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故乡的作文15篇

发布者:凉月入秋 时间:2024-6-21 12:25

(合集)故乡的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故乡的作文15篇

故乡的作文1

今年秋天,远在故乡的闺蜜发来一组烧酒的照片,并告诉我,旬阳现在有专门的拐枣酒厂了。那些和拐枣酒有关的往事,和着秦巴山区的秋色,又开始在我脑海里跳跃……

在旬阳的山仡佬里,生长着大大小小的拐枣树。为了不妨碍我们耕种,它们默默地将身子缩在陡坡薄地边角里。拐枣叶子在嫩的时候是很好的猪食,因而它们在幼年时,或多或少都遭受过孩子们的拉扯。揪它几把嫩叶,填满猪草篮子,也不影响它们努力长高的愿望。乡村四月里,各色花儿应有尽有,谁也不会注意到,那粉白的拐枣花如雪花般缀满枝头。倒是蜜蜂嘤嘤嗡嗡地,醉倒在拐枣花的.甜腻香气里。而每到麦熟季节里,它绿叶如伞,我们在树冠下躲避阳光,享受阴凉,从不会抬头,刻意朝它枝叶间看上几眼。在旬阳,拐枣树是属于贱命的树种。不见人刻意栽种,等你发现时,它们已经是浓阴华盖了。

秋天里,几场秋风过后,拐枣树们抖落一身枯叶,那满枝满丫的拐枣啊,仿佛是对农人的一种呼唤。和色泽诱人的柿子比较,拐枣们模样怪异。我们胡乱地抱着树杆,将它们一股脑儿摇了下来。胡乱地将它们连着杆子一起装进背篓。胡乱地将它们倒在屋子一角。

父亲一直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可是每到烧拐枣酒时。父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致。他将缠在拐枣上的枯叶残枝清理干净,将拐枣均匀地平摊在地板上,用板锄将它们细细剁碎。无论是煮角子拌酒曲,还是上木梢发酵,父亲总是一丝不苟。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开木梢开始烧酒,父亲显得更加严肃。烧拐枣酒那几日,父亲在水泉和锅灶之间来回奔走,加换天锅水。并时刻控制锅灶火候,生怕一不小心把酒烧砸了。

父亲爱喝酒,尤其是拐枣酒。烧好的拐枣酒总是受到他的特殊对待,装在最漂亮的酒坛子里,放在屋子最好的位置,留给最敬重的客人喝……

而母亲每年都会绑上几把拐枣,挂在屋檐下。到了开年,青黄不接时,母亲就取下那些拐枣,给我们当零食。起初我们非常瞧不上它们那丑陋的模样。母亲掐去它裸露在外面的种子,将一小段暗红色的拐枣放到我们手上,鼓励我们说:“别看它外表了。嚼嚼,嚼嚼就知道它的味道了!”挂霜过后的拐枣有一种特别的香甜味儿。自从知道它的味道后,每年摇拐枣,我们都捡拾的特别仔细。

有一年,拐枣减产,收回家的拐枣根本不够一木梢。母亲见别人家将拐枣和柿子混在一起发酵,劝父亲试试。父亲坚决不试,说:“哪怕烧不成拐枣酒,也决不能胡乱参杂!”母亲见父亲迟迟不剁拐枣发酵,就把拐枣全部绑成把,全部挂在了屋檐下。几天后,父亲从外村借来一个小木梢,不由分说地将挂在屋檐下的拐枣扯下来就剁。母亲窜门回来,见屋檐下的拐枣一把也没剩下,气得很久不和父亲说话。那年的拐枣酒,是父亲烧得最好的一次。酒劲儿大,出酒量又多。腊月里,父亲破天荒拿了一坛子拐枣酒上去街上卖了,破例给我们买了一大包糖果。母亲却戏笑说:“这糖真有我的拐枣好吃?”

十二岁那年,母亲去世,屋檐下再也看不到那临风挂着的拐枣了。

后来,我们姊妹长大成人,在城里安家,将父亲接来同住。每到秋天,父亲总会念叨老家的拐枣。遇上刮风天气,父亲常常问我,老家会不会也刮大风啊?拐枣是不是掉了一地没人捡拾?逢年过节,无论我们买再高档的白酒,父亲都摇头说它们没有拐枣酒好喝,没有拐枣酒味道纯正。

那时候我曾想,一定会在某年秋天和父亲一起回老家,陪他烧一回拐枣酒的。可惜这个愿望没能实现,父亲患上了高血压,滴酒不沾几年后,终因脑溢血而去。

故乡的温情是游子心尖上割舍不下的景致。我多想钻进故乡的怀抱,赏一赏那迷人的秋色。我多想扯一缕秋风,闻一闻记忆里的拐枣酒香……

故乡的作文2

一直以来,我们家过年就一直在家里过,只是小时候回过老家过年,今年我们又决定回到母亲的老家过年,霎时间,这一举动勾起了我对回老家过年那云雾缭绕的回忆。还没来得及从春节那璀璨的烟火中脱离,便在大年初二整装待发,拖家带口地在拂晓中出发了。(担心高速公路堵车)

果不其然,出城的高速公路如群蚁排衙般水泄不通,车队排起了长龙,噢,应该是排起了蠕虫,蠕动着前行。前面的车动啦,后面的车便“席地不容间也”般在夹缝中求生存,挤进那一小点缝隙中。还好机智的我们绕行只另一高速公路路段方才结束这痛苦的旅程。

望见老家的收费站在夜色中闪烁,忽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欲念想,这不由得使我也期待起了在老家的旅程。

老人们那一代,过年的习俗丰富得很,而且很纯粹,饱含着浓浓的年味,举个例吧,当年的“守岁”便是大人们先让小孩睡去,然后围坐在一起活动通宵;而现在呢,则是大人们打麻将,小孩们也不睡,也跟着耍通宵,心里一点也不惦记那传说中凶狠的野兽“岁”。自然年味淡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人对年的印象也只停留在片面,什么“放鞭炮烟花”,“贴春联挂灯笼”。

外婆对年的认识自然很丰富,这次回老家一趟,主要的任务便是下乡给曾外祖母和曾外祖父上坟。大年初三一大早,外婆便准备好了纸钱、蜡烛、鞭炮,听说这回还要回到母亲与外婆的故乡去,我的心里便油然生出一股好奇心。

母亲反复提起她的故乡,一条大街,一条大河,外婆的小卖部,每天放学和同乡的小伙伴们的玩耍游戏,无时无刻不勾起我对母亲故居的想象。

一路上,蜿蜒的羊肠小道在大山上蔓延,不禁勾起母亲小时候翻山的回忆,“现在公路修起来了,方便多了!”;片片镶满绿苗的农田勾起了母亲的回忆,“从前的农田现在都成公路了哩!”;终于看到了那母亲常念叨的那条大河,那现在已污浊不堪的大河,“看,你舅舅小时候就是在那个河口泅水呢!”。

