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230句

发布者:火狐媚影 时间:2024-5-18 17:20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230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23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230句

1、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2、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

3、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柯棣华

4、我要象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林巧稚

5、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张香桐

6、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张孝骞

7、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

8、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罗生特

9、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

10、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1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12、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我现在只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为同代和后代人做一点铺路的工作,就象一捧沙土,一粒石子,让别的科学家踩在我的身上继续前走。就是失败了,让别人能吸取我的教训,绕开这条道,也有好处。——童第周

13、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

14、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华康

15、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林巧稚

16、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7、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18、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周礼荣

19、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1、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傅培彬

22、医生,先治好自己吧!——《圣经·路加福音》

23、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周礼荣

24、薪薄薪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间天使。

25、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26、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

27、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张孝骞

28、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周恩来

29、廉洁行医两袖清风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今生。

30、我最喜欢人家称我傅医生,这使我特别感觉到我对人民健康所负的责任。——傅连章

31、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32、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行医不守医德是堕落的开端。

33、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白求恩

34、我很累,可是我想我好久没有这么快乐了。我心满意足。我在做我所要做的事情,我有重要工作,把我每分钟的时间都占据了。这里需要我。——白求恩

35、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其他医生。

36、金钱名利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个人利益抛一旁,患者病情在心间。

37、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38、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39、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张孝骞

40、一个医生,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工作,他的价值,远比那五花八门的名誉更神圣、更金贵棗驱除瘟疫,用欢乐代替痛苦。——张海迪

41、一个医生就是为病人活着的,如果医生不为伤病员工作,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白求恩

42、两袖清风,悬壶济世,平易近人,医人医心,仁心仁术。

43、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回春录序》

44、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应该是一个好的木匠、铁匠、缝纫和理发匠。——白求恩

45、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巴甫洛夫

46、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张孝骞

47、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48、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49、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50、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51、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52、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5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54、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55、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56、大实有赢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疑似之证须辨》

57、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

58、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59、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

60、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61、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园。

62、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6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64、百病多因痰作崇。

65、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66、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67、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6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69、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宋·崔袁彦《脉诀》

70、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71、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龚迁贤《寿世保元·医说》

72、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73、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

74、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明·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75、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76、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精与博的辨证关系,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必须要达到精通、精纯的程度;非基础的,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便须博览,要广泛地涉猎。

77、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78、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79、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80、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8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8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83、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84、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8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86、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87、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

88、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8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

90、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92、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93、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9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95、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9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97、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98、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99、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00、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101、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102、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103、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10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105、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06、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107、纵欲戕生,古今同慨。——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08、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109、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110、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11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112、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113、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14、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115、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11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9、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20、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121、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22、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123、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24、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25、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明·万全《养生四要》

126、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127、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28、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129、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13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31、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32、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3、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明·吕坤《呻吟语》

134、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13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136、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137、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138、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139、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140、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141、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明·万全《养生四要》

142、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143、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144、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唐·张湛《养生要集》

145、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明·吕坤《呻吟语》

146、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明·王蔡《修真秘要》

147、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48、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49、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50、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151、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战国·韩非《韩非子》

152、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吕坤《呻吟语》

153、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5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55、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春秋·托名管仲《管子》

156、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战国·孔丘《论语》

157、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158、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159、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160、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明·高濂《尊生八笺》

161、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2、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163、善摄生者,先除欲念。————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16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165、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166、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167、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168、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169、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

170、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71、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172、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173、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7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李耳《老子》

175、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76、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177、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178、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明·万全《广嗣纪要》

179、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180、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81、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182、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183、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清·曹慈生《养生随笔》

184、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唐·张湛《养生要集》

185、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明·王文禄《医先》

186、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187、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188、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189、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190、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191、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192、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明·高濂《尊生八笺》

19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宋·官修圣济总录》

194、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95、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19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道。——春秋·李耳《老子》

197、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98、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199、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200、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20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202、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明·万全《养生四要》

203、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04、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205、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206、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

207、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唐·张湛《养生要集》

208、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209、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唐·张湛《养生要集》

210、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211、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212、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213、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214、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215、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216、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217、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三国·嵇康《养生论》

218、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219、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明·胡文焕《养生要诀》

22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221、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抒滞怀,以畅生气。——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222、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223、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唐·张湛《养生要集》

224、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225、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晋·葛洪抱朴子》

226、不怕千日怕一旦,一旦者千日之积也。千日可为,一旦不可为也。故慎于千日,正以防其一旦也。——明·吕坤《呻吟语》

227、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明·万全《养生四要》

228、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29、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230、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