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3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3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3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 1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邵阳又称为“宝庆府”,那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家乡的习俗吧。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外婆会为儿时的妈妈和姨妈做上一串美丽又精致的小五彩粽并为她们佩戴,据说可以给小 孩带来平安。外婆会在门前和窗户插上艾叶菖蒲,还会给家人用这些药草泡成洗澡水,给全家人洗澡,这些药草可以驱蚊虫,防皮肤病。能干的外婆还会包上好吃的.粽子还有包子,这应该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吧。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 2
每年端午节,每个家庭都会做粽子。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豆、花生和红枣应该加入,而咸豆应该加入蘑菇、肉丝和盐。首先,将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加入米饭和馅料,用筷子插入几次,使米饭和馅料变得更硬,然后封口。嘴巴应该密封成三角形。
最后,用草绳把它拉紧。蒸过的粽子又香又好吃!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菖蒲和茵陈,可以驱蚊、保护健康、辟邪。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唯一的比赛。几艘龙舟排成一排,当哨声响起时,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线。
最先划到终点线并抓住旗子的队赢了。那是多么精彩的一场比赛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 3
我的家乡在武陟,哪里有美丽的公园,有四大怀药,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蕴养着我们一个个祖国的花朵!
每逢过年,我们的家乡最有年味,下面接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家乡的春节!
过年习俗:
1、年初一早上5点起床,吃饺子(年三十已包好),放鞭炮,不让拿刀、剪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而且规矩很多!
2、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走亲访友,把祝福声传遍大街小巷!让大家感受到过年的`习俗!
3、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大家都开始贴春联,有的还是家里年长的老人写的,而且很有文艺感哦!
这就是我们武陟县的春节,很有年味吧!所以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 4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5
快过年的几天家里都会准备花、对联、等等的摆设。家里也要搞大清洁,把所有不好的给扫掉,把新的.喜气迎来。
每次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忙着包饺子、弄大餐。每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年三十的那晚都能吃上一顿大餐。初一早上一定要吃饺子和汤圆。晚上会放烟花,很漂亮,很热闹。
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四处走亲戚拜年。钱包自然慢慢鼓了起来。会很开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 6
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再那里,我看到了与张家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比如说:“大哥哥和大姐姐的.结婚典礼仪式,在张家口这边都是在大饭店,新郎新娘敬父母、朋友、亲戚喜酒。在老家只是在家里面立一个很大、很大的锅,供新朋好友们用餐。自己想吃什么,就盛什么。非常好吃!
新郎去迎接新娘的时候,有锣鼓队走在前面,非常热闹。新郎把新娘娶回家的时候,有秧歌队迎接。然后,新郎背着新娘就回家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7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种习俗是正月十五十六晚上要点旺火。
十五的晚上,吃过饭后,家家户户的门前放一堆柴,点燃,看谁家的火焰高,就说明谁家这一年的工作、生活都兴旺发达。我和爸爸在点燃火焰,火焰很高,邻居家的.孩子也在看,爸爸让我们注意安全。
新年过完了,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马上就要开学了,但是不能玩了,这很矛盾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 8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大爸、弟弟一同在奶奶家过除夕。
晚上8点我们聚在一起看精彩的春晚节目,这样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牛莉和郭冬临主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都开怀大笑,的确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在12时左右可以放鞭炮,可是还没到点,炮声已连续不断,大概是人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想尽快送走牛年,迎来虎年。我们也不甘落后,爸爸拿出大鞭炮点燃,随着“呯、呯”的响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五彩的花儿,漂亮极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放鞭炮,空中绽放的.烟花也显得越来越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 9
