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说明文700字
坎儿井,又称坎尔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地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坎儿井说明文700字,欢迎阅读。
坎儿井说明文700字1
今年“十一”大假期间我去了吐鲁番,浏览了有名的坎儿井。
吐鲁番的坎儿井有两处,一处是新建的一处是旧的。去哪个好呢?我选择了新建的坎儿井。到了坎儿井,那里有一条往下走的通道,因为坎儿井的水是在地下水渠流动的,所以要往下走。“我下去了!”我对爸爸说。往下走的时候,我就听到了水流的声音,我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到了。“哇!水好清好凉啊!还可以直接喝呢!”我拿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赶快接了一瓶喝,“水真甜,真好喝!”
当我正喝的时候,爸爸说:“吐鲁番全靠这些水生活”。说到这里,我心里想:全吐鲁番都是靠这些水生活,如果这些水有一天被人们喝完那他们喝什么呢?加上人们现在破坏水资源,地球上总会有一天没有水的,没有水人们喝什么呢?
我们假想一下:没有水,地球上会是什么样?会成为沙漠吗?会把人们渴死吗?小动物都会渴死吗?树木都不在了吗?大地会很干旱吗?有时候滴水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我们不仅要保护资源,爱惜资源、节约资源还要保护环境。比如说:不破坏花草树木、不要浪费水,不要污染水源、大气,不乱扔垃圾…。大家再来假设一下:没有水,大地会是什么样?会裂开吗?沙漠会把城市埋住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
我看过一个电影《最后一片土地》。剧情是这样的:一直以来,人们在不断破坏水资源,后来世界上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很快沙尘暴来了,人们都很害怕。因为沙尘暴能把地球埋起来。人们听说传说中有一座岛,那里青山绿水,可以生存地球上的所有人。人们听了以后有了希望。为了寻找这座岛,地球上的人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个电影告诉了我们要节约水资源、爱护环境,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结局不会是像电影上那样的!
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艰巨任务。
离开坎儿井时,我灌了一瓶坎儿井的水,水好清好清…!
坎儿井说明文700字2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吐鲁番的坎儿井。我们一大早就上了车。上车前我以为坎儿井只不过是一口井而已。但我在路上听导游阿姨介绍:“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它是把地层中的潜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农田或涝坝。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10公里。四季水流不断,水量稳定。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我听了导游阿姨的话,吓了一跳,使我改变了对坎儿井的看法,不由得佩服它。
这时汽车已到了坎儿井。我急忙兴高采烈地跑下车,恨不得早点儿见到坎儿井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去看坎儿井的流线图,哇噻,真长!
不愧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接着我们去参观坎儿井,我跑在最前面,最先到达了地下通道。只见一条小河从只有4尺宽的小洞中间流过。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大洞,这个大洞大约有10尺长,7尺宽,7尺高,洞中央有一条清澈的小水沟一直向西延伸过去。洞西墙的下边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洞,洞上边挂着一块写着“坎儿井”三个闪闪发光大字的木头牌子。,我们在牌前照相留念后,便乘上了去葡萄沟的汽车。
在去葡萄沟的路上,看见了从坎儿井里流出的一条清澈的明渠。当地葡萄沟的人们都用这条河的水来浇灌、种植葡萄。葡萄沟的葡萄这么有名,原来是坎儿井在默默的奉献,坎儿井的功劳可不小啊!
