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

发布者:蘑菇鱼 时间:2023-8-17 20:00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鲜族风情: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歌舞、服装、民风、民俗都极有特色,是我国56个民族大花园中一朵鲜艳亮丽的奇葩。

鲜族人爱整洁,身上的衣着和屋里的器具,总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鲜族人喜欢睡火炕,炕面上铺着油漆过的厚纸板,进屋就脱鞋,然后不论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盘腿而坐。喝茶和吃饭时,都在炕上摆放着一张小饭桌子,茶饭都摆在小桌子上。鲜族人极讲究礼貌,待人友善,民风淳朴,极好客。

鲜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称。男人的裤子裆大腿肥,便于盘腿打坐;上衣斜襟无钮扣,用一条长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欢套一件带钮扣的深色坎肩。妇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宽而又长。上年纪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轻姑娘则是五颜六色,鲜艳靓丽的裙袄。鲜族人有自己独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样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翘,穿脱都方便。妇女承担着家中繁重的劳动,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们都习惯用头部顶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鲜族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们说“长袖善舞”,鲜族人喜穿长裙长袖衣服,舞起来自然是好看的了。连老大爷、老大娘几步简单动作的舞蹈,也非常优美动人。女人经常出来表演的,有长鼓舞、红绸舞;男人经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长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风琴,是伴舞的主要乐器。朝鲜的民歌优美动听,像《桔梗谣》、《春耕谣》等,则是让人百听不厌的。

朝鲜族的民族体育,更有其悠远的历史传统,在民间极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荡秋千是他们的长项。男子比较喜爱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许用拳头和脚伤着对方,也不用背部着地计较输赢,只要将对方摔倒即算是结局。女人则喜欢跳翘翘板和荡秋千。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年轻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结伴地做跳板和荡秋千游戏。荡秋千最是她们的拿手戏,她们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飞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种舞姿动作,坐在四周围观的男女老少,一边为她们喝采,有的也在一边饮酒唱歌为之助兴。

拔河是鲜族一项古老的比赛项目,每次比赛规模都很大,经常是村与村、队与队之间在节日里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周围参观的人更多。因为鲜族人是以种水稻见长的民族,因拔河的绳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径可达2米多粗。赛完之后,得胜者将绳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摆酒席庆贺。抬回去的赛绳被认为是吉祥之物,人们多用它纺织些器物使用,以作将来办事吉利的预兆。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吴江的民风民俗,有袜底酥,有青团子,有粽子糖,有八宝鸭,有腊八粥,还有有春节吃的年货……袜底酥

袜底酥,一个像椭圆形的饼,咬上一口,里面的味道甜甜的,酥酥的,会有饼屑站在嘴巴上,这可是同里古镇的特产。外面的皮上偶尔一些,比皮稍微小一点的红印章,别以为,它有“毒”,其实,这种红色的印章并没有“毒”,还是可以食用的。里面松松的,软软的。前面几口没有什么味道,到中间有一点甜蜜蜜的甜味,可以吃出来一共有三层。如果,咬的不怎么幸运,还会断掉,更会有“碎片”掉下来,这样就浪费了!

青团子,俗话说就是青色的`团子。外面滑滑的,软软的,柔柔的,有一点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口,哇没有一点的清凉的感觉,稍微有一点空心,面粉不会故意放的很多,而是,把中心的位子留出来,感觉有什么液体会流下来一样。清凉的青团子,吃了以后,会使浑身都是汗水的你,不会继续流汗,会凉爽一阵子,如果你是男生,那么就没有效果咯!

粽子糖,俗话说就是像粽子的形状一样的糖。甜甜的,硬硬的,酥酥的,当然也有一点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小口,会感觉有一点像酥

糖,就是那种麻麻的感觉。

粽子糖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黄色,有紫色,有蓝色,还有绿色……

八宝鸭,俗话说就是鸭里面,把它的五脏六腑掏空,放上八宝饭,在锅里面的蒸。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八宝饭,因为它糯糯的,香香的,很美味。

太湖三白,俗话说有白丝鱼,白虾和银鱼。白丝鱼,柔嫩,滑滑的,最适合清蒸了!

白虾,白色的肉,嫩嫩的,用白煮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银河,应该是银鱼炒蛋,那当然是最好吃的!

