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通用12篇)

发布者:醉爱山水间 时间:2023-12-6 04:09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通用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通用12篇)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1

换了几所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在要求假期老师要读书,但是我总是主动的买书,被动的读书,以至于许多书在书架上睡了多年,而我却只是一个“被动的”拥有她的主人,到了东校,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变化,愿意去听老师们的课,因为那是一种享受,开始主动的又去买书,因为我感到没有书的日子少了许多的幻想和力量,这次我是主动的去阅读,主动的与人分享书递给我的那份感觉。

中国有许多的名师,有大批的教育家,在这里我静静的翻阅18位名师他们的精神记录,寻找启迪我教育智慧的火花。吕型伟老师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不可能样样都好。”我想我就要好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钱梦龙老师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我想每一刻我们都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起点。孙维刚老师说:“我教数学,更要当班主任”我想让更多的东校人说这句话。读到孙双金老师影响他做人最大的话时,也和我一样是那句“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们的思想就是天空中的.繁星,有距离,同样支撑点缀着天空,让她美丽!

在东校的论坛跟帖中我看到了杨晓露老师读过这本书;在奚九芳老师的办公桌上又与这本书不期而遇。原来18位名师他们的思想也像书一般,无处不在,流动着,感染着,传递着,奋斗的生活真的很快,在东校真好!说大了,为人民成才!说小了,为东校尽责!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2

寒假里我读了《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这本书,感慨万千,甚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一位位名师独特的成长历程,他们的起点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相同的,铁杵成针的勤奋是相同的。

浸润着《故事里有你的梦想》的书香,我仿佛在实施新课程的“骄阳”下,找到了一片绿荫,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一位位名师奋进的足迹中,与他们展开坦诚的心灵对话……当我和一位位"名师"对话时,不难感受到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一个 "爱"字。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我要从《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中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想必我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我才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影响一个学生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师爱的根。当我触摸着自己的爱心,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的旨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临摹是可以的,但复制和仿造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也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在书中记载了建国以来的18位名师,其中有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有精神世界的跋涉者钱梦龙;有毕生耕耘的马芯兰;有追寻教师幸福的刘可钦;还有追求情智教育的孙双全等等,其中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是:带“高帽子”进课堂的孙双金和“宽容”学生的刘可钦。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学生精神不集中的情况,于是我在耐心提醒过他几次之后,如果依然没有改变的话,我便要批评甚至怒其不争,愤其不要,然而效果却并不如意,正当我彷徨的时候,我读了孙双全老师的故事,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却少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孙老师总揣满了“高帽子”进课堂,因为他知道赏识能使学生愉悦,能使学生快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在戴了老师的“高帽子”之后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我便如获至宝地也试着将“高帽子”——小红花、小星星等带给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有了极大的改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很多。非常感谢孙老师的“激励”教育法。

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上课铃声响过好久,教室外面传来一声“报告”声?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会有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声调也会随之高出几度。即使这样,学生迟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然而刘可钦老师遇到同样情况却是这样说的:你瞧,我们都在等你呢!简简单单一句宽容的话语却说的那个本来因迟到而不好意思的孩子觉得更加不好意思了,我想,这个孩子肯定会记住这样的一个早晨,也肯定不会再迟到了。想想自已升高八度的厉声斥责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自己还生了一肚子气,学生也会因此而疏远你,真是得不偿失。教育是一门艺术,读了刘可钦老师的那一部分,我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孩子昨天没来上学时,你是不是可以夸张地说:“嗨!你昨天怎么了?我们都很想你呢!”准备上课了,有学生还在说话或玩自己的东西,你不要去责备,只有善意的期待:“没关系,我们都会等你。”当学生近来学业不佳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主动询问:“你有什么困难,让我帮助呢?”等等。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3

曾在上海青浦县主持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曾荣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个人能成功,能从众多的同类中脱颖而出,绝对是有他自己的特质。顾泠沅的特质是什么?

“虚心强骨,道冲不盈;和而不同,为而不争;勤而习之,宠辱不惊。”

这是顾泠沅的座右铭,他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当我们天天喊着“忙!忙!!没时间!!!”的时候,当我们埋怨不被命运青睐的时候,看看顾泠沅吧。

“从复旦开始,顾泠沅就养成了利用一切时间看书、解题、思考、笔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在青浦实验阶段,为了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顾泠沅顶风冒雨走遍每一所学校,听课达几千节。”

“他文件柜里整整齐齐排列着的100本教育笔记。那无数张活页纸上的,娟秀工整行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丰富的教育理想和科研智慧;活跃着他生命的热情和探索的冲动;积淀着他真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从1978年开始,整整26年,9490天,一天不落,他写下这100本详尽、工整、细致的工作学习日志。 ”

“做学问要巧用“零头布”。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它剪成琐琐碎碎的'零头布。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

我震撼了!

