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鲁迅的作文汇编六篇
【精选】鲁迅的作文汇编六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的作文 篇1
我们这个时候认识历史中的伟人的方式,也不过就是两种:看别人写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写别人的文字。那些在历史中的人也许离我们太远,唯有文字是永恒且历历在目的。于是鲁迅,这个曾经名誉极大,为民肝胆涂地对敌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这样走近了我。
鲁迅的文字是极犀利的,哪怕是在温暖的书页上静静呈现,也具有让人灵魂颤栗的力量。那长着紫色圆脸的少年闰土,一声“老爷”让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这样折现出的鲁迅冷静而坚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脑海中其实完全相反。
七年级学课文《社戏》,不长,却读起来艰涩无比的背诵段落,曾让人连连叹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儿,是和同龄孩子一样的顽皮机灵,加上读书带来的升华,让他的形象十分讨喜。而虽然是小说题材,人物原型却还是属于鲁迅自己,不免让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为鲁迅一定是拥有一个极快乐的一生。
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那无忧无虑的百草园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与蟋蟀蜈蚣作伴,与皂荚树桑树一同成长,就连学习生活也蛮多乐趣。
然而,这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快乐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尝艰辛,鲁迅在一步步蜕变和成熟。过程自然无从细知,然而我却知道,这样的改变一定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鲁迅始终是想冲破黑暗的,父亲被愚医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他勘破这样的麻木,立志学医去医人;可日本留学中,中国国人的`麻木,又让他升起强烈的不甘,他想改变这一切,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学着用一支笔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锋利不过的文字去医人。第一医,医的是身体,第二医,医的是心灵。
他这样步步艰辛的探寻着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击科举考试下对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图》抨击教育制度,《狗猫鼠》中,他冷言相对那些虚伪又无趣的人……
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软与坚硬的一个转折点。求学尚且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在目睹弱国被欺凌的惨状后,他已经变得极为坚硬。文中说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他们再无书信来往。我想这大概是鲁迅在向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斩断的一干二净。
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路,尝过多少苦涩。鲁迅是一个坚硬的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惧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吗?他怕,他怕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
于是,鲁迅留下一部与其他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将记忆中弥存的温暖与快乐保存起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柔软化作直面黑暗现实的动力。
这是鲁迅,他无比的真实,在他身上既有柔软,也有坚硬。
鲁迅的作文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鲁迅——我们的明灯》。
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却又给人无穷的力量。
民族沉浮中,他承受着敌人的打压摧残,在纸上挥洒着英雄样的嬉笑怒骂。情系神州,一半铸成博爱,剩下的五分凝成华章,剑眉一挑就是中华脊梁!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绍兴,第一站是鲁迅故里。一进去便看见“民族脊梁”四个大字,我是懂非懂。后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看到了鲁迅的童真与快乐。鲁迅纪念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读他的书,更令我吃惊。他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鲁迅,时代的伟人;民族的灵魂。他书写了光荣,挺起了中国人傲慢的脊梁。这时的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五千年风风雨雨,炎黄子孙坚贞不屈;八万里铁戈金甲,神州儿女自强不息。一颗赤子心,一缕民族魂,撑起神州九万里的朗朗晴空,谱出华夏五千年的精神颂歌。同学们,让我们时刻记住“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将以鲁迅为明灯,为榜样,共筑“民族精神”!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修养,把民族精神烙印在我们心里,为祖国的发展献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为祖国的腾飞献上我们最大的力量!
鲁迅的作文 篇3
鲁迅是人人皆知的大文豪,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一袭长衫,一只烟斗是鲁迅先生的标志性打扮。鲁迅先生很严肃,经常绷着脸,黄里带白的皮肤显得他很憔悴,头发一根一根的直立起来,正像他顽强的性格,胡须像极了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文笔犀利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面对敌人和亲邻的真实写照。
他的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平时喜爱读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02年被官派去日本留学,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在日本学习期间看见革命人士被日本人围杀,而围观看热闹的竟然大都是中国人。在异国,自己人被杀害而同胞却木然的观看。鲁迅被深深震撼了,他感到仅仅是从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肉体,而拯救一个民族必须拯救人们的精神,唤起国人的爱国意识与集体感,于是他依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为思想的利器,用这把思想的匕首唤起人们的'危机感与爱国意识。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此走向了文学的道路。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鲁迅的作文 篇4
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
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
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以写杂文见长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来?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屠格涅夫那清新优美诗一般的笔调,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伟大的战士。
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他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润土,为受封建势力压迫的祥林嫂。他疾恶如仇,使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而他又始终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着光明。夏瑜的坟头,他放上一个红白相间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寻着那个“好的故事”……他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热讽,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着我自己。”确实,鲁迅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人对己。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他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他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辨证地看问题,鲁迅就是这样不断的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周围,听他呼吸,跟随他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莘莘学子,走上真理和正义之路。
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的。
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使你幡然悔悟。
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会使你吓出一身冷汗;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使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从梦中惊醒;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的反问,又使你重新挺起了胸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
他严厉,又慈祥。
他消失了,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鲁迅的作文 篇5
认识鲁迅,只因为他的面孔很“惊悚”:两块儿突出的颧骨外加两撇浓密的胡子。以前经常想象,若是先生吃饭时,不小心在浓胡上留下饭菜的痕迹,那他冷峻的面孔上会不会露出孩子般天真的微笑?
