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描写杨树的作文汇总5篇

发布者:秀shower 时间:2023-2-24 01:53

【推荐】描写杨树的作文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杨树的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描写杨树的作文汇总5篇

描写杨树的作文 篇1

不知为什么,记忆里关于它的事有很多……

杨树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树,几乎随处可见。

秋天,当一阵阵凉风吹过来的时候,一片一片的阔叶从它身上掉下来,昼夜不停。慢慢地,当你发现地上覆盖着一层枯黄的、干瘪的叶子时,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当它脱下绿油油的“衣服”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和树干,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只大鸟被褪去全身的羽毛,孤孤单单地站在那,一动也不动。相比之下,长着丰满羽毛的同类就更加好看了。

没了叶子的树,还能说是树吗?在冬天里,树没了叶子,即便有鸟,那鸟会在树上筑巢吗?杨树不如松树,好歹松树还有松针,有时还会看到松树上挂满雪,那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杨树就没什么作用了。

时间很残忍,从不给予任何事物任何的仁慈和怜悯,但对植物来说,春天就是它们生命的新起点。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秋冬过完,又是一年的春天。

春天时,杨树渐渐地长出了新芽,嫩嫩的、绿绿的。慢慢地,嫩芽长成了叶子,又像以前那样挂满了整个树。夏天时,长满叶子的杨树可以为人们遮阳,可以为人们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

在别人笔下的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北方劳动人民的.精神,象征着北方劳动人民朴质、伟岸、正直的那种精神;象征着边疆的哨兵,象征着在边疆守卫国土的哨兵,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愿意为祖国献身的哨兵。在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是这样的形象。

此外,杨树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把它种在高原地区来发挥它的作用。

也许就是因为杨树的无处不在,也许是冬天里的杨树,也许是防风固沙的杨树,也许是象征着我们北方劳动人民的杨树,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杨树,它才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

描写杨树的作文 篇2

在我们学校周围,有几排苍劲挺拔的白杨树。好高的白杨树啊!如果你抬起头想看到树尖,连帽子都会掉下来。好茂盛的白杨树啊,在密密的树叶间,连鸟的'影子都找不到。 春天,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出一片新绿,比往常更加精神抖擞啦!一场??的春雨过后,树叶带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那树叶绿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用水冲洗了一般,绿得发亮,美丽极了!

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更加郁郁葱葱。它用自己那茂密的树叶遮挡住暴烈的阳光,让我们在树荫下读书、追逐、玩耍……夏日夜晚,老人们爱在树下下棋、聊天,小孩儿爱在树周围捉迷藏。

秋天,白杨树落叶了。人们把叶子弄回家生火。小朋友们爱在树叶堆上踩来踩去,发"嘎吱嘎吱"的响声。顽皮的孩子爱在树叶丛中玩"过家家"的游戏,用树叶做饺子,做小碗儿、小盘儿。这一切,充满了童趣。

冬天,当白雪覆盖大地的时候,谁不愿在这杨树林里抛雪球、打雪仗?当你要退却或躲避雪弹的时候,白杨树会用它坚实的臂膀来掩护你。

我喜爱白杨树。它虽然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它参天耸立,无比坚强,不折不挠。我爱白杨树。

描写杨树的作文 篇3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面孔。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贵的。她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她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她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她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徙,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播种着的人们又播种下一片白杨树,过几年白杨树就又成了更大的一片绿。

白杨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描写杨树的作文 篇4

婀娜多姿的柳树,屹立挺拔的松树,馨香四溢的桂花树,比起这些,我觉的还是外婆屋前的白杨树更值得我赞赏。

春天到来时,树上爬满了一个个嫩宝宝,春雨哗哗的下起,他们拼命的允吸着。一个多月后,芽苞开始抽芽,渐渐地每根银树杈上都长满了绿叶,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夏天到来时,芽宝宝都长大了。满树的绿叶,那翠绿明亮的颜色刺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是一个新生命在颤动。雨过天晴,白杨树更加青翠欲滴了,一滴滴水珠挂在枝叶上,被风一吹落在树下避阴的人身上,那感觉好惬意!那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我们还可以当做它是一把天然的大伞,坐在三峡乘凉聊天。白杨树不反美丽,而且还有高尚的品质,对待小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让她们在自己的身上筑窝搭巢,为它们遮风挡雨。