坎儿井啊!你是那样的明亮清澈,是那样的朴实,你那甘甜的乳汁不知哺育了多少吐鲁番人民。
坎儿井说明文700字3
吐鲁番盆地大都低于海平面,且它四面环山,中间被火焰山横卧在盆地的中央。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城市,也是最热、最干旱的城市,素有火洲之称,;夏天的吐鲁番,最高气温可达48°,年降雨量平均只有16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达两千多!由于这里常年干旱,缺水,因此聪慧的新疆人便利用特殊的地理条件,发明出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坎儿井,古称:井渠。
它是把地下的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而成的地下渠道。你可能会问:吐鲁番常年干旱、缺水,怎么会有地下的潜流水层呢?它是吐鲁番的北部博格达雪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雪山融化后流向盆地,并很快深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坎儿井,就是把地下的潜流引出汇集到一起,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滞坝组成。竖井主要用来开挖暗渠时人出入及出土的上下通道;井口直径约七八十厘米,当时劳动人民出土仅用编织的篮子和辘辘把土运上来;从一个地方开挖,一直到挖出水来再开始挖暗渠;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即地下水渠,深约1.5米,宽约0.7米;滞坝就是暗渠出口,修建的一个蓄水池,暗渠中的水就流入这个地面上的蓄水池中;所谓明渠,就是暗渠引水至农田之间的水渠,它跟暗渠不一样,它是一条条流在地面上的渠道。吐鲁番共有坎儿井1100多条,总长5000多公里,犹如人体血脉般。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可不能小看新疆的坎儿井,它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了绿洲。这些可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慨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坎儿井说明文700字4
原本以为,此地最无趣的,是去看坎儿井。
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就仅仅停留于历史社会书上一笔带过的简介:坎儿井,新疆特有的水利工程,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
那长城是横亘东西的雄伟,大运河是纵贯南北的绵延。坎儿井是什么?不过是地下涌动的暗流,出于随处可见的井盖罢了。
地下五层,我慢悠悠地跟在队伍后面,依稀可以听到讲解员的话语:“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走着走着,脚边的水声引起我的注意,有很多人蹲在那里,握着水瓶,在一点点灌水。坎儿井不会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而它的水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刚好地表有些闷热,我附身掬了一捧水。是冰雪融水,经过千层百次的过滤聚在暗渠道部,是透亮的。捧起在掌心,泛着微鳞,还有粒粒水泡漂浮着。湿了手,拢了掌,用舌间轻触那一点冰凉,竟是出乎意料的甘甜。
天山的水,在坎儿井连通之前,大部分是白白流入地层,蒸发量又极大,天山下的人们,往往只能取其一二。但当坎儿井开始大规模利用,吐鲁番和天山区,都得到了纯净且充分的水源,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用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穿卑候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仓以讨之。
坎儿井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中较为流传的便是中原西汉传入说。
但历史并没有告诉我们,它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一路走去,这坎儿井的水不似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般“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将至。”“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它是静的,虽然在流动,却是细小得再不过的轻微。
但也就好比都江堰为成都平原供以天府之国的基础,坎儿井最炎热的“火州”吐鲁番以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我们,就对着这涓涓细流,称它——伟大。
而这声伟大又是替谁而赞,为谁发话。倥偬时光中,常是藏了很多秘密,古人所作为总是不知其名,不解是谁,包括这坎儿井。
或是雁过留声,而人过,有时不一定要留名。我们只需知晓,在新疆,这有如奇迹的水利工程,是某些先人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的一片水花——坎儿井。
那无名的,又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茨威格笔下的一句话:“人类群星闪耀时。”而他们,恰是那群星。
坎儿井说明文700字5
坎儿井,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总数达10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
坎儿井的结构,是由竖井、明渠、暗渠和出水口四部分组成的,天山和一些雪山春夏时节,会有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顺势流下山坡。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的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暗流来灌溉农田。
维族老乡们总觉得只有活水才是干净的,所以坎儿井的水全是流动的,没有一点死水。维族老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洗手壶,每次洗手时用水冲三下,既干净又不浪费。他们不让你碰明渠、暗渠的水,不然喝的就是别人的洗手水。可到了出水口,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会让你喝个够。吐鲁番的小伙姑娘们天天喝坎儿井的水,皮肤又白又嫩。
坎儿井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可供万千人使用的水源宝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坎儿井,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喝到这清冽甘甜的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