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

发布者:落霞秋水 时间:2022-11-17 01:38

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不知道大家对民间剪纸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

如何鉴赏民间剪纸作品

1、刀味与纸感

一幅优质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了,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拢剔透

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3、强调装饰

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

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民间剪纸的历史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

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壮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民间剪纸艺术:苏州民间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此风一直流传到清代。顾禄《清嘉录》中也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古人在立春和花朝两大节日中应用了大量剪纸作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可见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吴地风俗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苏州的灯彩自古有名。旧时,腊后春前,阊门一带,货郎出售各色花灯,光怪陆离,精奇百出,令人目不暇接。有一种灯彩,用剪纸人、马粘贴在竹制的轮子上,一点上蜡烛,就会转动,曰“走马灯”。梅里人用彩笺镂出细巧人物扎灯,人称梅里灯,很有名气。又有一种夹纱灯,是用彩纸刻出花鸟禽兽之状,随浓淡晕色,熔蜡涂染,再用轻纱夹起来,点燃灯烛后,则见“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

我在童年时,看见市上出售的各式苏灯,形式多种多样,人物花果、禽兽水族、亭台楼阁,应有尽有。这些灯彩,全用绢绸糊制灯身,上面均有彩绘或粘贴用五光十色的蜡纸镂刻的纹样,衬以金灿灿的底纸,显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苏灯的可贵之处,不但造型变化多端,无论在晚上点灯或白天悬挂,都很耐看,这显然同剪纸装饰很有关系。

苏州过去还有一种纸扎店,专售制作祭祀用的衣着、家具和生活用品,均用竹料、纸品扎制糊成,几可乱真,俗称“巧玲珑”。这些用具上都有剪纸装饰,其中以花鸟图案为多,有些花纹上还缀有“福、寿”等吉祥字样。它的特点,是以黑纸剪出花纹,再衬以各种颜色的蜡光纸,给人以一种鲜明而沉着的感觉。

阳春三月,吴地有放风筝的习俗,纸扎店和灯彩作坊就制作大量风筝出售。风筝上的装饰图案,有的用镂刻的纹板用色水喷洒而成,有的用套色剪纸贴在上面,使得风筝更加飘逸秀美,惹人喜爱。

苏州自古就是丝绸之乡。在丝绸印染中,唐代有一种“夹缬”的方法,文献上说是用镂空花板覆于绸面,涂刷染料成花。苏州虎丘塔出土的北宋印花绢包袱,在绿色底子上,印出黄色双鹦鹉团花。古代还有一种豆灰印花,是以石灰和黄豆粉拌和成糊,用镂空印板刷于棉布上,待干后,投入染液染色,去除豆灰,此处即因豆灰处拒染而呈白色。这种防染印花,俗称“药斑布”。以上两种印花法,应该说是刻花技艺在织物上的应用。

旧时,苏州城乡妇女大多会绣花,未出嫁的姑娘,把刺绣看作是一种必学的手艺,因为封建时代衡量少女才华的高下,显示其聪明智慧,非绣花莫属。那时,新娘嫁到婆家,孝敬长辈的礼物,全是绣有花纹的日用品,如荷包、粉扑、枕头、眼镜套、帽子、鞋子,以及挂在床上的发禄袋等等。这些绣品的花样,许多妇女都能剪出来。它的内容大多是花鸟、虫鱼之类,如“鸳鸯戏水”、“孔雀开屏”、“喜上眉梢”、“竹报平安”、“年年如意”、“福寿双全”等等,都是吉祥喜庆的口彩。这种刺绣的制作,大多先用白纸剪成图案,贴在绣面上,然后用绣线将纸样绣没,绣好后用缝针细心地将纸样剔出,绣品才算告成。过去苏州街头闹市区,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农村妇女坐在小凳上,在许多看客面前左手捏着不时转动的小白纸,右手的剪刀口就在纸上弯弯曲曲,上下移动,只觉“嚓嚓”有声,一霎时便剪出了龙、凤、花、鸟之类的图案,神态生动,呼之欲出,观者莫不暗暗称奇。剪花艺人把花样剪好后就放在地上的竹匾中,任人挑选。那时一张花样不过二三文钱,真是最廉价的艺术品了。

过去苏州剪纸在生活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只是刺绣的花样,有的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它可以是贴在窗上的“窗花”、放在礼品上的“礼花”、挂在门楣上的“门笺”、贴在灶山上的“灶花”、放在祭品上的“供花”,还有一种是结婚时装饰各种用品上的“喜花”。喜花的形式最富变化,有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也有桃子形、石榴形、葫芦形、花瓶形、如意形等等。

苏州有个剪纸老艺人张钧昌,他从小就爱剪纸,他有一手绝妙的剪纸技巧,他剪的龙凤、白鹤、花鸟、鱼虫等装饰图案,细腻秀美、生动传神,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他说:一个好的剪纸艺人,不但要有熟练的剪技,更要有画图的基础,善于借鉴各种工艺美术的精粹,为我所用。剪纸生发了刺绣和丝绸纹样,反过来,刺绣和丝绸的精益求精、不断变化,也影响着剪纸装饰艺术的造型和神韵,从而产生了一种有别于浑厚见称的北方剪纸的独特风格。

郭沫若曾对南方剪纸作过如下评语:“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对江南剪纸最恰当的评价,苏州剪纸亦当“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的品种与民俗作用

