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热门】

发布者:馬儿部落 时间:2022-12-27 01:17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热门】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热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这就是生活

任何人的内心都是看不透的

肖申克监狱内又来了一批新的囚犯,此时他们被夹道欢迎,脸上惶恐或者死气沉沉。老的囚犯们显得漫不经心,他们又在下筹码了——今晚谁是第一个哭的新人呢?

第二天一早,瑞德不得不赔了几根烟,这是他第一次猜错。瑞德打量着让他赌输的年轻人,他脸上的不合群竟并不代表着无法集中精力的恐慌。

年轻人果然是被冤枉而入狱的。已是朋友的瑞德和安迪开始互相了解对方。在瑞德眼里,安迪才华横溢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已经成了狱长的财务助手。安迪让瑞德帮忙弄来了一个锤头,但安迪不愿说他的用意,瑞德想:“这东西就算是600年也无法凿出隧道吧。”

直到后来,瑞德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透安迪。安迪在帮狱长,安迪还是靠着锤头砸开了墙壁。不过还好,安迪确实是个善良人。

事实上,任何人的内心都是看不透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面具之下,我们所谓的了解,只是了解这个人的面具而已,面具后面我们尽可以藏起自己的秘密。那些怕见到光的秘密或是慢慢滋生,或是渐渐地消失。只怕时间长了自己也被欺骗了。

忍者无敌

枯燥而且充满暴力的监禁生活该怎样适应?又一位号啕大哭的新犯人被巡逻长打死了。见怪不怪的只是埋怨几句,另一些新来的犯人却倒吸凉气。每天的劳动不容片刻懈怠,因为你是囚犯,所以监工们并不把你当人看待。

忍!就算连法律都不会庇护囚犯,囚犯们也要把自己当人看待。看看那些在监狱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头头,也都是从被欺压的对象开始的。当然也有深得人心的老犯人,他们靠宽容和深沉撑起自己的名誉——瑞德算是一个。作为一个人应更多地向后者靠齐,你看那些新来的犯人就像是当初的自己,怎能狠下心去伤害他们?尽管监狱是一个教人更残暴的地方。

安迪忍了下来,他靠自己的才干试图化解监狱里的阴影。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要有一技之长来保住自己的饭碗,不管是打架还是劝架都需要一定的火候。只是监狱里已堆积了几百年来的怨恨,想靠自己化解尚欠缺知音的共鸣。拯救不了别人,就拯救自己吧。

安迪在雷电的掩护中爬过冗长的下水道,疯狂的大雨就像是在为忍者的出头之日描画背景。

希望总在前方

自由在哪里?这对肖申克监狱里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好多人都被关了几十年了。瑞德这样评论眼前无法逾越的高墙:“起初你恨它,再后来你开始习惯了它。很久以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驯化。”

有个善良的老人假释出狱了,他发现以前的东西全变了样,自己就像是从上个世纪来。尽管他怀着满心的欣喜,但他发现他甚至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没有来过这个纷繁的世界,希望回到高墙里,最后他选择了在自己局促的房间中悬梁自尽。瑞德也假释出狱了,但他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上厕所先报告的习惯——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他的心仍被关在肖申克之中。

当自由来到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去适应和使用它?

不过希望总会在前方。瑞德下定决心离开了自己的职位,到了与安迪约定好的大树下。他从一封信中得知安迪越狱后取出了狱长的黑钱,移居到了一个太平洋的小岛上。这才是他该有的生活。

两个老友在美丽的海岛上重逢了,他们身后的那片海让人看到了自由的磅礴气息。

结局只有一个

若一个人同时拥有智慧、宽容、毅力、希望,他定会拥有完美的结局。

我们把瑞德和安迪放在一起,便看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写在前面:《肖克申的救赎》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命运有时如此不公,让你一路平坦平步青云在30不到成为了一名银行家;又如此狠心,造化弄人让你成为一名杀害妻子和情妇的凶手。被判处终身监禁还受尽姐妹帮的欺凌。但是你没有控诉,没有悲观,你默默守候你的希望。虽然在这里很多人认为希望这个词语是不存在的。而你坚信,只用一把小锤子,就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即便有人预言那需要600年。

你用高雅的姿态生活在肖申克的监狱了,一样的劳作,一样的生活。不同的是你看见的每天都是接近希望的。不希望在此终老一生。经过一个月的沉默你终于找了雷德这名在肖申克的能人,据说他能搞到任何东西,手段只是一包包香烟。

