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花馍作文(精选18篇)

发布者:阿谷 时间:2024-4-25 15:44

蒸花馍作文(精选1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蒸花馍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蒸花馍作文(精选18篇)

蒸花馍作文 1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有贴对联、剪窗花、蒸花馍等,其中,蒸花馍我认为是最有趣的新年习俗。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不,一大早就听到了妈妈急促的喊声:“儿子!快来呀!我们要蒸花馍喽!”我赶忙跑进厨房,学习蒸花馍。

只见妈妈麻利的从袋子里盛出面粉,加了一些水后,便揉成了一大块又粘又筋的面团。然后,妈妈揪下一块面,用手揉啊揉,揉啊揉,妈妈的手犹如太极拳一般,柔中带刚,不一会儿这团面变得细腻均匀,妈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接着妈妈对我说:“传统的蒸花馍样式很多,最常见的有花卉和动物,你愿意来尝试吗?”我听了之后兴趣大增,迫不及待的`让妈妈教我,妈妈说:“先做一个简单的花枣馍吧!”说完,只见妈妈把揉好的面团压在板子上搓成蛇形的长条,而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枣,从长条的左边和右边同时绕着两颗红枣向相反的方向转,我瞬间被妈妈娴熟的技巧震惊了,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不一会儿,一个“S”型的花枣馍就做好了,我为妈妈的娴熟极易拍手叫好。

妈妈的“示范课”我已经学会了,下面轮到我上阵了!“嘻嘻!太简单了!”我小声说道,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揪了一个大面球,来回搓了搓,也搓成了一条“大蛇”。我灵机一动,要突发奇想的来点变化,便把大蛇的头部和尾部按扁,再用刀在左右两边各来一刀,便成了两片鱼尾巴。我也拿了两颗大枣,把长蛇两端绕着红枣包了起来,立即成了一个爱心的模样,这个创意使得我和妈妈都非常开心。

最有趣的还属“刺猬馍”了。这可是我自己发明的,先把面团揉成圆形,捏出刺猬的头和嘴巴,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在他的肩背上剪出一个个的小山尖,不一会儿,它的肩背山就出现了像小山一样的小刺。我又找来两颗又小又圆的绿豆,当做眼睛。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便出现了……

最后,还是妈妈收拾了这个“残局”,她把我们所有的劳动成果全部放进了锅里,20分钟之后,一锅香喷喷的花馍出锅了。闻一闻,满是快乐的气息;尝一尝,满是幸福的味道。

蒸花馍作文 2

花馍是过年期间必须吃的食物,不同样子的花馍也藏着不同的意义,过年前几天,奶奶也蒸了一些花馍。

奶奶先把面粉倒入不锈钢铁盆里,一边加温水一边和面,等面和得差不多后,要把发酵粉和温水一起倒入盆里继续和面。面和好后,要把面粉倒入盆里继续揉捏。再次加面粉的作用是为了让面粉不黏手。

奶奶先拿出面的`一部分,放在手里揉一揉,然后用手掌心“啪”地一下拍平,再拿出几颗色泽红润、脆而不碎的红枣,按照两三厘米的间隔放上一圈。每一层都是同样的做法,一共做四层,最上面一层要平放五颗枣,摆成一朵花,节节高就做成了。

别人家可能就不会做花篮,但是我们家会做。奶奶先将两根一样长的面扭在一起,再把一块面捏成梯形,用黑豆、红豆、绿豆、黄豆做装饰,最后捏一些水果放上去。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做花篮,奶奶一边做一边回答:“是希望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

我希望下次可以和奶奶一起动手做。

蒸花馍作文 3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今天是蒸花馍、蒸馒头的日子。

妈妈先把面揉匀,再把它拽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揉成长长的圆柱形,按扁,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辙痕,再把它拉得又细又长,准备工作做完了。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妈妈把面从两端一起往里卷。卷好之后用两个筷子横着竖着捏两下,哇!一朵开了四个花瓣的花儿做成了。我也不甘示弱,把面一端朝里一端朝外反着卷,一个八字开的花也就做成啦!妈妈又把面卷成了一个圆饼,末端露出一个小尾巴,活像一个小蜗牛,真逗……我呢?把妈妈做的四个花瓣向外捏了一下,四瓣花变成了茴香角,妈妈直夸我有创意!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又大又红的枣按在做好的花上。

花馍终于做好啦!妈妈拍了图片留作纪念,然后花馍就被放进蒸笼啦!

