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作文700字(通用10篇)

发布者:石狼 时间:2022-11-16 21:02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700字(通用1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戏曲作文700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700字(通用10篇)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1

戏曲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它历史渊源,在汉代出现了戏曲的原型,叫“角抵戏”;在唐代,民间舞蹈得以入宫,得到更大的发展;宋代,又出现了“瓦舍”和“勾栏”;金朝时,南方出现了“南戏”,北方出现了“北杂剧”,之后,南方的“南戏”逐渐发展起来,戏曲的雏形形成。

后来在各朝各代出现了许多戏曲形式,列如元杂剧,还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个繁盛期则出现在明清时代,在明代还出现了四大唱腔,分别是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在清代,戏曲转型,向民间化、通俗化转变,后来由于徽班和湖北汉调艺人同台表演,后来逐渐融合,成为了现在大家最熟悉的戏曲形式——京剧。

后来在地方又不断的出现许多戏曲种类,诸如越剧、评剧、黄梅戏之类的,戏曲有许许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阐述了。

我国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从1400多年就出现了,是我国无形的财富,属于非物质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戏曲这一辉煌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戏曲的舞台被现代的歌舞给抢占,戏曲表演的地方在现在可谓是少之又少,比如我们这里,我就不知道哪里有看戏曲的地方,所以说现在我们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得非常不好,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渐形成的民间文化、艺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传承并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结晶体,而现在随着时代在向着科技化,现代化发展,戏曲这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不受现在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没有了市场,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除了中央电视台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们很难找到戏曲的影子。戏曲这一伟大的民族结晶体不能就这样埋没,我们应该将它延续下去。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也应该进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大众而变化,不然古板、死板的东西是一定会退居二线或者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当然戏曲也是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有人会说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想问:现在在以后不也将成为历史吗?改变是必然的,不然戏曲非但不能表现现在、以后的历史,却将会在历史的河流长流中无奈的被埋没。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接受戏曲,而戏曲也应该做改革,以适应现在的潮流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

中华文化,范围广阔。传统学科中的数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中的万里长城、阿房宫;绘画中的中国国画;文学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小说、神话、寓言;还有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服饰、饮食、武术等等,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当然,我并不觉得追赶潮流不好,我也喜欢新生代的偶像,但是我觉得对于传统的文化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的文化需要发展,但传统的文化更需要发扬光大。于是,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把传统文化向年轻的一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发扬、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中国传统的戏剧;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开始在自己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利用他们自身的号召力,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对戏剧有更多地了解,为发扬传统戏剧献上自己的力量,毕竟,这些年轻的歌手的老师也是上一辈的老艺术家;而老艺术家们也开始在传统中融入新元素,是传统戏剧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吸引年轻人,使年轻人不仅追赶潮流也爱上传统,对戏剧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现在,也有许多外国人喜欢上中国的戏剧,对中华文化也有深入地了解。戏剧,这一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璀璨的戏剧艺术将会在世界的东方放出光芒!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3

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为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渐渐地,我也随着时代的开始排斥戏曲。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爷爷,别唱了,过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来来来,我告诉你。”爷爷向我挥挥手。我跑过去,爷爷说:“这曲叫《玉堂春》,不错吧?”“噢,原来你们戏迷流行这曲呀!”“流行??哈哈———”爷爷笑了,“对,我们就流行这曲。你们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伦的新歌:“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原来玄儿喜欢听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听吧,听吧!”我看得出爷爷有点失落,但我决不喜欢,同学会说我老套的。这样,每当村里来了戏班子,爷爷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园》,因为流行呀!

小时候跳舞,有一跳《艺苑新蕾》,服装上画了个大大的脸谱,我觉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层,不见天日。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表姐惊喜地发现它后,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后来到她家,我发现她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收集了非常多戏曲光盘。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说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吗?脸谱和戏曲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挂着脸谱,无论到世界哪儿,老外都知道咱们是中国人……”接着,表姐给我上了一堂戏曲课,我也惊讶得半天没回过神来。

回到家,爷爷依旧在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爷爷,你们现在还流行这曲啊?”“对呀,我们永远都流行这曲。对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过时了!”

