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作文精选15篇
民俗的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的作文1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俗的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民俗的作文3
中国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近百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孟连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般持续三到四天。时至今日,傣族民间仍流传着一个神话:古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充满了邪恶,人们憎恨他,但没有什么能对付这个恶魔。后来,七个女孩发现了魔鬼的致命弱点。只有魔鬼的毛才能被处死。一天晚上,女孩们勇敢地杀死了魔鬼。但是魔鬼的头一触地,就引起了一场大火。此时,女生们立刻轮流拿起了头。一年换一次,换人的时候。人们向抱着头的女孩泼水,洗掉她身上的血迹和疲劳。后来,最重要的傣族节日————泼水节就形成了。在“迈日”,节日的第一天。一大早,人们会在佛寺采花采绿叶拜佛,却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澡”后,集体泼水开始了。一群青年男女拿着清水从街上涌了出来,向每个人泼去。“泼水时傣族兴旺”,“浑身湿透,终身幸福”。吉祥、快乐、健康的水在空中绽放。龙舟是泼水节最激动人心的节目之一,泼水节通常在“卖花夜马”(第三天)举行。那一天,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聚集在澜沧江和瑞丽河畔观看龙舟比赛。河上停泊着各种各样的龙舟,船上有几十名强壮的队员。命令一下达,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去。到处都是锣鼓、号声和欢呼声,这里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放手》是泼水节的另一个节目。高盛是傣族人制作的一种烟花。竹竿底部加火药等配料,放在竹塔上,引在街上,经常在夜间燃放。灿烂的烟花在空中释放,就像花朵一样,耀眼而精彩。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民俗的作文4
年,都在过,就连外国人也有过的。可过年的民俗风格不一。
过年最忙的就是节前的几天,大街上的人你来我往,每家忙的不可开交,吃的、用的、玩儿的,都要买齐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这一天过似的,害得爸妈换着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想买一件东西顺利地走出来,这时也变成了一件难事。
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有了这些,节日将枯燥无味。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李雨晴
民俗的作文5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民俗的作文6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民俗的作文7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广州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广州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礼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礼炮纸上了。礼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民俗的作文8
襄樊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古城,也是我的家乡。说起咱家乡襄樊那特有的民风民俗可还真不少呢!现在,就根据我了解到的民俗给大家讲讲吧!
襄樊人历来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来,必定不停喊着“稀客”,忙着端茶倒水,陪客人闲谈。而当客人走时,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就走”,强调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后饭,不可先饭酒。饭酒必强劝,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来一碗,趁其不备,叩进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人土音念“KANG”饭)。
而寿诞,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岁、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
丧葬,旧时土葬,对棺木很讲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进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三天。然后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国后,封建迷信的活动渐渐废除,火葬渐渐兴起。
而穿天节为襄樊古代特有节令。宋代的左季裕《鸡肋编》称“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穿天节,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在滩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
襄樊的风俗之丰富,远不止如此,每一个风俗都是一个优美的故事或传说。如今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处处充满了幸福、宁静、祥和。生活在这里的我,也越来越爱上了她!
民俗的作文9
艾饺是大家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里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母亲也在家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大家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可以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预防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的凉了,就来和粉。先筹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块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依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母亲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来,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依据个人的爱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如此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母亲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些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些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些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母亲把这部分讨人喜欢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一块儿尝尝艾饺吧!
民俗的作文10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是一名东莞女孩,东莞是一个有特色、多彩多姿的城市。而东莞也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在我住的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
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我也爱吃咸粽子。
一到端午节,我又开心又烦恼。开心的是:我可以吃到我最喜爱的粽子;烦恼的是:有很多粽子要吃,因为奶奶会给五条粽子、外婆会给十条、姑妈会给五条、姨妈会给五条。真的有很多粽子。
总之,端午节是快乐的、愉快的!
民俗的作文1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规矩”太多!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结尾:今天我的收获太大,知道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俗的作文12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瞧,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民俗的作文13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民俗的作文14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民俗的作文15
俗话常常说:“三月三,鬼上山”。这就是说鬼节。鬼节在我们中国还有部分地区进行,在我们家乡至今也过这种节日。按我们这农历三月三就过鬼节。有人一听鬼节中的“鬼”字,不禁浑身发抖,冒冷汗了。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很早的时候就信奉鬼神之说,所以鬼就被比喻成一切不好的东西了。虽然有不少人讨厌鬼节,但也有不少知道鬼节来历的人吧,我也知道。
相传一个靠山的村子里有一个人到山上砍柴,因为太累了,在山上睡了一觉,可是做了噩梦:遇见鬼了。村民被吓醒了,一看天色也已经漆黑一片,于是准备下山回村,但不料碰到几团浮在空中的紫蓝色火焰,由于村民从小生活在山里,知识不广泛,一见这火,丢了柴,撒腿就跑。吓得半死的柴夫以为自己梦成真,是被鬼发现才这样,于是告诉村民,并劝告别上山砍柴。一些大胆的人不信,依旧去那儿砍柴,但先后先看见“鬼火”。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知道有鬼,便在柴夫遇见“鬼”这天定为鬼节。每年这天,家家户户晚上都关门大吉,百里空无一人,家家吃大鬼粑驱鬼。先用面粉做成球形,并在里面放肉馅,菜馅,吃起来还是很美味的,为了驱鬼造福,吃打鬼粑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到现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晚上,街上都没有多少人,有的是为了目睹鬼火才出来,但也是成群结队的,大多会垂头丧气回家,因为大街上十不可能看得到的。后来就有科学证明,鬼火之所以出现在祖先们的坟墓旁,是因为人遗体骨骼存放久了会出现化学反应,产生磷元素,这种元素燃点很低,温度高一点便会燃烧,聚起来成了“鬼火”,它轻与空气因此会漂浮起来,人们看见后定会吓得逃跑,产生风,也带动“鬼火”飘动,所以鬼火就想跟着人走一样,才导致人们以为是鬼神的原因。
虽然人们过鬼节只为图个吉利,但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能光信鬼神之说,让外国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