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作文集合15篇
清明节习俗作文集合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习俗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到。明天周六,我们准备去做清明。每年清明,我们都是步行去祭祖。大概要走8里田间小路,才把几处祖坟跑过来。到处都是花的世界,油菜花金黄一片,高过人头。路窄处不得不沾花惹草。
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的马兰头就忍不住摘一把。家乡有句俗语:清明前,马兰甜;清明后,马兰臭。马兰的`吃法我知道的有这几种:
1、炒马兰头
把摘回来的鲜马兰洗净,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控干水,再像炒白菜用油盐那样炒熟。
2、做马兰粑
先炒好马兰头备用,再炒干米粉(面粉不必炒),把马兰头倒入米粉中搅拌,太干再加些开水(面粉加冷水)搅拌,揉成面团。做成粑。将锅烧红,放油,烧5成热,把粑放入锅中煎至两面有点黄,再向锅中倒点水,盖上锅盖,烹5至8分钟就OK了。
3、晒干马兰头
把摘回来的鲜马兰洗净,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控干水,放在阳光下晒干。吃时放在水中泡软,和肉放在一起烧,很香啰。
清明节习俗作文2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习俗作文3
清明寓意丰富,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众所周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一个享受大自然各种馈赠的美好时节。
清明有许多已经流传上千年的风俗习惯。在这一天,人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来到郊外,扫墓祭祖,三支清香、一壶黄酒,借以缅怀已故亲人。在追思祖先的同时,人们还可以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足青青原野,放纸鸢、荡秋千、赏樱花、插柳条......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清明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农谚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年的忙碌在这一时又开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斜风细雨中,灌水犁地、撒种育秧,农人趁着雨水足、天渐暖,抓紧播下能带来全年丰收的种子。而妇人们则三三两两地站在田间地头,忙着往背篓里放进刚采下的桑叶,因为家里的春蚕已经孵化出来,正等着这些桑叶大快朵颐。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隐约传来采茶女动听的山歌,一双巧手变魔术一般把最嫩的茶尖飞快地掐下来,这可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一刻都不能耽搁。
清明对于吃货们来说则是意味着饕餮盛宴。这时洄游至象山港产籽的马鲛鱼,通体泛着蓝绿色光泽,肉质细腻、极为鲜美,正是宁波人特称的“串乌”。这是一年中吃笋的最好季节,被俗称为“黄泥拱”的毛笋,无论是红烧、油焖,还是盐烤、雪菜烧,肉厚、鲜嫩、脆爽,还微微带点甘甜,让人意犹未尽。而一种只有清明时才有的点心“麻糍”,必须是由蒸熟的糯米粉配以当季采摘的艾青叶,由一名壮汉用石杵反复舂捣、捶打而成,软糯可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谓是老少皆宜。此时的马兰头、香椿芽、水芹菜......每一样只有在清明时节才有的时令野菜,更是叫人欲罢不能。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清明的一些老的传统和习俗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拥抱生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清明节习俗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的传统民俗吧!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还是扫墓,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中。
清明节习俗作文5
这些都是流年往事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记忆啊!
在老家,如果岳父岳母还健在的话,“清明节”这天,已出嫁的女儿女婿会被老人接回娘家过节!可老家的习俗:已出嫁的女子,一般情况下不方便也没必要回娘家参加全族人的“挂清”,但是,如果要祭祀的对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而自己的娘家人又会盛情邀请参加的话,也就不便也不必推辞了!
昨日清晨,忽然听到“买清明菜粑粑——买清明菜粑粑”的.吆喝声。寻声过去,才发现一个小商贩提着竹篮,竹篮里都码满了小笼包子大小的清明菜粑粑。一问,要一块钱一个,比小笼包子贵一倍。管他的,还是买来尝尝吧。可一入口才知是用糯米粉揉成的,而且菜少粉多,又加了糖,甜得腻人,一点也没有昔日的那种香味儿了。
也罢!我想用一篇小文的方式来祭奠一下那些与我相隔了一层泥土的亲人们,也追忆一下我那些渐渐模糊的童年时光与青春岁月!