那天晚上,我们都不想睡觉,我们都熬夜了。十二点钟,我父亲拿起鞭炮走了出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听到这个声音意味着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元宵节是又一个快乐的日子,我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下午,我们孩子们总是买一些小大炮和烟花,如蜘蛛炮、天空炮、烟雾弹等。天快黑了,爸爸不让我们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很开心。我们一玩得开心,妈妈就让我们吃汤圆。汤圆是一个用黑芝麻酱包裹的圆糯米球。只要咬一口,只要将香喷喷的糯米粉、芝麻酱等放入嘴里,就是甜味了。
转眼间,该去上学了。我的家乡在农村,我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节日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 10
年前祭祀,在农村,大人们都会买一些猪头和大猪腿,选一个好的日子到庙里上香,祭拜。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水饺,还要吃年夜饭,表示团团圆圆,而且在远方的亲人要回家吃饭。大年三十晚上,大人都会给小孩一些压岁钱。关门炮,开门炮,是必打的.鞭炮。关门炮在30夜12点前,开门炮则在12点后。临晨五六点时,大人会在门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有各种玩意,猪头,年糕等,到中午才收回。初二不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去庙里上香。元宵节到了,我们的元宵节是过正月十四,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吃糟羹的,糟羹是用芥菜,蘑菇等东西作成的。吃完饭,和大人上街看花灯,观舞龙,可热闹了,等这一天过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就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11
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习俗,就算是传统节日春节和中秋节也都是一样的,福建也是,在过节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你有了解过多少有关福建传统民间风俗呢?下面让我为你介绍有关福建的传统民间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福建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人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12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些节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人,是东汉的桓景。他的家乡有一个怪物叫瘟魔,走到哪里哪里得瘟疫。桓景的父母染上了瘟疫,桓景为了救父母,他翻山越岭,拜费长房为师,几年以后,他身怀法术,费长房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除魔的宝剑,还告诉他回家要给全村一片茱萸叶,一杯菊花酒,要让全村人登高远望,突然,瘟魔来了,桓景拿出降魔宝剑把瘟魔杀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13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 14
春节,春节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户户的门前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街上一个个灯笼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已经腊月,人们就像蜂蜜一样忙碌了起来:晒腊肠,腌白菜。在春节啊!也可以买到一些小东西:糖葫芦,玩具,风筝。各式各样的都有。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是这样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 15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家的风俗都是不同,而我家乡——四川,过年时也是独有一番风味呀!
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前一天的上午,家人们就已经开始准备食材了。家中的老人会炸酥肉,外表金黄,光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放在锅中,听着噼里啪啦的响声,闻着一股浓郁的肉香,不一会,四川的特色年夜小吃——麻辣香脆酥肉就大功告成啦!咬上一口,香中带酥,又有一些麻麻的味道,瞬间在口中“爆发",总是那么回味无穷。
团圆饭桌上,我们会吃鱼,寓意年有余;我们会将多会余的碗打碎,寓意岁岁安;大人们还会喝酒“猜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拳拳打中自己的.人生目标。
过完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在这一天里,我们会去“走人富”,就是去亲人家串门。大人们会聚在一起打“吉祥牌”大人们打牌,小孩子们就会在一旁倒茶。而且在四川“走人富”是一定要带上礼物,送上吉祥的话语,另外“走人富”一定要喝酒,这样是对亲人的尊重,但不能喝太多喝醉了是对亲人的不礼貌。
大年初一,小孩子们还会收到很多的红包。瞧!弟弟正向爸爸要红包呢,只见他跪坐在爸爸的对面,满脸笑意,那圆圆的脸上眼睛成了一条缝,那脸颊通红通红得像个小苹果。向来调皮的弟弟,今天却是如此的“安静”。拿完红包,不要忘记对发红包的那个人说:“谢您的大红包,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平安幸福……
四川的过年习俗就这样,家家户户,代代相传,四川的风俗,独特而有趣。虽然已经很久没回四川过年,但却依然让我流连忘返!
