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69篇

发布者:年长者是也 时间:2022-12-3 01:21

家乡的风俗作文69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69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家乡的风俗作文4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说的就是香肠、腊肉。这些味道是我的家乡重庆过年时不可缺的年味儿,是记忆中家的滋味,灌香肠、熏腊肉也就自然成了重庆过年的一种仪式、一种风俗,重庆人碗里有了香肠腊肉,才叫过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庆大街小巷、村头村尾灌香肠、熏腊肉的时候。家家户户阳台上无一不用晾衣杆挂满了腊肉香肠,看上去喜庆无比,浓浓的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好奇地看她将新鲜猪肉绞成肉丝,加以配料调味拌匀,接着套上“肠衣”,最后均匀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结后用一根绣花针放掉多余的气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准备香肠是年味儿的开始。

灌好香肠,也不能忘记熏腊肉。飞速发展中的重庆过年年味儿最浓的,除了香肠,非腊肉莫属。当腊肉挂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间,那种俗世的热闹和烟火气又回来了。“重庆的腊肉沿袭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秘方,“外婆一面用各种材料熏制,一面对我说”使腊肉从鲜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能让肉就不坏。“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制是为了这些啊!“不错,而且这样还能使得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外婆耐心地继续讲到。原来一块腊肉也有这么多学问!

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到了香肠腊肉可以摆上餐桌时,春节就正式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块儿,享用这独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满是年味儿的浓厚气息。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哦!过年喽!”你猜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兴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点燃,只听见“砰”的一声,炮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突然头顶上“噼噼啪啪”的吓我一大跳。啊!原来是鞭炮啊!虚惊一场!终于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见哥哥拿出一个“大三角”,用打火机一点,那“大三角”喷出了五颜六色的火星,正当我们以为它快熄灭时,突然,天空又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来。

你们知道这天为什么叫除夕吗?而且还要放炮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从前,山上有个怪物,叫做“夕”,“夕”无恶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动物吃人,谁见了它都吓的魂飞魄散,人们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后来,有个神仙告诉人们吓跑“夕”的方法。第二年,当“夕”再下山时,突然发现大量的火光,“夕”惊慌失措,这时,到处都响起了爆竹声,“夕”更是惊恐万状,立刻拔腿逃跑,从此,“夕”再也没有来害人了。

当然,我的家乡过年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饺子,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幸运;还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变成了“大富翁”;还有吃团圆饭……

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包含着炎黄子孙浓浓的情感。

家乡的风俗作文6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然而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然而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家乡的风俗作文7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爸爸买了一只甲鱼,我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爸爸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我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我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我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爸爸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我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我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我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爸爸从我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爸爸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我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它,挺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一副富贵相,这就是我的最爱———饺子。

饺子有很多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肉馅的饺子了,肉馅的饺子挺着一个大大的圆肚皮,活像一个大腹便便的大将军。饺子的边缘有一圈花边,像是戴了一顶“将军帽”。饺子的皮很薄,里面的肉馅若隐若现,好玩极了!别看饺子的外形令人发笑,可是它的味道却是一级棒!吃饺子时用筷子把饺子夹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清香飘进了你的鼻子,闯入了你的味蕾。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了!饺子中的汁水立刻在唇齿间消散开来,再轻轻一咬,一股鲜嫩的肉香伴随着葱花的清香一起,在唇齿间徘徊,那股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饺子的做法很简单,饺子是萝卜肉馅的,做饺子馅时,要先把萝卜剁成丝,然后把一块鲜猪肉剁碎,接着把两者和在一起加上葱花。味精和胡椒粉等,当然也离不开盐。开始包饺子了,先把面揉成长条,切成许多小块,接着把这些小块用擀面杖擀成薄皮,皮不能太薄,否则在锅中一煮就会烂,包饺子时,先把少许馅放在皮中央,然后将皮对折,把皮的边缘用力捏住,一个饺子饺子就包好了,最后把饺子放到锅中煮10——15分钟,饺子就做完了。

吃饺子时,先往一个小碗中倒入一些醋,再倒几滴香油,用筷子夹起饺子,轻轻蘸几下,放入嘴里,先一口咬下去,然后再细细品味它的“细”味道。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美食!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炮竹声下,映照的是扬起笑的脸。很久没有,如此畅怀的开心,如此肆意的快乐。我过年,我快乐。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春节习俗——吃饺子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习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伴随着时间的脚步,除夕夜到来了,我特别开心。