水八仙,俗话说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八。又称“水八鲜”。茭白一般都是跟毛豆一起炒着吃的,莲藕脆脆的,水芹和肉丝一起炒。我最喜欢吃的是鸡头米炒虾仁,还有莼菜汤……

春节的年货有,猪蹄肉,腊肠……这些都是中国风味的年货,很是经典。

民风民俗,美在特色。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处处可见一朵朵盛开的白花”,这就是牧民们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状亦有圆满完整、平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语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满智慧的牧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门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个,面积有600平方米左右,远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仅方便建造与搬迁,而且还具备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细细观察蒙古包,看着这白色的帐篷以及包顶天蓝的.图腾时,仿佛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们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内心一度震撼。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呀!

蒙古包虽然没有客家民居的壮观,也没有傣家竹楼的别致,但却也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体验!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元旦,几个热情的学生驱车把我拉到了远郊的一个村庄里。在一家比较富有的农户的热炕头上,围坐在矮方桌边,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杀猪菜。品尝着那特有的农家风味的杀猪菜,耳听着学生和老乡们的欢笑声,儿童时代的生活场景又清晰的浮现在了脑海中......

我出生在吉林农村,儿童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东北农村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记忆。这些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杀年猪、吃杀猪菜便是这些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北农村,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杀年猪、吃杀猪菜,并由此揭开农历大年的序幕。从小年杀年猪吃杀猪菜过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再到二月二吃猪头,传统的农历过大年是要持续一月有余呢。

杀年猪的过程比较复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得花费一个上午、好几个人力来处理这只年猪。早上,天刚麻麻亮,主人便起来做杀年猪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在杀猪师傅的指挥下,几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把饿了两顿、肚子空空、肠胃得到清理的年猪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个长条板凳上面,并在猪身下放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手中握着一只尺把长的擒刀,非常熟练的从猪的下脖捅进去,一刀至心,绝不用第二刀。刀出猪毙,血从伤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杀猪师傅用棍不断的搅拌流出的猪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会用来灌制血肠。院内炉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锅中的水也已经哗哗的翻开了,整只猪被放入了滚水中。翻了几个滚后,杀猪师傅在猪腿上割了个小口,然后用长铁钎插入小口中,左右搅动,将皮肉略微分离,再用气桶向小口中打气。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猪的身体也开始膨胀起来。等猪身完全膨大后,杀猪师傅开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过之处,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猪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个大案板上,杀猪师傅开始了他的解猪过程。杀猪师傅先把猪身从头至尾在肚子这面用刀分开,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猪的心、肝、肺等五脏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肠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这些内脏后,杀猪师傅才哗然响然的把猪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数大块。最后一道工序是洗猪肠,这是一个很脏又很费力费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把猪肠弄破损,十足的技术活。

年猪宰杀整理完毕以后,杀猪师傅还得配合厨师炖制各类杀猪菜。可以说,杀年猪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权威的人无疑就是杀猪师傅了。在过去,一个甚至几个村才有一个杀猪师傅,所以年关将近,正是杀猪师傅最忙碌的时候。在平时,杀猪师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另眼相看。

虽说杀猪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却极具东北特色,深得东北人民的喜爱。东北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杀猪菜也不尽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认的能够反映东北特色的,哪家杀年猪一般都会炖制的杀猪菜:烩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肠,蒜泥血肠,溜肥肠,溜苦肠,炒猪肝,猪肉炖粉条,猪皮冻等等。这些菜的显著特点是:肉多,片(块)大,量足,烂糊,肥而不腻,鲜美可口,香味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主人总是要把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没有杀年猪的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来,共同享用这一年中不多见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各种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开场白后,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盘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尝杀猪菜的过程才真正开始。人们一边吃着喷香的菜肴,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奇闻异事;同时也猜测着来年的气候、收成以及国家的政策,高声宣布着自己的看法和预感。品尝杀猪菜的热炕头,是村民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主张的最好讲坛;同时,它也是乡亲们尽情抒发豪情、表达内心喜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高兴了还可以喊几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说出心里话。在农家烧酒的熏烤下,人们的兴致久久不减,猜拳行乐的呼喊声持续不断,吃杀猪菜的过程也往往要沿续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们还不断的大声辩论着,探讨着,呼喝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肠、烩酸菜、蒸肉为代表的杀猪菜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城市的街头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以杀猪菜为主打菜的酒店饭馆,百姓们再也不用等到年关时才能吃上一口杀猪菜了。但是,儿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简单评语:本文的主旨昂扬,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例如:“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典型的事例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由于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因此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