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抹不去的记忆作文四篇
精选抹不去的记忆作文四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抹不去的记忆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1
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童年,那些都是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而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呈现一幅画面,每当想起它,总是让我感到无比悔恨和深深的歉意。
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爸爸妈妈都在田里干农活。或许是爷爷奶奶偏爱大伯,对我们家什么事情都不管。我只好一个人在家照看瘫痪在床的姐姐,那时候我还很小,只有4岁。
姐姐突然对我说:“小知画,把我拖到你的床上玩儿,好吗?”当时,我非常听姐姐话,我们两个人的床是并排的,我在拖着姐姐的上身往我床上挪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姐姐的双脚被被子裹住了,我一拉,一不小心就崴了!
姐姐先是忍着眼泪,不忍哭出,怕我担心,后来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哭了。我看到姐姐一哭,心里也很难受,手足无措,也跟着哭起来。
妈妈或许是预感,或许是不放心,就回来看看,妈妈一听见哭声就慌慌张张,一进门就傻了眼,看到我们这哭成一团的姐妹俩。妈妈问清缘由,便是又急又气,又是不舍,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了下来,哭着喊着要打我骂我。姐姐在一旁哭着,并护着我,心疼地说:“别打她,打她,难道我的腿就能好吗?”
听了姐姐的话,我非常惭愧和后悔,想大声对她说声“对不起,姐姐!”可怜的姐姐在床上连坐都不能坐,不知道大千世界的美好。我多么希望她能够好起来,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将来也能拥有幸福的家庭,过上幸福的日子。我多么希望姐姐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啊!
现在,每天床前的陪伴,照料姐姐的一日三餐,我照顾姐姐的“护工”生活已经有好多年,但是每每想起这件事,总让我充满歉疚,成了我童年那段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2
每次吃面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周庄的顾老师。
记得是我们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对我们说:“呆会儿有个周庄的老师被抽到给你们上《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到时候可要好好表现哦!下一节语文课她来帮你们上,和你们见个面,好不好啊?”“好!”我们齐声答到。“哦,对了,她姓顾。”老师又说道。“知道了!”
“丁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全体同学都期待地望着门外,想看看进来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哇~”这个老师好漂亮啊——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弯弯的柳叶眉下是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似乎能看穿一切,瞧,还带着微笑呢,两个酒窝更显出她的可爱。
“大家好啊!我姓顾,要帮你们上《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甜甜的声音使我们立刻迷上了她。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点,“同学们,这是什么啊?发挥你们的想象。”“黄豆”,“大饼”,“虫子”……后来,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件关于她生活中的事呢!
有一天,她去饭店吃饭,菜单上的名字五花八门,有个叫“三味圆”的名字立刻映入眼帘,老师想:难道这个菜有三种味道,那我可得尝试一下了!
没过多久,菜就上来了,老师一看就呆了:这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面筋吗?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来这个饭店吃的不是菜的味道,而是菜名啊!
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所以一直在笑,要是语文老师,早就要开骂了,可这个老师却没有,她对我们说:“等一下上课的时候,你们可以笑,但是是微笑,而不是哈哈大笑哦!”
上完了《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老师刚走,我的眼泪就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我是多么喜欢这个老师啊!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几月几号,我坐在哪个位置,她的笑容也时刻出现在我的眼前……
啊!顾老师,我真后悔当时没向你要联系方式,如果可能,我真的好想再见你一面,你会再帮我们上一节课,但我知道,这只是幻想罢了…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3
每个从山村走向外面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都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老屋里装着我们流逝的时光,紧握着我们生命的根系,我们是随风飘浮的风筝,“老村庄”与“老屋”就是牵扯风筝的一缕丝线。我们向往遥远的天际,挣扎着往远方飞翔,我们又不时地回首眷顾,因为它在自己的根系中有着强烈的安全感、对飞出的老“巢”有着深深的眷恋。