看着我自己亲手做的花馍,一种成功自豪感油然而生!

蒸花馍作文 4

俗话说:二十九蒸馒头。可是今天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早上妈妈首先拿出一个很大的盆子,把发酵粉放到水里搅拌均匀,然后把面粉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最后拿出一块透明保鲜膜,盖在盆子上当作盖子。

时间过得可真漫长啊!过了好长的时间,面终于发好了,就像一块儿充气糖。妈妈把面揉成团,我们开始做馒头了。一个个面团经妈妈的手,一压,一捏,一拧,一搓,便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带着微笑的小动物,可爱极了!看着妈妈如此熟练的动作,看着这些小动物胖嘟嘟的脸庞,我早早的洗干净双手,袖子往上一撸,准备创作我的动物世界,可面团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我怎么捏也捏不好我想要的形状,还粘得我衣服上、脸上、头发上都是面粉面疙瘩。妈妈看着我如此狼狈的模样,竟笑的弯下了腰。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一步一步有模有样的在我的手中生出了毛毛虫、玫瑰花等等好多可爱的小精灵。

我的动物世界可爱极了,先给你介绍一下我最满意的作品:小猪宝宝。我是先做一个圆形的像包饺子一样的皮,把它们切开,切成两半放在上面,用筷子在两边一夹,成了小猪的耳朵,放上两粒黑豆,成了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加上一个鼻子,就成了猪宝宝了。我看着他们栩栩如生的`样子,得意地笑了。

很快,我的馒头上锅蒸了。我搬个小板凳围着锅炉坐着,我已经等不急看它们出场的样子了,时间好漫长啊,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表响,妈妈劝我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时间一到,我急忙喊妈妈掀锅,顿时雾气腾腾,香气扑鼻。你看,它们一个个贪婪的躺在篦子上,正对我微笑呢!看着这一锅的优秀作品,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寒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虽然做花馍的过程很累,但是我收获满满。我学会捏花馍的同时,还体谅到了妈妈的辛苦,以后一定多帮妈妈做家务,帮妈妈减轻负担。

蒸花馍作文 5

每到元宵节前两天,奶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花馍:有青蛙、蛇、刺猬、鲤鱼……

奶奶头一天先发一大盆面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面团变得很蓬松,里面充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儿,然后向面团里加少量面粉,把它揉得软硬适中,放进盆里待用。接着,奶奶用刀切了一块面团,把它揉成像我的胳膊这么粗的面条,再揪成一个个像我拳头大小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奶奶要做刺猬了,她麻利地拿起面团,在案板上使劲地揉,把面揉成一个半圆形光滑的面团。再把一边捏尖,接着横切约二厘米深的一刀,拿一个枣片横放在切口里,就是咬着枣片的“刺猬”的嘴巴。接着,奶奶把“刺猬”横托在左手上,“刺猬”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贴着“刺猬”的背,轻轻剪约一厘米长的小刺儿,并向上稍微一提,刺儿就翘了起来。“刺猬”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儿,每行刺的'数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顺序照空儿排列。最后在“刺猬”的脸上嵌入两粒花椒的种子,当作“刺猬”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后面。一只活生生的“刺猬”就做好了。

奶奶做好了几只“刺猬”以后,又做“蛇”。她拿起一个面团,在案板上揉搓成约五十厘米的长条,一头儿稍粗,一头儿稍细,再轻捏细头儿,把下面的部分灵巧地盘成三层圆环,把粗头儿从环中轻轻地掏出来,用刀切出嘴巴,再稍微捏一下,用花椒种子当眼睛,一条活灵活现的“盘蛇”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奶奶还做了雄赳赳的“大公鸡”;威风凛凛的“老虎”;憨态可掬的“老牛”;活泼可爱的“小狗”,还有摆着尾巴的“鲤鱼”……

妈妈说,奶奶简直就是一个面点造型大师!奶奶却谦虚地说:“什么大师呀,我不过把老辈人的手艺传了下来。”

奶奶做的花馍好,说得更好!