来到小镇上,那曾经的木质小屋已俨然脱胎换骨成了砖砌小楼,沿着泥泞的镇上小路缓慢行驶,路旁年货满棚的集市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正午的阳光中缓慢经过,随小镇不算繁华,但充满热闹而纯粹的过年气息与不紧不慢的乡镇情调,也给予人一股归乡的慰藉。而当年母亲的邻居们也早已认不出来,几十年不见,又有谁能够火眼金睛的认出?而认清故人后,便是热情的拥抱与无尽的絮叨。

在镇上吃过午饭后,重头戏来了,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坟。

好不容易地爬山头,下陡坡,终于找到了一个田间早已被杂草覆盖的严严实实的土堆,那便是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头,扒开杂草,清出一块空地,祭拜仪式便开始了。

只见舅舅与外公先用点上蜡烛,将其插于坟堆前,因为刚下过雨,空气潮湿,多次熄灭,再次点火,在手的护卫下,火苗才鲜润活泼的诞生。接下来便开始烧纸,且要拜一次,烧一捆纸,而且祭拜的顺序要按长辈到晚辈。首先是外婆和姨婆祭拜,外婆不断磕头恳请曾外祖父与曾外祖母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这些晚辈生活顺利幸福,学业有成。接下来是舅公拜,不一会轮到我们家了,第一次祭拜上坟的我不免有些紧张,在母亲的指导下,我们先双手合拢,前倾身体,在磕头祭拜,就算完成了。听外婆说曾外祖母是在旧时代活活饿死的,外婆连她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说到这,外婆那个“铁娘子”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纸钱的碎片在风中翩飞着,仿佛携带着我们的祝愿,向天国远远飞去,这便是中国人上坟的信仰所在吧,将自己对人生的祝福给予先辈们,以求得心灵的释怀吧。

时光飞逝,我们驾车离开了家乡,这一告别不知多久才能再回来,而这次的归乡也让我体会到了乡村的最古朴最纯粹的新年气氛与浓浓的子女乡情和中国人的信仰所在,相信以后当我回到我自己的故居时,会有比这更深沉的感情吧。

故乡的作文3

我的家乡在云贵高原贵州省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美丽富饶的土地,有勤劳朴实的村民,那里留下了我童年的记忆,特别是故乡的那道云。

每次回家过春节,除了与家人团聚,陪父母过年,还有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和最美好的情结,她就像家乡的那道云彩一样飘渺,婷静而淡定,这么多年在心中,在梦里呼唤她的名字,那一片片淡淡的云。

她的名字叫顾小云,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才12岁,她11岁。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晴天,皓日当空,白云飘染,我和几个小伙伴下河抓鱼,在河里游泳禧戏。一个小伙伴看见从上游漂来一件青色的上衣,便抓在手里向着大家呼喊。一个穿浅白花底子的小姑娘就像一道云从河岸往下追,边追边望,见一小男孩正拿着自己的衣服,便说那衣服是她的,叫还她。可淘气的几位小男孩没有立即给她,而是用这件衣服绑成一坨在水里丢来丢去当着球疯玩,还叫小姑娘下水。小姑娘哭了。

我比几位男孩稍稍大些,也许是家庭的原故吧,见小云哭了,轮到我抓时便把衣服拿到岸上给了她,她是那样的感激,就像看到救星一样。就是那次,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并且住在山那边,离我们这里只隔一条河和一座山。

本来这件事已不记得了, 可是,时间总是爱开玩笑。在我到县城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又遇见了她。我们的县城一中座落在西北角,那时教学楼倒不多,只有三,五栋,有的还是辅助设施,不用做教学的,可操场却不小,足足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四周栽的全是法国梧桐也就是从那时起才知道法国梧桐和桂树。因为是常青树,不落叶,所以同学们特别是高三的同学都喜欢在下午或早上到那里复习或背单词。

那也是一个下午,我正在为一道数学题瞑思苦想。一双纤纤玉手却搭在了肩上,等我回过神来,却便不认识她。可她却喊我哥且叫的很甜,把我溢住了。值到她说,哥你不认得我了,我是顾小云,我才知道很多年前遇到的那个小姑娘也到我们学校高一读书。因为发木迟又比我小一岁,所以读高一。

小云说,她知道我在这里,找了我很久才找到。就是从那时起,她每隔三,五天就要来和聊天,每次来总要给我带上一点吃的,馒头,蛋糕啥的`。其实我知道她家便不富裕,身上穿的蓝花衣已洗的快发白了,可我还是欣然接受。

高三的缘故,我没太多的与小云交谈,每次来,她大多是悄悄的坐在我旁边看自己的书。到高三的下学期,头一个月,却发现小云只来了俩次就再以没来过。自己学习紧张也没太在意,值到毕业,我主动到她的班里去找她,可她的同学却吿诉我,她早就退学了,其实我知道是啥原因,一定是家里缺钱,可我还是一片茫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怪最和遗憾。

后来,我到了省城读书,又回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上班。可每次回家都没遇见她,只知道她退学一年后就成家了。

直到今年的春节,我又回去。在一次临居家的酒席上看到她,她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四十多岁的人,看上去虽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身体也慵懒了很多,可看的出还是那样的善良,朴实,而精明。她还是叫我哥,只是声音没有那时的脆了。我听的出,她还是有些稍稍许的遗憾。我说妹子,现在生活好了,不比从前要把小孩照料好。她说虽然不能怪父母,那时的家景也实在没办法,但好在现在的丈夫对她很好,啥事都听她的。就因为她的文化高些,三个孩子读书都尽努力的送,大的是个姑娘,已经到师范学院读大四了,马上就毕业,临分开时,她还托我为她的大的孩子建议一下,是教书还是考公务员。

看到小云现在的样子,心里也安慰很多。我希望故乡的月更明,那道云还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轻。

故乡的作文4

立意的高下决定着文章的优劣。唐代诗人杜牧说:“以意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由此可见立意高远的重要性。相同的题材,由于立意的高下不同,文章的品味格调也大不相同。立意高的文章往往能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并在文中显露出健康高尚的情趣。

每一次回乡,都让我既兴奋又失落。

最近一次回去已是大半年前的事了。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习惯性地失眠了。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儿清早起床,搭车乘船,几经辗转才来到离开时的渡口,踏上了熟悉的小路。(四周静悄悄的,远远地传来几声鸟鸣,齐人高的杂草在微风中窃窃私语。偶尔有一颗小石子,被我匆匆的脚步声惊醒了,蹦蹦跳跳地朝着下坡滚去。安静是故乡独有的风情,可此时它那么静,静得让人心疼。)

走累了,抬起头看见故乡安然地横卧在山谷中间,记忆里那个模糊的影子在视觉的填补下愈发清晰,我突然间便又有了力气……

(生了锈的钥匙和锁紧紧扣合在一起,像乱世中久别重逢的恋人。轻轻一推,岁月累积的灰尘便簌簌地落下,淡淡的霉味涌出来,与午后新鲜的阳光无声地碰撞。我站在门口,看着屋内的家具依旧是从前一样的摆设,头顶上的燕窝空空的,却也还是原来那般模样。不知道是什么改变了,有什么,偷偷离开了。)

