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通用7篇)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1
曠宇长宙,时代在不断更迭中迸发出了各具特色的跫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快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我们获得的信息一定是准确的吗?当下人们对很多东西不斟酌、不质疑,我们应该大胆质疑、合理取舍。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关键字不在于书而在于“尽”和“信”,“尽”是全然,是程度,“信”是选择,是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书中的知识进行质疑,展现我们的.理性判断能力。
伯乐孙阳的儿子按图索骥,终认为蛤蟆是千里马;赵括纸上谈兵,终使强大的赵军大败。这都是典型的“书呆子”,他们就是尽信书,死读书,最终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世人笑话。正如华罗庚说的“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读死了”,用在他们身上恰到好处。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袁隆平不相信“水稻自花授粉杂交无优势”,最终研制出杂交水稻,造福世界;牛顿不相信“色光只有黑白两色”,最终揭开了色光之谜;物理学家潘建伟不相信“以人类的智力无法构造自身可破的密码”,填补了我国量子领域的空白,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正是他们的敢于质疑,不断探求,并为此科学考证,最终成为行业的精英。
从“书呆子”和“精英”的事迹便可看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谛,读书固然重要,但善读、活读、思读更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对一个现象形成理性的判断?尤其是在一个众说纷纭的时代,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是形成自己批判性思维的首要条件。
在有了阅读量为基础之后,首先我们要勤于独立思考加以理性分析,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回顾那些曾经被广为接受的“失实表述”,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先入为主的看法会使我们远离真相。它对于人们建立逻辑通往真相有很大的干扰,因此在获取知识时要有选择地筛选,合理取舍。
其次要积极调查,有理有据表达意见。由于了解世界的局限,我们总易轻信书本,对事物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不加以辨别,甚至被这些观念禁锢而不自知,失去了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因此想要对抗“失实表述”,要成为准确的判断者,就要能对积累的东西进行选择性地筛选、甄别、分析,最终用实践检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表述的都是这个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决不能“尽信书”,否则不如无书,因为那会使我们丧失辨别能力。而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实践得真知,这样才能担负起我们青年人的使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献出一份力。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有字书,却不能不识没字理。书籍对于人类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对于书中所言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全部相信,否则书籍不仅不会使人类蒸蒸日上还可能会原地踏步。
在古代,人们一度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古代名著中都有记载。但事实上,地难道真的是方的吗?后来,人类为了探寻新航路而出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由此看来,书上所说的的确不能全信。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趁年轻就要“疯狂”,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就是要在青春的大好年华干出一番事业,而不会在风烛残年之余而痛惜。殊不知,但当在人老珠黄的时候也可有十分卓越的成就。
美国的一个乡村里活了一位101岁的老奶奶,76岁开始画画,80岁办画展,一时间,轰动美国,享誉全球。她就是摩西奶奶。在她绘画生涯开始之前,她还是一位农场主的员工,那时候的生活平淡无奇,那时候的她以刺绣乡村景色为乐。她的双手被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所占用。直到她76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她的作品在当地展览,受到了当地人的一度好评。于是她的女儿便把她的画带到镇上的杂货铺里。一天一位收藏家路过此地,被杂货铺里的那幅画所吸引,于是他就买了这幅画。他还想要帮助摩西奶奶,便把这些画带到了纽约画廊,使摩西奶奶的'画,引起了画商的注意。于是画商便把这幅画介绍到了艺术界。此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的热买点,并赢得了很多奖项。上百张问候卡纷至沓来。她还影响了日本的一位著名的作家——春水上行。
我也不是说在大好的青春年华要懒懒散散的度过,当然也要付出百倍努力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出一辙。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3
“一二三,请坐端!”清脆而响亮的口令从我们的教室里传出来。这是静怡组正带领同学们学习生字呢。他们组的一位组员请假,老师让我临时顶替,充当他们的组员。
组长刘静怡安排我来讲重点生字的部首。我看了看全部的生字,只有一个字的部首有些难度,心想:讲这点儿知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呀!
