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孔子的名言

发布者:紫气东来 时间:2023-1-22 01:41

【热门】孔子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1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2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的'名言2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敬鬼神而远之。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德不孤,必有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为之。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温、良、恭、俭,让。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大德必得其寿。

25、无为而治。

2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名言3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巧言令色,鲜矣仁!

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不迁怒,不贰过。

1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礼之用,和为贵。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听其言而观其行。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过,则匆惮改。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4、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5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9、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86、不学礼,无以立。

87、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8、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8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0、不迁怒,不二过。

9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2、吾日三省吾身。

10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05、小不忍则乱大谋。

10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7、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0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的`名言4

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6、德不孤,必有邻。

1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6、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2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名言5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1.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义。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学礼,无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 过,则匆惮改。

41. 不迁怒,不二过。

4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4.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6.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2. 巧言乱德。

53. 巧言令色,鲜矣仁。

54. 刚、毅、木、讷近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听其言而观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礼之用,和为贵。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学礼,无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 过,则匆惮改。

77. 不迁怒,不二过。

7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8. 巧言令色,鲜矣仁。

89. 刚、毅、木、讷近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听其言而观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8.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00. 礼之用,和为贵。

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03.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06.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0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1. 贤哉,回也!

11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6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2.刚、毅、木、讷近仁。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的`名言7

1论孔子名言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和他们看齐,看见不是贤人的人就在内心自己反省。”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话,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们有谁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开朗的人必然会比内向的人朋友多,人缘好,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内向的人羡慕那些外向开朗的人缘,如果他一天只会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该多好,那么我就不会再孤独,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办法使自己变开朗,变得人缘好,那么,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会永远的是“如果”,不会去实现,他也永远不会变得人缘好;成绩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师们的赞赏,同学们的夸奖,如果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梦想自己的成绩变好,得到老师赞赏,同学夸奖,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绩出类拔萃,只会在那空想的话,那他的梦想就怎么也不会变成现实,他终究是那个成绩不好的人,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夸奖终究只是梦,只是幻影;富人必然会有很多穷人没有的权力,如果一个穷人想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却只会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富人,让自己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的话,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钱财。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焉”的这种精神,那么穷人还是穷人,成绩差的人还是成绩差的人,内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不会有所改变。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会在一旁指指点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身上也正有这样令人讨厌的品格,别人同样的讨厌你,因此,我们应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我们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

”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

”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

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今天,我们学了《论语十则》一课,里面都是论述孔子与他弟子的名言警句,使我受益匪浅。而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问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问也。”

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先生为何用“文” 做孔文子的是好,孔子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嗜好。”“不耻下问”是后来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意思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当然,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一样,虽然有些人的知识学问的确不如我们,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在某些方面及时不如我们,但是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没有人是完美的,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取长补短,多跟别人学习技术与经验。只要他们在其他方面屄我们好,他们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虚心地去学习。而另一方面就是让我们勤奋刻苦地学习,也不能全依靠别人的帮助。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宁愿不会,空着不写也不会虚心地去请教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只是一味地自己去想,最后终究落掉了重要的知识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要虚心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长补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题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难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告诉我们,得理且让人。宽容的感化常比剑拔弩张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不用我说,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为女售票员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宽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这件事。

怎样算宽容呢?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学会忘记。因为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从根源愈合心灵的伤口。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如何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吧!得过且过,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着想,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并充满了快乐。

——后记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从小便是孔子爷爷的小“粉丝”。每每打开《论语》,品读那些字字句句,就如同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与孔子爷爷对话,聆听智者的心音,体悟圣者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莫过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结伴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再审查自己,有利于自我对照检查改正和提高。这样,无论同行的人善或不善,都能帮助我变得更好更强。

“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能者便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身边总有一些人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其实,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在我们拥有55个成员的班集体中,许多同学都有着一技之长。那些运动健儿、“绘画大师”、手工巧匠、“小提琴家”,都是班级里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老师,不是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做人应谦逊、要宽容。谦逊和宽容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也是人与人相处的调和剂。传说上帝在造人时,把装有每个人缺点的口袋缝在后背,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缝在胸前。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孔子爷爷早在千年前就用寥寥十余字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学习他人长处,将别人缺点引以为戒。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不仅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还与身边的朋友更加亲近。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不是吗?

高山之所以雄伟绵延,是因为它从不舍弃一块石子;大海之所以壮阔无边,是因为它不随意挥洒一滴水珠。我们要象山和海一样,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爷爷,谢谢您为我们留下如此生动的教诲。

其实我在班里的成绩还不错的,可是到了这里就排在后面了,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楼外有楼,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8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出自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说的是几个朋友在一起相处,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能凭借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人品的好坏,就算一个人脑子再笨,那他身上肯定也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就那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我由于不小心把王俊辉的鼻子撞出血了,于是班主任刘老师把我妈妈和王俊辉奶奶都请到了学校。王俊辉见他奶奶来了,赶紧对她奶奶说:“奶奶,您不要着急,您先坐下来。”他奶奶走的时候,王俊辉又说:“奶奶,下楼梯您要慢慢走,不要摔着。”我看到了这一幕,心理很是佩服,王俊辉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王俊辉在礼仪方面做得比我好。在学习上,王俊辉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写,如果写的话也是糊,成绩也不好,每次考试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和我的成绩根本就不能比,但是我今天却发现了王俊辉还有懂礼貌这个优点呢!所以王俊辉这方面还是值得我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七个字教会了我看人不能往他的短处上看,要多看看他的长处,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这就是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理解。

孔子的名言8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名言9

1、 其使民也义。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 贤哉,回也。

2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 其使民也义。

3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 放于利而行,多怨。

43、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7、有教无类。

4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6、巧言乱德。

5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7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8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9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9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9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6、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9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0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0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0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9、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5、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1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20、巧言令色,鲜矣仁。

121、不学诗,无以言。

122、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2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9、放于利而行,多怨。

13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孔子的'名言10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7、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54、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6、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7、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9、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孔子的名言11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学诗,无以言。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0、有教无类。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的`名言12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名言13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孔子论语名言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9、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4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4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名言14

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的至理名言集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孔子的名言15

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上一篇:母亲节名言15篇 下一篇:李嘉诚名言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