲观的,叔本华把人生过程看成是一次自杀的慢动作演示,叶世斌的诗歌在另一个层面上将“自杀”与“他杀”纠缠着解释和体验异化与分裂所造成的生存伤害,所以他的诗中反复出现“活埋”的意象。在一首《这条临时的即将的闪电》的诗中,“摇摆的槐花,宿命的槐花/一生完成一次下落一生都在/一刻不停一去不回地抵达”,人的一生就是一次一去不回的抵达,所有的美丽与喧哗都是瞬间的闪电,如同死亡不可替代一样。在叶世斌早期的诗中,他计较着精神和灵魂失踪后的“敌人”和“对手”,并表现出了死不瞑目的愤怒与抗议,而《在途中》的存在体验虽然有着类似的哲学背景,却在诗的形态上已经表现为沧桑际遇后的从容和淡定,并且冷静地审视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压迫与窒息,在《平静和亮得看不见的玻璃》、《这个夏天被堵得严严实实》等诗中已经表现出了诗人强大的承受力和直面的勇气。这一系列诗中,诗人的表达与言说不是为了算账,而是为了领悟。诗的境界明显得到了强力提升。诗歌之于哲学正在于体验和领悟,是体验领悟后的呈现,而不是实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性。应该说,《在途中》更逼近诗性的哲学,而不是定义的哲学。
人最难解决的就是孤独,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个体,在罪过与信仰,绝望与激情,生存与死亡,教堂和墓地之间,人的最大的孤独在于精神的孤独,心灵的孤独,那就是“失踪”与“虚悬”后的无话可说与无处可说,即丧家之犬的事实。存在哲学之父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颤栗》一书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的孤独和绝望都有力量决定着你视线的方向,重要的是在路上你将何为。二十世纪神学家卡尔。巴尔特说“人类被拯救的时刻是这一时刻,只有被逼到悬崖上走投无路不得不跳下无底的深渊,这瞬间他才获得了拯救,上帝托住了他。”叶世斌《在途中》一直顽强地表现出拯救的愿望与意志,因为他知道一个诗人真正的精神破产是在绝望中放弃自我拯救。上帝拯救的是那些一路餐风露宿风雨兼程的朝圣者。
存在的失真造成了距离神圣越来越远,表现在《我们因为看不清自己而美丽》这首诗中是人与雾的关系,世界是一个迷惘无边的雾境,“历史和未来,所有的事物/被雾裹着。一部分文字/拂去雾,把我们带进/更深的雾里。我们的目光/被雾围困,目光敏锐而收缩”,雾里事实是不可翻译和言说的事实,是接近了最本真的事实,用诗来表达就是“美丽”的事实。日常的生存被公众理性、传统世俗、集体规则反复过滤和篡改,这使我们遗忘了自身的由来和出处,“因为什么,我把/绝世的真情/谋杀?遗忘抽象着往昔/橡皮一样慢慢擦去/疼痛,罪恶和灾难”(《遗忘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能力》)遗忘的过程是失真的过程,也是自杀的过程,诗人不能容忍底线失守,于是自省、自审、自救就成了叶世斌诗歌的重要方向。
“走近上帝的是/是哪一种鞋码?它怎样/错开车辆,蚁虫和自己”(《父亲和我正陷在途中》),面对这不可救药的生存事实,叶世斌以诗的方式表达着找回本真,重返家园的努力。这是一次蜕化变质后的出发,是一次诗性哲学的转向。叶世斌以宗教的情怀,以人道主义的立场,开始了他的灵魂救亡的诗歌之旅,用笃定、沉稳的视角反省人被异化的灾情,以一种强烈的忏悔与救赎的态度表示了自己被异化分裂的苦痛,以及必须承担的责任。“自我”本真的丧失,除了物质和世俗力量的摧残,人自身的妥协甚至是合作加快了灵魂异化与精神分裂的速度和效率,《在生命形态的完成》中石头被塑造和雕凿的过程,就是石头被异已化的过程,“我就是一条河豚,以毒性?和自虐为生,不可救药”(《自虐的河豚》),人在很多时候,是靠繁衍毒素为生的,而不是靠信仰和神圣活着的,比如以毒攻毒,以恶制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仇恨和敌意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质地,这使得人不仅自己远离了神圣,而且还制造了“在世”的焦虑与恐惧。物化的世界里,我们不仅对神是有罪的,对自己也是有罪的。叶世斌诗中以“故居”的意象表达了原初纯净的家园,表达了失落和丢失“故居”的愧悔,那不只是追忆,而是在追忆中的精神重返。“故居”保留着岁月的真相,“故居的石阶知道我的鞋码/不知道我出门后的走向”,出门后的人注定了像兔子一样穿行,焦虑、恐惧、紧张、分裂、异化不属于故居台阶上的“我们”,我们努力地与这个虚假的世界进行合作,同台表演,当我们被雕塑成形的时候,那就是本真之我的“活埋”。