蒸花馍作文 6

每个人的家乡都不同,风俗自然也就不一样。我的家乡的风俗就是蒸花馍。

据老一辈人所说,花馍是一定要做成本命年的形状,只有吃掉花馍做成的动物的头,新的一年才能长高。

制作花馍首先要加入面粉、红枣、酵母等食材。接着要用清水将他们混合成为面团,最后将面团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放到锅里蒸熟,就大功告成。

但是在制作的时候总是会出一些问题,方法都牢牢地刻在脑子里,可是一到真正上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一件物品的量你都把握不住。如果面粉放得太多,馍蒸出来的时候就是不熟的;如果清水加的太多,则馍蒸出来就太软了,没有嚼劲。好不容易过了食材这一关,到锅里你的`火候也是要把控住的:如果是大火,蒸的时间太长,导致里面的水分全部蒸发了,那馍就什么味道都没有了;如果是小火,蒸的时间太短,那馍就如同石头一般。

但这在奶奶眼里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她的手似乎从来不怕烫,可以将面在锅里翻几个来回,这是令我钦佩而又畏惧的。我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这甜甜的花馍,我跑到锅边往锅里看,天哪,为什么下面会透出水蒸气一样的东西,这让不懂科学的我第一次明白了科学的伟大与神奇,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水蒸气全部冒出来,那做出来的馍就不甜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奶奶往馍里放了几颗枣以及其他的营养品,如果不让里面的水蒸气全部散开,做出来就只能尝到馍的甜味,而尝不出其它营养品的味道。还是老的辣,只有经验才能做出最美味的馍。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过后,一个个漂亮的花馍出锅了,掰一块儿放到嘴里,还是原来的味道,相比于晚上的年夜饭,我对花馍倒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知是因为它的甜,还是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我都认为它是家乡不可或缺的美食。

蒸花馍作文 7

我很喜欢我三姑做的花馍,因为三姑做的花馍既漂亮又好吃,而且三股做的花馍五颜六色,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盛开在眼前,我下定决心,也要学会做花馍。

我把面团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拿着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面团,“终于擀好了。”我满头大汗地说着。一个面团粘在了我的'手上。“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面团会粘在我手上啊!”我问三姑,三姑不紧不慢地说;“不要太用力,否则会粘手的。”

这回我轻轻的拿起一个面团,把它擀成了面皮,三姑把面皮染成了五颜六色的燃料。可以开始包了。

我拿起了一个软软的面皮放到了一起,把馅也放了进去,包好了。“咦,三姑,这里怎么凹凸不平呀?”“你把馅放少了,面皮放多了。”三姑大声说道。哦哦,原来做花馍这么难呀。我又试了一次,我拿起了一张面皮,把馅放了好几勺。包完了就像一个大肚子小孩。这回我要认认真真地包了,十分钟过去了,我终于包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朵花了,别说我有多高兴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有时间就做花馍,爸爸和妈妈一听到我要花馍,就喊着说;“我们要减肥,别做了,吃不了了。”我一次比一次做的好,在不断的进步。妈妈高兴的说;“你都可以去卖花馍了。”

学花馍这件事儿,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不断地练,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好。

蒸花馍作文 8

马上就过年了,姥姥看到儿孙们都回到了家,心中很是欢喜,便将这满满的欢喜与爱融入了春节美食的准备之中。

家中好不热闹:电视机大开着,里面播放的专属于过年的音乐响个不停,使平时稍显冷清的家充满了过年的气氛。茶几旁的小零食被弟弟吃的所剩无几,一堆果皮静静的躺在茶几上。窗外的爆竹声响个不停,漆黑的夜时不时被照的亮如白昼……

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做美食,我坐在客厅,看姥姥做花馍。

只见姥姥用那微微发颤的手将一片一片面整齐地一字排开,一个搭着一个,再将这排面的`下半部分向上折,折成一条直线后,从左往右将已折好的面片卷起,就成了一个花馍。当我自己试着做时,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我将手洗净后,轻轻在面上压,姥姥看了看我,笑着说,力气要稍大一些,但也要掌握分寸。说罢姥姥便给我做示范,只见她的手一上一下,在面片之间翻转,做得十分认真,不一会儿便有汗珠挂在了额头。聚精会神的姥姥并没有注意到,直到汗水顺着脸颊下,姥姥才用粗糙的手背轻轻揩了揩。