我家是整个村子中最先盖平房的人家。那时村里有四五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每当盛夏来临、燥热难耐的时候,几个小鬼便会在太阳落山后一齐聚到我家。吃过晚饭,舒舒服服地冲个澡,爸妈早已将专门准备的草席铺在了天台上。大家伙儿光着身子躺上去,一边啃着凉水浸过的西瓜,一边欣赏着夜色,含糊不清地讨论哪颗星星最亮、最大,哪颗星星好像动了一下,谁刚刚指了月亮晚上会被割耳朵。有时会有一只蚊子路过,小家伙们就都不作声了,一个个凝神屏气,只剩下蚊子还“嗡嗡”地叫着。忽然蚊子的叫声也没了,紧接着的便是“啪”的`一声脆响,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我曾固执地认为这世上最动人的风景在老家的天台上,可如今那儿却长满了地皮,砖砌的栏杆上满是岁月爬过的痕迹。无数个炎热的日子都只剩下了回忆里的余温。

房子建在山脚下,父辈们的脚印遍布大山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山里挖黄姜、山药、野百合和各种野菜,也开垦荒地。他们一边享受着大山的惠泽,一边想着挣脱大山的束缚。他们成功了,于是草木越长越盛,在寂寞的山上深深扎根。山里长着一棵很大的杏树,记得有一次我壮着胆子进到林子里,爬到了杏树上,开始并没有什么感觉,然而当我打算爬下树回家时,我愣住了——呼呼的风声在耳旁回荡,脚下的灌木林咝啦咝啦地摇晃着,仿佛有什么隐匿在其中,伺机欲出。恐惧在脑海里炸开,我不由自主地抱紧了树干,大声呼喊父亲。每喊一声,恐惧就更甚一分,父亲赶到时,我已是声嘶力竭。我终于意识到,大山变了,它在排斥每一个曾抛弃它的人。

只是在故乡小住了几天,很快我又踏上了那条小路。回头看到老屋静静地立在那里,有一瞬间觉得它也在看着我,我们的目光对接,恍若隔世。我不愿去想老屋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像屋檐下的那个燕窝。时间过了那么多年,当初的燕子早已老了,老得飞不动了,小燕子也飞走了,留下冰冷的巢,空空的。

不知道是我远离了故乡,还是故乡远离了我。

点评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那么回到故乡或许就是逆流而上、回溯生命的最佳途径之一。作者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重回故乡,却惊讶于故乡的变化(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我们总是期待着故乡能保持记忆中的模样,期待它随时敞开怀抱接纳我们的回归。然而作者却体味到了不一样的感受——在我们远离故乡的同时,故乡也远离了我们,排斥着那些抛弃它的人。人与故乡之间有着双向的情感关联,忽视这种互动的人,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作者文笔细腻、思考深入,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

故乡的作文5

故乡在乡下,乡下没有公园。村舍,菜园,乡亲,还有风景树,是故乡长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风景树有先人留养下来的,也有后人栽种的。樟树,枫树,松树,柳树,柏树,榕树,竹林,以及本地的一些杂木,全是中国式的,传统的,本土的,在村前屋后,在地头坟前,或是古树丛林,或是独木成荫,或是三两为伴,每一个村落就有每一种风景树,它是立在村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是一种中国式的乡村文化。

我的故乡是浙西南山区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土房挤着木屋,横竖穿插,错落有致,像是在草地上踩出的一褡拉牛蹄印。记忆中的故乡,除了像牛蹄印的房子外,还有满岭的整片的竹林、油茶和沿土坡而下的梯田和旱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我们祖先和上辈经过生产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它是汗水和心灵抗争的一种物化,它给我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辛酸的体验。

而不同于这些的,就是村子周围的风景树了。在村前有一块土丘,上面是我们好几家的垦种地,旁边五棵高大虬劲的松树成弧形挺立着,日夜守卫着进村的路口,听说那是太公种植的。太公有五个儿子,他就种了五棵松树。我们未曾见过太公的模样,但去合抱过五棵青松,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牵手合抱那粗大的树杆,然后抬头仰望,看它直上云霄。早上走出家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五棵粗大的青松,幼小的心灵就有了力量。后来,五棵青松被砍一棵,死了一棵,剩下三棵依然傲立在风雨中。

在村的水口有一块陡坡,坡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杆粗壮,枝丫交错。每当大风从山外翻腾着满山的竹林,若千军万马驰过瓦背时,我们全寄希望于那一片密集的水口风景树了。山上的千万亩树林都砍完了,祖上有意留下这片树木,为的.就是借它为村子挡风的。林子中有一株枫树,每至秋天,风叶红艳,跟晚霞交相辉映,是我一生难忘的最美的风景。

保留最好的一丛原始古树在村后,它们是故乡的象征。它们虽然腹中空洞,古态龙钟,但还是依然保持着倔强的生命力。猫头鹰却寻着它的树洞筑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为我们唱响最纯真的儿歌。猫头鹰还会像公鸡打鸣,在凌晨不断地提醒我们早起上学。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我在睡梦中听到那优美的天籁之音时,我就像回到故乡的怀抱,就会感受到故土的温暖和踏实。

故乡的风景树,它古老,高大,结实,像一位坚强的山神,在暴风骤雨中守护着我们的村子;它葱郁,宁静,体贴,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又像一位美丽的女神注视着我们。外出读书,每每回来,远远地看到村前五棵古朴的青树,心里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变得无比的感动。是啊,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啊。

走进村口,眼前便是村后那丛古树和古树俯视下的村庄。村庄已经空洞无人,老屋已经倒塌,菜园荒芜,看不到往日那袅袅的炊烟,所有的门紧锁着,所有的乡亲,不管是前程似锦的,或者无可奈何的,都一律的早已离开了故乡。这是留在百年山村心头的一个难以挽回的痛。

只有我的祖先和祖先们养植的风景树还留守在故土上。十多年来,我一次次地在纷纷春雨中踏上故乡的路,为的就是赶回去看望他们。我一次次地把故乡摄入我的相机里,为的是怕故乡会在我的眼里我的梦里消失。故乡也只留下那几丛风景树了。可是我怎么能想到呢,我仅隔了一年回去,眼前已变得那么凄怆,茂密的风景树也已断肢缺臂,残败不堪。是被大风刮掉得否?是被冰雪压垮了吗?似乎不可能。记的小时候,风是多么的大,天是多么的冷,雪是多么的厚,风景树却坚忍不拔,依然如故。可是今年这些风景树怎么了呢?或许是真的老了罢!我想是它们心死了。

只有村前那三棵青松依然如故。

故乡的作文6

牵着母亲的手,合着繁华夜景,在石桥上悠然散步,夜风肆意地吹着,还和着一丝清甜,树叶婆娑,沙沙声响中不时伴着一两声清脆的咚声。

我闻声抬头——西瓜灯挂满了行道树的枝丫,随风摇动轻轻碰撞,底下的红穗子更是亲密地缠绕在一起,“万绿丛中几点红”,为这朦胧绿意增添了不少情趣。所谓西瓜灯,就是将西瓜瓤儿掏空,在瓜皮上镂出各式精美图案,再在里面点支蜡烛。它是一种观赏灯。平湖因西瓜而闻名于天下,平湖西瓜素有“江南第一瓜”的美称。的确,这里的西瓜不仅肉美多汁,外形圆滚滚的也甚是讨人喜欢,以那深浅不一的绿色作刻板,配上那浅绿色的线条,简直是天作之合。元代有诗人曰:“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问穷通。”爱瓜之情溢于言表,瓜之美好不言而喻。也难怪古人创办了西瓜灯节。如此美物,不就应该与人共赏吗?

