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通用10篇)

发布者:江天一览 时间:2023-11-15 08:51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通用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通用10篇)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1

今天听了一天课。

一天20节课,大强度,高密度。学生不好当啊。

好在,这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年轻同事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准备充分,神采飞扬的上场。

有的同事比较擅长于讲故事,开篇用故事引入,给出概念后再用故事分析,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后,又讲述具体原理和方法,最后回到故事,给了主人公一个完美的答案。

有的同事逻辑非常严密,讲述结构十分清晰,一条一条明明白白,让听众轻松的跟着他的思路进行。

还有的同事特别幽默,类比、段子张口就来,愣是能把枯燥深奥的内容讲得如在听相声。

除了具备扎实基本功和流畅的`语言之外,大家的ppt制作水平明显比前几年进步了好多,ppt不再是电子教材,满屏文字,而是借助了视频、动画、图片、线条,把内容反应出来并起到了助推理解的作用。

能够看得出,同事们都非常重视这一比赛,都进行了精心的课堂设计,进行了反复的试讲。所以,我前面说,好在,这是青年教师比赛。这样的课,即使听一天,也不会非常疲倦,仍然能够听得下去。那么反观平时呢?

诚然,我们大多数教师,是很敬业的,是很有职业责任感的,是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的。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不少教师,并没有把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备课讲课上面。中午喝了点酒,下午实验课讲两句就离开;课件制作非常简单粗糙,学生看课件还不如看书;对教材没有吃透,一味的背诵教材,死板而枯燥……如果,每一位老师,对待每一节课,都像对待一场讲课比赛一样,那么真的是学生之福了。虽然教师的工作任务很繁重,如果像这样备课,那工作量估计可以直接翻几倍了。

但是开局很难,后几轮就会越来越容易,而这样的付出,在学生那里得到的回报,同样是会翻几倍的。

现在大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很多人就是浑浑噩噩等毕业,这虽然和这些孩子没有努力方向,没有前进动力,不知为何而学习有重大关系,也和教师的课程不够有吸引力,不够出彩,不够让人印象深刻有关。

都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很多老师面对这句话很无奈,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尽量去努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吧!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2

周三下午,数学组举行了“数学基本功讲课比赛”,我很荣幸作为评委参与此次比赛。从这次活动中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开始之前,大家都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作为评委的我们也开了个简短的会议,确定好评分方案,大家抽完号后比赛就开始了。

前两位老师可能是刚开始,稍有些紧张并没有很好地进入状态,短短的五六分钟还没有讲到本节课的'重点。第三位是李娜老师,李老师准备的比较充分,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自己讲课。比赛继续进行着,每位参与讲课的老师都拿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有的老师讲得很投入、很精彩,有的老师讲得很朴实、很细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LL老师,林老师虽然声音不是特别洪亮,但讲课语调把握特别到位,教态自然,整节课给人一种很平稳的感觉,不急不躁。

在听这些老师讲课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如果是我来讲,我会不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如果是我来讲,会不会也是课堂导入过长,时间过半了而没有讲到重点;如果是我来讲,会不会也像其他老师一样,整节课流畅自然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多注重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知识结构要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教学能力上,条理要清晰,时间要安排合理,增强应变能力;示范设计合理,指导操作规范;语言严谨、生动、准确流畅、表达要清晰。课堂设计、操作设计具有创新意识。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到课堂中。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要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从中学到亮点;常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3

20xx年4月23日,在银川市一中阶梯教室,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专业成长研讨报告会”。

参加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如浴春风,如淋春雨,感受著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著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广东深圳特技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总复习》以及北京市昌平区盛园小学赵霞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等示范课,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还听取了黄爱华老师作的《好课,从倾听开始》和钱守旺老师的《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两个专题讲座。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从名师的课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4

前些日子,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当时就是出于好奇,这是一本课堂实录,我想看看名师是怎么上课的,自己也想学一些招数,企盼能借此书解答一下我心中的疑惑。买回家后,我便开始阅读,读着读着便发现只剩下望洋兴叹的份了,我认为李老师的课堂确实属于专家型的课堂,我的课堂则太稚嫩了,就像一个位处平地的人面对高楼找不到攀登的入口,我顿时陷入了迷茫,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自由舒畅地交流,让所有人的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讨、辩证,如抽丝剥茧般地获得真相,揭开谜底呢?我自认为做不到李老师那样,为自己找了些理由:自已学识不渊博,学生素质不高无法深度畅谈等。没几天,我便将此书束之高阁,不再理会了。