叶世斌当意识到客居在世的时候,便无法宽恕自己的合作和自我出卖,于是他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一些丧失把我们变成神/正如一些获得把我们变成鬼”,“我们获得很多,是因为失去更多”,在《这是木鱼》的声音中,诗人开始忏悔,“我的一生多少罪孽/如同我的心里多少泪泣/垂直的雷霆在我耳际沉默/我连自己的哭声都无法听见”,如同一只焦虑的兔子,“多少年,我面不改色/在心里流汗,在原地逃窜/偷取的自由到底多大面积/是否一片蓖叶就能覆盖我的安全”,(《穿行的兔子如同黄昏的一根白发》),诗人在忏悔与自审中决绝而坦诚,公开承认“我的命运人迹罕至”。在巨大的孤独和遥遥无期的途中,诗人内心压抑着一场揪心的泪水,如芭蕉上的雨,足以使整个夜晚泪流满面,而在归家的途中,不必倾诉与宣泄,重要的是内心修炼与皈依,修炼神性,皈依神圣,那样才会让内心安静详和。在第二辑《必须有个地方让我长跪不起》中,诗人的宗教情结和人道主义理想旗帜鲜明,并成为《在途中》诗性哲学的终点。这一辑中对生命的关怀、对脆弱的悲悯、对死亡的宽容、对亲情的珍惜,都已经超越了世俗层面的形而下的情感,而上升为一种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立场,《千佛洞》、《济南的佛》、《这是木鱼》、《必须有个地方让我长跪不起》是《在途中》真正能够打动人、震撼人的诗作,诗人的忏悔、悲悯、拯救、普渡众生的情感虔诚而洁净,毫无杂质,只有聆听了神的声音,才会有与神交流的可能,这不是权力,而是心力。“我跪拜而来,满含泪水/佛呵,我的心早已千刀万剐/我的一生罪孽无数。请将绝世的/磨难累赐于我以至万劫不复/但我的祈祷声声啼血:请你饶恕”(《济南的佛》),“香炷的火向下走,接近/人间。香炷的烟向上升/指向天堂。我的手抓住他的/体香,一次次被灼痛”,“必须有个地方让我低着头/长跪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随烟升起,在天外/把人世的真相撕破/一生跋山涉水,拯救救星/当我满含热泪,我知道/我救回了苦难和慈悲/我坐在天堂最后一级台阶上/瞑目悔悟,像在瞌睡”(《必须有个地方让我长跪不起》),至此诗人已经完成了他对人生、对生命、对意义的最后的领悟与体验。在“救我”和“救世”的双重理想中抵达到了人道主义中心高地。
保罗蒂利希说,“人对宗教的追求并非出自天性,一开始出自于困境,追求宗教信仰的前提是人生的无意义”,叶世斌的诗性哲学并不奔向宗教神学,而是弥漫着宗教情结,真正构成叶世斌诗性哲学基础的证据是,诗人从没有停止过意义追问和终极梦想。存在主义哲学是他的追问与思索的精神视点,更多的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真正契合叶世斌精神内核的是人道主义诗性哲学,悲悯、恻隐、忏悔、赎罪的精神指向直接抵达其诗歌的核心价值区域。即使诗歌呈现出的是“救世”的徒劳,但灵魂“自救”的愿望最起码在诗歌中表达或实现了,况且诗人一直还在途中,一生的努力和修炼足以使本真的家园越来越近。
选择的议论文15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先默写下五个词语:金钱、健康、友谊、爸爸、妈妈。
接下来老师讲规则:要求我们在五个词语中划去一个,每划去一个,这个词语所代表的东西将在自己的生活中永远消失。
我拿起笔,不知道选择划哪个,我想:如果没有了爸爸妈妈,我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不行,不能选择,没有了金钱,就没有了美食,没有了房子:如果没有了健康,那么,我们只能终生与疾病相伴,没有了友谊,我会孤独,思来想去,觉得友谊在我生活中的份量轻一些,于是,我轻轻地划去了友谊。
接下来,老师仍然在催促:同学们,请继续选择,最后只能留下一个词语,人生是一趟没有回程的列车,在这趟列车上,有我们最亲的亲人,也有我们最舍不下的物质,但是,随着列车的前行,也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亲人一个一个的下了车,我们无法选择,只能继续前行……听着老师的话,我心里突然有些难过。最后,我在无奈与迟疑中分别划掉了金钱与健康。
纸上还有最后2个词语:爸爸、妈妈,我的笔尖停留在“爸爸”这个词上,我不敢下笔,不忍下笔,我的脑海里瞬间闪现一幅幅画面:无数个风风雨雨的日子,爸爸来接我,生病了,爸爸守着我,面摊上,与爸爸吃一碗面,心里也快乐……想到这里,我的眼里突然涌出了泪水,我的笔尖移向妈妈,不行,一定不行,多少个日日夜夜,因为妈妈的陪伴,我才会那么温暖,那么安全与幸福,我的泪已经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可老师还在催促,请做出选择!
这时候,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对欧阳老师说:我不选择了,如果真要选择,我情愿选择我自己!
这时候,掌声响起来,是老师送给我的,老师说: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节课叫“爱的选择”,你们用爱选择了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