家乡的风俗作文 16
在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有自己过年的习俗,而我们的习俗——放鞭炮。
在今年春节前,我们买了许多烟花、鞭炮,准备到除夕夜开始放,买烟花时我一直对爸爸说,买最大的烟花。爸爸同意就给我买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终于,等到了12点,我立刻跑下楼放炮,可是我突然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炮,于是我问了爸爸,他笑着回答说:“因为放炮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没有烟花,所以有了一个关于鞭炮的.传说,‘从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后来有人知道了他的弱点——怕红、光、响,所以人们造出了鞭炮。’还发明了对联,留下穿红衣服,守更待岁的习俗。”
爸爸讲完后,我们便开始放烟花,爆竹。虽然烟花五彩缤纷,火树银花,但是我更喜欢鞭炮,因为每次放鞭炮都感觉年兽已经被赶走了。
放完烟花后,我查了一下爸爸给我讲得故事,原来那只是传说,关于鞭炮的来源—为了驱邪,一开始用鞭子抽地,后来有了火药,制作出爆竹,因为声音相似,就出现了鞭炮。
这次春节不仅玩得开心,还知道了关于鞭炮和春节的故事,真是一举两得。
家乡的风俗作文 17
宝鸡,是我的家乡。这里民风淳朴,有着各种风俗习惯。特别是过春节的时候,大家更注重这个传统佳节。
从腊月开始就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民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早上家家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谷物和豆类熬成的,有些人家还会放进去瓜果蔬菜。喝腊八粥,就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家中灶王爷的生日。外出的人都必须赶回家来,因为灶王爷要清点家中的人数。这天一大早,主妇们就忙着发面、烙饼,为灶王爷准备上路的干粮,到了傍晚灶台上就会供上干粮和焦糖,点上香和蜡烛,送灶王爷上天,主妇们嘴里还念叨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过了小年,就是人们准备过年时最忙碌的日子了。人们在家中进行大扫除,名曰“扫舍”,还要拆洗衣被、理发洗澡、购置各种年货、贴对联、贴窗花,里外布置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大人们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老鼠、虎头、黄牛……涂上色素后就放入蒸笼了!孩子趴在旁边,满脸期待地等待着花馍的.出炉。除夕之夜,长辈要给小孩子压岁钱,给压岁钱的来历,可大有说法呢!据说,很久以前有只叫“祟”的怪物,会在除夕夜趁小孩睡着时令他得病,变得痴呆。有一家人就给他的孩子一串铜钱让他玩,不让他睡觉。于是就渐渐演变成了压岁钱。除了发压岁钱,人们还要放烟花,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吃团圆饭,预示家人团团圆圆。吃完团圆饭,大家团团围在一起,看着电视,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初一到了,新年开始了。大人们带着小孩子走亲访友,互道新年好。这一天,人们不倒垃圾,否则被认为是破财。
初五也称“破五”,要吃饺子,饺子要包成元宝状,寓意聚财,红红火火。
月十五元宵节,人们要吃元宵,看花灯,各地还有社火表演:演员们踩着高跷,扮演成神话中的人物,在锣鼓声中,从街头走到巷尾,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必定出门观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最为喜欢。
过元宵节,春节的气氛就渐渐淡了下来,但直到二月二,人们才真正走出春节的氛围。这一天民间要炒豆子,取“金豆开花,玉龙释归”之意。“二月二龙抬头”,人们还要在这天剪发,寓意消除烦恼和忧愁。
春节隆重的来,又悄然地走了。人们带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又开始了工作和学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作文 18
俗话说:“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民族风俗,不一样民风民俗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午时,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向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向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可是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我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日,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完美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完美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期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风俗作文 19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 20
“孩子儿孩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说起大家东北的风俗,不得不提“腊八节”。
提起“腊八”,大伙并很熟悉。其实腊八节的别称还有大量,由于在这一天,相传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称“秘籍节”、“成道会”、“佛成道节”等。
腊八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时尚在北方。“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本是佛教节日,后来经过演变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节日了。
在大家这,过“腊八节”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了。腊八粥又称“七味五宝粥”、“佛粥”、“大伙饭”。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农作物制成的“工艺品”。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产物而有所不同。但其中糯米、莲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种食材,可别小看这一碗腊八粥,它盛满了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觉。喝起来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腊八粥就证明已经做好了迎接新年的筹备,并且好运很快就会来临,由于它象征着幸福。所以在节日间,大家这的邻里乡亲、亲戚朋友都会互相赠送腊八粥,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并把好运带给对方,这不就是圆满吗?
在北方,腊八节的美食除去腊八粥,还有色如翡翠的腊八蒜,那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所以过了腊八大伙就会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过年的筹备!办年货,大扫除,贴春联,穿新衣,还有更多忙的事情等着大家哩!
