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热】

发布者:湖光山色 时间:2023-1-17 01:36

孔子的名言【热】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的名言【热】

孔子的名言1

1、沉默而求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父母在,不远,你必须方。

3、在浪费中勤奋,在玩耍中带着毁灭的思想。

4、更不用说别人了;不要在别人身上浪费口舌。

5、⊙、轰轰烈烈的知识遍天下,决心读遍人间所有的书。

6、聪明人以他的智慧使自己为人所知,现在又以他的麻木不仁而为人所知。

7、如果你想统治世界,今天的世界,放弃我的谁?

8、知道的人不知道;仁者皆爱也,急者亲商。

9、相信学习,坚持走好路。危险的国家没有人,无序的国家没有人住,世界没有看不见的路,没有隐藏的路。

10、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

11、烂木和烂墙都不是黑色的。

12、按照教育的顺序,为了孝道的公正,白种人不穿马路!

13、儿子绝对四:不意,不一定,不实,不我。

14、学而知不足,教而知不足。懂得不够,便能反身也;知道了,才可以自我提高。

15、别无所牵挂,别无所牵挂。不要害怕知道,但要知道。

16、重量,然后是重量;度,然后知道长度。

17、人性的东西在人的眼中是不好的。眼睛无法隐藏它的邪恶。胸部有规则的眼睛;胸脯不是一般的眼睛茂。也听听它的话,看看它的瞳孔,人有多瘦?

18、如果我们不实践道德,如果我们不从中学习,如果我们不从中学习,如果我们不从中学习,如果我们不从中学习,如果我们不从中学习,我们就不会改变它。

19、一个女人先侮辱自己,别人再侮辱她;这殿必毁灭,后人也必毁灭。国家应当自和未来几代人的感觉。

20、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形花园。

21、孔子攀登了东山和小鲁山,泰山和小世界。

22、它可以被容忍,但不能被容忍。

23、学会聪明,永远聪明;假装聪明,让别人笑。

24、所以你们要看他所作的、所作的、他是何等的瘦弱。人是多么瘦啊!

25、文王的公园有七十英里长。与人相处,人以为小,不也合适!

26、弟子成孝道,出孝心,诚而不慈,爱而不慈,行而有力量,学而不倦。

27、获得真正的知识需要努力。

28、学习是接近知识,实践是接近仁慈,羞耻是接近勇气。

29、不怒不开,不细不发。把一个角落抬高到不了三个角落,那么就再也抬不动了。

30、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善良的老人,敏感的追求着的人。

31、古时候,人,要向人,不要向人,修养世界。为了走向世界,穷人是孤独的。

32、人而不仁,如礼!人和非人一样快乐!

33、三十岁的时候我坚定,四十岁的时候我毫无疑问,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命运,六十岁的时候我倾听,七十岁的时候我听从我内心的愿望。

34、君子有三乐,国王不与世同存。父母,兄弟,无缘无故,一乐;杨应该一天,开放,光明正大的,感觉没有疑虑,两个音乐;得到世界人才和教育,三乐也。

35、没有远见,一个人注定会在事后遇到麻烦。

36、一个勇敢的人不会忘记在沟里,一个勇敢的人不会忘记失去他的元。

孔子的名言2

1、君子使人美丽,但不使人邪恶。

2、快乐和悲伤的不发,说在,发和所有的部分,说的总和。为了和谐,天燕的位置,万物繁衍燕。

3、君子之世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而比较也。

4、一个绅士的名字必须被提起,他说什么必须做什么。

5、不要活得太宽,因为礼不恭,不悲,我怎能见!

6、如果你看到一个圣人,试着和他平起平坐;如果没有,那就向内看。

7、在三个人的公司,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好的和跟随它,选择它不好的和改变它。

8、儿子绝对四:不意,不一定,不实,不我。

9、话不达则躁,话不达则隐,话不顾则见色。

10、儿子叫劳苦。君子有四种方式:自己的行为也是恭敬的,自己的事情也是恭敬的,自己的支持别人也是有益的。

11、君子就是他的衣服,尊重它的样子,就像人的样子又怕,不也威而不凶吗?