(一)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的发展与延伸。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窗花可分为单色窗花、彩色窗花和纸塑窗花三种。彩色窗花又有染色与衬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蔚县所出最为著名。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或银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纸塑窗花以陕西渭南地区所作最有代表性。用各色彩纸剪拼形象,人物头面用白布包裹棉花,再作彩绘、开脸,形成浮雕状造型。 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举凡戏剧人物、历史传说、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可谓无所不有。其中又以寓意吉祥的窗花数量最大。窗花的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隆、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主题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装饰剪纸

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于“人日”在屏风上贴剪纸的习俗,开创了剪纸在室内装饰中发挥作用的先河。敦煌莫高窟内发现的装饰纸花是更为成熟的室内装饰剪纸。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发展,装饰剪纸的品类日渐丰繁。今天,民间剪纸中的挂签、顶棚花、炕围花、灶头花,均属装饰剪纸。

挂签是贴在门媚上的剪纸,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挂签又叫“挂钱”、“挂千”、“过门笺”。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日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郯城、邳县等地又有套色挂签,俗称“换堂于”。其法取五色彩纸剪刻成型,局部刻断,各部分相互调换、镶嵌,形成色彩绚烂的`装饰效果。

顶棚花是贴在天花板上的剪纸,中央是一张大型的团花剪纸,四角贴上角花。这种布局俗称“四菜一汤”。民间新屋落成。新糊顶棚,以及过年过节、办喜事等都要换贴顶棚花。

炕围花是沿炕周围贴在墙上的剪纸。炕围花的作用不仅是装饰墙面,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以团花为主的对称布局,造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完整的装饰层次加强了室内祥和富足的气氛,暗示着生活的理想。

(三)特种剪纸

特种剪纸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纯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置于室内以供观赏。创作特种剪纸的代表性人物是江苏扬州张永寿。他自幼研习剪纸艺术,成年后形成个人风格,以剪制菊花最为擅长。他的作品造型精准,线条流畅。充分调动剪纸的艺术语汇,将物象压缩在二维平面上刻画成生动的形象,但在视觉感受上却充满三维空间的意味。作品虽然不表现物象的重叠交叉,但观众看到的却是饱满而立体的形象。

特种剪纸的文字造型极有兴味,文字的笔画都经过了美化处理,用各种花鸟虫鱼等图形充任笔画,匠心独运。彩色脸谱也是在戏剧人物窗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特种剪纸。脸谱造型极尽精妙,通常选取形式感强、色彩丰富的谱式,用彩色剪纸的方法制成专供观赏的工艺品。

观赏性剪纸的形成与窗花关联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其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签、炕围花等实用性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四)绣花样子

剪纸绣花样是刺绣的粉本,也就是刺绣施针的依据。先用无色的薄纸剪刻成各式纹样,贴在待绣的地料上,再依样绣花。刺绣完成时,纸样于就被绣线覆盖,再也取不出来了。因此,绣花样于又是一次性的刺绣粉本。虽然绣花样子的最终效果将表现为刺绣,但是,就其本身的艺术特征而言,又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绣花样对刺绣工艺的作用非比寻常,造型优劣直接关系到刺绣纹样的成败。用绣花样子刺绣时,施针便利,只须沿纸边下针,即可得到挺括的线条或齐整的轮廓。由于纸样的衬托作用,刺绣纹样会出现高鼓平滑的效果,有效地增强了绣品的装饰性。有些绣花样子还带有针孔构成的虚线,以便于绣作者施针和变换颜色。

根据不同的需要,民间艺人创作了各种各样的绣花样子。用于刺绣服饰的花样有“领口花”。“袖口花”、“胸花”、“花边”、“裙花”、“裤脚花”;用于鞋袜的有“鞋头花”、“鞋面花”、“袜底花”等。用于刺绣日用纺织品的绣花样于有“被面花”、“枕头顶花”、“帐沿花”、“镜帘花”、“门帘花”等。刺绣小品如扇子套、眼镜盒、钱包、香囊、荷包等各种配饰,也都可用剪纸绣花样为粉本进行刺绣。

剪纸题材:

1.风俗习惯、实际生活题材

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搞家庭副业,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直接表现自己伺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狗。猫等。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还有各种瓜果、蔬菜等。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这类剪纸主要是根据人们多年保留延续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创作的剪纸。象青年人结婚时都要贴大红喜花,大都以龙观呈祥、鱼戏莲花、榴开百子、喜上眉梢、鸳鸯戏水等喜庆吉祥内容为主,通过这些内容来表达家人对新人的祝福,表达婚姻的美满等。还有向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挂笺、窗花。丧葬习俗中使用的热带魂蟠、祭奉亡者用的“纸扎”等。

2.吉庆寓意的题材

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

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

3.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

这类题材的剪纸图案主要是根据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本内容。通过作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再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的剪纸作品,另外戏曲人物剪纸也是这类题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些剪纸作品当中作品中充分的表现作者的爱与恨、同情与僧恶、赞美与贬斥。

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如越剧之乡的江浙一带,民间剪纸在题材上大部分取材于当地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搂梦”、“西厢记”等故事的情节。京剧的发源地在北京,冈此,京剧险谱剪纸就以临近北京的蔚县最为著称。此外诸如“八仙过海”、“上八讪”,”下八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

4.劳动场景类

这类题材的剪纸主要以人们的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等具体的劳动场景为内容来进行创作的。这里还包括了人们平时饲养家禽如:鸡、鸭、鹅;家畜如:马、牛、羊、狗、猫;以及人们所种植的五谷等。通过这些场景和动植物的具体描绘,一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5.风光名胜类

祖国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古典建筑等都为剪纸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题材,以景抒情、寄情于景,广大的剪纸作者,特别是现代剪纸作者,通过这类剪纸的创作来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丰富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