这就是我家乡的腊八风俗。其实不论是喝腊八粥还是吃腊八蒜,这背后蕴含的都是每一个人对于将来生活的美好期盼。那样,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21
转眼间,一年又匆匆的过去了,左顾右盼终于盼来了元宵节!
记得元宵节那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和我说今天是元宵节,赶紧起床和我一起去煮汤圆,我一听说是元宵节,匆忙的穿好衣服起了床,到达厨房和妈妈一起煮汤圆,听妈妈说这汤圆有好几种口味呢,有草莓味、蓝莓味、菠萝味、黑芝麻味,等等好几种口味。
咕嘟咕嘟,水终于开了,我等的花都谢了,我喊来了妈妈,妈妈说你把汤圆倒到锅里,说完,我就把汤圆倒进了锅里,他们像一个个的乒乓球,乱跳进碗里一样,还没过一会,就煮熟了,我把它们分别盛入碗里,我尝了尝,哇!这味道真的绝了,我居然吃到了一个草莓味的,太好吃了!吃完饭后,我把碗洗干净,放到桌子上,就去玩了!看到街上挂着红灯笼,红红火火的`,可美了!
今天可真是愉快的一天!希望每年过元宵节都可以像今年一样开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 22
我的家乡――枞阳,黄梅戏可是人人都爱哼上几段的,但是说实话,我在很小的时候一点也不喜爱这种类型传统的戏曲,由于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地唱个不停,一点趣味也没有。
但我上小学时,因在奶奶家看电视时看到一段黄梅戏,从此我对黄梅戏改变了看法,表演者的嗓音是那样轻柔,音乐也那样优美,听过将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或许,这就是黄梅戏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戏采茶歌很风靡,经宋代民歌的进步,元代杂剧的影响,渐渐形成民间戏曲的雏形。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有趣。
黄梅戏不但优美动听,还历史悠久!
我觉得,目前中国的传统戏曲愈来愈不受青年的追捧了,青年喜爱的是时尚歌曲,虽然时尚歌曲确实有它的优点,但是大家不可以由于它而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要用心去聆听传统戏曲,用心去领会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23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至。如:买年货、贴对联、年夜饭、拜年、压岁钱、舞龙、放鞭炮、放烟花、庙会、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里最让我觉得幸福而又快乐的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年夜饭前要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会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生菜(寓生财)等等以求吉利。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饭。也是我最喜欢的习俗之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 24
年末将至,跟着老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年将这在这里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我没来几天,清扫老屋,整理房间,摆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显得有些没意思。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散落在山间的农户显得格外的安静,刚开始还找不到过年的气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几号人着装各异,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让我感觉到特别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三个人——一个似船夫的老大爷,拿着一把木桨,头扎花巾,不时在做着划船状;中间的一个人手提莲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袄,浓妆,怪吓人的,随着前面的划桨人“随波荡漾”;最后一个人就更“搞笑”了,黑袄、头卡、白脸,手持蒲伞,最让人有趣的是耳朵间的那朵独鲜花,嘴角那颗大黑痣,关键的是随着“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着一群又敲又打的老乡,好不热闹啊!我一边看着一边跟着大部队走着,穿过小桥,走进东村,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不时升上一阵阵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个村,也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觉得看不过瘾。回来的路上还不时哼哼“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帅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个叫“采莲船”,是我们湖北传统的民俗舞蹈。传说中观音娘娘坐船筹款修桥铺路,后人为了纪念观音娘娘的善举,就通过采莲船表演来表示赞颂,在春节期间,撑起采莲船为每家每户拜年、送上祝福。