看着我“蠢蠢欲动”,姥姥帮我准备好了面片,让我自己来摆放。第一次摆放时,两片面之间的重叠部分太小,粘合不住。第二次,我便将两片面的三分之二重合。姥姥笑了笑,说“这太多了,卷起来以后就不是花馍的样子了。”第三次我便采用了中间的位置。这时,我才感觉到做花馍的不易,老人希望儿孙可以平平安安的,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这种精神的寄托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因为它需要用心灵去聆听,去回答老人的期望。

接下来我独立完成了余下的步骤,并将大红枣放在花馍顶上。做好花馍后,我们将花馍上锅蒸。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走过。终于,花馍蒸熟了。姥姥把我叫来,让我来揭盖。此时内心不禁有一些小激动。我屏住呼吸,将手抻去揭盖。一下子,雾气扑上来。此时只有我知道,这里面还夹杂着成就感。看着一锅标准精致的花馍,想到了创造它们的姥姥,那其中的美好寓意,良苦用心,令我感动。

吃饭时,我手拿着花馍,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脸天真的问姥姥,“姥姥,这花馍的寓意是什么呢?是希望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吗?”姥姥笑着说:“我们的花馍,外形是一朵玫瑰,玫瑰寓意花团锦簇,是从古至今祈平安,求吉祥的祥瑞之物,也是生活能如同这花馍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看着姥姥笑,我的心也被温暖,来自这凝于花馍的温暖。

蒸花馍作文 9

要问我有什么嗜好?那肯定是吃啦。

可是关于怎么做?我可就是个“门外汉”了。不过,就在几天前的那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上课前,我们移好桌子,铺好桌布,放好厨具,戴好小厨帽,系好小围裙,就等上课了!

悦耳的铃声很快响了起来。关老师先简单介绍了花馍的来历,接着又欣赏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终于等到发食材了,我一马当先,“抢”到了面团儿。然后我就想了好多方法,可做出来的花馍就是不好看,只好“回炉重做”了。当我正急得直跺脚时,突然灵光一现:别的我做不好,但可以做一条蛇呀,这个简单,我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我把面团搓成上粗下细的条条,用剪刀在“蛇嘴”的位置上剪一下,嘴就出来了。我又往“蛇嘴”里塞了一颗红豆,又拿出两颗绿豆给蛇当眼睛。再把它的身子盘起来,一只活灵活现的面蛇就呼之而出了!你看它仰着头,一双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嘴巴半张着,红色的“芯子”时隐时现。瞧它那样子,好像下一秒就会猛地跳起,一口咬住你的鼻子,让你疼得哇哇大叫。看着这么逼真的作品,我真是爱不释手。后来我又做了几条小蛇。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真是开心极了!

中午我就吃到了我的“蛇”。我在蒸盘里找到了它们并带到了座位上细细观赏。与之前相比,它们变“胖”了,好像刚刚吃了一顿极其丰富的`大餐一样。有几个同学还在找自己的“鱼”。我走上前去,大笑道:“不用找了,你们的鱼恐怕早就被我的蛇吃了,你看,都吃撑着啦!”

那几条“小蛇”被我这么一说,似乎害羞了,把头往后缩了缩。呀,那样子比真蛇还要像呢!

这节课让语文生活化,真的是太有趣了!

蒸花馍作文 10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户户又开始炸年货、做花馍了。

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我们家要做花馍,我也要大显身手了。

一大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我便和姥爷忙活起来了。

我们最先做的是枣馍。姥爷去洗了几颗枣,用刀把枣切成细条条儿,放在了碗里。然后又拿出一团面使劲地揉,本来又黄又黑的面被姥爷揉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姥爷揉完面就把剩下的工作给我了。哈哈,终于轮到我了!我立马接过面团,用双手的小拇指在“娃娃”的头顶上挑起了一个“鼻孔眼儿”,再把枣穿过去,然后我又围着娃娃的身体一圈儿也做了同样的动作。我看着胖娃娃,越看越觉得不顺眼,姥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下面五个鼻孔眼的位置要均匀,它们要在一条线上,不能一个高一个低。”我按姥爷说的去做,果然比刚才好看多了。

