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明文作文锦集7篇

发布者:零点巡夜 时间:2023-1-19 01:36

有关说明文作文锦集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明文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说明文作文锦集7篇

说明文作文 篇1

书籍是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科技进步与人们创造智慧的源泉。

书籍给了人们丰富的智慧,构思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缤纷世界。每当我在读书时都会非常快乐,因为我能品尝出书中的奥秘。读书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虔诚地读书态度,要有耐心地去看书,不要光做做样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分享其中的快乐。如果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不要忽略它不管,我们要把它弄明白并想想为什么当初我们不明白或不理解呢?打开我们心中的小尴尬,追求真理吧!

书籍是我的全部,也是从小伴随着我成长的伙伴,它不光象征着我的生命,也谱写着全中国人的魂魄,代表了中国人的灵魂与悠久历史中沉睡的历史故事,记载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让我们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和人世间的`道理,如何去做一个有志向的中国人。

书籍是我的成长的伙伴,也是普写我生命乐章的一只神笔。我从中也领悟了一个意味悠长的启示:人要做有远大目标的和崇高理想的人,做事要发自内心的慈善,不要做光讲体面而与他人没有好处的事。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去面对,征服它,不要向它屈服。

说明文作文 篇2

我有一个美丽的教室,那里有我和我的同学,那里是我学习的美丽天地。

我的教室前边有一块让我丰收的黑板。每天,老师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让我拥有知识,这黑板多像肥沃的土地呀。在黑板的上方是鲜艳的五星红旗,红旗旁还有四个大字,它在高速我们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黑板右边堆放着废旧的卷子,废旧的空瓶子,都是我们用来换成零钱,买树苗,种树苗,将来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绿色世界,生活。在黑板的左侧是一扇醒目的门,它整天开开关关,把我们送到学习的乐园。

我们班的墙壁上展示着我们的学习成果。有一首首精美的古诗,精美的书法作品,使教室充满了书香的气息。后边是资料台,上面贴着展示自我的文章,看起来,这个班级好看多了。右边挂着小学生守则,每一条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新的要求。左边悬挂的是班级获得的荣誉证书,比如优秀班集体,卫生班集体……前边是评比台,上面记载着我们每个人的星数,谁星星最多谁就能选上“三好学生”,全面发展好少年。外面也有一个学习园地,上面贴着全班的比赛情况,其中就有我一个,字书写得好。

我们教室最有特色的是拥有一个图书角,上面有许许多多的书,最上面放的是图书角三个大字,中间是书,下面是个小柜子,里头摆放着洗手液,香皂等等。这个书架上的`每本书都蕴藏了很多的知识。这粉红色一体的书架,就好像知识的天堂。

我的教室就是这样摆设的,多么巧妙和谐,好像是一块知识的天地。我在这里学到知识,戴上红领巾,在这里长大,教室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爱我的教室。

说明文作文 篇3

阵阵微风拂过,花儿草儿轻轻摇曳着,仿佛在抱怨风扰乱了他们的好梦。鸟儿专注地飞在空中唱歌,展现了她甜美的歌喉。在教室里,学生的琅琅读书声的伴奏下,荡漾在整个校园。这就是我的学校,这里的风景独好!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教师的脚步愈来愈近,学生们也立刻端正的坐在椅子上,等待教师上课。瞧啊!上课了!教师在那块熟悉的黑板前有声有色地讲课,学生们在台下认真地听着教师生动的演讲,勇跃地举起了小手发言。

一节课就像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舞曲,不快不慢地演奏着。忽然,舞曲终止了,一个胆怯的小女生带着红彤彤的脸颊,站在座位旁,“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是教师并没有直接地批评她,而是耐心地帮助她回答这个问题,于是,舞曲又开始演奏起来了,那同学的脸上也路出了舒坦的笑容。

啊!好一位善解人意的教师,好一片美丽的.风景!

期待已久的体育课终于到了!学生们像是开闸后的潮水,不断向操场上涌去。他们又像是雀跃的小鸟在操场上尽情地运动玩耍着,把学习的压力与烦恼抛之脑后。跑步比赛开始了,体育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一个个像是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射”了出去,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扑嗵”地一声,一位身材娇小的女生被自己的鞋带绊了一下,摔在了地上,膝盖上摸出了血,她不禁痛苦的哭了起来,同学见状,纷纷停止了这场比赛,把这位受伤的女生小心翼翼地扶起来送到医务室治疗,看着同学们关切的目光,这位女生忘记了疼痛,破涕为笑。

啊!好一群友爱的同学,好一片美丽的风景!

“叮铃铃—”下课了,教师把课代表“召唤”去那几叠书,课代表因为瘦弱,拿着那些厚厚的书像是随时会掉下来的一般,很是吃力。这时,她的一位好友经过这儿,看见她满头大汗地捧着那么多的书,立即把书拿来一大叠帮着捧,两个瘦弱的女孩,拿着两叠厚重的书,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彼此感受着浓烈的友情。

啊!好一个善良的朋友,好一片美丽的风景!

善解人意的教师,有爱的同学,善良的朋友,筑成了一条优美的风景线。

啊!这里的风景独好!

说明文作文 篇4

捕蝇草是种代表性的食虫植物。茎大约20-30厘米,它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是受欢迎的食虫植物,它拥有完整的根、茎、叶、花朵和种子,它的叶是从根部直接长出。叶子由叶柄和它上面的翅膀状的.捕虫夹构成,捕虫夹边长有毛刺。在捕虫夹内部有三对感觉毛,如果有虫子触动这些感觉毛,捕蝇草就会快速张开并迅速合上。犹如张开血盆大口。捕蝇草捕食的速度大约在0。1-0。5秒之间。

在捕蝇草捕捉到虫子之后,为了对虫子进行消化,捕蝇草的捕虫夹在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打开了。7到10天,但如果用手指或铅笔碰触它的感觉毛的话,大约20分钟后便会再次开启。一片叶子上的捕虫夹开合的次数只有到了2到3次(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是6到7次)。

捕蝇草的记忆力十分的差。在它合起捕虫夹的情况有两种。两根以上的感觉毛同时触动或一根感觉毛被触碰两次以上,就是被碰触两次,如果时间间隔超过49秒的话,捕虫夹也合不上。捕蝇草这种必须连续触碰两次感觉毛才会合上,捕虫夹的特性,是为了区分被风或落叶触碰的情况。

捕蝇草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比它快得多的植物那就是——貂藻。它捕捉的速度是它的100倍,这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评语】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对捕蝇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说明,专业性较强。多运用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但语言不够生动,建议多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更能吸引读者注意。

说明文作文 篇5

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

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说明文作文 篇6

竹子,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江苏大丰是竹子的产地,搜索大丰林业基地是可以找到的。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刚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xx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我爱竹子。

说明文作文 篇7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名,只是未有机会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今年暑假,听友人提议,便欣然前往,却未曾想到有了不大不小的发现。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350-400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