真的,我渴望看见先生的微笑。
然而,更多的时候,先生仍以冷峻示人,可我知道,先生的内心是温暖的,是渴望用温和平静的心来接受这个世界的。然而,这个社会给予先生的却只有冷峻。
于是,先生拿起了被称为“枪杆”的笔杆,开始炮轰这个令他愁眉紧锁的社会。
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一个个都瞪红了眼,铁青了脸,嗤嗤地笑,舔着舌头和嘴唇,仿佛一不留意,立刻被吞得尸骨无存。吃人的与被吃的都活得战战兢兢,保不定哪日没人吃只能饿死;保不定哪日被人吃只能受死。这吃人的封建礼教究竟吃了多少人,这个无比畸形的扭曲的社会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打从心里呼唤着,他想救孩子,救社会。
于是,他企图开出“药方”,开出能令这个病入膏肓的社会稍加医治的药。他寄意于革命,寄意于先进的人士。可是,先生并没有料到,国人如此的混沌愚昧。那本该流淌在救国救民的志士身体里的鲜血,却成为了馒头的佐料;那昂扬的斗志,先进的精神,也只能化作一?g黄土,开出几朵白花,稍稍点缀一下这个无聊而可悲的世界。
先生太愤然了,以致于想把这个社会的伤疤全部掀开,露出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洞,好让愚民们稍有所觉悟,为黑暗迷茫的前路放一抹光亮。
所以,孔乙己的荒诞形象诞生了,那满口之乎者也,经常拖着断腿讨点小酒喝的狼狈,让我们在风趣的语言中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还有原本天真活泼、聪明勇敢的'闰土,是如何在封建观念的折磨下,变得越来越麻木和沧桑;更有“阿Q精神”的广泛流传,把一个深受封建压迫的扭曲的人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难发现,先生笔下的人物、动物甚至景致,全都有一种超乎想象的荒诞、扭曲,那是先生对抗这个社会的唯一手段。社会假丑恶,若笔锋再不怪奇,再不荒诞,再不偏激,再不比这个社会更假、更丑、更恶,又怎能对其造成一点杀伤力呢?
然而封建礼教、封建教育、封建观念、封建制度的一切把这个本已像地狱的社会束缚得愈像炼狱。如同一张大蜘蛛结的网,把一只只飞来的小虫,粘死在网上,无法拔足。鲁迅认为像这样的网,如不扫除,即没前途,没希望,全黑暗。革命!革命!彻底革命!
这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把先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颧骨一天天突出,胡子一天天浓密。可是光明未到,抨击的笔锋依旧犀利、偏激。很多人都说,先生不够温柔,不能用善良的心来看待这个世道。错!若不是先生还对这社会有一丝悲悯之心,怎会冒着“枪林弹雨”来帮助世人认清真世界,那是先生太仁慈了啊!
犀利、冷峻、偏激,直到停止思想的时刻。也许还要过很久很久,人们才会在这个惊悚的面孔中,读出先生心中的仁爱与宽厚。
而先生,也许早已随黄土飞到某个有花生长的角落。精魂,则会在各个角落,竖起一座座丰碑,关切地守望着这一方精神的家园。
鲁迅的作文 篇6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一天,我学了课文《早》,一下子就迷上了鲁迅。通过阅读和查找资料,我了解了时代背景,明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朝花夕拾》《呐喊》堆满了我的书架,孔乙己,闰土也一个个走进了我的世界。每天伴着一丝茶香,一缕阳光,我久久沉醉在鲁迅的世界里,为那个时代的不公而呐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日子,鲁迅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趟绍兴,走进鲁迅先生的故居,触摸那段尘封的岁月。
终于,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我来到了绍兴。这里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气息,有的只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我仿佛穿越到从前,回到了鲁迅那个时代,在咸亨酒店,遇到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在街头,目睹了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祥林嫂……
坐在历史悠久的咸亨酒馆,没错,就是孔乙己天天都来的那个酒馆,我沉醉于鲁迅小说中:客人慢慢散了,老板娘仍旧在噼里啪啦拨着算盘,孔乙己颤颤巍巍地走到门口,仍旧是那句话:“给温碗酒,加一碟茴香豆,账明天一定还。”说着,就穿着那身破烂不堪的长衫,轻轻地坐在我面前,一边嚼着茴香豆,一边向我诉说他的不幸与痛苦,不禁老泪纵横……我同情孔乙己,更多的是同情那个时代的最底层的老百姓。
我再一次沉醉在鲁迅的世界里,是在鲁迅故居前。我轻轻地向同行的`人介绍着,说着鲁迅的故事。我多希望鲁迅先生能笑一笑,可当我来到鲁迅铜像前时,他有的只是一脸的深沉与忧伤。别人也许看不懂,但我看到了他的眼睛里,写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告别了鲁迅故居,告别了绍兴,我仍久久不能自拔,鲁迅的民族情怀让我敬佩,悲天悯人的情怀更让我视为知己。但同时,我又有些欣慰,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些沉醉在鲁迅世界的日子,使我顿悟,使我感慨,使我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