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作文(精选8篇)
洪洞大槐树作文(精选8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洪洞大槐树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洪洞大槐树作文 1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洪洞,游览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妈妈告诉我这里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每年会有20余万人来这里寻根祭祖。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照壁上一个红色的大大的“根”字,根的'最后一笔像人的一条腿,妈妈告诉我这象征着大槐树的子孙后代永不停息的脚步,告诉人们不管走多远都要回家。园内我还看到了几棵高大茂密的大槐树,大槐树的根是那么粗壮,牢牢地盘在地里,它那茂密的枝叶仿佛象征着后代子孙生生不息。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洒落在我的身上,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这里虽然没有雄伟的建筑,但这里有人们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有许许多多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次旅行使我明白了不管我走到哪里身在何方,家永远都是我的根。
洪洞大槐树作文 2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
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
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洪洞大槐树作文 3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那真是千年古槐,耸立人间,根深蒂固,叶嫩枝繁。腰系红带,雄姿威严,顶天立地,威武壮观。
众多游客云集在大槐树周围,手持相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还有那棕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也纷纷过来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话说在明朝时候,山西省人口稠密,一个山西省的人能顶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总和,洪洞又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采取移民屯田,恢复发展生产,应对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大量迁徙人口,当时就选定了人口稠密的山西省。洪洞县又是山西省人口稠密的大县,移民就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因此就出现了(流传的')“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东西部区域,迁徙的具体地方有广宁卫,保安州,顺天府,东星卫,天津卫,太同府,真定府,宁夏卫,凉州卫,临府,凤翔府,隆庆府,菜州府,顺德府,兖州府,安东卫,洛南府,东昌府,太原府,彰德府,广平,河南府,怀庆府,南阳府,开封府,凤阳府,应天府,宁国府,杭州府。历时几十年,才完成了迁民的大工程。
我们徜徉在景园的小道上,到处花红草绿,树木成荫。我们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着,只觉得神清气爽,令人惬意,走着走着不觉来到了祭祖堂。看那祭祖堂前:炉香袅袅,人密如织,祭拜祖先,盛况空前。在祭祖堂大殿里排列着数不清的牌位,香客们认真地找寻着自己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饮水思源。
接着我们又看了迁民后的民居遗址,还有那古老的农民戽水车,利用水冲击旋转汲水浇田,既省力又省电,这种戽水车,多在我国南方。向前走了一会儿,忽然看见一个门脑上写着“解手”二字,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厕所,这个名字叫得真稀罕。传说古时候解差押送犯人,行至中途,犯人对解差言道,我要大便。解差说,你去吧。犯人又说,我双手戴着刑具如何是好?解差去了刑具说你解手好了。从此以后把上厕所称“解手”。“解手”一语一直流传在民间,如今乡下上了年纪的人还把大小便习惯地叫“解手”。
夕阳西下,我们准备返程了,在车上“根祖圣地”的美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洪洞大槐树作文 4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今天,我就和家人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玩。 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灾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的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残暴的统治。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朱元璋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从当时比别处经济繁荣不少的山西开始移民,一场大规模的历经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园内有很多情景剧,我们看了一场《大槐树移民情景剧》,讲得是大槐树下的人们即将迁到异乡时,依依不舍的与家人惜别,跪拜大槐树的故事。那棵假的大槐树后面有广播,演员们都是对口型,但他们的嘴对的刚刚好,演的.也刚好和广播对上,演得十分感人。
我们看完情景剧,就去了移民浮雕图处。浮雕图是由青铜制成的,它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黄剑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只要是外迁的人,小拇指都要被官兵砍一刀,作为记号。他们都十分不舍,不愿离开家乡,但没有办法,只好剪下槐树的槐枝,提醒自己是洪洞人,再怎么样也不能忘记家乡。我想起自己的小拇指上也有这样的记号,看来这个雕塑是根据历史建造的。
洪洞大槐树是所有华人的根,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这提醒着我们,不论以后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作文 5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有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 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至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所以时至 今日,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魂牵梦绕的老家。
洪洞大槐树下移民的故事,要从一首令所有炎黄子孙荡气回肠的歌谣谈起:“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段如泣如诉,传遍了大半个中国,凡有中华儿女的地方,都跳动着它那哀婉而又亲切的歌谣,它令诸多的黄河儿女梦牵魂绕。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是尧王建都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洪洞,古称神圣之邦,西周时为杨侯国,是山西第一大县。演绎八卦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统领四方的黄帝,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都曾在洪洞留下深深的印迹。可以说,华夏大半部 文明史在洪洞浓缩,在这里,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难怪发生在洪洞这个神圣之邦的故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十四世纪中叶,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朝统治者的野蛮征服和残暴统治极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反抗四起,朱元璋为平定天下,连年征战,天灾人祸致使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据史书记载:豫鲁皖苏之民十亡八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燹灾荒,涂炭了生灵,吞噬了中原。