明晃晃的灯照得眼睛迷糊起来,欲揉时,却见一男子伫立桥上,丝丝长发在风中肆意飞扬,长袍也因风而飘扬在空中……本应是一幅君子傲立石桥图,却因广袖拂泪而显伤感,都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何故让一位翩翩君子独自洒泪?沿桥望去,一位老妪正拉着一个孩童的袖口似乎在叮嘱什么,仔细一看,那老妪手拄拐杖,发髻低盘,只戴一支圆头木钗,布裙拖地,腰佩各样香囊编结;那孩童似刚及舞勺之年,背背布袋,手拎竹箱,长裤略挽,身着短衣,腰配短剑……此状此景,想来是游子离家祖母不舍之况了。画面一转,又是一幅夕阳西下图,一男一女立于江边,一船一船夫,女子衣裙飘逸,头挽反绾式发髻,髻插双蝶灵步摇,想来是“长发绾君心,幸勿相忘矣”的意思了,再看那男子高挽四方髻,衣衫齐整,手中一把折扇外放,似要交于那女子。古人以送扇表爱慕之心,意为夏送凉。两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一旁船夫不忍打扰便转过去望天,只留一个粗布短衣之背影……又是一个画面,红匾高门处,一群姑娘小厮,又有几个衣着华丽的妇人,为首的妇人彩衣鲜艳,头上发髻精巧别致,插满簪钗步摇,戴满金银玉戒指的手搭在一个小孩的肩上,那小孩人白衣新,盘发上插一支银钗,看起来甚是乖巧可人,再顺其目光看去,一位看似在不惑之年的男子头戴乌纱帽,身穿朝廷官服,正站于轿口,回头看家人。八人大轿,轿子之华丽足以显示出其官位之大,看来是老爷做官妻儿相送的场面……我正细细品味这些图画,母亲的一声叫唤让我清醒了过来,看着西瓜灯上精致的图案场面,我不禁赞叹道:是何人有如此精巧玲珑的手艺?难不成是王叔远转世?

别了那一棵挂满西瓜灯的行道树,继续散步,越湖望去,公园里的阁楼凉亭上皆挂西瓜灯,碧意朦胧,层层绿纱,别有一番风韵。不远处有一个西瓜灯会,我和母亲加快了脚步,一个个刻完的西瓜灯放在案几上,有些人的手中还有半成品,雕刻者一丝不苟地刻着,想着办法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夺人眼球。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瓜灯,观者赞不绝口却又难断上下,有的刻人,有的刻景,有的.刻字……真可谓精品纷呈、争奇斗艳、妙趣横生。更有趣的是西瓜灯猜字谜了,猜对便有奖,不仅吸引了本地市民,还吸引了许多外宾游客,场面实在壮观,人头攒动、万人空巷说的便是此景了。

我和母亲坐在一旁观看,时不时有孩子因为猜对而大声尖叫,往常定会眉头紧皱觉得吵,而此时却觉得孩子的尖叫给灯会增添了乐趣。看着孩子们捧着奖品东跑西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的我也是这般玩的。

西瓜灯,照亮了我的故乡。

故乡的作文7

有风无风的季节,山寨的夜晚都是宁静的。被月光梳洗过的大地,象一幅玲珑剔透的水墨画。在那山林环绕,群峰拥抱的狭小世界里,一种带着清甜、芬芳的幽静气息弥漫着,恰如流泻了千年传奇的玉石,婉约、凝重,而且意境悠远。

我依山傍水的故乡,多少年来尽管苦守着贫瘠与平淡,但却在日月的穿梭中,积攒着如烟似雾的田园色彩,并用那里迷人的月色,抚慰着属于那里的那些甘于平淡的灵魂。

我很少走进那夜色。因为天底下的美景,看得多了,再奇特,也会显得平常。这大概就是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然而,只要你在故乡盘桓,那乖巧的弦月,那夜中淡淡的山,淡淡的水,总在有意无意,若即若离间向你发出最深情的召唤,让你在自然恬淡中被一股力量包裹着,涤荡着,并将你引进那虚静无为,万物空灵的圆通境界。

我无法恰如其分地描绘对那种境界的印象。对于这个世界,我只能用神奇来形容。并在心里生起一种敬仰,一种惊颤的畏惧。这种心态使我想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观摩这个世界成为一种奢望。即便在我无神无思的时候,那片纠缠成团的谜一样的世界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清晰着,最后沉淀成我无法躲避的浓浓的.情谊。

移步在曲曲折折的石阶路上,远处摇曳的天灯是那样清晰,仿佛伸手可摘。而那透过虚掩门扉流淌出来的暗黄色烛光,则隐隐约约,依稀朦胧,似乎贴得很近,又似乎离得很远。从高处朝四周望去,群山与天宇相连接,大地与星月共沉浮。繁星隐约之间,银河竟近在咫尺。

如果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山寨淡美的迷濛是无以伦比的。那一望无际的山峦因夜晚而黑黜不尽,因月明而影影绰绰。高耸的山脊,起伏的山谷,仿佛一带带流动的彩缎,正以五彩的旋律欢快着,跳跃着,偶有萤火虫儿留连的地方,则金光流溢,象是黑绸缎上镶嵌的滚动明珠,时刻荡漾着生命般的能量。

爬满青藤的木屋,这时候就象处子,保持着少女的娇羞与文静。点点灯火装饰着她素静的门窗,用一种恍如隔世的层层叠叠、枝枝槎槎,显示出与天神比肩的庄严,与浣女神似的灵秀。而被月色笼罩的深谷,则清净雅洁,流泻着扑朔迷离的光辉,时如如来的佛塔,时如菩萨的莲台。纵然汇集了大千世界的珍奇,也很少有这般富丽堂皇。

青白沁凉的石阶,一级级通向远方,在天与地的缝隙间倏的消失了。而石阶下缀着的万年青苔,却依旧如云海般轻浮着,而且绵绵不绝,既象海上多姿多彩的波涛,又象蟠桃园里一望无际的桃树林。它们以神话的流畅和气场,以及遮天蔽地的豪情,点缀夜色的清凉。而在桃林中间,时不时可以看到秋千一架,一群群快乐的仙子,正心无旁骛地嘻戏、游玩,一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模样。