12、人的一生也是正直的,人生的迷茫也是幸运的避免。

13、道以政,气以刑,民以无耻;美德之道,礼貌之道,羞耻之道,尊严之道。

14、子贡说:“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孔子又说:“学而不倦,问而不倦。”

15、三个人,一定有我的严老师,选择它的好和从它,它不好和改变它。

16、默默而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在哉。

17、恭敬但不礼貌,简略但不礼貌,大胆但不礼貌,无序,笔直但不礼貌,扭曲。

18、什么都可以了解一个朋友。文学之友,仁爱之友。

19、忠贞,本笃敬拜,是国是貌,是行是国。你怎么能在言语上不忠,在行为上不忠呢?

20、前看,后看。老师跟我走的路很吸引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1、吗?它是昂贵的。如果你不改变你说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改变。

22、贤哉,还!吃一把米,喝一瓢水,走在一条简陋的街上。我永远不会改变主意。

23、你学的时候不就是这么说的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道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4、知道的'比知道的好,知道的比快乐的好。

25、公义是君子之质,礼之举,日之行,信之达。

26、我不认识作者,我也不认识。多听,选择好的,然后追随它;多见识,多了解。

27、正直的人是公义的。看所说的,所见的,并要思想以下的事。

28、不受苦难的人不认识,不认识的人也不认识。

29、虽然是一条路,但总有值得看的东西;怕泥,是君子不为之。

30、不怒不开,不细不发。把一个角落抬高到不了三个角落,那么就再也抬不动了。

31、君子无众,无小,不敢慢,思不亦泰而不骄?

32、别无所牵挂,别无所牵挂。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

33、如果没有,就称它为浮躁;说而不言,等于无话可说;眼瞎就是眼瞎。

34、知道说话的人也是世界,正如所显示的。

35、有德者必有德,有德者无德。

孔子的名言3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 君子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0)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1)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4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 过,则匆惮改。

18.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的名言5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孔子的名言6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7、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0、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6、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2、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3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5、吾善养浩然之气。

3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0、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孔子的名言7

1)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运极数残,德至时否。楚国浸广,秦封益侈。墙仞迫厄,崎岖阙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世治则麟,世乱则麇。出非其时,麋鹿同群。

3)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4)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5)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6) 劝善惩恶,奸邪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圣与时合,代行位尊。苟或乖 戾,身穷道存。於昭鲁邑,栖迟孔门。吁嗟麟兮,孰知其仁。

7)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8)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9) 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10)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1) 桓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12) 二仪既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

13)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蚩蚩尽商,此物谁能珍。

孔子的名言8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名言9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论语》

6、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7、既往不咎。既往不咎。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论语八佾》

8、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论语》

12、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 《论语卫灵公》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论语》

16、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7、过则勿惮改。过则勿惮改。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惮(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正因为人不能无过,所以古人对改过谆谆教导,这些有益的古训,后人自应牢记。 《论语学而》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9、大言不惭。大言不惭。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 《论语宪问》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论语》

2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论语为政》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论语》

2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论语》

2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论语》

32、不念旧恶。不念旧恶。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论语公冶长》

3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34、刚毅木讷近仁。

35、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36、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论语》

38、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39、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引孔子语苛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礼记檀弓下》

40、不学礼,无以立。

4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43、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礼记中庸》

44、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46、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论语卫灵公》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论语》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4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50、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论语卫灵公》

51、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

5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5、不贰过。不贰过。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论语雍也》

5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5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论语》

58、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5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

孔子的名言10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孔子的名言11

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4.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7.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9.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1.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5.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9.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2.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8.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9.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0.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41. 子曰:有教无类。

42.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3.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4.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的名言1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孔子的名言13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孔子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孔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孔子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4)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子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1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21)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孔子的名言14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的名言15

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