这一天,大街上人山人海,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的、幸福的笑容,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忙碌着、欢笑着,热热闹闹的新年。

下午,外婆早早的开始忙活了,先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我看见厨房里有鱼、有肉、有虾、还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我仿佛已经看见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大餐。

晚上,外面更加热闹了,大街上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在这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啪啪啪”的鞭炮声带给人们的是喜庆、欢乐和愉快。

开始吃年夜饭了,看着一桌丰盛的晚餐,我胃口大开,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起了年夜饭。晚饭后,我和舅舅走到门口,开始放起了鞭炮和烟花,烟花飞到天上像五颜六色的花朵,绚丽多彩。

回到屋子,妈妈正在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激动人心的音乐,华丽的舞台,随着主持人的祝福,节目开始上演了,有小品、有唱歌、有相声、有舞蹈,各个节目都很精彩,演员们的表演带给观众的是欢乐,我最喜欢的小品是《五十块》和《捐助》,这些节目都很有意义,让我捧腹大笑的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

这个新年过的真开心,我又长大了一岁,一定会更努力。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日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完美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能够捏成不一样样貌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貌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之后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当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照我们东北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就开始了。这一天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在这一天,家家都和过年一样吃饺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按照东北传统习俗,这一天要进行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把屋里屋外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到了二十八,就要开始蒸馒头了,这是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一到过年,就更热闹,我们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儿女们都要尽量回家,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团圆饭的菜必须要有鱼,有鸡。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团圆饭的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老人和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祝贺孩子们又长了一岁。大家一块儿放鞭炮,希望赶走过去一年的种种不愉快,高高兴兴地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一帆风顺,家庭幸福美满。

过年时,那红彤彤的对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门前都贴上春联,喜气洋洋。至于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各家门前都红彤彤的,对联市场红彤彤的,大街小巷也红彤彤的。那火红的对联,鲜艳的中国红,红出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红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节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灯会。大红灯笼要一直挂到三天以上才能结束。

一眨眼,到了二月二春节就结束了,学生们就要去上学了,大人们也照常做事了。在东北,年,过得分外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不过要说最隆重喜庆的,那就非春节莫属了。

因为奶奶是北方人,我们家还是保留了除夕夜里吃饺子的习惯。还记得除夕那天,小孩子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随心所欲地看会儿春晚,玩会儿游戏;大孩子们难得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喝喝茶;老孩子们一起打牌,叹气声,欢笑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十一点左右,长辈们就很自觉的起身去了厨房和餐桌。我和妹妹去看时,只见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做饺子。爸爸正在大碗里和面,先往面粉里加水,再用手细细的和匀和开来,和好的面又白又软。奶奶在做饺子馅,把剁好的肉末,白菜和着葱花,酱油等调料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完成后色香双全。看着大人们忙这忙那,我也忍不住自告奋勇地参与了包饺子的行列。爷爷包的饺子个个精神抖擞,排成方阵站在桌子上,而我包的饺子却像泄了气似的,只好甘拜下风。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煮饺子,在奶奶的指挥下,饺子们像一个个游泳健将似的排着队扑通扑通地跳入沸腾的开水中,不一会儿便煮好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前吃饺子。在旧社会,普通百姓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现在我们虽然每天都可以吃上饺子了,但是在除夕夜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仅是食欲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风俗,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家乡的风俗作文16

人的一生,扑朔迷离,唯有心灵皈依,才能看穿。

风,吹动着悠悠的白云,也吹动着经幡,可吹不动的,是人们的坚持。那遥远的地方,便是人们一生所坚持的信仰。天籁一般的歌声穿透着人们的心,带着内心的纯洁,满腔的虔诚,一步三磕头,向着高原之巅,雪域圣殿走去。布达拉宫,这个神圣的地方,就矗立在这。这里,是人们的归属。又是一次日出,仿佛听见了晨曦的钟声。那镀金的大钟所发出的声响,回荡在布达拉宫,活佛传颂着藏经,似乎,就在耳畔旁萦绕。经过多少次的日升月落,才得以到达。才到达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一路上,是无数的坎坷,可不正也看穿了这世间,找到自己应该所处的方位。他们活着,就只是单纯的为了这个信仰,就算与时间为敌,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不变的是依然坚持着这个信仰。