石阶路的尽头,万顷良田如蔚蓝的大海。黝黑、宽广,无比深邃。微风来时,稻叶间躲藏的露珠闪闪发光。宛如粼粼的波涛,又仿佛细鱼的鳞片,随着晚风的清唱,一节一节地游向远方。远方起起落落的,是迷人的晚潮。

环抱着晚潮的,是一湾湾池塘。池塘里莲叶田田,荷花婷婷。她们三三两两,依偎着,簇拥着,象知心少女,切切轻谈。而那偶尔隔空传来的蛙鸣,以及鱼儿跳水的哧溜声,远远近近,充满泽乡的神韵。如果有缘,你还能看到月光下白鹭轻翔,莲叶间鸳鸯戏水,闲钓老叟在烟斗里注满智者的灵光。

多少年来,我因看惯了山寨的月迹,对这一切似乎都淡漠了。以为历史即使再长久,归结起来也只不过是斗转星移,乾坤轮换。然而,自然造化的种种神秀,日精月灵,却总在有意无意中敲击我固执的念头,使我再三再四的动摇了。

中秋的时候,我又一次走进月光底下,任着心中无垠的思绪去安享皎洁的天浴。偶然看见月宫中吴刚那素朴的身影,心里情不自禁地又想起故乡,以及故乡那永恒的月色。

故乡的作文8

故乡的海,近在咫尺,几十年来,却不怎么经常看到。

记忆之中,是孩提时候一个人坐在岸边瑟瑟的风里,等待着大人们赶海归来。暮色里,海并非那样的美,疲惫不堪的大人们,也往往见不到丰收的喜悦。似我这般识趣的,自然要帮着大人们拿点什么物件,当然都是力所能及的,于是大人们也就不再吝啬的给个大海螺之类的利是。若是不识趣的,非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怕是呵斥也是难免的。当然,趁着大人不注意,孩子们还大可以趁机捞上一把,多数是从别人家的篮子里“拣”些好的物件,不是硕大的螃蟹,也是活蹦乱跳的海虾之类。倘使不小心被发现了,便哄笑着跑开去,大人自然是骂,但却不会追赶,只是在夜色的吵吵闹闹中散去,各家的灯依次亮了,又渐次的熄灭。

这次回去,只是为了女儿的缘故,本来是要和女儿四处转转的,不过那边实在没有更好的去处,除了新玛特的游乐场,也只有市中央的街心花园了。不到一个上午,我和女儿已经走遍了所有值得浏览的地方,看着兴致依旧很高的女儿,我说我们去海边吧。女儿很是不以为然:海边有什么好去的不过最终女儿还是同意了,因为她对我临时拼凑的各种好吃的似乎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去程的出租车上,司机一个劲儿的好奇:从外地回来的吧,家乡变化大不大话匣子打开了,于是又说了很多的话,多数都是赞美家乡的。不过他也有说实话:要不是从外边回来的,谁会在这个季节去海边我始终笑着不语,倒是女儿跟他一直三句没两句的闲说。

果然,海边见不到几个人,除了几个看海的人之外,类我这样的游客可谓寥寥无几,原来各样的关卡也就形同虚设,更是没有了收费的。其中几个看海的倒是家乡的故人,热情的打过招呼,也都颇为关切的询问了一些近况,然后又都各自忙活去了。女儿此时倒是活跃起来,在海滩上兴奋的跑来跑去,偶尔又会拿些鹅卵石或者贝壳之类的小东西给我看,又或者拉我去看她刚刚的新发现。现在的孩子更加难测,我不知道女儿是不是有让我开心的成分,但是我和她都知道我们是在享受这种快乐的时光。这种快乐才是重要的,何时何地也许并不重要,只要是人在一起就可以了。望着她瘦弱的身影,我心里加重了自己的.愧疚。

海水有些脏,沙滩也比不上小时候了,原本可以用叠翠来形容的树林,由于太多的建筑而变得支离破碎。礁石仍在,不知道和以往变化了没有,只是海边的小生物们稀少了很多,玩趣也自然少了很多。女儿可不在乎这些,她只是在岩石上跳来跳去,看我在拾掇海蛎子,也跑过来过来帮忙,不过她收拾的那些多半都是不能吃的。好在女儿是重在参与的坚决支持者,因此并不在意我的挑挑拣拣,便是我刚刚扔掉的,她也会重新拣回来,并且附加自己的理由:也许能吃呢。此时此刻,我只好投降。

过了中午,风就大了起来,我害怕吹病女儿,连忙收拾东西撤离。女儿反倒有些不舍,我说你不是不愿意到这里么女儿想了半天说只要是爸爸领着,去哪里我都开心。我管制住了自己的泪水,轻抚着她的头顶,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还是女儿打破了沉闷:“爸爸,我们明天还来好不好?”我说,明天我们来钓鱼吧!女儿兴高采烈起来,旋即又开始询问关于钓鱼的问题,但她实在是困倦了,很快就在依偎在我的身上睡去。

坐在返城的车上,海渐渐的远了,关上车窗,把海风彻底的挡在外边,却怎么也遮挡不住我的思绪。我还会回到这片海么我想不能了,顶多也就是如此这般的小坐,或者是翻看新新旧旧的照片。本来是想女儿开心,不想心思却更加沉重起来,看着熟睡的女儿,不由得一声叹息。

故乡的作文9

以前听到过一句话: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曾经的我渴望着能够前往远方;而如今的我,真正到达远方,才发现最让我牵挂的是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沿海城市,叫福州。虽说是沿海城市,但是比起上海广州这些繁华而又忙碌的沿海城市,福州似乎又多了一份从容与宁静,甚至可以说是慵懒吧。她没有大城市那样嘈杂拥挤的环境,也没有长龙般的车辆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长达几个公里,更没有大城市的人所特有的行色匆匆和脚步飞快。这份慵懒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种泰然处之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这里的人天性闲适自得,争权夺利的名利场似乎也没那么常见。而曾经,这份慵懒在我的眼里像一间温室,温暖得让人不自觉地放弃去踏上披荆斩棘之旅;仿佛温水煮青蛙一样,使人就这样安于现状。但是,现在的我却是那么怀念这份慵懒,因为那并不是一张温床让人放下理想追求平庸,实际上正是这样一份慵懒,让人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留意身边的风景真正去感受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东西。而这,正是我现在所最需要的。初入大学的我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又疲惫,有时候甚至连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这时候,我更加地怀念着我的故乡那份从容与宁静的气息,只有那种气息才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品味生活中的欣喜、悲伤、迷茫。