我这才明白,戏曲不分时代,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戏曲,因为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长……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4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了传统的戏曲艺术,宣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对戏曲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观看了央视十一套的.节目。

打开电视,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剧《赵氏孤儿》,只见里面的人物个个都画了一张大花脸,不由得让我吓了一大跳。“大花脸”中最凶神恶煞的应该是屠岸贾了,只见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铜铃眼,凶相毕露的大声询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饰演程婴的演员说道“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里面的人儿个个演的活灵活现、唱的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可我一点都不想看,心里转满了动画片。看看时间,才5分钟!心里立刻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戏曲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钟里,我几乎是盯着钟过的,我何尝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变成了铁,不停地与下眼皮打架。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仅投降,还让瞌睡虫爬上了身。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激灵醒过来,不行,还要写作文呢!我抬起头,这时程婴的妻子出场了。她上来唱了一段,然后询问程婴“孩子呢”?程婴一时语塞,屠岸贾大叫“拉下去”。

这时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住了,双目也紧紧地、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还要认真几倍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喜欢上看戏,甚至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们连在了一起。当看到白发老人公孙杵为保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残忍杀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紧,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一阵悲哀。很快,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关掉电视,心想,有机会还要再好好领会领会戏曲博大精深的内涵哇!

小小的戏曲舞台,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更为广大的戏迷们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啊!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5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童年与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度过。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很少,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戏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娱乐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际,村里就会派人外出写一班戏来村演出。一来丰富丰富匮乏的农村文化生活;二来正值农作物急需雨水之际,也祈盼风调雨顺,以求当年有个好收成的心愿。在人们的期盼中村委传出哪天来村演出的确切消息,大家相互传递着信息,各自邀请着外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全村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气氛。在演出的前一俩天,每家每户或多或少会增加些新面孔,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着,祝福着,村里显现出几分少有的热闹。

汽笛清脆的响声把寂静的村庄沸腾了。大人们相互谈论着今晚早点吃饭,去戏场看戏;孩子们雀跃着,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戏场之间,往日没人驻足的戏场热闹了起来。中午过后,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贴出了海报,人们浏览着、谈论着、嬉笑着、相约着晚上的戏场。

大约下午6点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了,晚饭要比平时吃得早,孩子们则已经有早早就到戏场去占座位的了。那时没有什么公共的座椅,靠近戏台的前面村里会摆上几排杨树椽子,充当临时的座椅,后边就是各家各户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么的,大家倒也摆的一排一排的,虽然不是摆的太整齐,但大家还是比较规矩的相互照应着。我和妹妹也会早早去场子里在好一点位置的椽子上摆上几块手绢什么的,占几个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轮流的看着占下的座位,看着戏台上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么熟悉的小孩、大人打着招呼,焦急的盼着夜幕的降临。日头缓缓的向西沉去,夕阳染红了半个天幕,戏场也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场子里的人们逐渐的多了起来,嬉笑声、叫喊声、小贩的吆喝声充斥着整个戏场。我们兄妹二人也翘首寻找着自己的家人,不时互换着跑回家吆喝几声:快点、快点。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陆陆续续的到齐了。8点钟开始,台上会每隔一会儿奏一段过门:一是提醒戏子们应该开始化妆准备了;二是告观众戏快开了,大家尽快到齐了。人们扬着笑脸,嘴里边磕着瓜子什么的边唠着家长里短的话题等待着正式开演。8:30到了,戏台上的幕布随着器乐的演奏声缓缓地拉开,戏演开了,台下的吵杂声也逐渐的静了下来。人们的表情随着表演的剧情变化着,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赏着,随着演员过硬的功底和卖力的演唱以及群众忘情的投入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浓浓的戏情里,高涨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许多。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瞪着眼看着戏台上表演,听着大人们嘴里不时传出的几句解说,似懂非懂的留着记忆,逐渐的积攒起了对戏曲的爱好。大约12点半以后散戏了,人们呼男携女,扶老抱幼鱼贯而出了戏场,吆喝声、狗叫声、开门声、关门声把整个村庄搅得又出现了短暂的沸腾。

如此四天,辛劳一年的人们的脸上露出的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演出结束后,大家任要谈论几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么不足啊;戏子们谁好啊等等之类的话题。我们孩子们也是演出后的几天才能从喜悦中恢复过来,但却在我们幼小的心中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痕迹,陪我们长大成人,培养出我们这一代对戏曲的爱好。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6

“儿子,快到7:20了,快调到戏曲频道,看戏!”我听了恋恋不舍地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后一眼,然后很不情愿的调到了戏曲频道。