在这,你会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天注定的。一个真正的凶手早年入狱,怎么会能够预知最后陪伴半生的朋友曾经是一名风华正茂的银行家。并且在他刚进来的时候还下注赌他会受不了折磨。在这个充满弱肉强食的世界,你选择用最冷静的姿态,审视周围的无知与狂妄。手捧着圣经,渴望能够救渎。雷德事后回忆你的事迹,感叹你是一支羽翼多么丰厚的鸟儿,肖申克困不住你。你迟早会有离开的一天。那场精彩的越狱,发生在你审视自身无辜与洗钱的反思,到了该了断的时候,你就没有选择犹豫。做了多年的假账,让你在监狱里也是一名银行家。通过各种手段,不仅为了监狱长获得了大量的金钱,还建设了州里最后的监狱图书馆。还为一名朋克青年拿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而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心灵的最后选择上,你选择了清白做人,向上帝靠近。你抛弃了只为一己私利而放弃公正的监狱长为你安排在监狱里至高无上的地位。你用二十年的光阴神不知鬼不觉的挖了一条通往肖申克之外的世界。仅仅用了一张美丽的电影女影星的海报就瞒天过海了。

在多少人经过年岁的监狱洗礼,彻底改造成不能在生存的状况下,你的心儿却已经飞往广阔的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你用上帝之手为以前的一切假账掉了包。当你神情憔悴,满脸愁容的时候,面对罪恶与清白,你说了这句: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毅然的决定在那个雷电轰鸣的晚上,顺着漫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道,穿过小河,结束了你二十年的冤狱。你又没有选择仅此而已,你用另外一个体面人的身份,检举了肖申克监狱的长官。可贵的是,你没有忘记你的朋友雷德。在那棵你与妻子恋爱的那棵橡树下,埋着你对雷德的亲笔信和去那岛的旅费。一段延续20年的友谊没有划上句号,继续了它的逗号。在那片湛蓝的海面,你看到了姗姗来迟的雷德,而你精神的好像从未坐过牢。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命。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多么中肯的至理名言。不要企图碌碌无为,不要幻想为非作歹而不为人知。要知道,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的快些。幸福只给有准备的人,是你用你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不要主动放弃任何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人来到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来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主人公安迪入狱前是一个银行家,他因妻子与情夫被杀而被指控为杀人犯,判处终身监禁后被送往肖申克监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很多人进来之后一呆就是一辈子,所以,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字典里还有“希望”两个字,很多人已经“被体制化”,即使被有幸释放了出去,也会因为在监狱的时间太长而不再适应狱外的生活而选择自杀。

但安迪的到来,在一点点改变着这些。他似乎不是一个囚犯,而是一个救赎者,在尽力挽救那些人的灵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监狱长做事,只为了给囚犯们换回几瓶破喝,让他们像个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觉;他从每周写一封信到每周两封信往外投递,就是为了赢得些赞助建一个监狱图书馆,改变犯人们的阅读情况;他教初入狱的、年龄最小的、人最聪明的汤米认字,帮助汤米考试,鼓励他要有信心坚持下去;他利用监狱广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震撼犯人们的心灵,即使面临着惩罚的威胁;他用20年的时间和一把小斧头凿透监狱厚厚的墙壁,打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监狱之前,他给瑞德的一番话,让出狱后的瑞德没有选择自杀……

这样的安迪,是囚犯吗?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来的救赎者,他来这里就是要救赎这些要被关押一辈子的人们。给他们带来希望,他给他们带来灵魂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在监狱里,还可以过这样一种生活,还可以这样生活。

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现实。多次在讲座时我都会就“职业幸福感”做一小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并不如意,感受到职业幸福的人寥寥无几,看得出,大多数教师仅仅为了“稻粱谋”才从事着这个工作,而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有一个学校,几十名教师中,只有八位是男教师,其中还有四位是领导。

为什么那么多男教师选择了逃离?真的是教师这一工作没有意义不能创造价值吗?看看电影,身处监狱中的安迪为了救赎监狱中的人们,还在尽最大努力做着什么,还在尽力用自身的能力影响着别人改变着别人,那么,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是否真的要自问自己一点什么了?

我们就来问问自己吧:教师这一职业真的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吗?先看看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纯真无邪、对生活充满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的工作内容,我们是要带着这群纯真无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在和他们相遇的这段日子里,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看什么样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都撒于教师。想想,比起那些囚犯来说,这群孩子该多么可爱,看着他们一天天地成长,看着他们从懵懂无知到最终成为一个睿智聪慧的少年,甚至,有时候我们呢还能听到他们成长的拔节声,这样的体验,我们怎么会没有快乐感和成就感?

很多时候,有无成就感撒于我们的内心。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是灵魂,再次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说: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们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让孩子们因为遇到你,而有一个降幸福的童年,那么,我们的内心,该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个救赎者,做一个自救者,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到来而有所不同,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样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是灵魂……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资料。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期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齐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杯具,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必须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仅不是最初的那个,并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期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期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此刻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明白来自何方的勇气,不明白从哪里到来的期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经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一样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异常丰富的。而最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可是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梦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一样的,可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样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样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应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期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必须要说他多么伟大,必须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激一个人,感激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期望的洞罢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开篇的那起命案触目惊心。酗酒后的安迪想杀死有婚外情的妻子。或是上帝眷顾这个可爱的天使。就在那晚,他的妻子和那个男人被另外一个人杀害。