后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边等着采莲船来,和他们一起给村民们送祝福。你别不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也做了一回划桨人,学着划船的样子,还知道那个桨是纸糊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25
起床了!起床了!回老家过年了,要是晚点乡路会塞车的妈妈大声叫起我和弟弟起床。这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吃完早餐,妈妈收拾好家里的一切,爸爸和我贴好对联和年画。接着一家人拎着大包小袋的年货上了车。我们从雷城出发到老家大概40分钟。
一路上,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到了我们的故乡,村子里的大街小巷一路挂着红灯笼,路灯杆上挂着迎新春宣传画,上面写着雷州方言过新年,识活口活、识活欢喜意思是说过新了,家家都特别快活,特别欢喜。
到家门口,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侄子们都在门口笑盈盈地向我们招手欢迎!虽然我一进村有点儿陌生感,但是浓浓的亲情使我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我们放好年货后,爸爸第一时间又安排我和堂姐贴对联。贴对联要注意上联和下联,横幅的读法也决定了上下联的左右。瞧!我贴的对不对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堂姐为我竖起大拇指。
接近中午时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忙着围炉的准备工作。围炉我们不像闽南人每年除夕夜都要一家人围着打边炉吃饭、跳火群,我们是全家人拿着丰富的供品到村子庙宇里奉供祖神、土地神,最后奉供灶王爷,向他们表示一年来的答谢与祈求新一年的福和保平安。
妈妈正在捏米饭团,我也凑热闹。爸爸在装菜包饼我们这里特地为祖神做的年饼把大芥菜泡成酸菜剪下叶子包的年饼。接着装白切鸡就是把整个鸡洗干净煮熟的整鸡。最后装香火品、鞭炮开始出发,一家人骑着电动车、摩托车排成一条龙向村子的各个庙宇奉供。此时,我是无比的开心与幸福!一家族人个个都笑逐颜开!
围炉回来已经是午后,大家又忙着准备团圆饭,我们这里除夕的团圆饭菜谱是很讲究的。当然,主厨是我爸爸了,我给爸打下手,哥哥在切鸡拼盘,嫂子在摆放桌椅,爷爷奶奶、弟弟、侄子们早已围在餐桌边谈天论地。啊!这时真是热闹非凡,家家都赶做年菜,整个村子弥漫着丰盛的香味。上菜喽!哇!香喷喷的红烧红鱼、风味三丝、白切鸡、脆炸海虾、清蒸花蟹开始吃饭啦!爷爷疼爱我们的老习惯就是夹菜给我们,奶奶少不了她那套传统教育,孙女,你知不知道这道烧红鱼的意义吗?奶奶,我记得您说的.,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奶奶又开始说下一道时,我打断她的话,奶奶,三丝是团圆的,是撕不开的意思,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思故乡、思亲情、思祖宗。奶奶,我说得对不对!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一大家子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们被春晚的小品逗得开怀大笑,唯独爷爷撇了撇嘴,说道:春晚没有我们雷剧好看,我给你们唱两段,‘杂子’独唱。这可是家乡雷剧中最搞笑的角色。表我字名叫智勇啊!人号做人五行通他边唱,大家都笑扒在地上了。
夜深了,大家有的喝茶聊天,有的还在看电视,我和弟弟玩游戏,凌晨一到鞭炮震耳欲聋,爆竹烟花声一阵又阵不绝于耳。给漆黑的夜空增添了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星光。快乐、幸福、安详、团圆进入了人们的梦香!
家乡的风俗作文 26
每年的除夕晚上我们家都会团圆起来包饺子。这个风俗已经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了。今年还是照常,延续着这一个有趣而又快乐的风俗。
首先,是由妈妈和姐姐来准备材料。瞧,妈妈拿起一块肉摊在案板上,左手按住,右手拿刀,一转眼的功夫,妈妈的手就开始飞快地上下运动。不一会儿,一摊肉沫就出现了。姐姐在旁边削着玉米,“刷”的'一声,一根玉米上的粒全被削下来了,刀功了得呀!
接下来,就到了全家一起包饺子的环节了。妈妈包得最迅速了,左手拿着擀面杖,右手拿皮。加一勺馅在皮里,再一扭,一个饺子就做好了,快速又精巧。爸爸在旁边赞叹不已啊!姐姐包的最好看了,虽然速度不快,可是每个饺子的边角都被捏得井井有条,几乎看不出一点瑕疵。爸爸就不太顺利了,包的一会儿饺子大得像个乒乓球,一会儿又小得像个草莓。妈妈看得哭笑不得,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禁偷偷地笑了。
半个小时后,两大盘饺子被丢下了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我在锅的旁边走来走去,时不时还朝里面瞧一瞧,冒着泡的饺子可太诱人了!