接着我们做的'是面鱼。我们把揉好的面放在鱼形模子里,把面按平,往面板上轻轻一磕,一条活灵活现的面鱼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姥爷说过年做面鱼就代表着年年有余。

最后,我还做了一只小刺猬。我先在面团尖的一头用剪刀剪一个小口,这是小刺猬的嘴,再把一条小枣儿放到它的嘴里,当它的舌头。然后在脸蛋两边各安了一颗绿豆,这是小刺猬的眼睛。最难的一步要数做小刺猬背上的刺了,需要用剪刀认真地一下一下地剪,不能剪得很浅。我做完小刺猬后,发现它正眯着眼睛对我笑呢!

枣馍蒸好了,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枣馍,闻着诱人的香气,我仿佛看到了幸福的2018年在向我招手,心中充满了甜蜜!

蒸花馍作文 11

有时候,我总会想一个问题。从我出生到现在,妈妈一共为我做过多少顿饭呢?除去我住校的这六七年,也至少有一万一千顿吧,这相当于人生吃饭次数的八分之一。看到这个数目我心里也感慨颇多,总想为家人好好做一顿饭,可每次都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趁着中午爸爸妈妈不在家,好好历练一下吧。嗯~那就从最简单的炒馍花开始。想到这里脑子里浮现起平时妈妈一副驾轻就熟的样子。心里总算有点谱了,我可是家里打下手第一人呢,做饭的步骤还是很熟悉滴。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后,开始起锅烧油。

将馍块蘸好鸡蛋液放到油锅里稍微煎一下,一个个金黄酥脆的馍块成功出锅。看来我还是有做饭的天赋的',有点大厨模样!只剩下最后几块了,发现鸡蛋液似乎不太够用。结果馍块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油,煎完之后,油剩的不多了。但是本大厨看人做饭的经验还是足足的,将所剩不多的油倒出一些把配菜炒一下。但是油不但没有倒进碗里,反而全部从锅沿上流下来了。真是怕油见了火,把我家厨房变成火灾现场。哄从锅底下冒出一个大火花。这一刻,像极了饭店大厨掂勺的场景,不过我是意外造成的。

馍块油一点没关系,锅底炒黑了问题也不太大。可是我的炒馍花变成了炒碎馍,这才是我最不能容忍的。虽然卖相不咋地,色味还是俱全的。果然是眼高手低,看来妈妈回家后还真得让她为我露两手。

晚上屋里再次升起了馍花香,明明步骤都是一样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老爸似乎看出来我的疑虑,便漫不惊心地说了一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哈哈哈多练练啥都有了。

妈妈手下的馍花,卖相不错,而且色香味俱全。以前觉得这只不过是碗炒馍罢了,现在我觉得它是妈妈手下开出的花,一朵朵金黄的花。也许比不上外面卖的,可是它是我心里最美的。

蒸花馍作文 12

儿时的记忆,是家乡满案花馍的香甜。

阳光透过细碎的古木花枝,斑斑驳驳地洒在阿婆满头的银丝上。阿婆已是花甲之年,仍是心灵手巧、耳聪目明。她蹲坐着,面前伏着一大张低矮的木制桌案。桌子上铺满了大盆的面粉、金黄的蜂蜜糖和几把小巧的红剪子。

阿婆揪下一块面团,包进去满满一大勺甜豆沙,揉成椭圆形。木筷在她手指间灵活转动,剪子在面团间跳跃游走,飒飒之声不绝于耳,留下一个个精致尖利的棱角。

再点缀上些彩色,一尾鲤鱼就这样在阿婆手下诞生了。流畅的线条,栩栩如生的背鳍,炯炯有神的鱼眼,仿佛下一秒这花馍就要吐出泡泡,顺着小溪游走了。

小姑出嫁时,我刚满六岁。阿婆就是这样足足备置了一个月,做出了整整一满席精致可爱的花馍。威风八面的百兽之王高傲地翘着头,粉嫩的芙蓉里糖浆似要满溢出来。摆在正中央的龙凤呈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花簇,更是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馋得口水直流,偷偷伸出手,却被阿婆一把打在手背上。

“这哪是能吃的,给你小姑撑场面用的!