秋天,零落的白杨树成为植物的肥料,为了明年的希望,它们与大地融为一体。冬天,白杨树没了繁茂的树叶,但它却丝毫没有弯腰,它还是那样的挺拔,仿佛更加高大似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格和倔强。

一年四季,白杨树任凭风雨吹打,狂沙肆虐,任凭干旱煎熬,烈日曝晒,依然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在五千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的操场是我们最快乐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太多的欢声笑语。长长的跑道,高大的杨树,崭新的球篮,整齐的乒乓球台,这都是我们操场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我最喜爱的还是那高大的杨树,它们像魁梧的战士一样矗立在操场周围。

春天,美丽的春姑娘来到校园,她一来杨树便抽出新的枝条,十几棵杨树快乐的成长。我发现杨树上已经长满了一个个竹笋似的小豆子,在树枝上密密麻麻的,就好像长出了一个个巧克力豆。过了几天,呀!小豆子长成了小松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真可爱。又过了几天,小松鼠都随着春风落了下来,满操场都是“小虫子”,春风把小树的一套“毛毛虫衣”给吹掉了。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杨树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在暖风的吹拂下,杨树扭动着自己的身体,跳着夏天的'舞蹈,挥舞着它那绿色的小手告诉大地,夏天已经来到。火热的太阳把我们毒晒,真想找一处阴凉的地方,操场上的杨树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们不顾火热地向前奔跑,跑到大树的的阴凉处,大树见了我们,连忙举起那把绿色的大伞,为我们遮挡炎热。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叶纷纷落下,好像一只只蝴蝶在跳着舞蹈,真美丽呀!

渐渐地,渐渐地,天凉了,冬爷爷来到了操场,他吹出凛冽的寒风,洒下漫天的大雪,把操场装扮得晶莹洁白。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被,杨树也要盖上被子入睡了,我招招手说:“明年春天我们再来玩吧!”

我相信将来我们的操场一定会更加美丽,那十几棵高大的杨树一定会越长越高,它的周围将会长满花花草草,到那时就让我们围着花草树木,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嬉戏,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描写杨树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泗阳,她有一个“意杨之乡”的美称,就是由于我们家乡有那么多的杨树,因此中国才有了杨树节。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阳光融化了积雪,万物复苏,侯鸟归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小草从地底探出了脑袋,花儿向人们张开了笑脸,小鸟在空中盘旋飞舞,小虫子也爬出了洞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时杨树发芽了,长成了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它嫩嫩的、绿绿的,一点一点的装饰在杨树干上,一阵春雨过后叶子似乎长大了许多,不大不小,假如能的话,还能摘一片下来夹在书里当做书签。到五月的时候,杨树的.叶子长到了小娃娃的手掌那么大了,一阵风吹过林海——“哗啦啦,哗啦啦”就像波涛在翻滚,大海在呼啸。

天空中莫名奇妙的飘下了好像雪一样的东西,毛绒绒的,轻飘飘的,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是不是蒲公英的种子呢?”妈妈笑着说:“这是杨树的花。”我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我从来不知道好像这种不长果实的树还会开花,开的花和别的果树开的花不一样,它好像一团小毛球一样,被风一吹,想飘到哪里就飘到哪里,飘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我想漫步林海,看杨树花飘落的风景,一定很美吧!好像下雪一样,从空中飘落,快飘到地上的时候,又被一阵风盘旋着吹起,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我愿变成树林的一个小小的杨树花,随风飘扬,去遨游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现在我的家乡已搞起了旅游业,欢迎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人们到我的家乡游玩,看杨树花飘落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