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热门]

发布者:广厦寒士 时间:2023-7-15 22:50

民风民俗作文[热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民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作文[热门]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发出邀请。“我家的才好。”小丽也不甘示弱。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小涛说。“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样好吃。”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 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

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 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 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

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 的是

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家乡濮阳,是一个年味非常浓厚地城市。

浓烈地年味从腊月初八就弥漫在城市地各个角落,煮香粥、购年货、求平安……腊八节最重要地事情当然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麦、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飘满堂。古时穷苦人家过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地,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从而变成了腊八粥,这种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渐渐就变浓了,祭神、买芝麻糖祭灶开始了。过了二十三,家里人开始购置年货,鸡鸭牛羊猪肉大块大块地买回家,从此家里一直漂浮着肉菜地香味。

除夕真有趣。在外地工作地亲人不论多忙都会抽空回家,吃顿团圆饭。那顿饭真是丰富啊——热气腾腾地饺子、清香四溢地鲈鱼、色彩鲜艳地炒菜……大家喜气洋洋地吃过团圆饭,就开始围坐在电视机旁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不过新年钟声敲响不能睡觉,全家人要一起守岁。党你睡觉时,你会发现,枕头下面已悄悄地藏好了几百元大钞,啊哈,那是爸爸妈妈给你地压岁钱。把压岁钱放在子女地枕头下面,也是一种民俗,传说压岁钱会压住妖魔,不让妖魔靠近孩子们,如果不放压岁钱,孩子就会被咬摸摸头,从而导致高烧不止。

大年初一更是热闹。长辈们开始串亲戚,而跟着大人们地小孩子享福了。到了亲戚家,不仅会吃到香甜地饭菜,还有收到压岁小红包。这天,亲朋好友家地孩子们聚到一起,迎来了燃放鞭炮狂欢季,每个人都会拿出各式各样地花炮一比高低,摔炮、擦炮、五响炮、烟花、旋转小马、烟雾弹……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春假地最后一个高潮便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一天,热闹劲儿一点也不亚于初一初二。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更有打扮得花红柳绿地民俗秧歌队,踩高跷地,划旱船地,锣鼓喧天,热火朝天!

快乐地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春节匆匆地来,又悄悄地走了,我又在期盼着明年春节地到来……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壮族人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们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们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们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们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们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人的服饰和汉族男人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们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们的品质之一。壮族人们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们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们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肉稀饭,民间称血米粥,传说这种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的决心。然后大家把鸡切成碎块,与血米一起煮成稀饭,全村男女老少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便各奔东西,并约定日后伺机相见。能讲出吃鸡肉稀饭的来历者,才能认本家。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一要举行“跳花会”。

“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然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一经定亲后,女方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婚前两、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边猪肉,一只公鸡和鸭,一壶水等给女方家,女方家也须杀猪办“嫁女酒”待接亲客人。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后才住夫家。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喜饮酒,更喜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若是贵客或至亲如:舅父母、姑父母,还要打狗杀鸡款待以表敬意。在贵州望谟一带,每年三月初三,都要杀狗过节。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月选兔日或虎日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斥望丰收,全寨平安。

典型食品主要有:荔波风猪、盐酸、狗灌肠、青苔冻肉、芝麻油团粑粑等。荔波风猪是用小猪腌制风干而成,被誉为“厨珍,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每年除夕去田头祭土地神,以求来年丰收。收割新稻,新米饭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执火把、扫帚去田边烧茅草,谓“迎神驱虫”。村中第一家拔秧种田(俗称开秧门)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烧死。播种时忌递秧,以为递秧易发手掌风。视妇女跨越农具为不吉利。妇女遇到搁置在道路上的'农具须绕道而行。遇久旱不雨,农民即群集向龙神求雨。遇虫灾,迎神驱虫;亦有把破扫帚倒插田中,意为“请扫帚神驱虫”。解放后,以上旧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学种田逐渐普及。

农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阳背阴,住房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北朝南谓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为正南与南极星相冲克,要绝后,只有庵堂、庙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楼房多为三间一体或三间两居头,楼房前后有窗称“双口”,只前面有的称“畚斗楼”。有的堂屋无楼板,以备红白两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台门天井。沿海沙地多为草房,通常二间一披,俗称“稻桶屋”。旧时造屋颇多禁忌,先请风水先生定向,择日动工。新屋右侧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邻居的老屋,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否则左边人家要丧丁破败。上梁时要披红避邪。上梁后梁上挂一只麻袋,内放一只活雄鸡及秤、斗谷麦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贴横联,上书“紫微高照”等。抛上梁馒头,第一双馒头由户主长辈用被单布接住。晚上办上梁酒庆贺。以为“青龙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间建在右边。80年代以来,建房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且多为二层晒台楼屋,讲究宽敞明亮,美观实用,造屋时求吉利的习俗基本沿用不变。

民风民俗作文 篇10

坐了一天的火车,终于从杭州到了南昌,开始了我们的江西之旅。先介绍一下我的小伙伴吧,最小的是李炯延,才上二年级;与我年纪差不多的是李筝,只比我小几个月;还有王笑飞,说到王笑飞,他可是大有来头,这不,最近考上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妈妈还让我去请教一下呢;还有一位“大朋友”,叫王腾飞,已经考上了大学,还是重点大学呢!