巧合里的误会,无从辩解,安迪被冤入狱,被判无期。监狱不是个好地方。它没有家里的舒适,也没有家里的自由。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一个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个糟糕透顶的误会,却硬生生让安迪变成了一场美丽的“邂逅”相逢,与一段精彩绝伦的人生际遇相逢。

一开始的他在监狱里不言不语,不肯与人交谈。直到后来,他慢慢地开始与人攀谈,甚至用智慧为狱友们换来了冰啤酒。他问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又找来一张大海报,就这样,安迪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越狱之旅。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有时,当你鼓起勇气去完成这些挑战时,可能会被人家看不起,甚至是被嘲讽、嘲笑。某一次,当安迪说出“希望”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时,瑞德的解释是这样的:“希望?听我说过一句老话,希望是很危险的,他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可安迪不以为然,在某一天晚上,安迪成功地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监狱生活。他,成功越狱了!还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带走了典狱长三十多万美金。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奇迹,爱拼才会赢的是成功。试想安迪在瑞德说希望很危险时,他选择相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还会有动力追求海岸夕阳,驾船远航的自由生活嘛?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始终觉得安迪在监狱里的眼神是与众不同的。他沉默寡言看似是个局外人、旁观者,甚至有些多余。但他才是那个把握全局,胸中有丘壑的天才。监狱就像一把把枷锁,锁住了人们对外面美好事物的憧憬,也改变了所有人对希望的看法。但安迪目睹过监狱里的种种黑暗以后,依然心存希望,坚信“出逃”才是洗脱冤屈的唯一出路。

“出逃”是个永恒不灭的话题。巴金笔下的《家》《春》《秋》里的青年知识分子们想跳出旧社会习气的藩篱,越出家的高墙,走向新时代。哪吒用玩世不恭,抗拒命运的狰狞与愤怒,向世人宣誓:“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以此“出逃”于命运的安排,用风火轮、混天绫创出一片天。安迪用“出逃”的方式,为自己洗脱冤屈,凭借自己超强的毅力和那坚定不移的决心逃离了可怕的肖申克监狱。这些不安现状的“折腾”像是跳出舒适区的挑战。与他们背道而驰的是电影里的老布。监狱不仅阻隔了与外界空间的链接,还阻隔了时间的流淌。老布幻想把自己留在这座与世隔绝的“肖申克”里永远不要出去。这似乎成了他的“桃花源”。他宁愿做着“不知有汉”的春秋大梦,也不愿意醒来睁睁眼看看墙外崭新的世界。悲剧与喜剧往往只差这一步“出逃”。要是老布也坚信“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究辉煌。”该多好?

生活里的我们或许只有学会鼓足勇气,怀抱希望做出类似的“出逃”,才能站在楼顶的天台上,仰望苍穹,想象远方美丽海岸线里吹来的咸咸的、甜甜的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初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在十年前,那时候为安迪的冷静睿智坚韧所折服。如今重温这部电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电影,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被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呈现人在体制化的环境里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

在安迪刚进监狱的时候,瑞德对他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安迪却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或许正是靠着这信念和不屈服的韧劲,安迪才能够用二十年时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

在体制化的监狱内,安迪一直坚持着心中的希望。也正是因为心怀希望,并持续为之而努力,所以安迪最终逃出了牢笼,奔向了自由的生活。关于希望,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印象比较深刻。第一个场景是安迪跟狱友在天台劳作,安迪因为精通财税知识帮预警解决了税务难题,从而为狱友争取到了每人三瓶啤酒的奖励。那一刻在瑞德的回忆里,觉得自己好像是自由人,在装修自家的房子。还有一个场景是安迪不顾预警的阻挠,坚持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引得大家都驻足聆听。也许大家并不明白音乐的寓意,但是觉得那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正因为安迪的这些举动,唤醒了大家对希望及自由的向往,让大家渴望美好的生活,一些东西悄然改变。这些改变是什么呢?“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这部影片里面,安迪救赎不仅仅是自己,也救赎了狱友。这种救赎,体现在精神上,他用自己的坚持照亮了别人,让希望散发出万丈光芒,让大家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

在肖申克艰难的环境里,安迪最终获得典狱长的信任,在图书馆工作。他坚持不懈地向州长写信请求拨款,最终为狱友建立了全新的图书馆,还帮需要的狱友拿到学历。他通过努力给监狱来了不一样的活力,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希望。就像那个在各个监狱流串的年轻人,在安迪的帮助下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可惜在电影里,他因为知道安迪案子的真相而被典狱长所杀害。也正因为这样,安迪下决心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前往自由。当安迪在电闪雷鸣之夜,穿过地洞和下水道,来到小溪,最终在大雨中仰天长啸,这个场景令人动容。

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瑞德在安迪离开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用一番真诚的话语重获了自由。40年过去了,世界早已日新月异,他也曾感到惶恐和迷茫。但是,他没有像老布一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秉着对朋友的,他与安迪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拥抱重逢。