因为顾泠沅的这句话:“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

实际上,成功的硕果背后都是一样的。

李镇西老师坚持每天的“五个一”:上好一堂语文课;每天至少与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

从80年代第一天,魏书生老师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26本170多万字一种是工作日记,纪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教学体会。另一种是文学日记,记录自己有感而生的体会,思想,记叙、抒情、说明等各种题材均有。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每天基本都在接待参观,但是依然每天都要抽时间听两节课,他每天最多听8节,全年的听课量在1000节以上。有一次,郑州一个朋友说:“崔校长来郑州,吃饭喜欢自助餐,非要应酬也很勉强,参加一小会儿就走了,躲在房间看书去了。”

我惭愧。

因为应酬,因为酩酊大醉,因为云天雾地的侃大山,我常常自己原谅自己。

我的平凡是因为我的无法脱俗。我要成长,还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希望我能坚持住自己的计划。起码先坚持每天学习一位名师,写一位名师的计划。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4

年后,去书店为孩子购买新学期的教辅书,顺便也为自己找寻一些精神食量。

在教育方面的书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名挺吸引我的,随手翻阅一下,书中所介绍的这十八位名师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记录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那时我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入睡前,我总会花上半个小时,让这十八位名师,逐个儿“约见”我。半个月的时间,我从每一位名师的访谈介绍中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获得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让我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让我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减负、对于教育质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有这样的观点: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看“成才率”。这个“成才”不是狭义上的看这个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如何。何等好的立意,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目光只在分数这个点上,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与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都化为了硬邦邦的分数与指标。这种升学分数的压力,从学校传递给了教师,又从教师传递给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考高几分,学生的辅导材料一届比一届用得多,睡眠时间一届比一届少,对于仅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如果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很摧残。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经上过不少公开课,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会一遍一遍地修改,但是有的公开课很成功,有的公开课却上得很沉闷……有时有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一心想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却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永正老师如是说:没有艺术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而这个教学艺术,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艺术。而要使教学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戏剧表演艺术,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而教学艺术则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是啊,好多情况下,听课者的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是啊,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机器,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肯定鼓励。我们也只有把他们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让教学成为艺术。

这是一本值得经常翻看的书,这些名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能经常地鼓励我,给予我启发。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5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记载18位名教师的成长故事与教育教学理念。我对书中的名师吴正宪教育精神尤其记忆深刻。吴正宪老师是个数学教师,我曾经听过她的课,阅读过她的文章,她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枯燥无味,是难懂的。可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学生的.眼中,数学却是美的,却是有意思的。但是数学的美是隐含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地挖掘它的美------而吴老师就是这数学美的一位挖掘者,是一位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学习、实践、思考去创造数学美的人。坚持不懈的学习,让吴老师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学习,不断求索,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进让吴老师的课变得异常美丽。

吴正宪老师告诫年轻的教师朋友: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地反思自我,挑战自我,丰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教师要想不断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掌握学科专业规律及研究成果的途径。不断学习,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更可以轻松地面对一切,自如地处理一些事情。以这个来不断充实自己,要求自己,使之成为一个准则。在众多的信息面前,该如何对待,使之为自己所用。不仅要学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更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和教学风格。冷静地思考,点点滴滴就会积少成多。

我的努力与名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吴正宪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时常以名师的精神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地用行动去阐释教师成长公式:学习+实践+反思=成长。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6

放假了,不必每天忙忙碌碌的,在休养生息同时也不忘冲冲电。于是,在睡前我都拜读一下《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确实那大气的装帧、熟悉的名师,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读来,感慨颇多。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在编排体例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故事、访谈、原声、解读、自白和旁白的形式来追寻名师成长的路径。解读这些故事,我们欣赏到:老顽童于永正,初涉教坛时曾是学生们心目中“打人”的“坏”老师。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朝着他大喊“老师打人”,他才开始反省:板着面孔说教学生,只能使自己和学生拉开距离。于是,他蹲下身来看学生,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将孩子带到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荷花》一课,这位60多岁的老头儿又翩翩起舞……品读于老师,才真正感悟于老师多么像一本历久弥新的教科书,每一页上写满了智慧的故事。

面对很多故事的孙双金,印象深刻的`是18岁的他第一次失败的试教经历: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准备的课,在全校五十多位教师面前,刚讲几句,就不断被听课的教师们打断:“停下来!这里不应该那样提问,应该这样问……”“你这么讲,学生越听越糊涂!”“你这一口方言,要好好改改!”面对熟悉的场景,我仿佛感同身受。

该书中,我还认识了又苦又乐的农村小学教师丁有宽。半个世纪以来,丁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县浮洋镇六联小学工作,目睹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后,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他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细数这些平凡的岁月,多少沉思在其中!