十里红妆自然是热闹,新娘子自然是好看,但没吃上这花馍,总让我馋得心里直痒痒。

然而这一遗憾,在春节被大大地弥补了。大年初一的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小镇的夜晚被照得灯火通明。此时,每家每户都在门前都摆了一大张案子,上面摆满了新鲜出炉的花馍,每家的都情态各异、独具特色。

哥哥领着我,我俩一人端了两个盘子,盘子里装满了阿婆新做的花馍。我们拿自己家的和别人家的交换,这样就能尝到新鲜不一样的味道。我和哥哥挨家挨户地走访,用稚嫩的童音一本正经地念叨着熟背的拜年词。迎上每家叔婶伯舅的亲切笑脸,我们乖巧地送出自家的'花馍,乡亲们也都从各家的桌子挑上两个最大最甜的送给我们。

李家奶奶的喜鹊花馍小巧玲珑,咬一口,蜂蜜的馥郁和小麦的醇香在舌尖上跃动起舞。张家爷爷的花馍形似锅盔,虽不精致却是分量十足,面皮薄糖馅多。我也学着阿婆的样子,自己做了一个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又圆滚滚的大花馍,一口下去,惊喜与满足在心间撞了个满怀。

一团小小的花馍,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一乡淳朴热情的邻人,一段五彩斑斓的时光,一纸贯穿古今的民俗……

蒸花馍作文 13

今天我非常期待上美术课,是因为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要带我们一起做花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美术学校,当我轻轻地走进教室时,我发现老师正在揉面,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那娴熟的动作,心里暗自佩服老师的多才多艺。

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一切就绪了,等同学一到齐,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解我们各自面前的工具的用途,而且老师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黑米、绿豆、红豆、玉米粒、红枣等,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们的用途,可是老师却卖起了关子,于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生怕一不留神会错过最精彩的。

制作花馍开始了,老师发给我们面团,教我们揉面团,然后再根据制作的花馍形状不同来剪裁,看着老师游刃有余地操作,我们也不甘示弱,我们也像模像样地制作起了各种花馍,我们越做越有经验了,我自己创作了一条小鱼。我先将面团揉搓成圆柱体,再将搓好的`面要稍微压扁一些,然后用剪刀裁剪出小鱼的尾巴,最后我又在小鱼的腹部做了鱼鳍,在它的背部做了一些鱼鳞状的花纹,看着小鱼的样子十分可爱,可是却感觉哪里不对,突然我想到了老师给我们准备的一些辅料,原来可以把它们当装饰品,很快我就为我的小鱼加上了眼睛和嘴巴,这样小鱼看起来活灵活现的。我们每做好一个就交给老师为我们上笼蒸,当第一笼花馍出锅时,我们都惊呆了,真的是太好看了。我们的手一直没有停下来了,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十个花馍,有小刺猬、花蝴蝶、石榴花、小白兔、小猪头等。

这节美术课我真的是太开心了,我学会了制作花馍,也让我收获到了自己动手的喜悦和自豪,以后我也要制作花馍给我的小妹吃,相信她也一定会喜欢的。

蒸花馍作文 14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画花馍,一些同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一人一馍发下去,看着那馍,通体洁白,晶莹细腻。我们用两只手都捧不住,还超出一大圈儿来;香是清香,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它也是无瑕的,像一大块白玉,在灯光的照射下,边缘还泛起一圈白光;用手戳一下,非常绵软,也很有弹性,刚刚戳出来的小凹立刻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老师在教室前方讲述馍馍的'扩展资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都鸦雀无声,毕竟谁都想听听眼前这个能吃的东西的身世。

刚一听完老师讲课,同学们就纷纷拿起笔,准备动手,可又纷纷在半空中停下笔:画过后就不能吃了呀,这馒头实在太大太白太香!有同学满头黑线,两手撑头,纠结着;有同学用鼻子抵住馍馍,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在老师的“悉心劝导”下,同学们才努力克制住欲滴的垂涎,咽下口水,动手画画。

话说同学们不舍是不舍,但真要画起来还真带劲儿,有的自称“大手笔”,画起来龙飞凤舞;有的当机立断,刷刷几笔,神作就在眼前。

不一会儿,大作都新鲜出炉,再看着那些花馍,还是那么大那么白那么香,只是功能多了,多了那人人喜闻乐见的“福”字,多了可爱的“福”娃,更多了喜庆的红色,转瞬之间,变得吉祥,变得如意,它们摇身一变,竟全成了艺术品。

谁又忍心吃掉这精美的艺术品呢?