当一幕幕战争的悲剧在燕赵鲁豫轮番上演时,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远离战祸的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洪洞一带。
面对中原地区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累年岁租不入的局面,明初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发展生产,明统治者把移民屯田的目光投向了人口最稠密的山西,空前绝后的大移民不可避免的在这里发生了。按文献通考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传闻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 资,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为移民聚合之地,于是,汾河岸畔那棵并不超群出众的汉槐,便以无与伦比的身姿,走进了历史的风雨,走进了岁月的沧桑,走进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移民,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却割舍不了浓浓的乡情。当年,许多苦难的移民含着热泪告别古槐,告别家乡,离开了丰沃厚重的黄天厚土,离开了富足安康的中原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岸畔的渡船,再也听不到萦绕槐园的鹳鸣,背井离乡的他们把对故乡的追忆,编织成一代代人期盼的梦,永远镌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记忆中。
自移民的第一天起,移民后裔对故乡的思念就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故乡的一草一木,均深深镌刻进他们的心田。当他们恋恋依依、一步一回首,三步一徘徊,渐远乡井的时候,他们的泪眼最后看到的是那棵高大的古槐,是那古槐枝丫间一簇簇令人惆怅的老鹳窝,于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了迁徙者们诀别故乡时最后的标志。当时的移民从大槐树动身时,不少人或者纷纷折槐枝带在身边,或者带一把槐树的种子。把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槐种上。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到了新的居住地,安居之后,便把槐树栽植在新居的庭院里、大门口或大路的旁边,辛勤的浇灌,精心的培育。每当逢年过节,有的人还献上供品,烧香、叩拜,祈求先祖保佑全家平安。有的槐树干枯了,人们都不愿伐掉。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这种传统习惯。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当第一代迁徙者归根无望之时,面对故乡明月,他们谱不出逐水曲,唱不出游牧歌,脱口而出的是这首“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数百年来,这首古朴的民谣,慰藉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创伤,激动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心房,唤起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向往。
今天,在明代移民遗址上,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拔地而起,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汾水岸畔,已经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海内外移民后裔寻根访祖的圣地。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由移民文化区、祭祀区和游客体验区三部分组成。
洪洞大槐树作文 6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大槐树是明代迁民的遗址。历史记载,元末动乱,中原、江南等地人烟稀少。而同期蒙古地主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山西却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明朝建立后,为了发展生产、恢复人口和国力,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当年迁民最集中的.地区就是洪洞县。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
明代大槐树移民以其移民范围最广、数量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洪洞大槐树有一段渊源的历史。当元统治者以游牧之勇破金灭宋,统治中国达98年。虽时间不长却年年穷兵黩武骄兵图胜扩张疆土,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对内元官僚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压榨人民,“视民财如土苴戕民命如草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蜂涌而起,特别是至正年间,仅1341年河北、山东就有三百多处同时发生起义,差不多一个县平均二起。元末人民起义规模大者有以下两家。
刘福通至正十一年五月(1351年)起兵颖州,起义军以红军为号称“红军”势力最大,占据河南、进击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其北伐军一支曾攻占元之上都以及塞外要地,也曾攻击辽东、朝鲜等地。至正22年(1362年)刘福通被杀,战乱约11年而结束。
张士诚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平江(苏州)号诚王国号大周,占据南至绍兴北至徐州,东至东海,西与朱元璋占据之地接壤,因不与朱元璋合作为朱所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朱吞并,战乱14年。
洪洞大槐树作文 7
今天大妈、妈妈和我,来到山西省洪桐县大槐树下。
我们首先进了正门,正门是由一个槐树根做成的,但这个槐树根是用胶漆和一些现代化原料仿制做成的。 再往前走可以看见一个立体的根字,这个根字不但是立体,还蓄意着大槐树的子孙来这里寻找他们的根。而再往前走便是大槐树园区最古老的文物了,它是一个宝塔,七层八角,传说你只要摸摸他的角,你就会有灵气。他的左边就是第一代大槐树的根,他的根部已经涂上了防腐漆,并用现在的科技手段把那些因为年代长久而破损的地方连接起来了。前面便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大槐树。两代大槐树根深叶茂。
往前走便是大槐树老鸹窝,据说当年的移民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移民背景,洪武二年,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大家都遭遇了蝗灾,战乱,做主要的灾害还是黄河泛滥,民不聊生,所以朱元璋决定在移民山西省,因为当时的`山西省四面环山,天然的保障,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山西人口总多,又400万人口,而河北河南加以来才300万人口,所以移民山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说只要杨姓都是洪桐县人。
我还观看真人演绎当年的移民场景,非常凄惨,大家都不原意离开家乡,最后官府用计谋骗他们离开。
今天我知道了我们大多数山西移民过来的。
洪洞大槐树作文 8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洪洞,游览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妈妈告诉我这里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每年会有20余万人来这里寻根祭祖。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照壁上一个红色的大大的“根”字,根的最后一笔像人的一条腿,妈妈告诉我这象征着大槐树的子孙后代永不停息的脚步,告诉人们不管走多远都要回家。园内我还看到了几棵高大茂密的大槐树,大槐树的根是那么粗壮,牢牢地盘在地里,它那茂密的.枝叶仿佛象征着后代子孙生生不息。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洒落在我的身上,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这里虽然没有雄伟的建筑,但这里有人们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有许许多多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次旅行使我明白了不管我走到哪里身在何方,家永远都是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