清明节习俗作文6
清明节后,我们又开始走上了工作岗位,继续奔波。本文就是出国特意为你准备的《清明节作文:清明的习俗》,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如果还有更多需要了解的,欢迎访问出国主页了解更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就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就是24节气之一,就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就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习俗作文7
“清明节”,像我这样只知道吃的孩童到底盼望什么来祭祀我们的小肚肚呢?有两个“盼望”,“一盼望”是,清明粑——顾名思义,清明粑,就是在清明时节做的粑粑。其实,这样的解释也不太准确,只有加了清明菜做成的粑粑,才能名符其实。
那些年,在我们这穷乡僻里的'人户都穷得叮当响,人们一年四季只要能吃上一顿干白米饭就算了不起的享受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清明节便是大人们忙农活的时候了。顿顿喝那清得可见碗底的稀饭或包谷面糊糊是难抵挡那繁重的体力活的。于是人们不知从何年开始,一到这时节,便纷纷发动自家孩子到野外掐摘清明菜。清明菜掐回去后,主妇们先将它除杂洗净砌碎,然后烧上一小堆稻草灰,再将刚烧出灰装入筲箕过上适当的清水,将过出的灰水和砌细的清明菜拌上适量的盐巴煮上几分钟后,再将其和入预先准备好包谷面里搅拌均匀:白里泛绿,绿中见黄,看到眼里都香。搓揉成粑粑,再沿着锅边贴上几圈儿,粑粑搓完后再盖上锅盖密封好蒸上一阵,这时便有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待蒸熟起锅后咬上一口更是满嘴的香,惹得旁人也馋得流口水。那时,只要奶奶将锅盖一揭,早就守在灶边我就会伸手从锅缘上抓起一个清明菜粑粑,顾不得热气烫手迅速地往嘴里塞。总惹得奶奶好气又好笑地骂。等到开吃的时候呢,孩子吃相简直让人忍俊不禁,只见他吃得舌头直打转圈,直到把他那小肚肚吃成圆球形才肯罢手,才肯罢嘴!我自己的吃相呢,只能由别人评判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清明节习俗作文8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清明节习俗作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美食,那就是青团。小小的青团制作起来却是个大工程!
今年清明节,我想和妈妈一起做青团,说起做青团,可少不了一种重要材料——艾草。于是,我和妈妈拎上篮子去野地里摘艾草。艾草的叶子是青绿色的,像小小的枫叶,背面是银白色的,如同染上一层白色的霜。我摘了一棵艾草,放到鼻子边一闻,居然是臭臭的。我很纳闷:这么臭臭的植物居然能做出美味的青团?
回到家,我们先把艾草洗干净,放进沸水里,艾草慢慢把水染绿了,像一汪碧绿的湖水。奶奶把艾草捞出锅,挤干,放进榨汁机,榨成艾草糊。接着,奶奶把艾草糊慢慢地倒入雪白雪白的米粉中,雪白的米粉就慢慢地被染成了绿色的。接着,奶奶用力地将米粉揉啊揉啊,米粉就变成了一个碧绿的大胖粉团。随后,奶奶把大胖粉团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剂子,又把小剂子揉成一个个小丸子。绿绿的小丸子就像一颗颗碧绿的大宝珠,漂亮极了。奶奶把一个小丸子递给我,我用两个大拇指在丸子上捏出了一个小坑,往里面塞满了香甜的豆沙馅。最后,我把口子封上,捏成了小花的形状,一个青团就做好了。弟弟也跑过来凑热闹,他竟把小丸子捏成了恐龙的.形状,一个恐龙青团诞生了。我们边玩边做,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青团。奶奶看了,连忙制止:“要不得哦,祖宗看了都不敢吃了!”
完工后,奶奶把青团整齐地排列在粽叶上,放进蒸锅里。15分钟后,阵阵香味飘出来了,我和弟弟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刚出锅的青团香香软软,形状各异:有的扁得像树叶,有的圆滚滚的像刚打满气的皮球,有的像绿色的小花,还有的像可爱的小恐龙。
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了一口放在嘴巴里,豆沙的香甜与青团的软糯交织在一起,美味极了,好像整个春天都在嘴巴里蔓延开来。明天祭祖的时候,我想请我家的先人们来尝一尝我做的清明美食,以表达我们对过世亲人的思念之情。
我喜欢做青团,也喜欢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听到这句诗,马上会想起清明节。这天,人们即会悲伤地思念过世的亲人和英勇牺牲的为国烈士们,又不禁抹去悲伤,快活地迎接姗姗来临的春天,真是一个又悲又喜的节日呀!
谈到清明节,大家一定会想起介子推这个为人正直的清官吧,他用自己的肉血救活了逃难的太子重耳,却不图回报,即使被烈火活活地烧死了也不下山做官。人们为了怀念他的恩德,确定了四月五日清明节。后来,清明节慢慢成为了民间祭祖的一种固定风俗。按照传统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进行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插柳等活动.