一串串励志故事,一段段成长之痛,名师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演绎着教育,诠释着成功。因为经历,所以丰富,因为体验,所以充实。有一种教育就叫故事!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7

执着是什么?是沙漠中一串串的脚印;是不为困境击倒的勇者眼中坚毅的目光;是故事里一个个为着教育不曾言败的师者。他们诠释着执着的全部内涵,执着,成为了成功的奠基石。

翻开书页,吕型伟、钱梦龙、王崧舟、顾泠沅……一个个名师跃入眼中,初初一看,每个人都顶着大大小小的光环,细细品来,发现在光环下却写满了对教育、对学科的执着。一如顾泠沅老师所说的“每个人在走路时与其看天不如看路,你一直相信你走的路是对的,而且你正向上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人生意义上的成功。我在最初当老师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是一个全国知名的教师,我只是想做一个我们那个乡最好的农村教师。然而我做到了,而且我现在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一切都是你一直不停走路的结果!”

常常凝望空中一簇簇的云絮,渴望自己具有云的灵性和执着。云,来自于江河山川的呼吸,囊括着自然界特有的灵气,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它只有征程,没有停歇,在星月间寻觅东方天际的第一丝曙光,在晚霞映天的黄昏采摘最后的一丝余辉,执着的阅读人生、阅读历史、阅读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动于云的执着,羞愧于人类自身的`怠惰。其实人总是在梦幻与现实的夹击中生活。执着的人会在夹缝中寻找到自我,活出激情;脆弱的人选择现状,自甘毁灭。这两种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执着者坚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而脆弱者眼中的世界却是昏暗的。

在人生的河岸中,你我都是垂钓者。整个生命的过程即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也许是盲目的,也许是清醒的,等待久了,难免会心灰意冷。当你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用执着的心态去看待孤独和失意时,那么你就会在孤独中寻求到自我的价值。执着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心挑战自我的过程,正是因为不愿放弃和错过自己的梦想,所有的事都变得津津有味,急急切切,也变得无法选择。

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什么是桥;人人知道的故事,未必想到其中的道理;人人懂得执着,却未必真正做到。执着需要有克服苦难和逆境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在古印度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两条河的交汇处一定是圣地,那么在经过苦难洗礼过的坚韧执着的心也是一方圣地。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8

对于孙双金我是仰慕已久,其一是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校长,曾荣获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镇江市首届名校长……其二是因为他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文、情、道”教学骨架,他的激情四射,魅力无穷的教学风格,我五体投地地佩服。

一:我们拥有共同的梦,他已经好梦成真,我还在默默探索,我仰慕他。

孙双金妙语: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让校园充盈人文的光芒,让每一位教师在我们的校园幸福成长!为了这一梦想,我曾呕心沥血,我曾披星戴月,我曾上下求索……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做书生校长的梦想》,给我一个学校就够了,一群天真的孩子,一群有梦的教师。我们不需要豪华的设施,不要要耀眼的光环,不需要上级的督促,不需要各种各样的检查,我们陶醉在朗朗书声里,陶醉在阵阵歌声中……

我一直那么喜欢上课,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愿意离开课堂,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的分分秒秒,喜欢被学生围着,缠着,叽叽喳喳问着,喜欢孩子的笑声、叫声、甚至打闹声。看着孩子漂亮的作业书写,我高兴!看着孩子专注的读书,我高兴!看着孩子兴奋地课堂讨论,我高兴!看着孩子们崇拜地注视我,我高兴!

看小说《旷世奇才杨度》,很陶醉王闿运老先生“晨颂,午读,暮吟”的文人生活,特别被他“得英才而育之”的情趣鼓动,他那么喜欢杨度,胜过自己亲生儿女,恨不得把自己全部智慧倾囊而授。

在读书笔记上我写到: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

我是幸运的。幸运地成为了全国优质课,幸运地成为了平顶山市名校长、模范校长,河南省特级教师,名师、专业技术人才、骨干教师。

我也是不幸的。过早进入官场,不断地变换学科,不幸被应酬缠身,被杂务搅扰,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深刻,没有精而深的专业,成为我进一步成长的绊脚石。

但是,只要梦在,希望就在,只要锲而不舍,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具有我自己特色的教育者。

二、见贤思齐,我要学习孙双金什么?

