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鲁迅的作文3篇
有关描写鲁迅的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鲁迅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鲁迅的作文 篇1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描写鲁迅的作文 篇2
他的目光,如剑的锋芒一样,锋利无比;他的神态,如泰山一般,十分稳重;他的和蔼,如母亲的爱抚一样,令人向往。
他的笔锋,如匕首一样犀利;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个人便是鲁迅,在伟大的爱国诗人臧克家眼里,他是永存的,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大公无私,他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所以他可以万古流芳,名留青史,家喻户晓。而自私自利的人,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此时,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头真正的老黄牛,孺子牛。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笑谈碰壁时,他是那么和蔼、幽默、风趣、乐观。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作为棍棒,使小侄女的心受罚,这是真正的教人之道。此时,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那样的幽默、风趣。
在《一面》这篇文章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青年的人。关心青年,在他的心里就像关心他自己一样。又有一个青年得到了他的帮助,这使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暂时平静下来。此时,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那样的热心。
老黄牛、孺子牛、和蔼、幽默、热心、舍己为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永垂不朽!
描写鲁迅的作文 篇3
在我们平常的认识中,鲁迅是一个坚强的,犀利的,宁愿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可尽管他对敌人的'批判有多么犀利,都无法掩盖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那份柔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成长中不断蜕变而由柔软走向坚硬的人。
从小,他家境殷实,每天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到百草园中与自然”相依相戏;听长妈妈讲各种离奇而又有趣的故事;跟小伙伴们乘船去偷”罗汉豆,赏社戏;听闰土讲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从未接触过的有趣的事,即使在三味书屋里,也能寻出一丝乐趣生活富足的他,无忧无虑。《朝花夕拾》中所描绘出的美好的童年时代,支撑着后来的鲁迅,去面对当时中国的一片黑暗,让我们认识到了那个纯朴,快乐的鲁迅
到了他青少年时代,就不再有那么多的欢乐了。这时他家道中落,祖父入狱,父亲的病也日益严重。致使他时常忙碌,在药店之间奔波。可后来,庸医当道,他的父亲也去世了。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欢乐、无忧无虑。沉重的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也将他推上了那段人生的迷茫期。那时依旧柔软的鲁迅,根本无力抵抗。那时的他,初尝人间的艰辛与疾苦。
之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方惨败。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而鲁迅也走上了赴日接受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的道路。父亲被庸医害这件事对他的影响,促使他学习西方的医学,希望可以拯救中国广大民众。在仙台,藤野先生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帮他度过了那个国破家亡”的迷茫时代。而这迷茫时期,也让他产生了一种念头要挽救中国人的灵魂。
在现看日俄战争”影片的过程中,中国民众的看客行为”彻底激怒了鲁进。我们伟大的民族战士,坚硬的,犀利的鲁迅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他弃医从文,专门写一些犀利的文章,不断努力着,去唤醒当时愚昧无知的,昏昏沉沉的中国民众。他用那极具批判性的
杂文,用他的七首和投枪”,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民众无知的心与灵魂。用他的小说,把虚拟的人物带到了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给国人敲响了警钟。
读完鲁迅的文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了解了那个曾经天真,柔软的鲁迅,迈着艰辛的步伐,一步一步,成为了坚强的、犀利的民主战士,读他的文章,我们也看到近代中国时期民众的无知,让我们更为了解了他希望拯救民众的心与灵感的热切。明白了这伟大的民主战士,为了民族的复兴,不断努力着。我相信在最后我们都会蜕变成如鲁迅一般坚硬的,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