他们将心皈依给佛祖,献出纯净的灵魂。他们,不同于其他的念佛人,他们,为的不是祈福,而是自己的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承佛慈力众心信乐。心,皈依于此,不变的纯洁。也许,在世俗的目光中,这就是不可理喻,就是痴心妄想,但是,他们又是看得最清楚的人,这世间的纷纷扰扰,早就不是一回事。抵挡住外界的攻击,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皑皑白雪上,留下光荣的印记。

人,总是会迷失了自己,寻找不到在这世间的意义,但朝圣者们,总是活得比别人更为清醒,因为,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该坚持的东西。布达拉宫,这个在高原之巅的雪域圣殿,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朝圣路上,雪域中的那一抹高原红是那样质朴,他们的脸上荡漾着虔诚和满足,澄澈、灿烂,一如通透的蓝天。

家乡的风俗作文17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也是非常热闹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各种零食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鸭,鱼等,看了就想吃。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新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呢!

过年真好,过年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18

无论是什么节日,应该都有一些习俗吧,正因为这些习俗,我们才感受到了节日的美好。

吃饺子

今天是过年的前一天除夕,妈妈正在包饺子,先是擀几个圆形饼,然后把饺子馅放进去,再用手把饺子皮给捏好,这样就可以下锅了。我也想学一下,不过包了几个都歪歪扭扭的,什么也不像。饺子煮熟后,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吃起了饺子,享受着我们劳动的收获。我想干什么都会有困难,但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我以后会更加努力。

贴对联

春节早晨,我正在睡觉,忽然把爸爸我叫起来,告诉我起床帮他贴对联,我只好勉强答应了。贴对联时,爸爸让我按着对联,他负责把对联用胶带粘起来。对联可真难贴,我才贴了一个就不想干了,我心想什么对联,贴一次就行了,干嘛年年贴,真是累死人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是人们过年的风俗,这样才称得上过年。

放烟花

春节傍晚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放烟花了,不过人还很少,烟花也不多,过了一会儿,人就多了起来,烟花也多了,颜色绚丽多彩,有蓝色的,有银色的,有红色的等等。许多人都出来了,我也不例外。烟花中最美丽的就数蓝色的了,蓝色的烟花点燃时,天空猛地一蓝,真是漂亮极了!烟花放了许久,真是震耳欲聋,等烟花放完之后,人们还迟迟不肯离开,沉醉在其中。

过年是我们的节日,它的习俗是流传很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9

今年过年没回老家,不过在杭州过年也是极开心的。

还没到年三十,每天早晨天刚刚亮,小区里就此起彼伏地响起鞭炮声。鞭炮声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清脆时而沉闷。年三十越近,年味越浓。

年三十上午,姐姐特地为我家送来了巧克力、蛋糕、奶糖和家里做的风味小吃。爸爸在厨房里不停地忙来忙去准备着团年饭,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中午时分,一桌丰盛的年饭已端上餐桌。爸爸说,团年饭中的鱼、肉、豆腐都是团年饭的必备菜单,象征着“年年有余、红红火火”。

晚上,是年味最浓的时候,鞭炮声响成一片。爸爸和我一也起点燃买来的“仙女棒”、“金箍棒”等烟花,烟花燃放出五光十色的火光,非常美丽。

年初一,整个杭州都笼罩在雾霾中。推开窗户,竟连对面居民楼的轮廓都分辨不清。现在许多城市都因为大量燃放烟花,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微尘无法散去,形成雾霾。

从初一开始,陆续有小区的两位姐姐邀请我们去她们家做客。在登门前,我和爸爸专门去水果店挑选了拜年的礼品,爸爸说,这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从大年初一开始,就陆续为亲朋友好友拜年,拜年一定不可以空手,这是基本的礼节,也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姐姐们家的菜都非常丰盛,不仅有各种肉食,还有海鲜、小吃、饺子,平时的拿手好菜几乎全都端上了饭桌。大家一边拉家常,一边吃饭,爸爸还和长辈们一起喝了点酒,非常开心,虽然我们不是一家人,但却胜似一家人。

虽未回到老家,但在杭州过年,却有着在老家一样的年味,有着在老家一样的亲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20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21

在我家,有一把已经十几年的藏刀了,它是银色的,上边绣着许多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花纹,唯一能让我看清楚的,就是一只凤凰和一只龙,它们绣在刀鞘上,看上去很精致。

这把藏刀,听爸爸说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朋友,去**时,送给爸爸的,在我六岁时,爸爸就把这把心爱的刀送给了我。

爸爸说藏刀是藏族人随身携带的工具,在他们那里。藏刀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用它宰羊、防身,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藏族人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藏刀,这也是一种成为男子汉的象征。