孙双金说:我梦中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为了这一境界,我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曾“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曾“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时常眼前浮现: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闻着淡淡的月季花清香,寂静的`校园内出现了一位晨读者,他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他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

我时常浮现:办公室黑板上多出了一块练字栏,那个戴眼镜的青年临柳体金戈铁骨,仿欧体圆润端庄,一下课,就拽着一手好字的陈老师、王老师给字“评头论足”。从间架结构到字体神韵一一指点。

我时常浮现:办公桌上、枕头边上,堆满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陶行知、叶圣陶

前一段,我一直看《明朝那些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伟大人物都遵循同一个成长公式:少年英才显身手——初出茅庐受挫折——闭门苦读悟大道——复出腾飞酬壮志。

没有积累,没有磨砺,没有百炼成钢,就没有成长,即使时运超好,少年得志,也往往缺乏深刻,难以久远。

所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八卦炉练出来的。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怕讲课,不要怕做班主任,永远不要躲避讲公开课,不要拒绝读书、写作、做课题。

做不称职的教师,误人子弟,被学生看不起,被同行看不起,是很没面子,很丢人的。

做称职教师,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有尊严的教师,没有不经过磨练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成长依靠自己努力。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9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拥有着很多梦想的女孩!但是,在现实面前,还会一直坚持吗?是的,我动摇过,埋怨过,放弃过,直到我遇见它,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故事里有你的梦想》。是的,我的梦想就在那时开始隐隐闪耀,并希冀它会一直向前迈进,直到终点!

这本书本身并没有多吸引人,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书中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教育名人自画像,他们直白白的叙述,让深刻的道理简单明了,让原本困惑的自己,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教学经历是最发人深省的,最初的也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浅尝辄止,豁然开朗!虽然看似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却实实在在地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奉献毕生,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感!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晚辈,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我此刻最大的感受:学习!是呀!他们能教育出如此这般优秀的人才,能用偌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种教学上的难题,能写出这么多沁人心脾而又刻骨铭心的教育哲理,我想,除了不断地学习,还是不断地学习!现在流行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此话也是于永正先生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于永正,一位被万千老师所崇拜的教育者,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浓浓的喜爱。他的'“五重教学法”阐释地精辟犀利,他之所以能不断地取得各种优秀的教育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断地总结失败的原因,让自己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更加取长补短。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亦是他所崇拜的。于老的《教海漫记》,简洁质朴,那本色自然、娓娓道来的文字让人顿生感悟:于老师,不正是一本历久弥新、韵味无穷的教育艺术之书吗?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孙维刚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做题。通过做题,掌握所学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孙老师还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面前,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是呀,给学生创造机会,主动提问,思考,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讨的习惯,也让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看一下此书,真的会受益匪浅的!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10

淡然张思明;

坚韧张思明;

仁爱张思明;

思辨张思明。

这是记者写张思明的标题。

认真、执着、求异、随和。

这是张思明性格的自我评价。

看完关于张思明的文章,我记下了:

1、二十余年,每天清晨4:30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写有百余万字文字记录。

2、总结自己29年的教育人生,张思明用了5个字:用心做教育。 张思明说:“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3、张思明说:“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并说,你去打柴,不会打,我告诉你怎么打。然后,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再帮他做一件事情。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任何事情。他认为,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只有爱才能唤醒爱,这是张思明最切身的感受。 ”

4、张思明回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在首师大学习的最大收获是遇到问题时学会了去琢磨别人想了什么办法。我认为,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怎样从开始时提出很“傻”的问题到最后提出很深刻的问题;是善于观察自己觉得没有问题时,别人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敢于对老师的教学质疑等,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影响特别大。”

5、张思明认为:现在要做一个真正称职的老师并不容易,仅作“牛型”的老师——早上六点起,干到很晚下班,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成为用心做的老师,能用较小能量激发学生更多能量的释放和转化,做一个自己能思考,能引发大家思考、能和更多的人一起思考的老师。

6、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知道数学有用、可用、能用,发展成想用、会用、善用。

看完关于张思明的`书,我想到了:

1、幸福是一种感受。

每天四点半起床,是不是很痛苦的事情?

对于晨练的人来说,在寒风中奔跑,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是一种享受。

对于冬泳者来说,脱掉厚重的棉衣,吼着,蹦着,跳进冰冷的河水,奋力游泳是一种享受。

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一杯香茶,一本好书,斜靠在暖阳下,忘情地阅读,傻笑是一种享受。

对于爱好垂钓者来说,凿冰为洞,独钓寒江雪,人鱼斗志是一种享受。

对于热爱教育的人来说,被孩子们叽叽喳喳簇拥着,嘻嘻哈哈斗嘴着是一种享受。

所以,朱永新教授每天早早起床,看书、游泳、写作……忙碌着,快乐着。

所以,魏书生做了局长,还要教书、做班主任。

很多年轻人,大事做不来,小事无心做,懒洋洋无所事事,泪涟涟怨天尤人,穿件衬衫还写着:别理我,烦着呢!