电影悄然落幕,思绪飘荡起伏。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体制化之下,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在于怎么选择。如果心怀希望并为之努力,最终有可能收获美好的生活。但如果放弃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在这忙碌的世界里,保留一份希望,为梦想而奋斗。也许结局未知,可能不尽人意,但如果不尝试,又如何能有新生的可能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希望与自由的光。

——题记

影片以安迪的狱中好友瑞德的回忆开始:“一切都宛如梦境一样地不真实,只有当夜晚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听到铁门关闭的声音,才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真实实的。四周一片寂静,时间漫长无边,而剩下的只有思考。”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监狱的黑暗故事。黑暗在于司法的黑暗,在于其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摧残不但限制了囚犯的精神自由,更扼杀了他们对生活仅有的向往。影片让人心生感动之处在于,它刻画了这样一个主人公——安迪。在黑暗体制的压迫下,安迪以极大的耐心、执着的信念,忍辱负重,完成了心灵的救赎,最终逃脱牢笼,到达希望与自由的圣地——芝华塔内欧。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载了这样的评论:“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锻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体制化下的人格畦型,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一个重点。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中,“以强凌弱、以老欺新”被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是单调枯燥的囚狱生活中唯一的取乐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一个有着极高的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的银行家,意外的被指控谋杀,走进肖申克监狱,开始了监狱长诺顿所谓的“心灵救赎”的漫漫之旅。在很多老犯人眼中,看起来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肯定受不了这非人的折磨,必定会在入狱第一夜失声痛哭,像其他囚犯一样的沉沦。可是安迪却用沉默和坚韧,智慧和信念经受住了所有的一切。

在弥漫残忍、变态、暴唳、扭曲的监狱中,安迪可谓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放风时,尤如在静谧的公园中一样的闲庭信步;维修房顶时,冒着被狱警推下屋顶的风险,为狱友争取啤酒;为了让狱友听上一段《费加罗的婚礼》,被关一周禁闭也在所不惜;为了让监狱不再枯燥,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最终争取到一笔经费在监狱建起图书馆;为了心中的希望和自由,长期忍受着监狱长的苛责与呵斥,不动声色,用一把小锤子,日复一日凿出一条通往新生的暗道。

肖申克,这座囚禁之所,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很多像老布一样的人,刚开始排斥它,慢慢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得到假释的老布,离开了囚禁他大半生的地方,得到了久违的自由。但作为一个体制化的产物,对于狱外的世界他一无所知。连狱友仅有的尊重和友谊都失去的时候,最后他选择了自杀。就连充满智慧、看破一切的瑞德,也被监狱中的种种体制束缚,无法找寻真正的自由。只有安迪,凭借着内心的那份坚忍,经历了血与火的心灵救赎,逃离了这个人间炼狱。安迪最终还是走了,有些鸟儿的颜色太鲜艳了,它们是关不住的。

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意志坚定,机敏过人却从不无谓地冒险。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当他终于爬出500米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开了一道夺目霹雳的亮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相信,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了的美国司法。

以下仅谈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1、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图书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时,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所征服,老布成为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了他的的,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来寻求自己永远的。

2、即便别人有错误,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了他,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安迪成功越狱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从某种程度讲,是他导演了这场悲剧,安迪不是直接的杀妻凶手,心理却背负着深深的,他先前在事业、后来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失败的婚姻经营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的一缕强光。这个世界终究是少数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台词: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几十年里,人们只有承受,当绝大多数囚徒早已,慢慢失去了对的渴望的时候,可在安迪的内心世界一直坚守者自己最初的,那就是对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弃,相信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走进肖申克,典狱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把灵魂交给神,把身体交给我。”可是真正的还不是肖申克的高墙,而是被们被的体制化所逐渐打磨掉的勇气与希望。

然而,当安迪冒着被长推下顶的,用替逃税为伙伴换来啤酒时,当安迪6年给写信终于迎来了肖申克的图书馆和讲习班的时候,当上空飘起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与的脚步是无法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经达拉邦特改编并拍摄,于1994年搬上大荧幕,成为电影史上最光辉的一笔。

本片描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蒙冤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看完以后,我的脑子里首先蹦出一个词:体制化。体制化是什么?借用瑞德的说法:“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简单说,体制化是我们对某一环境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在于消灭人的能力,将人变为一个器物。

为何这么说呢?老布出狱后的自杀,其原因是认为自己丧失了价值,处于茫然中无法自拔;而瑞德在出狱后也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他们的这些行为的根本来源在于:他们丧失了能力。他们丧失了工作的能力,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丧失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丧失了融入社会的能力。在监狱这个相对稳定固定而不流通的环境下,犯人无法习得新的能力,同时旧的能力得不到温习,他们的能力就丧失了。他们作为人的价值、能力和特征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作为工具的存在。这就是体制化。

其实我们来到人世间,面对的人世间不就是一座密不透风而且昏暗的肖申克吗?世俗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的年龄坐着该做的事情,许多的东西捆绑着我们,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活着,因为我们还有责任,还有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枯燥无味惹人厌恶的事情堆砌在一起,是肖申克那堵冰冷的石墙。