我的这把藏刀很锋利,轻轻用手一碰,就会发现你的手上面就会有一道口子,这把藏刀如果套着刀鞘放在太阳底下,就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它的刀刃已经生锈了,不再像当年那样如同镜子一般闪光耀眼了。

我认为藏刀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我的床垫地下,一来可以让我有一种安全感,二来可以防止我晚上做噩梦,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力量和勇气,让我感觉一下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样,我就不再感觉到孤单、害怕了。

我经常玩这把刀,动不动就看一下,越看越觉得越来越有趣,甚至还感觉藏刀上边的花纹像幽灵,说得也是,它上边的花纹的确很稀奇古怪,我真想知道他真正的含义呀!

我非常喜欢这把藏刀,因为它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家乡的风俗作文22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所以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

团年饭,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它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团圆、幸福美满。

我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的情景,烟火很漂亮,大家都和开心。但是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有点遗憾……

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说的话。所以过年谁最开心——就是我们小孩!

家乡的风俗作文23

新年,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全国上下,早早的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都希望全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过个团圆年,预示着一年能有个新的开始。

关于过年时候的一些小风俗,每个地方都不同。自打我小时候,就知道,在大年初一早晨,放开门炮之前,家里的人是不可以打喷嚏的。如果,不小心没忍住打了喷嚏,就得好几次去祖坟上烧香,放炮,反正挺麻烦的。所以,每年大年三十,我爸爸就早早的准备着第二天早点起来放开门炮。

关于放炮,还有个风俗就是,年三十晚上放了炮以后,谁也不可以去别人家里串门,就在自己家里。而他这里的习惯确实,年三十晚上,放了炮以后,年轻人才开始去别人家里玩闹开始了。

还有个风俗是,正月初一早晨,太阳没出来之前,是不可以往地下洒水的。煮饺子的水,都是前天晚上准备好的。他们这的风俗是,正月初一一整天都不扫地,不到垃圾。

共同的风俗是,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回娘家过春节。正月初一那天,不可以拿针做活,不可以说脏话,大人不可以打骂小孩之类的。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些风俗的由来和这么做究竟有什么好处的。只是,感觉,正因为有了这些小风俗,小禁忌,才让过年变得与平时更加的不同和有意义。

因此,抛开所谓的迷信呀什么的,还是很感谢这些小风俗,给我们的新年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家乡的风俗作文24

春节,就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春节就开始了。人们也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称为“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迎接新年。我们家也一样,妈妈忙着洗衣服,换床单,我帮着拖地板打扫卫生。一天下来,屋子变得干净,整洁。农历腊月二十九是“小除夕”又为“上供请祖”日。在以前,这天上坟请祖的仪式格外郑重,家置酒宴,焚香于户外。而现在,这个仪式逐渐消失了,我们只是在家里进行简略的祭祀。

农历腊月三十又称“除夕”,它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日子。因为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消灾祈福”。现在又对它赋予了新的意义——“合家团圆”。在这天,不管职位是高还是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要匆匆地赶在除夕前,回家去吃一顿年夜饭。

除夕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都穿上了新衣服,打扮整齐,带上大小的礼物去外婆家吃团年饭。一进家门,就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让我垂涎三尺。好不容易熬到吃饭的时候,我立即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大人们唠着嗑,叙着旧,边吃边开心地聊着。这时,我们小孩就乘机去说几句祝福的话,必定会得到许多的红包。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欢乐的乐鼓声中,精彩的小品,幽默的相声,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声依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家人看着笑着,浓浓的亲情在屋中蔓延。

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以前人们互相走访拜年道贺的日子。而到了当今,人们利用这个大假出门旅游、家中上网、朋友聚会。

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最中国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25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在街上卖的现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总之春节对联是少不了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26

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跳马灯是是我们溧阳民俗文化之一,已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观看跳马灯是我们们过春节必看的传统节目。今年却是个例外。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地方发生瘟疫,无良药可救,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起纸人纸马,扮成各种神灵,嘴里念念有词,跳出各种障法,以祈福消灾。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马灯有毛竹编制成框架,用涂上鲜艳颜色的纸裹起来,神态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旗鼓铳手等相应的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面具,其余的身着黄裳。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场面壮观。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有小圈变大圈,先慢走再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分头作战,几个回合,人喊马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奏出高昂激越,时而奏出急急风。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战将欢欣鼓舞,逐渐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逐渐排列出‘五谷丰登’阵图。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边变换,边跳跃边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与灯,人与马之舞,让人心动,让人难以忘怀。