长沙,在我眼里,与福州弥漫的是完全不同的气息。可能最大的不同源自于这里的气候吧。长沙,好像任性的孩童一样,天气总是说变就变时而酷热得极端,时而又湿冷得极致。有时候,可能中午还是艳阳高照,但是下午刮了一阵风后就是另一重天。我总是觉得这里的四季都是苍色的`。福州,我想可以用温婉的女子来形容她吧。她从不随意地使小性儿,总是那么温顺地随着时间而轮换春夏秋冬,而且总是那么的温和,所以福州的树一年总是绿的。放眼望去,整座城市都长满了榕树。树冠大而密,阳光只能从密集的缝隙中洒落。满树都长着小小的椭圆形的树叶,显得生机勃勃的。但是树干上却长着一个个干瘪的树瘤,就像老人的脸般坑坑洼洼的,树枝上还长着一根根长长的气根须子,那又干又枯的长须直直地垂落至地面,就像一个年迈的老者的胡须。就是这样一种奇特的树,将生机与迟暮融洽地结合起来,宛如这座城市一般,忙碌却又不失慵懒,现代又不乏朴实。

其实说到福州的朴实,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在小巷小坊里弥漫的那质朴的“虾油味”。她不像江南水乡那样水灵秀气,也不像上海那样精致小资,当然更不像北京那样一座古城就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绚丽文化。这股朴实虾油味,只是承载着属于老福州自己的故事罢了。虾油其实是一种福州平常而又独特的调味品,是用小鱼小虾放置在大缸中发酵酿成的,有一种浓郁的腥味。讨厌它的人恨之入骨,说是臭气熏天;而爱它的人必定爱之入怀,夸赞腥香扑鼻,就像福州人,在我们的味蕾里永远都少不了这个独特的味道,令在外的游子总是魂牵梦绕的味道。走在福州老城区的小巷坊中,脚上踏着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窄窄的巷子望不到头,似乎这一切与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只要闻到空气中所弥漫的腥香的虾油味,这应该就是属于福州所特有的味道吧。坐在巷子中的老店里,点一碗加了虾油的鱼丸,听着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用福州话聊着家常,说着那些不被外人所了解的故事。这也是属于我们难以忘怀的回忆。

有人说,闻不惯这虾油味,听不懂这福州话就永远读不懂老福州。我曾经一度以为我对她了如指掌,因为我生长在这儿。但是现在,我发现除了那份从容与慵懒,那满眼的绿,那股腥香的虾油味,福州还有我没有发现的魅力,这些魅力将在我对故乡无限绵长的思念中慢慢去回味……

故乡的作文10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故乡的作文11

故乡在我心中

有这么一天,我重新去感受我的故乡,不知道要如何描绘,因为我找不到一条路,让我通往故乡,通往最原始的家园。

尘土飞扬

尘。土。飞。扬。那是几年前,抑或是十几年以前的事,这是故乡的路,环绕着西湖,像金黄的腰带,诉说着这里的辉煌,车水马龙的大街,飞驰着的车儿, 留下一道黄尘,翻起一片黄沙漫漫之景。手在空中胡乱地抓起一把,那细碎的声音,淳朴的像一曲乐章,在微波中荡漾开去。淅沥的雨滴,打落下来,洗刷着城镇的喧闹,那一片黄尘被压了下去,一条路,泥泞。颠簸。雨过之后,腾起一阵土的气息,湖上是袅袅的青烟,弥漫。凝结。隐约有彩虹挂在天边,羞涩地躲在烈日身后,遥望着那条路。夜,路显得疲惫了,没有灯红酒绿的店铺来印衬,他在微风中沉睡。

故乡——杭州,是沉淀在尘土里的朴实。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这条通往故乡的路,打扮了多少次,这条通往故乡的路,经历了多少载,那些黄尘都去了何方。依旧是车水马龙的大街,飞驰的车儿,留下一道风过的滑痕,翻起一片城市的味道。西湖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树将湖景重重围住,只在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路才隐约可以看见。仰头轻轻呼吸,那些微小的分子中,是浑厚而又纯美的氛围。倾盆的雨洒落下来,冲走一片热浪,坚实的柏油马路,溅起一朵朵雨花,开得无比灿烂,就像这个城市兴起一样,美丽得无言再去形容。湖的一侧,荷叶间点点“繁星”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一条路,平坦。湿漉。雨过之后,弥留着雨得清,雨得纯。夜,路,有灯光打在他身上,有月光为他指明,有路边的霓虹灯为他搭建舞台,他不能疲惫,不能沉睡,他要像夜一样,像一块永远也铺展不到尽头的布匹,他承载着这个天地,他要通往更远的故里。

故乡——杭州,是盛开在风景上的华丽。

泪流满面

杭州是西湖养育的,西湖是杭州拥有的,杭州在打造西湖,西湖在照亮杭州。前进间,暮然回首,兄弟却在艰难困苦处。

泪流。满面。黄尘不在了,柏油不在了,路不在了,8级,一个看似很小的数目摧毁了一个家园。汶川,一种疼痛。一种心都流泪的感觉。广播、电视、网络,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帖子,占据了满眼,充溢了满耳,任何一面,都是残不忍睹。

如果,它发生在浙江,如果,它发生在杭州……不敢再想!

泪流。满面。那些不复存在的路,那些已成废墟的房子,那下面,一个个鲜活或者已经不再鲜活的生命,都以企望活着的姿态等待着……雨水洗刷的不仅仅是山的泥泞,更是绚丽的血。大山流失的不仅仅是滚落的石子,更是流离失所的人儿。雨过之后,带来的是艰难和困苦,流走的是时间和生命,没有彩虹,没有烈日,只有万众一心的坚持与努力。

侧身西望长咨嗟!夜,一望无垠的废墟沉浸在这墨块一样的黑里,星星点点的光源,是寻找生机的`努力,是唤醒生命的双手。地震,拷问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更是我们的灵魂。杭州,我们,每一处每一人都在流泪,每一处每一人都在捐献。我们为自己还是施予者而幸福,并为此而感谢上苍。那些倒下的战士,那些倒下的伤员,那些还在坚持的人们,那些还在努力的同志。你们泪流满面,我也泪流满面。多少动人的词,只愿泪也为你们祈祷。

故乡——杭州,是氤氲在感恩中的温暖。

一个生活在杭州的女孩,这样目睹着这个城市的变化,一点一滴,就像她在慢慢长大。这个城市不但给了她安逸的生活,更给了她会哭会包容的心。她想到海子的诗:把眼睛拿在手里,把穷人放在心上。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在祈祷,祈祷汶川的苏醒。所有人的心,都聚焦在了这里,人心一点点的变化,将成为汶川巨大的希望。

祈祷——

汶川的巨变——

同杭州一起前进——

故乡的作文12

(未来的某一天)

“嘀--嘀--嘀,”哦?谁发的电子邮件?我打开ipad88:

“悠悠,你好,有时间回包头看看吧,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你的朋友---麻团(猫)

啊,我欣喜若狂,决定马上出发。

一路风尘,终于,我又再一次踏上这片温暖,熟悉,生我养我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千。“喵呜”一只灰色的身影神不知鬼不觉的窜了出来,“啊!麻团!我的老朋友,你怎么还跟幽灵似的,”我开心地抱起它,它比以前更肥了,灰色的脑袋上,顶着顶棒球帽,一副神气十足的大墨镜,夸张的架在鼻梁上,“哦,朋友,快来看看吧,恐怕你都认不出来这个地方了。”它得意地说。