影片反映的另一主题是希望。这样一个简单的词并不简单,它笼统的涵盖了许多,却能在一部俩小时的电影里诠释出来。有石墙,就有小石锤,我们无法逃离,但廉价的小石锤依然可以人手一把。有的人看不起,一边不愿拿起,一边疑惑着生活为什么一天天变得没有希望;有的人紧攥在手,一边面对,一边把“希望”这个石缝凿成海洋,乘着鲸达到与蓝天最近的地方,感受着一切的美好。

我们常常把“希望”挂在嘴边、寄托在生活里,可是我们对于“希望”的定义又总是那样简单而单薄:看不见的时候又总渴望看见,看得见又总觉得无法实现,我们总是在坐等“希望”的成全,却从未去主动成全我们所看见的“希望”,自我救赎。

那么,体制化又与希望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它使得人类有了反抗自然、改变自然的勇气。它代表了人身上那些高尚的品格,是人的特征。在无限的体制化中,是希望保留了人类尊严能力生命的火种。人作为人而非工具的能力就被保留。如果没有希望,安迪就不会如此地渴望自由,他就不会做出努力。

在不同时期看这部影片会有不同的观影感悟,但它总能给你的心灵注入力量,让你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伟大的肖申克,伟大的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早就听说《肖申克的救赎》好评如潮,这个星期特意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也确实让我印象深刻。

片中的主人公银行家杜佛兰因为被陷害,从而被送进了肖申克监狱。一开始他沉默寡言,而第一个与他说话的人就是瑞德。他告诉杜佛兰,进入肖申克监狱的人基本上都没犯事,而他,也就是瑞德,是肖申克监狱中唯一一个有罪的人。后来,杜佛兰的才识得到了典狱长赏识,成了监狱中的一名会计。在此期间,他不断结外界写信办理一系列的证件,从而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有身份证,有证照……可现在又还没有这个人,需要杜佛兰出狱,这个人才真正存在。而这个人并非身无分文,典狱长进行的非法的洗钱活动的银行户头就是他的。

在影片的最后,杜佛兰从一个隧道、一个他挖了二十年的隧道爬出了监狱,并从下水道中行了500米。他最终获得了自由,并且将典狱长的犯罪证据寄给了警察局。典狱长自杀身亡,瑞德得到了假释,得到了自由。

片中紧紧围绕救赎、自由的中心,表现了杜佛兰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这两个词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什么能限制我们,除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去自我救赎。可在影片中反映的社会,没有所谓的公平正义,人们眼中在乎的似乎只有钱,没有犯罪的人住在监狱中,过着艰难的生活,而真正有罪的人大摇大摆的坐在权力的椅子上。

自由也许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许我们在课间十分钟时,就能感受自由。片中的图书管理员就是如此,监狱的高墙限制住了他的自由,开始时都想拆掉它,而当他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年后,对这堵高墙又是那么的依赖。也许他觉得在监狱中比外界生活得更自由,以至于他获得假释的消息后是那么的悲伤,那么恐惧,就好像要把他赶出他的家一样,牵动着他的心弦。无论他曾经犯下什么滔天大罪,当他想再次犯错时却在杜弗兰等人的引导下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个让他逃避外面生活的念头。他放弃了那个念头,他最终走出高墙,却还是没能战胜自己,因为他早已绝望认命,也许已经习惯,所以他没有想过出来的这一天。他从不奢求什么,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所以他结束了他的生命。可杜佛兰却不这么认为,他虽在典狱长手中辛苦地工作,却心心念念地是外面的生活。没有什么事情会阻止他,以至于他用一把小破锤,凿通了一条瑞德口中500年都打不通的隧道。回到外面的社会,他就不再是杜佛兰先生了,他在狱中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那个徒有其名的人,现在真正存在了。

杜弗兰仰望着自由,也许监狱限制了他的人生自由,甚至社会的体制限制了他的精神自由,但是他并没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意义的。正是因为有着对自由的向往,含着对自由的希望,他才能用小破锤,凿出了瑞德口中500年都凿不开的洞。对于瑞德来说,他觉得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所以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在19年近20年的监狱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是如此,杜弗兰才有资格获得成功。

不要过度的依赖某一事物,它会限制你的自由;不要过分自由,不然迟早会失去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上周五王老师布置了看《肖申克的救赎》并写观后感的作业。由于周末安排也比较紧张,我只能在周五的晚上看这部电影。幸而我很快便找到了并开始观看,此时差不多晚上七点半。我打算看看这部电影到底要看多久,一看,两个半小时差不多。这时候我决定倍速播放,否则那可真叫一个漫长。恰巧倪立杭也在,他先前是看过两三遍的,他不肯让我这么做,于是我只好和他一起完完整整看了那么久。

我是一个很讨厌看到我不喜欢情节的人,大概是因为对于主角的代入感比较深,我在看到主角入狱和跟监狱里同性恋犯人打斗的环节时一点也不想看,很想要跳过去;但我在看越狱的那一段却开心得很,恨不得回放十几遍。