蒸花馍作文 15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庆祝这个节日,我和妈妈做花馍。

妈妈先把面揉匀,再把它拽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帮妈妈把这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揉成圆柱形,按扁,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辙痕,再把它拉得又细又长。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该我们大显身手了。妈妈把面从两端一起往里卷,卷好之后用两根筷子横着竖着捏了两下,哇!一朵开了四个花瓣的花儿做成了。我不甘示弱,把面一端朝里一端朝外反着卷,一个“8”字形的花儿也做成了!妈妈又把面卷成了一个圆饼,末端露出一个小尾巴,活像一个小蜗牛,真逗。我呢?把妈妈做的四个花瓣向外捏了一下,四瓣花变成了茴香角,妈妈夸我真聪明。就这样,我和妈妈比赛着,我们又做了好多种,有的像双喜字,有的像抓钱手,有的像大白鹅,有的像观音菩萨,有的像……形态各异。最后我们把又大又红的枣按在做好的.馍上。

花馍终于做好了,我们把它们放进蒸笼里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耐心的等待着。30分钟以后,我掀开蒸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花馍胖了许多,红枣油光发亮,好像一顶顶红帽子,又像一颗颗红珍珠。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我津津有味的吃着,一下子吃了两个,真过瘾。

过节的感觉真好!

蒸花馍作文 16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因为每当春节都可以吃到奶奶亲手做的花馍。

花馍,也称面花,顾名思义,便是花式各样的馒头。在春节中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等,在那形状像花、元宝的馍上点缀上几颗大红枣,煞是好看。味道更不用说,馍的松软再加上大红枣的香甜,吃进嘴里,香味充斥着鼻腔,真是绝了。

过年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会看到奶奶瘦小的身影,微微弯曲的腰,背着双手,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站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一下车,迎面而来的便是奶奶那满是褶皱的笑脸,然后笑呵呵地拽着我走进屋里,递给我几个花馍,我便左手一个枣花,右手一个元宝,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满足的很。奶奶便坐在椅子上,笑着看我吃花馍。

奶奶也许是村里唯一一个会做花馍的人,虽说形状不是那么好看,但看起来也煞是可爱,出锅时的香飘十里。每年的年前几天,村里的人都会提着几袋面粉来找奶奶,让奶奶为他们做上那么几个花馍,奶奶也争取在过年时让每家每户都吃上她亲手做的花馍,年三十前一天劳作。做好了奶奶便招呼我给每家每户送去,并嘱咐我不要收别人的.东西。

可在我上小学时的一年里,我们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桌前,团团圆圆的吃着年夜饭,吃到最后,奶奶端出一盘花馍,三叔却把从城里买来的花馍拿了出来,乍一看,这花馍论形状比奶奶做的要好得多,色泽也很鲜亮。三叔告诉奶奶以后不要再做花馍了,城里买来的花馍既方便又实惠。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奶奶脸上的微笑变了,看起来更像是假笑。也许那时只有我在注意,奶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笑盈盈地接过三叔买来的花馍静静地看着,整顿饭下来,只有我在吃奶奶做的花馍,奶奶还是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的看着我。