清明一词,又象征着:春天里,春雨蒙蒙的下,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唤醒了小花小草,还有那剃了光头的大树伯伯……到处生机勃勃,春姑娘正踏着欢快的步子朝我们走来
清明节真是一个即使人悲伤,又吃那个慢欢笑的节日啊!望望窗外,一片雾茫茫的,春雨还在蒙蒙的下……
清明节习俗作文11
清明就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就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就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就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就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就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就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作文12
清明节习俗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云”。三年前的清明天气如诗句一般,天空中弥漫着丝丝的雨。即使天空下者小雨,但还是挡不住对祖先的拜 。
按照以前一样,我一大清早就起床来到村子的.中心,等待着村民们的集合。大家到齐之后,就一起从村里向祖坟走去。
途中,有些人担着烧猪,有些人就边走边说话,有些人就边走边笑。次时此境之下,我难免不觉的快乐,难免不说一各子“服”。
来到了祖坟,大伙子把一些东西放下。之后大家说出自己的愿望。之后,有烧一串有一串鞭炮。然后就各自回家。
清明节习俗作文13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清明节习俗作文14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我们陕南清明节的习俗也很特别。
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都要携香表、火纸、菜肴供品和清明吊去培土挂清,焚纸祷告,祭奠逝去的亲人。在挂清的时候,将纸条压在坟头上就行,压得越多越好。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祭祖,我家也不例外。外婆买了火纸回家,然后用现行的.大额人民币来划分、拍印。我十分好奇,想亲手来试一试,可外婆却百般阻拦。我十分不满,问:“为什么弟弟能做,我就不能做!”禁不住我刨根问底,外婆终于郑重地告诉我:“这是我们老祖宗立下的规矩,叫‘男尊女卑’,如果你来印钱,这纸钱就不能寄到阴间去了。”令我不解的还不止这个呢。划分、拍印完纸钱后,我就回房去准备了一番。我以为烧火纸一定要上山去,就往包里装了水、面包、果冻……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出门时,外婆看看我,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呀?”“上坟啊!”外婆大笑:“不用带这些东西的,我们就在院子里烧火纸。”接着她又说:“祖坟太远了,去不了,所以就在院子里烧些纸钱,招呼祖人到我们这里来领钱。”外婆用木棍在院子里画了一个圆圈,招呼我们围着圆圈跪下烧火纸。大家一边烧着火纸,外婆的嘴里一边念叨着“保佑平安”之类的话。她还对我们说:“一定要多说这些祈福的话……”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你是否觉得我们这里的清明风俗很具特色呢?
清明节习俗作文15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悲伤之情逐渐涌入心头,亲人会一个又一个离开你,泪,或许会因时间匆匆流逝而枯竭,但悲伤与孤单则不会消失。于是,祭拜亲人之墓以慰怀念之情,清明习俗得以流传。
我最亲的亲人都还健在,但一些熟悉的亲人却一去不复返:大婆婆、大外公、曾祖母……今天,是时候去祭拜一下他们了,感觉老天爷在捉弄人,他们三个在去年一年里相继离去,带给我们无限的悲伤。大家都说:“人是假的啊!”,今天,我们只有到他们的坟前在祭拜他们,才能表达我们思念的心情。首先,大舅、姨父等几个放了一些鞭炮,然后拿上一些贡品,这时就可以祭拜了。我毕恭毕敬地磕了头,红红的火苗烘烫着我的脸,看着在清烟中有些模糊的碑文,我心里忽生感慨。
一旦死了,一切就变成空了,感觉是那么的恐惧,死了就消失了,就永远不存在了!或许,人是无法永生的,但既然活着就要在世界留下点什么,既然人都会死,那不如潇洒一世?应该多做一点益事,到了弥留之际,你就可以感叹:“我这辈子没白活!死而无憾也!”
亲人长别的悲痛不愿与别人提起,让其埋在心里,在一个时候发泄出来,我想这也是清明的意义所在。但现在清明的`意义已经被一些人歪曲了。君不见,“阴府豪宅”高几许?“轿车美女”去相伴。也许我还没完全理解清明,但清明的祭拜决不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感情真实。靠哗众取宠,靠攀比炫富决不是真正的大孝大悲。
“路人行人欲断魂”,哭吧,悲吧,毕竟这泪是为至亲之人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