这里我就要讲到我和倪立杭的习惯了:我们两人总是这样,因为某些原因看了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非常喜欢,于是就翻来覆去地看,特别是“爽”的部分,是会疯狂地看的;有时也不是因为喜欢,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当时电脑里唯一的动画片,我们只能反复看着这个。这样的翻来覆去,总是会厌倦的。于是不看了,再去换一部新的重复如上操作,如此反复反复。

翻来覆去看的习惯造成了我们这样的本能:一部书或电影,先快速看一遍剧情,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如若喜欢,便细细地看它几遍。这样先倍速,后细看的方法,我自认为还是很有用的:不至于在不喜欢的东西上浪费时间,也不至于放过一些好的细节。

所以我们的生活,是否也是这样,有倍速和普通之区别呢?我想是有的。就如高铁和绿皮车的区别,我们的生活和从前的生活已经大不一样了,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的交流速度已经是从前的几十倍,上百倍。在这样的时代中,倍速与否,是我们必须要做出的抉择。

现在,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使得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一生中能做出更多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我们无法停下来思考,这是最伤心的事情。试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是从一个车站,奔赴另一个车站,而现在车开得越来越快,来得也越来越快。古人可以在站台上思考他们更喜欢哪一班车,哪一班车途径的风景更美丽;而我们没有任何时间思考,下一班车便来了。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哀叹自己的选择错误——但是又有谁会肯比别人落下一班车呢?人生的节点之间间隔实在太小了,太小了,我们对它一无所知便只能作出选择。因此,像看电影一样生活,我认为是很有益的:倍速是需要的,因为这个社会一直在快速地飞奔着;而放下脚步也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思考我们之后的选择以及一些更深层面的问题:我究竟要去哪里?我为了什么?这样你便有可能不会将你短暂生命的一部分浪费在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上面。对自己有限的人生作出规划,这是思考的意义,也是在这个倍速时代中,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的原因。

《苏菲的世界》中说:“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停下来思考,在这个倍速的时代。思考如何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就是这一刻你所创造的价值,你所创造的,完完全全属于你自己的生命。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这部影片,在各大论坛上都认为是人生必看影片,也有的说是男人必看十部影片,不看这部影片,可能就不能称之为男人。这话还真有点强迫,逼迫我去看男人的电影。

影片客观来讲,是一部大片,首先为演员的演技点赞,一个个都是大牌,都是影帝。这个不必多说了,除了佩服,无话可说。

关于电影,有以下的感受。

一、电影应该是很励志的。主人公,由于误判入狱。在监狱那样的环境里,主人公并没有放弃,并没有随波逐流,与大家一同沉沦在人性的黑暗中。他的内心中,始终存丰着一个叫做希望的东西,这个希望,随着日子的一天过去,而变得更加的明晰。希望如同一个太阳,一直闪耀在主人公的内心,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少。这也是打动人,感动人的地方,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灵活应变了,慢慢就迷失了自己,看了这部影片,有一种对人生的重新审视,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生意义。

二、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与心理学相关的部分,在我个人看来有这样一点。老布,在监狱呆了大半生,有一天从监狱出去,而不能适应社会,最终自杀。片中称,这是体制化。我个人这样认为,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长期的存在,就会被环境慢慢同化,最终成为这个环境里的一分子,带着这个环境的常常的烙印。老布不能适应外在的环境,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烙上了监狱中的印记,适应并接受了。于是人虽然不在监狱,但内在,心灵还是在监狱中。所以,一个人可以遭遇逆境,可以接受逆境,但不能放弃自己,迷失自己,要保持自己对于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放弃,让环境来主宰自己。

三、关于人性,老布的放弃,同化。主人公的坚持与执著,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鲜明的还有,在监狱这样的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在这样的人性最扭曲的团体中,还有一个生命,对于希望的强烈的追求,对于美,对于爱,对于神,对于自由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一个对人性极致的赞美。人的内在总是有一种更高更远更大的追求,在召唤着我们,前进,永不停止。

四、电影最精彩部分,就是主人公穿越排污管道,爬出了监狱重获自由。这里有梦想终于实现,终于获得自由的一种极大释放。同时,我也听到旁白,安迪,爬过那条管道,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救赎,也实现了自己生命的重生。这里面的话,让我感慨的是,西方社会中对于重生,对于宽恕对于放下的一种宗教意义与层面的释怀。在西方,都有一个宽恕的仪式,比如去教堂忏悔,比如向牧师忏悔,在仪式结束后,生命得到了宽恕,生命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而在中国没有宗教信任的当下,我们只有借助于佛教的放下,个人的修炼。或者儒家所讲的君子之道,仁义之道。这里面更多的是要求我们的个体,从自身层面去做一些内化与接受,影片这部分给我的冲击很大,很为这样的重生而感动,而赞叹。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影片,我觉得应该是:在最恶劣最艰苦的环境中,盛开了一朵最纯洁的人性之花,环境的艰苦,没有击垮反而成全了花的芬芳,这种人性中的坚持与执著,总是在黑暗的之中,如同太阳一样闪耀在不屈的灵魂心中,陪伴着这样的灵魂,走过最长的暗夜。