顺着麻团的手指,我放眼望去,哇!好多壮观的立交桥,它们高高低低,互相交错。有的像鹿角,伸向四面八方,有的像大青螺嵌在银盘里;有的像蝴蝶,展翅欲飞。不时,几趟磁悬浮列车,从我头顶飞驰而过,看得我眼花缭乱……

“哗啦。。。哗啦。。。”咦?哪里的水声,转过街角,一条小溪映入眼帘,那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几尾红鲤鱼悠然的在水草中穿行,不时跃出水面,翻起一片水花,那水花便飞溅散开,又落到水里,化成一圈圈涟漪,四散荡漾开去。恰好,一条顽皮的小鱼又吐出一串泡泡,那泡泡刚探出头,就和迎面而来的涟漪撞了个满怀。远处,一片芦苇摇动着风,带着幽幽的香气,轻轻的从苇杆上拂过……

“这是?”麻团撑着一只小竹筏,划了过来,我好奇的问:“这水,从哪里来的呀?”“水呀,从原来的小白河引进来的,它环绕着全市,从每一个公园,每一条街市,每一个小区,每一个胡同前流过。哦!太棒了!“莫愁水乡溪路远,家家户户有清泉”,这不成了江南水乡了吗?是啊,麻团也兴奋地点点头。捧起一捧水,“这水?”“想喝就喝吧,很干净的!”麻团说。顿时,一股甘甜,清凉浮上心头,哦!家乡的水就是甜!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我吹着欢快的口哨。“看…看看,那是你们的.学校。”麻团指着一栋绿色的房子说。我急忙抬起头:抗震,高大的玻璃教学楼,传来了朗朗读书声,操场边,几个“浪里白条”在游泳池里尽情的扑腾,飞溅起的银珠在阳光下闪动。这时一个熟悉,婀娜的身影使劲向我招手,啊!我亲爱的王老师,她正给孩子们上游泳课,我高兴地跳上岸去,和她紧紧拥抱在一起。哦!家乡的人就是亲!

告别了学校和老师,小船继续在“水乡的画”中游动。

“这是什么?”一个巨大的“花篮”浮现在我眼前,那蓝色“大绒球”就像是“蒲公英”吧; 那紫色的小喇叭就是盛开的“牵牛花”吧,还有这个吐着仙气,喷着水雾的是一个“宝葫芦”,呵呵,真是奇妙又有趣啊!“哈哈”,麻团做了个鬼脸。“不认识了吧,这就是包头的骄傲-------包钢啊,它早拆了烟囱,灭了粉尘,引水成湖,靠风发电,变废为宝,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你看到的那些“花朵”都是环保厂房。哦,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乡的环境就是好!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一轮巨大的蓝月亮缓缓升上了天际,那柔和细密的蓝光,笼罩着整个城市,是天上?还是人家?

我再次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天上锦簇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城里的万家灯火一亮一亮的,河里的静怡的波光,一晃一晃的,我和麻团坐在一片高高的山岗上,肩并着肩……那闪亮着的,美丽的草原明珠啊。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一定会发出更加夺目,绚丽的光彩!

自评:这是第二单元课后的一篇习作。主题:二十年后回故乡

习作要求:1.发挥想象,但不能超出范围。 2.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我就以“麻团”当导游为线索,想象了一下若干年后的我们包头这座城市的变化,真希望它能早日实现。感谢博友云笛儿的信纸。

故乡的作文13

我的故乡在湖南湘潭。故乡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它的辣。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故乡的辣。从小到大,我吃惯了广州的清淡,喝惯了广州的凉茶。但我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跟辣的结缘是与生俱来的。

第一次在故乡吃辣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天,我在一家面馆里要了一碗面当早餐,忘记了说不要辣。送上来的是一大碗满眼红通通的辣椒。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鼓起勇气,拿起筷子,小心夹起深埋在辣椒里的面,浓浓的辣气便迎面扑来。闭着眼,尝了第一口。一股劲辣直冲进口腔、鼻腔,呛得我直流眼泪,连忙猛喝几口“王老吉”,好不容易才止住辣。不知怎的,一股前所未有的爽快感顿时洋溢在口中,也洋溢在心里,驱使我再夹起面尝起来。夹面,尝面,流泪,喝水……就这样,我把一大碗面吃完了。故乡也把它的烙印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打那会儿开始,我便深深爱上了故乡的辣,深深爱上了吃辣后喝“王老吉”的感觉,尤其在冬天。故乡的水是凉的。在故乡吃辣怎么也不会上火。冬天吃辣反而能够驱寒,使人精气十足,精神百倍。

但是,岁月匆匆流逝,在广州扎根的我,从小到大其实也没回过几次故乡。在我的心中,除了辣以外,故乡的其他一切都是陌生的,能尝到故乡辣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的。

前些日子和父亲去了一趟凤凰古城,那儿离我的故乡不远,也算是回故乡转了一圈。

早上早早起床的我离开客栈去绕着古城的河走了几遭,途中遇到了来往的商队,他们赶着马群,担着货物,热情地与他人打着招呼。马蹄“哒哒”地敲在砖石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领头的那位老翁不时吆喝着叫卖几句。汗从他的面上淌下,他擦了擦汗继续随着商队前进,直至在我的视线中消失。目送着这商队,环顾周围用红色颜料染得似火一样的古风建筑,不知怎地,突然想起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不禁感到黯然神伤,心想那份刻骨铭心的辣,那股只有在故乡能够品尝到的独一无二的辣,难道真如这商队、这人一般,再也遇不到了吗?

我怀着一颗沉重落寞的心,随着父亲一直旅行到很晚很晚,直到我来到了那一家外表朴素的小酒楼……

这家酒楼看上去很老了,墙上的红漆有些都已脱落,露出里面的白墙。它仿佛想要告诉人们之前经历过的磨难和风雨、人情和世故,体现出它的`底蕴与传承。走进,屋外的漆黑还是不敌屋内的红火,眼前是几个红火的灯笼和典雅的红木桌椅。我们挑下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我点了我最爱吃的炒田鸡,随后便望向窗外静候食物的到来。屋外的人们有说有笑,在月色下随着时间的洪流来往,可我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没有那份辣,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辣,那个让我如痴如醉的辣。这样的地方又怎么能称之为“故乡”呢?它也想那曾经的岁月一样,转眼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中吗?