唉~这都要怪吴老师出了着了个这么刁难人的任务——听一小时的戏曲。哎,有办法了,“哎哟,肚子疼,”老妈冷笑道:“别装了,快听戏吧!”啊,失败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看戏了。开始了,演员刚一唱,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紧急集合,连续不断。我真不知道,这么难听的东西也能被称之为“国粹”,真是难以想象。这声音难听就不说了,再看看这脸画的怎么和妖怪差不多呢?看得我心惊肉跳的。5分钟过去了,我实在受不了了,便向老妈求起情来:“妈妈,你看,我这几天表现也不错,也看了一会儿了,能不能就此结束啊?”我陪着笑脸对老妈说。而老妈也不温不火的对我说:“不行啊,这是你们吴老师布置作业,一定要一个小时的,现在离一个小时还早着呢?我得做好监督工作,要不然我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了。”唉~诡计又被老妈识破了,没辄了,看来,逃是逃不掉的了,那我就拖延时间,我一边看一边东摸摸西看看,就等着一个小时赶快熬过去。这时候,老妈突然对我说:“张若怀,你就在这给我认认真真的看,我就在这里既陪着你看也监督你,你定下心来看,也许,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见此情景,我只好耐着性子,硬着头皮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渐渐地被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这部戏的名字叫“赵氏孤儿”,说的是一些正义的侠士为了保护一个忠诚的宰相的后代而舍生忘死的故事。再接着,我又被演员那生动的表演给吸引住了,只见那些演员表演得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也在一边手舞足蹈的学了起来。可是,我的表演实在太差劲了,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呆板。这时候,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的含义啊!这一招一式是经过怎样的刻苦训练才练成的啊?不由得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对这些演员的敬意。就在这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而我还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着。

第一次看戏,可真令人难忘!我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面的津津有味地看完。这次看戏使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7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变态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携带玉镯》中孙玉姣赶鸡喂鸡,穿针引线,舞台上既无鸡,又无针线,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程式化动作,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而小旦上马只要脚尖一点即可,又十分简单。至于那色彩斑斓的脸谱当然更是写意的了。

举手,一投足,都具有鲜明的节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对男女一见钟情,目光相遇,“咍”的一声小锣,就赋予这种生活中很微小的动作以鲜明的节奏,显得格外突出。戏曲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设计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把我国古代一切技艺和文学的精华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对此,看惯了中国戏曲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国家的戏剧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它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8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

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9

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发祥地——四川。这个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优美的景色,还有我们富有特色的川剧。

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要说川剧的种类,那可是多了。川剧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先来说一说昆腔,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它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川剧的胡琴腔是西皮、二黄二类声腔的合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正调二黄宜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川剧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

川剧的种类太多了,实在介绍不过来。这些你可能都不太了解,但有一样,你绝对看过,那就是我们四川川剧的变脸。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脸谱,那种速度,那种神奇,让人看一眼就能牢记在心。变脸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是演员将化妆油彩预先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在脸上一抹,便可以使脸成为另一种颜色;

吹脸,是演员将粉末状的化妆品(金粉、墨粉、银粉)放置在舞台特定位置上的容器内或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类器皿中,到时闭眼、闭气、用口一吹,便使脸色变色;

扯脸,是演员将画在绸了上的若干张脸谱叠在一起蒙在脸上,每一张脸谱有一根特定的丝线,并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表演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的迅速扯下来。此法贵在巧妙、干净、利落;

运气变脸,是演员运用气功的作用使剧中人物变脸;面具变脸,是演员根据实际需要,事先将不同的脸谱绘制在以木、纸、布、绸、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也就是脸壳来施以变幻。

另外,我们川剧中还有许多绝活,如吐火、藏刀、顶油灯……我们川剧还有许多有名的剧目,如《伍三拿虎》、《三娘教子》、《白蛇传》……我喜欢川剧在于它那有趣的四川方言,令人百听不厌。

怎么样,现在你对川剧有一些了解了吧。戏曲,是我国的特色,在戏曲中,我们能够学会许多东西,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听一些戏曲,了解更多关于戏曲的东西。

中国传统戏曲作文10

我本来是不喜欢听粤剧的,总是觉得曲中敲打的乐器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简直就是在制造噪音,唱曲的人在那儿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唱什么,反正就是感觉很吵闹。我外婆却是一个粤剧谜,几乎每天都会去公园听“私伙局”唱曲。看见外婆这么如痴如醉,我怀着质疑粤剧魅力的心情,决定上网去了解一下粤剧文化。

原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旧时,佛山的粤剧戏班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个戏班都会返回佛山,解散旧班底,重组新班。而新班的首场戏定要在祖庙万福台上演,审阅通过之后,新班才可以乘着红船下到广东四乡演出。粤剧结合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随着广府人徙居海外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

看来是我不会欣赏粤剧这一人类文化遗产,是我误会了粤曲所蕴含的文艺特色。粤剧简直一个无穷无尽的海洋世界,以后我还要多点去了解粤剧文化,掌握更多粤剧知识,让身边的人都认识粤剧。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