终于盼来了,妈妈把饺子一一捞了起来,一家人都围了上来,拿着筷子跃跃欲试。饺子一落地就被我们一扫而空。妈妈笑着看着我们,一家人的欢笑声回荡在家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 27
河南,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众多传统民俗源远流长,也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五年级的寒假里,我充分感受了故乡春节民俗的风采和浓浓的亲情。
腊月二十五的清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撒落……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我感到年节的味道愈发浓重了。走进屋里,一切都焕然一新,做好准备迎接新春:床单换了新的,窗户被擦的好像不存在似的',茶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家电家具亮得可以照出人影子。我不禁想起外公春节前总会念叨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今天都腊月二十五了,日子匆匆,走的可真快啊!
盼啊盼,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我就听到更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走进客厅,全家人都围坐在茶几旁,精心地挑选着春联。我悄悄地挑出一个大红的“福”字,在它背后粘上几段双面胶,再把它倒着贴在门上,寓意着福“到”了。“贴得好!”外公赞赏地说,我也开心地笑了。妈妈在窗玻璃上贴窗花,那窗花真是生动有趣:正中央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猪的脚边有一方池塘,池塘里盛开着莲花,水里有游鱼在嬉戏,正所谓“连年有余”!小猪的头顶有蝙蝠在飞舞,象征“福”到了……窗外大雪纷飞,红红的窗花映衬着皑皑的白雪,窗花越发红艳而白雪越发晶莹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词在我脑海里突显出来。
下午,外公在厨房里剁着肉馅,外婆揉着面团,我忍不住去偷捏一下那雪白的面团,就收获了外婆嗔怒的批评。终于能包饺子了,大家齐上阵——妈妈包的像金元宝,外婆包的像小山,而我包的却奇形怪状,各不相同,有一些却不合时宜地张开了“嘴”,需要大人们来加工。欢声笑语中,年夜饭准备好了,大家放开了肚皮,一边尽情地享用,一边相互说着吉利恭喜的话,欢声笑语让房间里温暖如春。看着精彩的春晚,开心地抢着红包,间或着打电话给远方的亲友拜年……新的一年在隆隆的鞭炮声中,走来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明媚的朝阳从窗帘缝隙中射入,让我看清了床头四个鼓囊囊的大红包。我欣喜而又小心地把它们收起来,就跟着爸妈出去向亲朋好友拜年了。我们先到了五姨婆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我给五姨婆的祝福,让她老人家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菊花。走在热闹的大街上,大人们时不时地停下脚步,热情的寒暄,彼此道着祝福。
我们呼朋唤友一起去逛庙会。庙会里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条街上乌泱泱的都是人。在舞狮的地界儿,大家看着身体通红而鬃毛金黄的“狮子”,在舞狮人的操弄下,“狮子”嘴巴一张一合,灵巧地在木桩上腾空跳跃,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得围观的人们阵阵惊叹和雷鸣般的掌声。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表演魔术杂耍的,唱着我听不懂的家乡戏的,还有各种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物品的,随着大家彼此的恭贺新春的祝福声,家乡的年俗味道就在这里蒸腾了。
正月十九,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春节走远了,我们也踏上了归途。不管我身在何处,不管我年方几何,这家乡的风俗和浓浓的亲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 28
在我的家乡里节日可多了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样样都热闹。但这些节日怎能比得了春节呢?
春节前几天我们这都会去赶集,我们这一般在星期五赶集,可这一天不管是星期几,都会去赶集。在这一天街道上挤满了人,想挤进去那可不容易。
街上有好多卖爆竹的人,我们这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买好多爆竹,等腊月三十同烟花一齐放。贴在家门口的'对联必须在这一天买,再不买就晚了。
腊月三十早晨,天还没亮家家就赶着起来做年夜饭,有时赶不急,饭点过去了都没做好。腊月三十每吃一顿饭就要放一串鞭炮。在这天,在门口看自己家感觉焕然一新,那是因为腊月三十前家家都要大扫除一次。年夜饭我敢说这顿饭是最好吃的!
