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文仿写
《桂花雨》课文仿写
《桂花雨》课文仿写1
三月,正是故乡桃花盛开的时节。
九岁那年的春天,妈妈带着我从深圳回湖北老家赏花,田野上各种花儿竞相争放。杜鹃和月季色泽艳丽,看起来十分娇媚,可显得有些华而不实。栀子花和玉兰香味浓郁,可以给人一时的畅快之感,但不可久闻,否则会使人感到晕晕乎乎。兰花和梨花之类,清雅有余但色泽过于单调朴素。我觉得唯有桃花别具一格,桃花的颜色有白的、粉的,绯红的,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胜却繁华无数。桃花的气味清新、淡雅,虽并不浓烈,却能让整个村子浸润在丝丝甜香中,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和姐弟们在桃花林中自由追逐,欢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桃树浑身都是宝。许多花只是花,而桃花谢了还能结出又大又红,脆甜可口的果子,桃花可以制成桃花酒、桃花粥、桃花膏和桃花酥等时令食品。尤其是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桃胶,还能美容养颜呢!
后来,我曾在广东的一个山村游玩,那里有一座山,山上种着许许多多的桃树。正值花开时,香味四散开来,那股清爽的`花香,弥漫在山林的每一处角落。从远处看,花红点点,玲珑地藏在大山的绿披风中,惊奇地伸出头来我瞅瞅你、你看看我,为春的画卷增添了一分活力与灵动。我忍不住连声赞叹,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桃花再香、再艳,也不及老家山上的那片桃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九岁那年的赏桃乐,以及那与桃花一起盛开在记忆里的欢笑声。
《桂花雨》课文仿写2
在我姥姥家屋后,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听说这块地一直是荒着的,直到姥姥姥爷退休了,闲来无事,才想起把它开垦出来种菜。经过他们几年的打理,现在那里已经成为远近有名的菜园子了,黄瓜、丝瓜、茄子、韭菜、芹菜、西红柿……应有尽有。8—9月,正是蔬菜丰收的时候。
小时候,我总是分不清那些菜,常常把黄瓜和丝瓜混在一起,把生核桃认成了青苹果,芹菜和韭菜混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去摘菜,每次去摘菜我都会好好玩玩,摘菜真是太有趣了。
摘菜那个长树枝上面有钩子,把它的钩子钓在核桃树的树枝中,用力一拉,整个树一弯,一下把钓钩拿走,“砰”的一下,树弹回去,一大堆核桃就落了下来,我把这叫做“弹树”。还有,我在拔葱的时候常常会飞到后面的.墙上,于是我受到了启发,偷偷在后面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大把子,我每次一拔葱,就会后看看那个葱中了几分。在摘黄瓜和丝瓜的时候,我都会玩投壶游戏。因为我们装瓜的是竹篮,所以我就会把黄瓜或丝瓜向篮子里面扔去,看看能不能投进,如果进了,我一定会高兴地跳起来,如果发现没投进,黄瓜可能会被摔碎,碎了少不了大人的一顿骂声。所以现在,我都会在旁边放上海绵,虽然可能还是会部分地方摔坏,但是很难被发现,所以一般就不会被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自家种的东西十分好吃,种的芹菜,我们会把它做成芹菜饺子,把西红柿和土鸡蛋炒在一起,把丝瓜做成丝瓜包肉,把生葱蘸酱,把黄瓜做成凉拌黄瓜……,这些菜放在饭桌上,就成为了一大桌美味的晚宴。
回到深圳后,大大小小的超市里可以买到许多更红的西红柿,更嫩的黄瓜,更绿的芹菜。但这里的东西再好,也不如奶奶菜地里的东西好!
《桂花雨》课文仿写3
一花一鸟总关情。我们从课本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明白了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在作家琦君的眼中,桂花不只是一种香气袭人的植物,更是她浓浓思乡之情的载体。教材是最好的'范文,作者童年的“摇花乐”激发了我们的向往,也激发了我们的写作灵感。于是,我们也借助文字,将自己童年在故乡的乐事回忆了一遍。
花生乐
我向来对花生有一股亲切感,却对其他的农作物一概没有兴趣。至于为什么,我想应该和家乡有关吧!
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住在乡下,在那里我接触最多的东西就是花生。花生的样子并不算很好看,黄黄的硬壳表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纹路,要是想知道它成熟了没有,还得把它挖出来才知道。它就是这样默默无闻,躲在黑暗的泥土里,默默地成长着。
故乡在南方,一到夏天,奶奶就开始着急了:可别下暴雨啊,花生还没熟好。唉,花生,你要快点成熟啊,成熟的早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对童年的我来说,挖花生可是一件大事。趁着早上阳光还不太炙热,我跟着奶奶早早起床,一路蹦着来到地里。看着绿油油的花生地马上就要变成口中的美食,我就开心极了。奶奶小心翼翼地把锄头挖下去,我立刻欢呼雀跃地一把提起,把一颗颗饱满的花生摘下来。把花生挖出来后,还得清洗干净,然后晒干,这样花生才好保存。
晒花生做好后,邻居们都会过来尝一尝,大家聚在一起热闹极了。
现在回忆这些,满满地幸福感涌上心头,每年春节我都会回一趟老家,带回来一大袋花生呢!因为超市里的花生再好吃,也比不过奶奶亲自种的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