近几天,因为我在教学小说单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如何启发学生分析人物成了我的困扰,于是我又将此书找了出来,进行了仔细阅读,这一次我有了一些收获,可以实实在在地借鉴一些教学智慧,而不再是把它当作高高在上的圭臬了,这还真应了那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话了。

首先,李老师在开课之前有一首古诗词欣赏,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好的诗词拿出来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或朗读或品c味。这一举措就很值得学习,在学生写作时我总是抱怨他们语言乏味,涉猎不广,不能旁征博引,殊不知自己又在课堂上给过他们多少时间,创造过几次交流提升的机会呢?若能像李老师这样,每天积累一首诗词,这样滴水穿石般的坚持效果真会如古人所说“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再次,李老师的课堂是随意的课堂,自然的课堂,教者不卖弄文采,也不炫技巧,就是和学生平等地问答,依据学生的话再一层一层地往深里挖。如教学《祝福》时,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他也不作任何提示,问学生能读出些什么东西。这一问看似很宽泛,不着边际,如按教参上的要求,初读课文后,应引导学生学习一下字词,再看小说结构,再分析人物,提炼主题等。我这样的小教书匠就喜欢教参上的这些“章程”,奉行得头头是道,认为这些教学步骤缺一不可。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实录之后,我明白了教无定法,不要太程序化,有些程序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实用。另外,我很是佩服李老师的谈话艺术,有一个学生说他读完作品的第一感觉是愤怒,愤怒当时的人情冷漠,李老师就顺势提示“比如——”,这一提示是希望学生将问题说具体,能由结论说到现象。这样就引导大家回到文本中去分析问题。在大部分学生都发表了高见后,他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辩论,祥林嫂到底是自杀还是饿死,冻死的?这一辩论结局不重要,但学生各找证据,把当时的社会风貌及祥林嫂的遭遇来了个彻底的大清查,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比起老师的灌输,不知要强多少倍呢!最后,因学生认识水平毕竟有限,李老师便很自然地揭晓了答案,祥林嫂死于“礼教”,那么这个礼教中针对妇女的`内容又有哪些呢?学生便猜出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内容,随后他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中国“礼教“是否茫然无存了呢?发人深思的结尾使得这堂课意义深远。

第二次阅读此书后,我想到了去年看过的一个词“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是一个叫佐藤学的日本教育家提出的,他说“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与承认”。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课堂啊!“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柔和。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的课堂。

教书也是一场修行,尝不到一些酸甜苦辣,承受不了一些孤寂与迷惘,恐怕连“教书匠”也是当不好的。虽执教十多年,但自觉离“匠”都还距离甚远,论方法论艺术都还有些蒙昧,自省一下还是有惰性在作怪,相比李镇西,实在是汗颜。以上所写的读书心得,还是决心用到教学中去,不求画虎象虎,只求能有所更改,有所变化也是好的吧。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5

作为老师,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备课,批改作业,白天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书籍。忙完一天的事,在爱人和孩子都休息了。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繁忙,夜静静的,只有台灯散发出洁白无暇的光陪伴我度过这一天中最为惬意的读书时光。沉湎于窦桂梅的精辟见解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疲劳和烦心都消失了。原来專家的见解和自己的教学有这么多的不谋而合,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决。自己确实有一种充电的感觉。头脑变得充实了,生活变得丰盈了。虽然自己是美术教师,但是有机会看一看其它学科的文章,有利于课堂的整和,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窦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养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时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

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

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窦老师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在隽永深情的语境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三、运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二桃杀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

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每当我一次次的翻看这本书总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也激励我在教学研修中不断成长、进步。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6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多数是以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实录以及教学反思编辑而成的。读了该本书,我很赞成序一中钱梦龙老师所说的:“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太随意,有太多的不期而遇和无法预约的精彩。他们完全不像通常看到的好课那样,显示着设计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李镇西老师的教学中所谓的`“随意”,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放任,是没有技巧,没有模式的“朴素”与“简单”,是一个人文学素养的积淀以及课堂上临场应变的自如。虽然这种不加雕琢的“朴素”很难模仿,但仍然让我深受启发。

