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6篇)

发布者:丹江水暖 时间:2022-12-12 01:26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6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通用6篇)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1

今天,我和父母共同观看了《外太空的莫扎特》这一喜剧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导演取材非常现实:主人公任小天从小父母离异,爸爸立志要培养任小天成为大钢琴家,于是每天逼着任小天练琴。直到一天,任小天遇到了一个被外星人“附身”的玩偶,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巨变。在我看来,在整部电影中刻画最为传神的就是由黄勃饰演的任大望,从他对任小天不止一次的责骂中,我们也逐渐了解了他的身世,他原本是一个热爱摇滚的乐手,与一个爱慕他的女人结婚,谁知道这个女人却是个势利眼,嫌弃他太穷,后来与一个富家老板结婚。而任小天的爸爸也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任小天的身上。人们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报无数个课外班,恨不得榨干孩子的所有的休息时间。

电影中的任大望也是如此——每天,任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琴练得不好,那就连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都没了。不仅如此,就算任小天只是看了一小会儿天文杂志,任大望也会毫不留情地撕碎儿子的限量版杂志,把任小天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直到爷爷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一直以来,任大望都在玩摇滚音乐,所以爷爷就总是希望他考一个文工团,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歌唱家。任大望从爷爷对他的日复一日的责骂中幡然醒悟。一直以来,任大望也在用爷爷教育他的方式去教育着任小天,所以任小天才会产生那么多的反抗情绪,一直以来,他都把自己的梦想强压在任小天身上,从而扼杀了他的自由以及梦想。

原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件事,全世界都是统一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他们给我报画画班、架子鼓、跆拳道……有时妈妈看到电视上弹钢琴,突然就说:“儿子,你也去学钢琴吧!”看到体育频道,立刻就要联系学校,学打篮球……幸运的是我有个理智的爸爸,会听取我的意见,尊重我的选择。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度了,就成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它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身体,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百害而无一利。希望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看完这一部电影之后,能改变自己的看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的人,而不是变本加厉地去摧残他们,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自由,实现自己的愿望,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2

就在昨天,终于迎来了全球首播,我也终于看到了《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父亲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一天,神秘的外星人莫扎特出现,从此莫扎特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父亲“斗智斗勇”的生活的故事。

其实许多的孩子像任小天一样,被父母强迫干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为此奋起反抗;许多父母也像电影中的任大望一样:望子成龙,希望把自己以前的梦想托付给孩子,希望让孩子替他们自己完成梦想。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往往出在沟通上,父母只要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并且没有人来调解感情或调解的不公平的话。孩子就会慢慢地对父母以及调解人出现不信任。从而不回答父母的问题,不听父母的话,产生所谓的“叛逆”。我还很喜欢这部电影中任小天的一句话:“你们既然都把我的人生都安排好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啊!

也许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莫扎特”,我们也总是想把这个莫扎特具象化。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游戏: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电视:还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漫画。但是很少会有孩子将它具象化成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呢?对父母缺乏最基础的信任。

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时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只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发言,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些调整。

当然作为孩子,也要去尝试理解父母的感受,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3

昨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角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任小天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神秘外星人莫扎特意外出现,并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爸爸“斗智斗勇”的生活故事,但另任小天没想到的是,莫扎特来地球还有其他目的'…...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莫扎特”。莫扎特凭借可爱的外表,灵动的表情,萌萌的性格俘获很多人的喜爱。在影片中它是个执行任务屡屡出错的外星特工,虽然背后有隐藏的使命,但面对任小天一直都是义无反顾的保护,一边用音乐超能力带小天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边帮助小天维护自己的梦想。像莫扎特这样的,即是伙伴,又像是家人的角色,相信很多人都想拥有它吧!但仔细想想好像身边也不乏有像莫扎特这样支持你的梦想,帮助你,爱你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

这部电影对我的启示很多,也许我们常常忽略生活中的那个“傻傻”的莫扎特,但不管怎样,都要去感谢他在一直默默陪伴着,支持者。

现实世界里的家庭情况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太多的相似度,离异的父母,破碎的家庭,物质的欲望,时间的缺乏,愿望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展现,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比自己强,自己的努力都不会被看见,家庭关系的紧张,亲情矛盾的冲突,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生命里面有太多的不得已。

最后,我想说:一切的插曲都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珍惜,懂得被爱与主动付出的爱,这便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生活的真谛。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4

前几天刚登陆院线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是我光看预告片就想一睹为快的电影。不仅情节编排喜感十足、充满奇幻色彩,而且演员阵容强大,都是我喜欢的“老面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最擅长和外星人打交道。国产电影里但凡有外星人出没,没有他会少了许多有意思的看点。

电影里的他经常和外星人狭路相逢,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欢喜冤家。就像在影片刚开始的部分,他用拳头狂揍外星人“莫扎特”,那股子狠劲儿跟当年在《疯狂外星人》中的表现没啥区别。

其实外星人“莫扎特”也没那么招人嫌,它是以吉祥物的造型亮相,有着“国宝级”的长相——毛绒绒、圆滚滚加黑白配,既非猫非狗,又非“碳基”、“硅基”,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精尖的科技加持。

不过它的表情挺生动——绷着脸给人的感觉戾气重,笑起来又让人瘆得慌,倒是和导演陈思诚有几分神似(陈导难逃夹带私货的嫌疑)。

论长相,它完全不符合我们对外星人的刻板印象(长毛的外星人实在罕见),但毕竟是正宗国货,和那些光秃秃的外星人相比,显得更有触感和亲和力,也更讨小朋友的喜欢。

估计很多人就算对电影描述的故事不感冒,对“莫扎特”也会印象深刻,甚至情有独钟。最近这段时间,疫情反反复复,电影的票房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和“莫扎特”有关的周边产品应该不愁没有销路,说不定会把经济损失慢慢弥补回来。