梦想,希望,总是需要有的,于是,炎风也一直在坚持着,在这样的力量的影响下,我们一步步走来,我们还会走下去,就这样。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开始以为肖申克是个人~然后才知道它是个让人感到恐惧,暗无天日的监狱!但有些人确实闪闪发光的!所以有时候会说同样的环境也会有不一样精彩的人生。

肖申克里面关押的是犯了大大小小事儿不会被放过的犯人,但是大家许多是被不得已冤枉而判刑来到这儿的。在肖申克监狱里有的是姐妹花,有的是旧犯对新犯的压迫,有的是每天监狱的例行检查……总之来到这儿就是让你像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那么干净!

安迪也是像所有监狱里的人一样,经历了每个新成员所要经历的一切。但是不同的是他与别人的结局截然不同。

首先我看到的是希望。因为安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从进去监狱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可以在看似暗无天日环境中找寻出路。庆幸的是他最终成功了。安迪是一个银行工作者,他被指证杀了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外遇,所以不得不来到这个监狱。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他没有和任何人打交道,也没有像许多犯人一样熬不下来。一个月以后他和瑞德开口了,是需要他帮忙寻一把小锤子,后面接着是海报。也许海报给予他更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信念,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可以坚持!

还有在片子中有段是安迪自己利用自己的银行工作者的才能为大家赢得了啤酒,那是在修建监狱顶层的时候。瑞德说过:安迪冒着巨大的危险换来的啤酒不仅使他增添了朋友,而且更多的也是让这里的大家觉得仿佛是给自己家修建屋顶呢。安迪脸上洋溢着奇怪的微笑面对这一切。

在这里你会明白知识可以赢得生命的价值。即使在监狱里大家都会有书读,并且在后来安迪利用监狱长得野心来实现大家的利益,通过自己每天写信申请最终扩大了监狱图书馆规模(这个过程也是艰辛而漫长的)大家可以读更多的书甚至有人还可以拿到大学文凭。这一切都跟安迪有关。

安迪善于观察,了解世事,所以抓住典狱长得心理,为他牟利,减少税收让其依赖他。后来出去也拿到了一笔自己二十多年来应得的报酬。所以也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自己。

目前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但我觉得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他有知识,有气魄,是一个真正心有一片海的人!他只是常常会在嘴角闪现一道微笑。二十年过去了依然不忘初心,即使他面临着有可能失败,有可能出去后不适应(毕竟在里面他还是有地位的)出去后一切都是新的,即使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当看到电影里他在雷声中敲破下水管道有东西喷出来的时候你真的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整部电影看完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为在监狱扩展图书馆而做出的奋力和最终的逃亡。安迪,一个在银行中工作的人,天然满腹经书,学富五车。他精通所有政治、经济,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数学天才,只要是关于经济的,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也因为这样,他得到了监狱长的重用,目的是洗黑钱,他天然而然的成了监狱中的名人。

一次他被调到了图书馆工作,他对同狱的说他要要钱去扩展图书馆,他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每周一封信写给政府,日复一日,他的信仅有寄出去,却没有寄回来的,一年过去了,仍是这样,但他并没有放弃,还是坚持的写,又过了一年,他的奋力有了小小的成果,他开始每周写两封信。他惊人的坚持不懈使我难以相信。19年的牢狱让他难以忍受,他要离开这鬼地方,他从他挖的19年的通道早逃走了,又穿越了下水道,那恶臭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并且还是长距离……

安迪的忍耐力可真难想象,挖了19年的通道,写了三年的信。这种毅力实在令我佩服,我应像他一样在学习方面刻苦奋力,为达目标坚持不懈。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镜头不时的浮现,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男子,一个越狱的男子,用力的用石头砸破下水管道,然后从长达1英里的又脏又臭的下水管道里艰难的爬出了高高的监狱的围墙,在这样一个雨夜,重新获得了告别了长达20年的自由。

这个经典的镜头大概是在十年前从电视中看到的,十年来,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中,一致看到目前正在热播的万人空巷的《越狱》,于我都有一些不屑,因为无论从计划的周密性,越狱的成功性上来说都不及《肖申克的救赎》。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 ”这是瑞德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我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非常哲理,非常深刻。大而化之,一个人生活的一个家庭、一个工作单位、甚或所在一个国家,于个人都是一堵无形的高墙,从童年的逆反心理,到少年的叛逆,说白了都是对这堵高墙的痛恨,希望能破墙而出;慢慢的,当你一天天的变老,你会渐渐的发现有这堵墙其实也挺不错的,能遮风挡雨,能给你营造一个虽然封闭但是安全的环境;到最后你就会从喜欢到依靠。人的一生也就这样结束了。