从那以后,除了那几个和奶奶相处的比较融洽的老人,村里很少有人来找奶奶做花馍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奶奶脸上总少了一些什么,饭桌上也很少出现奶奶做的花馍了,我渐渐地对花馍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喜爱。父亲想让奶奶与我们去城里生活,便接奶奶进了城。那天,奶奶让我带着她去城里超市看看,我带着奶奶走进超市时,奶奶便问我哪里有卖花馍的,我知道奶奶不可能放下她那门老手艺。我和奶奶站在柜前望着里面各式各样的花馍,形状逼真,看起来味道不错的样子。我买了几个和奶奶回了家,一到家,奶奶就接过我手里的花馍,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放在桌子上,摇了摇头。看到奶奶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奶奶做的花馍,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让奶奶给我做几个花馍吃。一听到这话,奶奶便走进厨房,又是那娴熟老练的技艺,和面、盘形、放枣……每一道工序在厨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锅盖掀开的那一刻,香气扑鼻,那个味道回来了。奶奶笑盈盈地从厨房里端出一盆花馍,放在我的面前。我接着就去抓一个花馍往嘴里放,烫嘴也不舍得松口,奶奶在一旁嘱咐着我,看着我吃花馍笑的合不拢嘴。

又是一年,我再也看不到奶奶的笑容了,那已伴随她长眠于地下的笑容。全家人在高高兴兴的吃团圆饭,我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三叔照旧端出买来的花馍,却再也勾不起我对花馍的那种热爱了,也许只有奶奶做的花馍才能够勾起我的食欲。母亲递给我一个花馍,我仅咬了一口,但觉得那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了。

虽说每年都能吃到花馍,但我知道记忆中的花馍已经不存在了。或许人们记得的只有奶奶这个人,却早已忘了她那曾经的好手艺。我知道,奶奶带着她那好手艺离开了,或许有人会想起奶奶的花馍,但却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想念奶奶那和蔼的笑容和记忆中的花馍。

蒸花馍作文 17

马上就是表姐的12岁生日了,姥姥准备下厨送她一份厚礼,我好奇,便跟着来到厨房。

到底要做什么吗?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一听名字,我就被吸引住了,以前虽然吃过,但是那么精美的艺术品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还是有些可惜,所以我决定今天就学一学。

只见姥姥拿出已经发好的面,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面使劲揉,就揉出一个大面团。姥姥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下的馒头容易裂开。面团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型,所以这就很考验和面者的功力。说着姥姥又将大面团切成了几小块,又开始揉了起来,我询问姥姥要做什么样子的,姥姥说要做一个大花馍。我缠着姥姥给我做些别的样子,她这才答应。

做什么样子好呢?有了,就做12生肖。姥姥在一旁嘀咕着。12生肖?我惊讶的'问。姥姥解释说花馍虽是寄托感情的,但也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12生肖,成语故事都可以,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我觉得民间艺术真是高超。姥姥拽了一点儿面,在案板上揉,越揉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贴上黑豆,一条蛇便做出来了。姥姥又取了稍大一点儿的面团,捏出上小下大的形状,捏出耳朵,用剪刀在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身子部分剪出手,在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姥姥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原来是这寓意。

我有求姥姥给我捏一个故事,姥姥想了想,没说什么。便动起手来,没花多少功夫,一个武松打虎的故事便展现在我面前,真是栩栩如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来传播中华文化。

蒸花馍作文 18

记得我上一年级那年的过年,奶奶在家做花馍,家里所有人都帮着奶奶一起做,最后做了很多花馍。那时做花馍的奶奶把我和姐姐关到房子里看电视看电视,想让电视吸引住我和姐姐的注意力,不去打扰他们大人做花馍。这下到好不仅没有吸引到我,反而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由于房门被锁,我和姐姐淘气的从窗子爬了出来,径直就跑到了厨房。看大家都在做花馍很好玩,于是就缠着奶奶给我们讲怎么做花馍。

奶奶说:“首先要进行和面,然后就是醒面;再就是做花馍;最后就是蒸馍、涂色”。因为爷爷力气大奶奶就让爷爷揉面,因为奶奶技术熟练就由奶奶领导爸爸妈妈做花馍。在这其间最好玩的是奶奶做老虎,她用面团做老虎的耳朵,用核桃做嘴巴,用枣做老虎的眼睛。我一开始觉得很新鲜,趁着中间她们去休息,我和姐姐蹑手蹑脚的跑进厨房一人拿了点面团做起了花馍,姐姐做的是青蛙,我做的'是鲤鱼,结果都失败了,最后还是奶奶来了帮我们才完成了我们的作品。最后花馍蒸出来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我高兴坏了,记得这个作品我保存了好几年。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