一到南昌,我们放好行李,吃完中饭,就“飞奔”到了“腾王阁”。才到了一会,我、王笑飞,王腾飞,就冲了上去。你可能很奇怪,我们干嘛要这么急,告诉你吧,我们要比赛谁看得既仔细又快,胜出的人可获得晚上打扑克的名额。

第一层到了,其实是一个半地下的展厅,里面有许多古代的文物,有官服、官帽、兵器……最有趣的要数那一双双绣花鞋了,那可真是小得不得了,连一个婴儿的脚都穿不进去,我这下,可算是见到了裹脚的威力了。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二楼,那就是“小”。不是楼房小,而是物品小,告诉你,二楼全部都是微雕,那微雕可真是精细,一块指甲般大小的石头,能刻上长长的一篇文章,得拿显微镜看才能看清。

三楼没有展厅,不过可以到阳台上去看江景。

四楼是些姓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五楼,五楼有一个高倍望远镜,可以把江边的风景看得清清楚楚。我一看,江边真是好风光,八一大桥与南昌大桥横跨在赣江上,远处是秋水广场,与腾王阁遥遥相对,衬出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远处还可以看到一个摩天轮,据说是全亚洲最高的。此时王笑飞突发其想,编了首打油诗:“今天星期六,我去腾王阁,爬了几层楼,热得大汗流。”笑得我们前仰后翻。

要是你去腾王阁,六楼是个休息的好去处。要是运气好,就能欣赏到歌舞表演,非常好看。就算运气差,也能坐在长椅上聊天吹空调,多好呀!

腾王阁还不错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11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一样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异常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构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齐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貌,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齐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民风民俗作文 篇12

说实话,我的家乡民风挺淳朴的。而且,人都挺实在,也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多的是人与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风俗。

乡里乡亲们的原则就是不太会计较。也不占小便宜,别人有错都会直说。自己有错就会改。

比如说:有个老太太买鱼,卖鱼人一般都会自动便宜些价钱 。他已经看到了,老太太的没办法了的样了啊,他是会能便宜一点就便宜一点,更有把鱼切好的老板呢。看到这一幕,我着实的感动了一把。这,不是一种民风吗?这,不是一种乡情吗?这,又何尝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发抖之时给你送上一杯热水。

又或者是邻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妈又不在怎么办?放心,只要你家旁边有人,你的邻居肯定会帮你送到医院。还会慰问你更多的甚至还会买牛奶,棒棒糖什么的。虽然这只是小小的一点心意却是足以温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着孩子是留守儿童,直接说:不需要还药费了。这又是多么温暖的一件事啊!

关于风俗,家乡人则是很谨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个糖。寓意天长地久,长长久久。等新娘来了。一大堆孩童会赢,用方言说着:“添丁添丁!”然后新娘就会给你红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后晚必定一张张叠起来,代表着更上一层楼,还有就是碗不能过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这么遵守着风俗是为什么呢?其一:它是习惯了。其二:民风,民风实在。不勾心斗角,所以风俗,也变成了民风之一。因民风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时,我看着家乡蔚蓝的天空,我会觉得很自由,有时,我看着家乡的绿地,我会觉得很平静,我看着我的家乡,我会觉得世界很美好。可能家乡……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吧!

家,生我养我。乡,则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乡!我爱你,同时也爱你那淳朴的民风!

民风民俗作文 篇13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

过好久,有个老人想出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

大家听积极响应。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民风民俗作文 篇14

我家住在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过着幸福快乐无比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乡田园生活,有着山里人宽宏、热情。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会有一些风俗节日让大家欢声笑语、心情舒畅。

我生长在山野里,喜欢农村,喜欢山里的生活,更喜欢家乡的风俗节日。我庆幸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乡的习俗让我快乐、童趣无限。

我就拿两个不同的例子给大家讲讲家乡的民风习俗吧!

去年我们家办了一场喜事-------哥哥结婚。这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太阳从云缝里探出了脑袋,好像也来看热闹,家里也来了很多客人,是来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兴哼着小调东瞧瞧西看看。我听长辈们跟我说,你去给哥哥打洗脸水,他会给我红包的。我想这怎么回事呢?但我没有这样做,觉得都是自家人了,没必要吧。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家乡的风俗。

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们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着哥哥嫂嫂背了一块肉到嫂嫂的娘家去,听长辈们说这叫做“回门”。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着了,就找来了一辆摩托车,带着我和嫂嫂“回门”去了,来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经“虚着了眼”哥嫂们才办完事,哥又带我和嫂嫂回家去。这天我过得即高兴又劳累。

家乡的习俗除了婚娶,还有丧葬出殡独具风味。记得前几天我们村子有人过世了,人们也来悼丧。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当时状着胆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殡那天下午,“灵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据说这样做就是把死人的“灵魂”赶出去。路上还要一边洒灵纸一边放鞭炮。把尸体抬上山盖好棺木,儿子们要跪在棺盖上用锄头挖三锄土,以表示亲手把亲人埋葬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唉!多有趣呀!欢迎到我家乡来欣赏吧!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