一、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李镇西老师的课,是不局定格,挥洒自如的,整个课堂都充满着轻松、活泼的气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像《孔乙己》的课堂实录中,李老师在课堂开始就告诉同学:“你们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讲课,而应该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李老师的课堂遵循“简单、朴素”的流程,同学们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首先由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发现文中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主线,质疑,讨论,然后对“大约”“的确”两个词进行挖掘与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理解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

李老师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宽容的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他的点评,总是那么的幽默,真诚,自然。例如,李老师《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李老师毫不干涉,不管学生的创造思维多么细小,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像这样的课堂上的赞美、鼓励的话比比皆是。比如“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你很会动脑筋”,“你能联系前后文来分析不错”等。这无不体现出李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睿智的思想,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鼓励,实则是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

我们平时上课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学习,害怕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带偏了整个课堂,实际上我们最该反思的是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我们应该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课堂上应变能力,这需要我们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7

今日,“坐在校内学名师”活动,我第一次认识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她执教两堂《跨越百年的美丽》,与现场师生共同瞻仰了居里夫人淡泊宁静的美,而在我心中也留下了盛老师她那落落大方、儒雅可人的美。课堂一开始,盛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增进了师生情感,消除了距离感。并且通过自身形象的铺垫,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神情等刻画老师,实则是渗透观察,教会学生观察。在课堂中,盛老师秉承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引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尊重学生。

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到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抓住“疲倦”和“淡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简单出示老师的示范批注,教会学生怎样做批注,怎样自主学习。并且抓住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儿童则在平等的对话中,放言高论,自由发挥,喜怒哀乐,流露无遗。可见儿童的“自由”是想象、思维和言语的“自由”,是无拘束的生命潜能的释放,是自由自在的内在情感的宣泄,是无所顾忌的言语的交流。盛老师的课堂是值得人静静思索、细细品味的。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8

武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审查委员。

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8年在全国教师职评中首批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1992年,首批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首批破格评为语文特级教师;1999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至2003年期间,曾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课改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她提倡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积极探索和寻求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思路,把语文教材中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爱与美的教育中,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凭借学生进入情境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她的讲课极富艺术魅力,教育部特为其制作教学录像片,并通过亚太卫星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播放,是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先后被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等称号。

武老师的课很朴实,甚至没有用课件,只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她讲的是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在课堂上,武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表现,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耐心的引导,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火眼金睛,洞察入微,启迪到位,听说读写清晰具体,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很投入,实效性很强。

在她的讲座中,武老师谈到当今的一些语文现象,重教学设计,轻学生研究;重教材解读,轻以文化人。一说上公开课就赶紧上网找课件,找优秀课堂实录,却不去分析学生,分析课程标准,逐渐脱离教育的本质,舍本逐末,功利性太强,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她强调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

我觉得,武老师说的很精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在老师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花里胡哨,没有实效,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思想,严重偏离教育实质,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9

自我县倡导学案课开始,我也一直积极思考到底在课堂上该怎样用才符合学案精神,总是一直不得要领,觉得这也不合适,那也有问题。听了各位骨干教师的引领课后,我终于豁然开朗:学案是一种方向,不要被他束缚了手脚,我们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要在课堂上践行各种符合学生实情的方法,放手去干,一定会有收获。

经过多些日子的实践:学案教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几个,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跟老师满堂灌获得的知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小组整体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同时学生本身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小组的竞争可以督促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课堂过关检测,可以把好知识关,让学生堂堂清,提高课堂效率。

一切新事物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方法中才能更完善,让我们趁着又一轮新的课改,赶快扬帆起航,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的蓝天。

观看教师讲课比赛有感 10

第四周周一下午第一节听了刘珊老师的语文课,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老师在讲课之前做到了精心备课,并围绕我校开展的五到位有效课堂组织教学。这节课老师态度自然、大方、亲切;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是一节成功的课。

建议:

1、教师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如果老师能先范读课文,范读完课文以后,再让学生自读,这样更利于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教师在抽查学生读课文时,只要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就可以了。这时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估计无法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识字环节,本课我会认的生字中出现的两个新偏旁,老师应及时的给学生指出来,这也应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其次在识字时,如果能让学生再交流一下识字方法,会更有利于识记生字。

4、老师的语言要精确。让学生给字组词造句时,应是给这个字,组一个词,再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而不是说用这个字说一句话。

课堂是遗憾的'课堂,有不足才会有进步,愿刘姗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上出自己的精彩。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