跳马灯,作为我们溧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习俗文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给一年一度的佳节带来喜庆的气氛。

家乡的风俗作文27

寒假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要去白鹿塬影视城,走在路上我说:“妈妈我们来玩成语接龙吧。”因为我小,妈妈说不会的可以用词语代替,一路上我们说了很多成语,有的成语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的,我也是长了不少成语的知识。忽然听到妈妈说“我们到了!”此时我和妈妈心里是又激动又兴奋。

我们走过了古老的城墙和一个长廊,我看到街边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和美味的小吃,真想每一种都品尝一下!哦,对了!我还看到了舞狮子,一个人举着狮子头,一个人拿着狮子披风,两个人扮成狮子跳桃花桩,从最低的梅花桩到中间的梅花桩,狮子配合着鼓点,胸有成竹的在梅花桩上跳来跳去,随着鼓声越来越密集狮王发起了挑战,他向细细的钢丝走去跳到了最高的桃花桩现在狮王离地面已经有六米多了!我和妈妈都惊呆了!大家一起鼓掌为精彩的表演喝彩。

看完表演妈妈说:“你一定要向扮演舞狮子的两个人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

看完舞狮子,我又看见了小糖人。火上有一个热锅,锅里面有融化的糖。因为我属牛,所以阿姨帮我做了一个可爱的小牛。阿姨拿起大勺子先画的是小牛圆圆的小脸蛋儿、粗壮的牛角、圆溜溜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和嘴巴、庞大的身体,还有强壮的四肢和尾巴。阿姨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进行造型,一气呵成。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小牛在阿姨的手下显得栩栩如生,非常的可爱。

到了傍晚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家了。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到处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提起过年,就不得不谈谈我家乡——东北的新年了。

东北,特别是农村,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已经有了过年的感觉了。腊月二十四扫房,腊月二十九之前大采购,蒸枣馒头和鱼馒头,为新年做好准备。

大年三十儿一大早,家家户户就贴好对联和福字,门前挂上红灯笼。出门在外的人也都会在三十儿前赶回家,在新年这一天,一家人一定要团团圆圆才好。

北方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在大年三十儿守岁的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用来包饺子的面不能全都用光,要剩点,说这样是年年有余粮。包饺子也不能干巴巴的包,要在饺子里加点料。通常都会在饺子里放几枚硬币,预示着有钱。说是能吃到加“料”的饺子会好运连连,小孩子们也会为了吃到“好运”而多吃几个饺子,或者是动点儿心眼儿,包饺子时,偷摸在饺子上做个记号,然后在吃饺子时仔细观察,看看哪只饺子肚子里暗藏乾坤。

早在三十儿前,每家每户就买好了大堆大堆的鞭炮,到了除夕夜,吃饺子前先点上一挂长长的小鞭,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十二点的钟声,新年就到来了。

到了初一,就要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孩子们穿上里外都是口袋的新衣服去拜年,回来的时候,每个口袋都是鼓鼓囊囊的,脸上美滋滋的——既得了压岁钱,又得了一大堆的糖果。

从大年三十儿到正月十五,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赏灯,再热闹一回,春节就算过完了,十五之后,大人都回到工作岗位,孩子们则在意犹未尽中盼望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29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30

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是不同的,而我们宁波的风俗又是一番风味。

鞭炮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东西,它那“呯呯叭叭”的声音给过年增加了不少的喜庆欢乐的气氛。说起鞭炮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总是在除夕来做坏事,为了赶跑“年”,于是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年”被吓跑了。鞭炮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喜欢了,什么“降落伞”、“满堂红”、“冲天炮”……每一种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而我最喜欢的要数划炮了。别看划炮小,但是很安全。只要像火柴一样轻轻一划,点燃一扔,过一会儿就爆炸。有一次,我一不留神扔到了一只小狗面前,小狗吓得退后三步,见划炮没爆炸便上前去嗅,不料,划炮一溜白烟爆炸了,吓得小狗夹着尾巴慌忙逃走。

“雪白一群鹅,客人来了赶下河。”你可别被以为这写得是乡村风景,这可是我们宁波另一个习俗。过年时少不了走闲访友,宁波汤圆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佳品,糯白的汤圆就一只只小白鹅,只要你咬上一口,油香就会流满整个嘴,真是名不虚传啊要。