快快做事是快乐之本。喜欢是快乐做事的动机。

把生活当作享受,把学习当作享受,把工作当作享受。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的心态。

我们不喜欢教师这种职业,就要选择离开,义无反顾,千方百计。如果无法改变,就选择从中寻找乐趣。否则,就太吃亏了,太对不起自己了。

2、做好也是做,做呆也是做,就选择做好。

弯腰捡起一片垃圾,然后回头:“怎么没有人看见我做的事情?我不是白做了吗?”唉!

弯腰捡起一片垃圾,投入垃圾桶中,哼着小曲离开。呵呵!白捡了一次弯腰锻炼身体的机会,我自豪我与众不同,我是一个很有素质的人。

举手之劳的捡拾垃圾,心态不同,收获不同。

对于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的工人而言,泥塑是辛苦的工作,动力是为了钱。

对于为了追求艺术的雕塑家来说,泥塑是一种乐趣,动力是为了一个梦的实现。

都是劳动,工人付出了时间和体力,只能获取钱;雕塑家付出了专注和智慧,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当然,也包括更多的钱。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11

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 ,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读《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有感作文 12

对于于永正,我是听得多,深入了解得少。

听说他有个“五重教学法”,听说他的作文教学非常棒,听说他是个“会拉京胡、会唱京剧的老师,听说讲课循循善诱,精彩之极……但是,我没有聆听过他的执教,也没怎么看过他的书。

遗憾。

读了一些关于于老师的文章,生出一些感慨。

一、教育需要有颗童心。

于永正是被称为“老顽童“的教育大家。一上课就没大没小,像个孩子。

他说:“以孩子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童趣,老师静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是学习变得轻松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他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

他总是微笑着看着学生,学生也就微笑着看着他。

他总是不时地竖起大拇指,孩子的小脑瓜也就经常如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

他总是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孩子于是把他当作知己。

我想起了自己的从教经历。初登讲坛,在初中,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郊游,一起嘻嘻哈哈,一起互换书看……没有把自己当成老师,高兴起来和学生称兄道弟,几次被教导主任批评“没大没小”,自己都不好意思,自己的屡教不改。结果呢,当前学生和我一心,一二十年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弟子们,见了面,还是亲切如故。

后来,认识了六十六岁的“大语文创始人”姚竹青,他调侃说自己是个“老小孩”,永远拥有“六岁的天真,十六岁的`浪漫,二十六的激情,三十六的干劲……”

再后来,看了一篇写鞠萍的文章,大意是写鞠萍的率真。做了大主持,说话做事还像个孩子。

几天前,看了《窗外的小豆豆》,从小林校长那里又上了一课。

然后,我坚信:和孩子打交道需要童心。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做教师的,和孩子一起玩耍,唱唱歌、跳跳绳、打打球、爬爬山……自己享受纵情乐趣,缩小了和孩子的心灵距离,加深了和孩子的感情,何乐不为?

做教师最快乐的应该是能享受童真童趣。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教师喜欢板起阶级斗争的面孔,人为地在自己和孩子间拉道墙,总怕学生不害怕自己,不尊敬自己,不听自己的话。其实,尊敬来自喜欢,尊敬来自崇拜,尊敬来自我们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

二、只有自己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点燃孩子们学习的激情。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父母和教师的影子。

我们惊叹于永正的教育智慧的时候,我们惊叹于永正多才多艺的时候,我们惊叹于永正和他的弟子们取得的成就的时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需要刨根问底儿。

于永正我有四个习惯,一个爱好。四个习惯一是读的习惯,每天的报纸必读,订的刊物必读,好书必读,读到精彩处必记;二是看和听的习惯,每天晚上,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必看,每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必听;三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四是‘操笔为文’的习惯。一个爱好是唱京戏。”

面对于永正的四个习惯一个爱好,他的弟子们会受到哪些影响?

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读书,但我们却常常几个月不看一本课外书;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朗读,但我们却从不在备课时下功夫精心准备诵读;我们常常埋怨学生写字歪歪扭扭,我们却从不下功夫练好自己的板书和批语书写;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我们自己却从不写下水文、记教育随笔我们埋怨孩子们粗心大意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心浮气躁……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