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通用5篇)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通用5篇)
我可怜你,但同时我也恨你!可怜的是你的悲剧,恨你的四你的无能!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同情你,但也憎恶你,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 1
我们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看起来值得同情的人,他们总会不知不觉动了我们的恻隐之心,但是究竟他们是真的走投无路,还是只是利用了我们的同情心?
于是,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又一次在我脑海里浮现:那年冬天,我家刚从襄阳新县城搬到襄城北街附近居住。有一天,我和同学一起在北街买东西,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在街头乞讨,看他穿的衣服也还得体,就是身旁白纸上用毛笔写的“出差在襄樊被盗,急需车费回家看生命垂危的老母”让人非常同情。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产生了怜悯之心,很想上前送给那年轻人一点钱,可摸摸口袋空空如也。回到家里,我心里仍像搁了一块大石头,非常难受,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听后表扬了我,说我有扶困济贫的同情心,然后给了我五元钱,让我重回到北街,把钱放在了那个年轻人面前。第二天,在爸爸带回的晚报上,我看到了记者采写的关于“北街乞讨年轻人是个骗子”的报道,读完报道全文,我仿佛掉到了冰窟里,心里凉透了……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要善待弱者,富有爱心,但面临这些街头乞讨的人们,有的看起来很可怜,有的身体残疾,还有的西装革履,衣冠楚楚,这使我感到很茫然,也使许多善良的人分不清真假,辨不清真伪。难道这些人真的'穷困到必须要在街头乞讨?如果是老无所依,政府不是办有养老院吗?如果是身患残疾,那为何不求助于残联?如果在外地落难,为什么不寻求民政部门的救助站?
常言道:劳动创造价值,关爱体现和谐。对不劳而获的人,我们决不能同情;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当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谓报纸上提醒人们的:行善也应擦亮眼,别让骗子利用了你的同情心。
看到行乞者,请仔细辨别,不要上当受骗了。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 2
和小刚出校门,便看见一位老人住着拐杖在乞讨。看着他像是许久没有打理了的头发,佝偻的背,我和小L不约而同地从口袋里掏出硬币一元,还想再找零钱,却是没有了。小L在他的不锈钢碗中放了两枚硬币,我也把那枚放进去,连着“叮当”的三声,那位老人抬起头看了我们一眼,却是用一种极为不屑的目光,还冷哼一声,然后二话不说,走向别的同学。我惊得望向小L,打着手势,指着老人的`背影,她也微微面色发青,一脸不解。
没过几天,又是那位老人守在校门口,想起之前的不愉快,我并不打算再给他零钱了。老人似乎没认出我,拿着碗又晃着过来了,我的手伸进裤口袋——“哎,你好啊!”同学突然从我身后冒出,和我打了个招呼,我立刻回应,刚想开口却被打断了。“喂!”那位老人很不耐烦,掂了一下那碗,里面的钢蹦儿碰撞的声音格外刺耳,一种愤怒在心中酝酿着,本没有这个义务给你钱,就算没给又如何?更何况我之前给了还被甩脸色呢!这么一想,我把手从口袋中拿出,再也不想给他了。
后来再想想,现在为什么有人跪在地上,或是拖家带口的在路边寻求帮助,却极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恐怕还得“归功”于这些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的人吧!音乐老师曾经在闲谈时说:“我从不会把零钱给乞讨的人,但我会给那些卖艺的,因为他们在付出,而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除了面子,又做了些什么呢?”
世上的每一份回报都是有付出的存在,在下一次的街口,遇到类似的人,我都会问自己,你还会同情这种不劳而获的人吗?他们有手有脚,却不劳动,依靠我们的同情心度日,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值得被同情的呢?
不仅问问自己,也问问身边的人:你还会同情吗?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 3
老人那双迎着风流泪的眼睛,那渐黯淡的光芒不停叩击我的心灵,敲打在这个可悲的社会现象。
伴着黄昏的余晖,走进这座小公园,此时已是深秋,炽红的枫叶在为秋日画上最后的音符,暖暖的斜阳照在身上却不能挡住迎面的寒风……
公园里有位老人,至于他年纪多大我是不大清楚的,听周围的人谈起他:他没有孩子,而且又聋又哑,只能靠拾荒和别人极少的救济度日。不难想象了,我眼前在长椅上躺着怎样的一个老人,油渍斑斑的衣服满是裂开的'线缝,单薄的外衣只能任寒风吹彻,那双浑浊的眼睛看不到一丝的光芒,如同一潭死水。
这时,身边走过一对母子,孩子正兴高采烈地摆弄着手里的玩具,身旁的母亲系着条围巾,带戴着口罩,正不停地刷着手机。
忽然,小男孩停下了,他手中的玩具“咕噜”一下滚在了老人的长椅下。
男孩抬头看看老人又看看那玩具,他不知该不该捡。而老人从长椅上坐了起来,透过他那浑浊的双眼看着男孩,那一刻,他们的目光相遇了。
老人随即低下了头,想了想,他擦了擦手,捡起了那个玩具,递向了男孩。
男孩正准备接时,他那一直沉默的母亲呵止住了他,将那双冷漠的目光从手机上移了过来,将老人从上往下打量了一番,对她那无邪的孩子说:“好了,别要了,我再给重新给你买一个,我们走!”那目光在男孩身上是有些温度的,但又立马消散了。男孩看着母亲,最终拉着母亲的衣角走远,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这时,寒风吹紧,一阵寒凉,透到骨子里,浸到心里……
我不敢再从老人身边走过,那双停留在半空的手渐渐垂了下来,那眼光中掠过的最后一丝光芒似乎也随着落日逝去,最终又恢复了那如死水的沉寂。
我不能说什么,也无意对那孩子的母亲的行为进行谴责,但那双眼睛却让我不能不沉思。我不知道她是出于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护,选择了冷漠,还是她本身冷漠,缺乏应有的悲悯。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的自私与贪欲,使得我们很多美好的品质丢失,使得社会少了温情,多了冷漠。一旦人人都缺失了同情与悲悯,社会的道德基石将轰然崩塌,人类又该将如何自处?