正如影视作品喜欢把地球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通常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也分为善良和邪恶两种类型,善良的外星人帮助人类,邪恶的外星人消灭人类。

但“莫扎特”和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却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善良或者邪恶去评判它的本性,而且它和人类之间也不存在跨物种的二元对立关系。

它应该属于一根筋式的“工具人”,以完成地球任务为己任,脑子里可没有预设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好坏标准。

谁对完成任务有利,它就主动提供帮助,尽其所能保护他;谁要是阻碍完成任务,它就想尽办法消灭他。他可不在乎帮助和消灭的对象之间有没有亲缘关系,哪怕他们是一对父子。

相应的,观众对它的评分也走极端,有的售票平台高达9.5分,有的网络平台连5分都不到。

就我的观影体验来看,电影的艺术氛围比较浓厚,不少场景充满浪漫气息,演员的表演幽默诙谐,并且“莫扎特”从外形到表情都很接地气,让人越看越喜欢。

作为一部在暑期上映的合家欢电影,不仅有呆萌的外星人、蠢萌的成年人以及孩子气的浪漫情节,而且能给孩子减压,能让家长反思。

这种电影受市场欢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不受欢迎反而才不正常。看到网上有的人评价电影“低幼”,是十足的“烂片”,我感到不可思议。

拍给孩子看的电影还需要摆出一副“高冷”的姿态吗?非得从大人居高临下的视角去教导孩子?而不是像这部电影一样,和孩子保持完全平等的视角。

我旁边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一直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他妈妈也不怎么管他,也许琢磨剧情更需要集中注意力吧。

正当我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身旁这位小朋友突然手指银幕,大声说了一句:“烂片,难看死了”。

从此以后,我便有了更多的自知之明,尽量避免花钱去看自己够不着的电影。

其实评价一部电影是“烂”还是“不烂”,不能仅凭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上某些个人的主观看法。电影是作品,也是产品,需要观众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来购买,比较依赖社会大众的口碑传播。

而且作为买方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市场,只有质量真正过硬的作品(产品)才能保证良好的口碑,才能持续增加票房收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从作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作为科幻片来看,科学理性不足,逻辑基础偏弱。如果它把自己定义为奇幻片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幸许还能获得更多正面评价。

但从产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走的是群众路线,定位准确,制作精良,“消费”门槛低,对观众非常友好。要不是疫情影响的话,它会更有市场潜力。

相信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会多了一个叫“莫扎特”的好朋友。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5

现实世界里的家庭情况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太多的相似度,离异的父母,破碎的家庭,物质的欲望,时间的缺乏,愿望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展现,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模范,自己的努力都不被看见,家庭关系的紧张,亲情矛盾的冲突,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生命里有太多的不得已。

有时候活了几十年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的错失太多,人到中年,却不知道为何而活,不清楚该如何活着。

让曾经是孩子的父母重新找回并懂得曾经的自己,(涛先生)时光倒流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一部电影,如果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生活的场景和影子,才能产生共鸣,留下一些空白,才能让观众展开探讨和思考。而这一切的结合才构成了让我和其它所有观众到电影院买单,花时间和金钱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观后感6

我一直觉得我生晚了,错过了很多好片子。但在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之后,我感到了庆幸。同系列的片子我们有《长江七号》,我们有《捉妖记》,我们有胡巴,有七仔。而现在的小孩呢,一个猥琐贼笑和陈思诚长得挺像的拼装熊猫,肚子上有着难看的缝合线。电影院送的同款毛绒公仔无人想要,大眼珠子透着诡异的光。

抛开其他的不说,我实在想不通这个片子想要表达什么。开头的一组镜头让我以为要开始抨击鸡娃,提倡双减。没想到只是蜻蜓点水吓唬一下,后面的铺开面更加广了。家庭教育,人类文明。之前听到陈思诚说想要塑造唐探宇宙,难道我们外星滚滚也要来掺和一下吗?同样的,荣梓杉的变声期听起来让人心疼。他似乎还停留在朱朝阳时期,又或者是这个剧本设定找的小孩太大了。说起来,本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但我想不到那么多小孩子会被吓哭。这样看来,片子最纯粹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就好比吃了一碗饭,没进食道,呛到了鼻腔。

回想15年,有幸采访了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那时,我对于电影的见解并不深刻,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好看。提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故事情节,关于人物设定。采访结束后,和我同行的小伙伴拿着毛绒公仔兴奋的样子,和他现在买了新电脑的样子一模一样。毋庸置疑,这部片子是很合格的合家欢片。我觉得,这才是送给孩子们的片子,这才是孩子们会喜欢的片子。

同样的,《长江七号》永远是我反复看还会热泪盈眶的片子。里面包裹的大核心是痛苦的,是让人心酸的。贫富差距,命运多舛。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勤劳不一定能致富。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将收获不同的感受。现在,我的娃娃柜里仍旧有着一只被我盘包浆的七仔。在幽静的夜晚,它是否也能醒来,帮我弥补我的遗憾。

谁来救救孩子们,给予他们好看的,好玩的片子。好不容易国漫有了新突破,又被一些自卑的人打上了辱华的标签。我从来不觉得眯眯眼有罪,这本就是国外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又为什么将其作为标准去衡量呢。中国人有好看的杏仁眼,桃花眼,丹凤眼,但有些人有着大大的眼睛却还是装瞎。下一代能看到什么呢?翻出07年的老片,还是继续低幼的熊出没。

最后讲个恐怖故事,这个鬼东西还有2,还有3。分别是外太空的肖邦和外太空的莫奈。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