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一天年也就过完了。十五闹花灯、猜灯谜便是过年的最后一个节目了。每逢十五,社区便早早地挂好了一盏盏灯笼,到了晚上人们提着灯笼聚在一起。每个灯笼上都写着一个谜语供大家猜,猜对的人笑逐颜开的,没猜着的人那可是冥思苦想的。

这就上我家乡的年,有趣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31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过春节,也就是过年。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从我记事儿开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会在我们家门上,贴上红色的、非常喜庆的春联。母亲会给我们做一大桌子可口饭菜,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吃着、看着、说着、笑着、高兴着,时不时还会对节目或者演员品头论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觉。爸爸母亲他们到凌晨才回睡觉,人们称之为“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母亲给我穿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奶奶家,给奶奶爷爷拜年。每年春节,我们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奶奶家,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新年!进门先是给奶奶爷爷、姑姑姑父、大伯大妈等长辈磕头拜年,他们会高兴地给我发压岁钱。

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因为,这几天我不用写作业,不用弹琴,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就只剩下开心地玩儿了。不管去哪一个亲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红包,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再餐上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美哉!美哉!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总之,一个春节下来,我的肚子圆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儿“疯”了。啊!真“爽”!过年真好,过年真幸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32

在我们万州,大年三十,我们称之为过年,其风俗习惯很有特色。

过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这天,小孩子们可是有特殊权利的。当天,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都不可以责骂,必须得过完年之后。

吃团圆饭是过年的一个重头戏之一。除了有特殊任务,不然是必定赶回家吃饭的,而心灵手巧的妈妈也会做出一大桌美食。蒸鱼代表年年有鱼(余);而年糕则就代表一年比一年糕(高)。真是没想到,过年的这一大桌子美食竟然还藏着寓意。并且,吃饱喝足后,家族微信群里还会发红包,大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发,你发了我又发,个个像挣表现似的,生怕被人骂“小气鬼”,不断闪现的红包把我们小孩的手都抢软了,忙逗忙不过来呢。哎!如果微信有个自动抢红包的功能那可就好了。

放鞭炮可是过年的高潮。集中选择在大年三十的深夜12点放,这一刻,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当然得弄点“响动”,这几年,城市禁放烟花,需要到指定地点集中放鞭炮,要是在农村,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挣了大钱的人户还要燃放礼炮,那声响之大,就不说了,关键是此起彼伏,噼里啪啦,响声不断,一般得持续10多分钟,名副其实的山野奏鸣曲。

大年三十后,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了。春节的风俗也很多,我就不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3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4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与流传久远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过年时吃年夜饭、给孩子们压岁钱、贴对联、拜年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传说、一个故事、一种风俗。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会拿出摆东西的盘子,把各种好吃的零食摆放到盘子里,摆得非常整齐。还会拿出水果盘,摆上各种水果。摆上苹果,表示新年平平安安;摆上火龙果,表示新年红红火火;摆上橘子,表示新年黄金万两……妈妈还会拿出四个杯子,杯子里是放红枣泡的水,说是鸿运当头。

最后,妈妈打开大门,开始烧香并对着门拜三下,嘴里还念叨着些什么,应该是说一些新年的愿望和祝福。

初一的早上,全家人早早起床后各自穿上了新衣裳,互相拜年祝福。一家之主的妈妈连忙煮汤圆,并且在每个碗里放一些糖,煮好后都恭恭敬敬地坐在桌前吃,我觉得很有仪式感。圆圆的汤圆甜甜的,也预示着新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吃完汤圆,我们全家就出门去长辈家拜年啦,拜年可不能空手去,必须得提着礼品,比如牛奶,礼包,酒等。

拜年回来后,妈妈又开始忙着准备中餐啦。

中午时分,能干的妈妈端出了一盘又一盘的美味菜肴,一般都要做十个菜,代表十全十美。当然,桌子上必然会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接着,全家人开始举杯庆祝,一起吃快乐地吃起了团圆饭!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朋友们,你们那里过春节是什么风俗呢?赶快来分享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35

过年啦!过年啦!

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纷纷洒洒,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那里。过年时,通常都吃饺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下午两点左右,男人们准备好给祖先上坟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还有香和黄纸(给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的钱)。男人去上坟,女人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女人们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爸爸、大爷、二爷爷、小叔上坟都已经回来了。奶奶对大爷说:“把这上坟的供品给孩子们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20xx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到了明天四点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饺下出来,吃完后,我先给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36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