“咚。”菜盘与木桌相碰的声音将我的思绪又拉回了现实中。我看着近在我眼前的炒田鸡,伸出筷子夹进一块放进了嘴中。入口清淡,其中原本渗透进了肉中的辣油顿时充斥了我的唇齿之间,我细细咀嚼着这块肉……突然!一股燎原之火迅速在嘴中被点燃,后劲十足的辣味顿时令我喘不过气来,我去要了瓶“王老吉”,二话不说就打开一口一口地灌了下去。

我猛然间意识到一个事实:我被辣到了。家乡的辣便在此——一个小酒馆,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酒馆,一个值得我一生记得的小酒馆,被我尝到了。我与时别多年的故乡再次重逢,又怎能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自那以后,不论我走到哪,在哪家饭馆吃饭,我都不会再为吃不到故乡的辣而感到忧愁难过。

毕竟在湖的那一边,故乡总是在某一家酒楼内等待着我再去品尝它的辣。

故乡的作文14

听到邻居雨蓬上传来"嗒,嗒"的雨声,猛然惊觉——又到了江南多雨的季节。

小时候居住在一个小山村,它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烟山。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的春天是最美的,美在那淅淅沥沥,绵绵不绝的春雨。

看!又下雨了。天地间挂起一道无比宽大的细珠帘,山村便被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烟山"。撑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望见小山村的轮廓如中国水墨画一般温润,氤氲着紫灰色的雾气,连芳菲的山花也只化作一抹暗红。一幢幢黛瓦粉墙的房屋错落在村子里,在雨中静默着。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小山村一定是穿着"水晶衣"的,而且一定是美丽善良的,有法术的"山姑娘"给小山村披上的。急急地往回赶,赶向最高处的那排小瓦房,想着屋里一定已经亮起黄晕的灯光,透过窗子一定能看到锅里腾腾的热气,母亲一定在灶台边煮汤吧……偶尔也会遇见几个行人,有的荷锄,有的牵牛,都披着蓑戴着笠,在雨中慢慢地走着。"阿公!阿婆!阿叔!阿姆!"地打过招呼后,在他们的应答声中,早已掠过他们,急急冲上一个小土坡,钻过一片竹林,到了一棵大板栗树下,就开始朝着那几间小瓦房一声声地唤起"娘"来。总要等到母亲应过三,四声"哎"以后,,我才如旋风般的跨进家门——"我放学回来了!"母亲照例从灶膛边拿出温暖的布鞋给我换上,再往我手里塞块点心。几口吞下点心,我就坐在灶膛边,捧着书看起来。看到自觉有趣处,不由地高声念给母亲听。母亲一边笑着听,一边继续劳作。灶底火舌舔着锅底,火光映红了两张笑脸……

屋外仍在下雨。乡村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去处,家家户户晚饭后洗漱完毕,就早早上床歇息了。我更是急急钻进被窝躺下,小小的心充满着喜悦和期待。这里藏着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我要听雨了!真的,仿佛在冥冥之中有种神秘的力量招引我的耳,我的心,去听雨,听那纯净的天籁之声!轻轻地闭上眼,雨似乎大了些,瓦背上传来"沙沙沙沙"的声音,连绵不绝,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窗外的竹林隐隐传来"呜呜"的声音,是竹子们在商量什么吗屋檐上的雨水滴在地上,发出"嗒,嗒"的声音,该是滴在檐下的`小水洼里吧……不知不觉,我就进入梦乡了。有时半夜醒来,发觉瓦背上传来一阵阵"哗哗哗——哗哗哗——"的声音,是谁把豆子一把把撒在屋顶窗玻璃则被雨点砸得"啪啪"直响。瞥一眼窗外,竹影摇曳,"刷刷"作响。怎么竹子还不曾睡么这么大的雨,昨天刚出生的小笋是否安然无恙屋子里又传来"滴,滴,滴"的声音,一定是母亲用盆子接着屋顶漏下的雨水。不多时,或许是盆子里的水越积越多,雨滴落进盆里,便换作"咚,咚,咚"的声音。哎呀!落下的雨滴中会藏着小精灵吗小精灵会帮我实现愿望吗它们会在我的屋子里施法术吗……

清晨,檐下"溅,溅"的雨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吃过母亲煮的早饭,该去上学了。在母亲的嘱咐中,我撑起伞,走出家门。雨丝立刻亲密地拥上来围住了我,似乎想知道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想甩开它们,便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大树下,得意地回头看它们。哪知,那些顽皮的家伙竟在树叶上聚成大雨点,朝我的伞直落下来,发出大声的"卜,卜"声,吓得我拔腿就冲出树底。立时,伞顶上的"卜,卜"声就换成了柔和的"沙沙……"声,那是它们胜利的笑声吧……

曾几何时,昔日爱听雨的黄毛丫头,早已在异地为人母亲。然而,她却把魂忘在了那个多雨的小山村。那故乡的春哟,那绵绵入骨的雨,早已摄了我的魂去!

故乡的作文15

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

就算是漂泊不定的风也会眷恋叶的温柔,一颗再怎样向往自由的心都会无法抗拒故乡的羁绊。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也许只有农人的辛勤,见不到灯红酒绿,但那片土地总会在记忆的深处停留,占据心头最柔弱的角落。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最深沉的爱我们总会留给故乡,每个背上行李的游子走在他乡路上怀念最多的必是故乡。离开故乡已有三载,每当走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心头浮现的却是家乡那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还有杂草丛生、被农人踩出的山间小道。在这里,我懂得了:路,不好走。

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只因为那里是我心之所向。

终于明白,苏武持节牧羊二十载,历尽磨难也要回到大汉的决心不仅是因为他的忠心,更因为他的心放不下他的家乡。终于明白,项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的感慨,不是没有雄心,而是敌不过对故乡的牵念;终于明白,岳飞为什么已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觉悟,仍是放不下大宋,执意征伐,因为他的故乡情愫弥漫了整个宋朝。

故乡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只有离乡背井的人才会懂得离人的心,于是我读懂了他们。这样的故乡情,这样一片执著于故乡的心能激发人的勇气,唤醒人的柔情,坚定人的信念。就像他们,也像我,明白无论我走多远,故乡在那里期盼着我,等候着我,成为一片心灵永远的避风港。

鸽子的去而复返是对家乡的牵恋,鳟鱼的巡游是对家乡的期待,老马识途更是对家乡的一片念念不忘。所有的这些,不仅是生物的本能,更是情的真切深沉。

心之所向,唯有故乡。

满分揭秘。

飞翔的鸟、茂密的叶、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根,鸽子的去而复返是对家乡的牵恋,鳟鱼的巡游是对家乡的期待,老马识途更是对家乡的一片念念不忘,这是自然界的;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类离不开自己的.故乡,哪怕是名臣将帅也不例外,一如苏武、岳飞、项羽,纵使驰骋沙场、出使边关,心里放不下的仍是故乡。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主旨明确,语言优美,获得高分,自在情理之中。

考场绝招。

开篇不凡,夺人眼球。“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文章的开篇即紧扣题意,运用对偶、排比、押韵的形式,显示了不一般的功力。

整散结合,叙述有致。“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会于铺张扬厉、流光溢彩中体会到一种奔腾的文势。

识见超常,富有哲理。学习贵有识见,作文更是如此。这位考生在这方面显出了与一般考生不一样的才识。对于苏武牧羊,古往今来大多将之归结为爱国,但作者却读出了他的放不下家乡;对于岳飞弹琴,人们惯常理解为知音难觅,但作者却读出了其中的故乡情;而对于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千百年来多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但作者硬是为他翻了案,且不乏道理。这样的识见,在考生中是不多见的。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