大年初一一般去拜年,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初四一般会去外婆家。
倒是大年十五上灯……倒了晚上满山闪亮亮。
我的家乡虽是乡下,但是一样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 29
你听说过拗九节吗?这可是福州特有的一个节日哦!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从清代史学家林祖熹的这句拗九小诗里,你是不是嗅到了这个节日里的甜粥香呢?跟我一起来看看这粥为什么能让诗人们难以忘怀吧!
过年回老家时,正是临近正月廿九,总听得家家户户都在说要准备拗九粥了。我当时很好奇,这拗九粥是什么呢?便去问了爸爸。爸爸说这是福州老家的一种习俗,到了正月廿九的时候,就要过拗九节、吃拗九粥啦!相传农历正月廿九又称后九节、孝顺节,是福州独有的地区节日,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祈祷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遇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听了这么有情义的传说,我不禁怦然心动。虽说我是个小姑娘,但是为了表达孝顺之情,我好想给爸爸妈妈熬上一碗拗九粥,给他们一个大惊喜!听姑姑说,煮拗九粥可有讲究了,要经过四道工序呢!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红糖等8种材料。桂圆,圆了我的感恩梦;莲子,象征母亲培养我的链子苦心;糯米,表达了母子浓浓亲情;红枣,代表我的'一颗红心;芝麻,蕴含着母亲的希望:愿我的成长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红糖,让我们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这样煮出来的粥,才会色、香、味、营养一应俱全。
虽然工序有些复杂,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啦!首先,要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这是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小火蒸10分钟后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一起放进去,用饭勺搅拌,再用大火煮五分钟。这是第二道工序:蒸煮。
等到糯米开始变黏,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此时再用小火煮3分钟。这是第三道工序:加糖。
红糖在糯米饭里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就成功了!这是第四道工序:搅拌--完成了!
我小心翼翼盛好两碗粥,端到爸爸妈妈面前,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他们赶忙接过我手中的拗九粥,会心地笑了。我看到爸爸妈妈的眼角似乎泛出了晶莹的泪花。
一个小小的节日,一碗浓浓的甜粥,承载着福州人对亲情最深的牵挂。看到爸爸妈妈泪珠的那一刻,我也被家乡这个风俗--拗九粥所承载的孝文化感动到了。我承诺:爸爸妈妈,我今后一定要继续孝敬你们,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家乡的风俗作文 3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风俗,我们四川资阳也有许多的传统风俗。
在中秋节这天,xx的风俗就是打粑、吃麻饼、蜜饼、放孔明灯、放河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只有着放孔明灯、放河灯这几个风俗得以流行。
中秋节到了,家家屋里都存着几箱月饼,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问着妈妈问题,“妈妈,中秋节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谁的啊?端牛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那中秋节呢?”我疑惑的说着。妈妈笑了笑,说道:“你听过嫦娥奔月吗?”我点了点头,“那嫦娥是吃了一颗仙丹才奔上了月,所以在中秋节这天放河灯、孔明灯是纪念嫦娥的。”“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里最圆的圆月,但只赏月,这不太孤独了吗?其实,中秋书晚上是会放河灯与孔明灯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天边,月光洒在了人们身上,可沱江河并不是安静的。泡江河人山人海,一群人围着河岸边放河灯、孔明灯。
所说的河灯就是像一个盘子的荷叶上托着粉红色的荷花,荷花中央有着一块小蜡烛。我拿着打火机点燃了中间的蜡烛,把河灯放进了河里,沱江河面上全是河灯十分壮观,而这些河灯也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在河中荡漾。