请拾起你的同情,播撒你的悲悯,为社会多创造一份珍贵的温暖。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 4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评价自己作品当中的孔乙己所说的话。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人情味儿”,如果当弱者像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告诉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然后你扬长而去,势必会遭受众人的唾骂,然后被扣上“铁石心肠”的帽子。
然而从理智的角度上去分析这件事儿,我不觉得这是铁石心肠,这反而是一种事实。
每一个可怜的现在都有一个狂妄的曾经。我们只不过看到的只是现在的弱,没有看到他曾经的强。中国人还讲一个词叫“因果循环”“有果必有因”。没有一定条件的积累和造就也不会造成今天的结果。
所以我不赞同我们都去同情每一个弱者,他应该为自己的“可恨之处”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很不喜欢使用“农民工”这个词语,但是现在我又不得不用。何为农民工?农民出身,进城打工的人就是农民工,其实照这么算,我们每个人都是农民工,因为我们祖上总会有农民出身的长辈。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到农名工的时候,人们默认的是那些在工地上做劳力的农民兄弟。
网上流传了太多关于农民工的事情,他们没有权利和地位,整天做着强大的体力劳动,一年到头却拿不到回家的工资钱,农民工每天都在风餐露宿……描述是那样的'可怜,让我们的心声爱怜。可是,我遇见的农民工怎么就和网上不一样呢?
我经常看到有新闻报道说,农民工坐地铁,大家都嫌弃他们脏,每个人都鄙视他们。
我看到的时候也很气愤,不管怎样在人世间我们都是平等的人类,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是这段时间,我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地铁上,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农民工兄弟在用家乡话大声的聊着天,分贝可以用吼来形容。
地铁是一个公众的场合,我们可以聊天,但是大声喧哗,这是素质问题,所以我不歧视农民工,我歧视他们的素质。
每当我旁边站着一位农民工的时候,他浑身都散发着几天没有洗澡的气息,一开口说话,就发出让人想吐的口气。我们除了站的离他远远的,我们别无选择。
我不是在歧视农民工的职业,我是觉得,人穷可以,我们穿不起高档名牌,我们不能天天喷香水,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干净整洁,最起码刷牙洗脸的事情应该做好,这是对你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更多时候,不是社会抛弃了农民工,而是农民工首先放弃了自己。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我身边坐了一位农民工。
身上泥巴、土,手也不干净。当然我是很干净的,穿的也很整洁。
农民工大哥,见我坐在他旁边,他并没有收一下自己的腿和衣服,而是用自己的脏衣服占了一个半座儿,无疑,那半个侵犯到我的地盘了,我避免他弄脏我的衣服,我只好离他远远的。我特别鄙视的白眼了他一下。
我瞧不起的不是他身上的泥土,他干了一天活在工地上,弄脏了衣服我理解。我瞧不起的也不是他的职业,我敬佩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我鄙视的是他的素质,鄙视的是他自私自利的行为。
不要说社会瞧不起农民工,排斥农民工,是农民工首先将自己的尊严置之脑后,首先自己丢掉了素质。
可能你会说农民工没有上过学,他们没那么高的素质。
但是这和上学没有关系,这是人品的问题。
他们工作忙,其实我们也都轻松不到哪里去,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苦苦奋斗着,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不是因为忙就忽视了对陌生人的尊重,不能因为自己有博取同情的先天优势就丢掉了自己的素质。
如果想被人尊敬,首先要学会尊敬别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希望大家都能收起“假”同情,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再判断是要讲人情味儿,还是应该铁石心肠!
同情你,但也憎恶你作文 5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可怜的人,并且会同情他们。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这么可怜,因为他们有可恨之处。
不养老的事大家见多了吧,前两天刚刚报道一个的老太太,前前后后生了七个儿女,没有一个给她养老,儿女们说:钱自己还不够花的呢,哪有条件养老?!”老太太哭诉说儿女不懂事,不孝顺,人们也纷纷在网上谴责这些无良的儿女,人们只是看到了儿女们的错,却忽视了老太太自身的问题。据说,她年轻时也对父母很不好,对待儿女也很粗暴,因此儿女们对她心生怨恨,想要报复她,因此老太太自己也很孤独,痛苦。父母是为人师表,本应该给儿女做好表率,既然老太太没有做好表率,那么儿女不孝顺老太太也是正常的,这就叫自食其果。
生活贫穷,吃低保的人太多了,他们生活贫穷,甚至是吃不饱饭,好像很可怜。但在这背后,也有他们自己的责任,回想一下,他们自己年轻时奋斗了吗?努力了吗?如果真的是努力了,没有收获成功,那也就罢了,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但正真努力有没成功的.并不多。只因为他们太懒,不愿意付出,贪图享乐,那好,懒惰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所以,我们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可怜,想想自身的问题,反思反思自己,肯定是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好或不对的地方,不要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要明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道理。
为了自己不成为可恨的可怜之人,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给别人做表率,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这样我们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可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