非常喜欢主人公安迪,喜欢他缜密的思维、锲而不舍的精神、以退为进的战术和一颗永怀希望的心。

作为一名银行家,含冤入狱,没有丧失理智,没有沉沦、放弃。从入狱的那一天,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为了自己的自由,为了享受太平洋上海风,为了在海上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钳,挖开了通往自由的路。这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的最好体现。

他深深懂得,欲要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在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狱卒报税,帮助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取得了狱卒的信任与好感;他每周一封信,契而不舍的坚持了二年,为狱友们建起了图书馆,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特别是收获了瑞德的友谊;这一切,都为他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从小学的时候就背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啊,人只要有对自由的渴望,一切都能够忍受,老婆偷,情——爱情价虽高,但只要能用价值衡量,就不是永恒,就有交换的可能;蒙冤入狱——活着虽然好,但活着有不同的活法,可以在狱中消沉的了此余生,可以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也可以没有目标的奔劳而死。但安迪没有,他从入狱的那一天,他就倍加珍惜自由,为了自由,他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走来。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自由就是真正的生活。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重获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可是通往自由的路荆棘遍布,你懦弱,它就把你扼杀在寻找自由的路上;你坚强,就能披荆斩棘,凯旋而归。就像毛泽东一样: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当你把这种战斗作为一种快乐来享受时,你就会无往而不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影片《肖申克救赎》可以说整体的基调是蒙上了一层凝重的灰色的,在肖申克监狱里上演的一幕幕人性的贪欲、阴险、奸诈在不公平的命运中人性的绝望、挣扎、渴求用平缓而沉重的语调娓娓道来,汇成让人深思的汪洋。而那在高墙内微弱酝酿的希望星火,诺顿绝不会料到真的像那句原本是给囚犯们看的话一样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艾迪点燃的希望照亮了通往静乐土的路,烧毁了这个利益的囚犯的全部乃至生命。

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艾迪的妻子出轨遭人谋杀,艾迪深爱他的妻子却被指控为凶手,被冤入狱。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十几年里,典狱长诺顿威胁控制艾迪利用他银行家的身份为自己创汇,艾迪在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他用执着为囚犯们建起图书馆,用勇气为监狱奏响美曲,用真诚与囚友们换来尊重当他用耐心换来囚友汤姆一个意外秘密时,汤姆却因为能作证艾迪的清白被诺顿引入圈套击毙。汤姆之死使得艾迪实施了他的越狱计划他对地质学颇有研究,通过观察他发现自己牢房的墙壁很容易挖凿。他便每天用一把破旧的钝锤子挖洞,洞藏在一张海报后面。终于,一天夜里,他顺着洞、顺着肮脏的下水道逃了出去,逃去了他梦中的世外桃源墨西哥的一座小岛。他最真挚的囚友瑞德获得假释后也通过艾迪留给他的线索找到了艾迪。

皆大欢喜,闭眼沉思。

这部电影流溢出太多。然而我想,它最主要的意思还是表达出在逆境中,在压制下,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希望。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观众都能一眼看出并且领悟的,因而在此我想从多角度、从细微之处来感悟本片其他的含义。开头布鲁克斯的死,无疑就是一个让人悲凉唏嘘的情节。布鲁克斯因为在监狱里生活了50年,出狱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人的冷眼奚落、孤独的凄凉滋味,像汹汹而来的洪水使得布鲁克斯惶恐不安,他甚至曾想再犯一次罪、再回到家里。起码,那里有他熟悉伙伴。

可能我老了,不行了。是的,他的迟暮之岁使得他不能这么干。他像一只旧了的、再没有人牵引的断线的风筝,孤身在浩浩泱泱的天空中漫无目的地随风飘荡。他再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他最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房梁上,然后去了天堂。这个情节竟让我这身经百战的人眼睛发酸,布鲁克斯苍老的淡蓝眸子中的目光像酸味的泉一样染得我彻骨的凉。虽然我没有那样的经历。我想,当一个人面临突然而至、翻天覆地的陌生变化时,他该如何?布鲁克斯去了天堂,那天堂可是他的救赎?布鲁克斯用50年的牢狱生活赎罪,出狱后的短短几天去连赎罪也是一种奢望,他赎了,救何在?我为命运的深渊、时光的洪流、人心的脆弱而悲、而凉。我知道这篇作文终究应该和本片一样是昂扬、积极、皆大欢喜的,但我对无力挣扎这一词组的嗅觉有那么敏感。纵然布鲁克斯的命运只是他自己的,但它折射出的冷冰冰、硬生生的东西是真实的,那惶恐、那无奈、那孤独、那嗟叹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其他未知的形态。

写到这我想我不知道怎么收尾,《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了很多,但也没能救赎很多。救赎年轻汤姆的毛躁、布鲁克斯的悲哀、诺顿被污染的心那片天空,似乎始终是阴沉的。

但就算这样也不会消极,我们的主角们在阳光海滩上拥抱,我们的现实生活依然继续,我依然快乐。

揪出那些没被救赎的悲哀,为了救赎我们目睹的悲哀的记忆。揪出那些没被救赎的悲哀,为了给幸福与欢乐留下纯净的空白。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