“一二三,请坐端!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部首。”我快步走上讲台,神气十足地讲起来,“请大家看 ‘黎字,它的.部首是‘黍。”
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毫无疑义地低下头,忙着在生字上圈画起部首来。突然,周老师打断了大家,眉头紧皱,疑惑地问:“姚蘅芮,你确定这个字的部首就是‘黍吗?”我一听,立刻涨红了脸,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因为是临时顶替,我没有查字典核实,不会出错了吧?可写字书上明明就写着“黎”的部首是“黍”呀,书上应该不会出错吧?于是,我拿起写字书,指了指,小声说:“老师,写字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你查过字典了吗?”周老师一脸的严肃。“我,我……没有查。”我有点儿心虚,慌了神。
我拿出字典,紧张地翻看着。嗬,还真让周老师说对了——“黍”部里根本就没有“黎”字!我的脸顿时热了起来,继续哆哆嗦嗦地翻找着,最终在“禾”部里找到了“黎”字。“黎”字的右上角有一个小圆圈,那就意味着它还有一个部首。我的心咚咚地打起鼓来。唉,都怪自己做事太不严谨了。慌乱中,我在“氺”部下面,再次找到了“黎”字。原来“黎”字有兩个部首,是“禾”和“氺”。在正确答案面前,我哑口无言,尴尬极了。
周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指责我,只是让我给同学们重新讲了一遍。再次讲解的那一分钟,我觉得时间无比漫长,连自己如何走回座位的都不知道。
原来书上也有出错的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呀!从那天开始,我在学习上不敢再有丝毫的大意,养成了遇到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4
孟子曾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前人之书,代表的是前人的观点,其中不乏积极的一面,但倘若我们将其奉为教条,则必然会僵化我们的思想,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不可否认,前人通过对大量事实的总结,凝结成一部部积淀着智慧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却如双刃剑一般,需要后人慎重、理智地使用。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体现了“仁”、“礼”等道德准则,为历朝历代所推崇,放到今天,“中庸”、“和谐”等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不言而喻。善读《论语》之人,将《论语》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的途径,甚至产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不善读《论语》者,只迷信于其中的纲常礼节,乖乖进入封建统治者设下的圈套。可见,善于与不善于读书,其实有着天差地别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依据实际灵活变通。
类似的还有《孙子兵法》这本书。古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于战场落败的惨痛教训。今有商人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原理,驰骋于商海的美谈,而美国西点军校更将《孙子兵法》列为必读教材用于提升军人战斗力。同为读书,有的人囫囵吞枣,学了满腹腐朽理论;有的人观其大略,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想饱读兵书的赵括若能做到不囿于定论,谁能保证他不会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呢?书并没有罪过,关键是读书的人如何去解读书中的内容,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周国平曾说过:“追求心灵的宁静,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同样,对于读书,要追求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感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如此方能与作者平等地交流,不会迷信于书。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造就人的伟大。”确实,只有思想,方能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情,在读书时,只有思考,只有将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方能产生火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他为己用。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收古人书中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就会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蚕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酝酿,我们何来的丝和蜜?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理解、消化,如此方能谓之善读书者。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5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意思是说如果什么都听书上的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话,那还不如不要书,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否则就如同傀儡一般,形同虚设。
读书要有质疑精神。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怀疑,故我存在。”没有谁的观点是完美而无漏洞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照搬前人的东西,而不将其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改良,那是没有进步的。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这个观点普遍被人们接受,但是伽利略却不这么认为,他勇于挑战权威,拥有质疑精神,1589年他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这个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在前人的思想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
有了质疑精神,还要对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是无法始终坚持自己观点的,哪怕自己的观点是科学正确的,他们也会在怀疑中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观点。像哥伦布,我们都只知道,他发现了美洲大陆,却不知道他自己在临死前都只以为自己到的是印度,而不是美洲,他就是因为别人发现了印度,找到了黄金,就认为自己也到达了印度,却不知道自己有着更伟大的发现。所以我们要有自信,这样才能始终坚持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能被他人所左右。要想真正得出自己的观点与判断就不要依附于他人,因别人的想法而扰乱了自己,要坚持本心,只有自己坚定于自己的观点,那才是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要有所进步,有所创新就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不断地诞生出“傀儡”那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只有那些有主见,能够帮助社会的人才是大家想看到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孟子的观点,但放在今日依旧有用,我想不仅是现在,甚至是未来它也依旧有用,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这样的人,而孟子就那个引领我们进步的人。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6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诚哉斯言!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无疑是我们获取知识、启迪思想的重要途径。然而,盲目地迷信书本,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却可能束缚我们的思维,阻碍我们的进步。唯有保持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书本,我们才能真正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开拓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本书都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曾经被奉为经典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被证明存在错误或局限性。例如,在古代,托勒密的 “地心说” 被广泛接受,并记载于众多书籍之中。人们对其深信不疑,长达千余年。然而,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大胆地提出了 “日心说”,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果哥白尼也像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尽信书,那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能会被延迟很久。
尽信书,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对书本内容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懒惰,习惯于依赖他人的观点,而不去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就无法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难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所发现和创造。鲁迅先生曾说:“从来如此,便对吗?” 这句话正是对盲目信书的有力质疑。在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许多人对传统的书籍和观念奉若神明,不敢有丝毫的怀疑。而鲁迅先生却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对封建礼教、旧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正是因为他不盲目信书,敢于质疑,才为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反,敢于质疑书本,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阅读前人的著作时,并没有盲目接受其中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顿尽信书,也许就不会有这一伟大的发现。同样,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我们更需要敢于质疑书本的精神。只有不断地挑战传统观念,突破书本的局限,我们才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新的成就。
当然,质疑书本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书籍的价值。我们应该以尊重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汲取其中的精华,又要保持警惕,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与他人交流讨论等方式,来验证书本内容的正确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辨别书籍中的真伪优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书本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书本,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高中作文800字 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重要源泉。然而,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句话犹如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书籍时,不能盲目迷信,而应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因尽信书而酿成大祸的例子不胜枚举。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却在实际战争中,生搬硬套兵书上的理论,不知变通,最终导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可见,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而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运用,只会带来惨痛的后果。
书籍固然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但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书中的某些观点和理论可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过时或不适用。如果我们一味地拘泥于书本,不敢质疑,不敢突破,就会被旧的观念所束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就如同清朝末年,一些守旧派顽固地坚持 “祖宗之法不可变”,对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全盘否定,只知捧着古老的书籍,墨守成规,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
相反,那些敢于质疑书本、勇于创新的人,往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哥白尼对当时被视为权威的 “地心说” 提出质疑,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 “日心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达尔文不满足于传统的神学观点,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进化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不盲目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应秉持 “尽信书不如无书” 的理念。面对书本上的知识,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要主动思考,敢于提出疑问。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然,质疑书本并不意味着否定书籍的价值。书籍依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尊重知识,珍惜书籍。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书中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不断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我们才能让知识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才能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而不被束缚。让我们莫让 “书” 缚住手脚,以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