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
高中的语文常识题很重要,是必考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一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作家,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作家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22、《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赋和比是一切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怀之内容作铺垫。)
23、《楚辞》的特色:汉人称其为赋,取义“不歌而诵”;其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句尾多用语气词“兮”。
24、屈原和他的作品:作家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人生悲剧,但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25篇作品的真伪学界有争议。《离骚》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所谓“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之义。
25、阅读篇目:《关雎》、《硕鼠》、《氓》、《离骚》、《湘夫人》、《涉江》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二
1、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4、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5、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6、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7、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8、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9、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10、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11、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2、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13、中国历史上十女作家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1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15、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16、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7、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18、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9、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0、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21、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22、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23、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24、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派。王昌龄、李颀、高适、岑参为边塞诗代表;王维、孟浩然为山水田园诗代表。
25、李白和杜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高中语文重要文学常识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辅佐皇帝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简称,最初是丞相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水浒传》中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官名,主管训练、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师级。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副部长)。
小编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各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