孔明灯是红色的大纸用几根木棍支撑在一起,下面托着一块白色蜡烛。这孔明灯就是来纪念孔明先生的`。也象征着祝福,纪念。我拿着笔在孔明灯上写下了我的祝福与心愿,让孔明灯带着我的祝福与心愿飘向天边。我把蜡烛点燃了,双手托着孔明灯下的木棍,将孔明灯往上抛了一下,孔明灯也歪歪斜斜飘了上去。孔明灯飘在了高空中,黑色的夜空中,一盏盏孔明灯像萤火虫一般,我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孔明灯。孔明灯飘得越来越高,就像一颗星星在天边。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虽然不能在这一天和亲人相见,但孔明灯,河灯已经替我们送到了祝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 3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 32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家乡的风俗作文 33
前几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这一天,我们家特别的忙,说到结婚,我到现在才发现,真的是好麻烦,事情好多啊,同时,我也觉得我们家乡的风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来接我的姐姐之前,我们家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会在家吃点饺子,还是那种只吃饺子的边缘,不能大口大口的吃,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风俗,还有就是,我的'妈妈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块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里边,然后,咬着一半,放在我的妈妈嘴里边,在姐姐上婚车之前,我这个做妹妹的还要给姐姐穿婚鞋,我给她穿鞋子的时候,鞋子里边要放着俩红包,那是姐姐给我穿鞋子的红包,一直鞋子里边放一个,我穿鞋之前先把旧的鞋子给姐姐脱下来,拿着新鞋子,我把红包拿出来,说,谢谢姐姐,然后把鞋子给姐姐穿上,让姐姐穿上新鞋子,开始走心的人生,妈妈给姐姐一面镜子,这是让姐姐自己在手里边拿着,在车上把镜子翻一翻,象征着,新的人生开始,人生翻翻个儿,待婚车行驶的时候,妈妈在婚车后边要微笑的摆摆手,然后送出婚车百步,这是一个送女儿的仪式,这些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我们的风俗好多啊,有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这些风俗象征着什么,但是,我觉得这应该都是一些好的象征吧,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好的祝愿。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远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要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和谐。
家乡的风俗作文 34
在潮州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一副精致的功夫茶茶具:砂红色的小火炉,圆润的砂钵,精巧的紫砂壶,还有三只白如玉的茶杯,几件典雅的茶具,承载着潮州人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友善好客的传统习俗。
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中桌旁,观景、品茶。爷爷是一位老茶客,他的技艺在亲友中那是人人称道。只见他轻摇羽扇,让红泥小火炉中的火,不疾不徐,缓缓把水烧开,而后娴熟地将钵中的水高空缓缓淋入紫砂小壶中,用壶盖刮去表面的白沫,又盖上盖子,用开水再冲洗一遍。顿时,白烟随风飘散,茶香四溢,把我们的心全被吸引了过来。爷爷面露慈笑,不说话,继续泡他的茶。他用初次茶汤洗净杯子后,淋入二次开水,端起紫砂小壶,如同关公行城一般,往三个杯子中各加入清茶,又如韩信点兵般,把壶中剩余的茶汤点住三个杯子,爷爷边冲边开始讲起传统文化:“这三个杯子可大有讲究,无论来了多少个客人,我们都只摆三个茶杯,那这样大家就要让着喝了,这体现了我们潮州人互相礼让的品质。
“喏,茶好了,大家请!”爷爷笑盈盈地说。我起身端了一杯给爷爷:“爷爷您辛苦了,您先喝一杯。”又端了一杯给奶奶,他俩互相看看,慈祥地笑笑。我又端了一杯给爸爸。爸爸却推辞说他不渴,让给了妈妈,妈妈又让给了我。妹妹在我们身边钻来钻去,一边笑一边拍掌,嘴中还念着歌谣:“乌龙待人客,潮州功夫茶。山柑炭与薄锅子,正苏罐和清溪水。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奶奶被他逗乐了,那爽朗的`笑点燃了院中和睦的气氛,大家都笑了起来,一团和气。
我们端起茶杯,爷爷教我将杯子凑到鼻前,一阵通天香气随风钻入鼻腔,我又吮了一小口,芳香带着甘甜的口感流入喉咙,香气散尽后,一股甘甜又从喉中传来,沁人心脾。大家都拍手叫绝。
在潮州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都能闻见飘扬茶香,一泡小小的功夫茶,不仅是优雅自在的生活,更是一家长爱小、小敬长的传承!如果您来潮州,请来喝一杯潮州工夫茶!
家乡的风俗作文 35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
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