回到老家的老院子,走进每一个熟悉的角落,我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门前的那颗百年老榆树,见证着这个院子的变迁,显得那么沧桑刚毅。这个斑驳破烂的老院子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不忍心也不会将这些记忆丢失。
记忆中老院子的下面还有一个老老院子,是我家祖先住过的几孔烂窑洞,童年的时候,几孔破窑洞门敞开着,黑魆魆的,每次路过那个破烂的院子都有点害怕,我们在里面捉麻雀、捉乌鸦,大人害怕窑洞垮塌,就说里面有鬼呢,以致我十几岁上学的时候都不敢进去,只记得窑洞很宽大,窑洞的掌子上还套着一孔小窑洞,据老人说,那是用来躲藏土匪的,也许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后来大哥成家要修建新窑洞,就把这个老院子填埋了,老老院子的模样已经远去,小时候听伯父说过,民国九年海原大地震,老院子的几孔窑洞垮塌了,把一缸铜麻钱和几块大木板埋到地下,由于当时伯父尚在襁褓,没有记忆,谁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后来在爷爷手里,才修建了现在这所老院子。三孔窑洞门是那么窄小,没有窗户,只有窑洞最上面一个窗眼,被烟熏的黑乎乎的,老式的木门没有上过油漆,开关起来嘎子嘎子的响,很不灵活,窑洞里面堆放着一些破烂,只有墙壁上的泥皮还很光堂。那时候虽说人穷,但力气不穷,窑洞挖的很宽大,泥皮抹得很光,整个窑洞的流线很周正,窑洞里外没有一块砖,全部是黄土打的基子和泥巴砌成的,虽然很简陋,但不难看出主人的细心和匠人精湛的土活手艺。窑洞对面院边,是父亲带着大哥二哥70年代末修建的三间土房子,也就是我们弟兄曾住的地方,早已坍塌的不成样子,唯有几堵土墙还能看出原来的模样。
30多年前,我从这个老院子走出,至今难以忘却老院子的每个角落。我挨个窑洞仔细的.看着,任凭思绪的大门慢慢打开,发现在父亲住过的窑洞墙壁上最显眼的地方,贴着一张我1982年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喜报,我费了很大功夫才剥下来。我找遍老院子每个角落,寻找那段逝去的记忆,其实就想很早以前玩过的一把枣木棒槌,这把枣木棒槌,我们小时候,当做手榴弹投掷的玩,听母亲说,搬家的时候看到没有啥用场,就遗在老院子了。
说起这把枣木棒槌,很有一段历史了,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甘陕发生回乱,我们家几十口人被回民乱军杀害,我的太爷爷为了活命跑到陕西凤翔一带躲藏,十多年后回乱平息了,带着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老婆回到了老家,这个陕西老婆婆就是我爷爷的母亲,从陕西上来的时候竹背篓背来两件陕西地方家什,一个纺线的纺车,另一件就是那把枣木棒槌。
后来我出差凤翔扶风一带做过简单的考证,陕西关中一带,至今还能看到妇女洗衣服时候,把衣服放在河边上,垫着石头上用棒槌捶打,而我们老家一带,没有人用过,也没有枣木制作棒槌,因为,黄土地方连看的石头都难找到,哪里有垫着锤衣服的呢,纺车就更不用提了,环县气候干旱寒冷,种不成棉花,拿什么纺线?这个“先进机器”在我们老家一带根本就没有用场,可见太奶奶从陕西上来的时候深谙纺织浆洗之妇道,不忘带着自己的生活用具,遗憾我们家这件“文物”已经找不到了。留下的只是老人只言片语的记忆和传说。
走出老院子,一种难以表达的思绪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但最为重要的感想就是老村的老院子对我们的的赐予和温暖,我们几代人的生命与成长都是这所老院子给予的。这所老院子是我们初飞的“巢”,是我们一生一世怀念感戴的“巢”也许回老院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或许这个“巢”已物去人非,早已倾落;但我却将它小心地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甚至在寒冷阴暗的冬夜,一个人将它细细地品味与回想。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 篇4
金色的童年,在嬉戏和天真烂漫的笑语中流去了。留下的是一串串美好的回忆。但也有不堪回首的憾事。就有这样的事,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在空调、电风扇的帮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树下乘凉,挥动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还骄傲地叫着:“知—了—”。
然而就在这时,“游击队”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桃园的桃子。我们一进桃园全乱了,抢着摘桃子吃,却没有注意看桃子的老爷爷没有睡觉,没多久“游击队”便全军覆没。
老爷爷用严肃的目光看了我们很久,嘴角抽动了两下,铁青的面孔露出发怒的神色。我吓得浑身发抖,刚摘下的桃子“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偷偷地看看老爷爷,不知该怎么办,出乎意料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打我们也没有骂我们,他叹了一口气,温和地说:“你们看,这些桃子长这么容易吗?现在,快要熟了却毁在你们的说里。”“买你的还不行吗?”我壮着胆子问。“买?就这几个吗?你们看看瞧瞧给你们糟蹋了多少桃子。”老爷爷说:“唉,算了,看在你们的份上,你们走吧!”一听这话,我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只见老爷爷弯着腰,用粗糙的手拣起我们丢下的桃子,我似乎看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惜的泪水。
这时,我后悔极了,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被我们糟蹋的桃子也是农伯伯用血汗换来的呀!
从此,我欠下的一笔“债”,不单是对看桃子的老爷爷的,也是对千万个养活我们的劳动人。是他们用自己血汗哺育着我们成长,我要做一个想老爷爷一样珍惜劳动果实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三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件事,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