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发布者:熊猫木木 时间:2022-11-20 01:25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1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何老师。

因为在考实验班的那段日子,我犯过许多错,而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句:好的,我相信你。我一直都觉得,被人肯定,被人鼓励,会是我最大的自信的源泉。

事情发生在一个上午,当语文老师让我们拿出前一天写的作文时,我总是遮遮掩掩的,理由是:作文我只写了一半。后来,当何老师来检查时,当看到我的作文时的眼神,就像一把利剑,直刺我的心中。当何老师问我原因时,我只能惭愧的低着头,心里默默地对何老师说:“对不起,何老师,我让你失望。我不应该这么放任自己偷懒。”

沉默了一阵子,何老师只说了一句话:“放学之前,把作文交给我!”我抬头看向何老师,发现何老师的眼神里包含了失望,还有我看不懂的情愫。我又低下了头,眼神变暗了,心想:或许何老师真的对我很失望吧。

第二天,可是当我看到何老师在我作文评价上写了的话时。黯淡的眼神,又有了新的光彩。评价是这样写的:我想看到你的行动,对自己不能太放松。加油!当我看到这两句话时,立马提笔回复道:何老师,谢谢您对我的鼓励。我想这一定是我最后一次在放松自己了。我在这里向您保证:以后我一定认认真真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再也不偷懒了。

后来,何老师给我的那一句话是:好的,我相信你!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却让我找回了那个最原始,不爱偷懒,总是认真完成作业的自己;简简单单的一句肯定,却让我改变了许多习惯。有时想改变一个人或许很难,可有的时候改变却只在于那一句“我相信你”。

我很感谢这位老师,因为她的那一句肯定,一句对我的鼓励,使我再也不会偷懒!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2

在小学的生涯里,老师的教导不计其数,但是有一次教育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就是这一次教育使我知道了如何礼貌待人,终身受益。下面就听我讲讲吧。

一天,老师要让同学发作业。当时,大部分同学都在写数学作业。老师就问:“谁写完数学作业了?帮老师把作业一发。”突然,老师发现我正在悠闲的看书。便叫道“李佳兴。”我因为正在看书,所以没注意听老师的话,所以对老师叫我的原因全然不知。便随意胆大而又疑惑的回答一声“嗯?”老师接着又说:“你来把本子一发。”我听了,马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心理的石头总算放了下来。便急忙奔到讲台。拿起本子就跑。老师又说:“李佳兴,你过来。”我又不耐烦的马上跑过去。“我叫你肯定是有事的。你刚才那个嗯是很不礼貌的,同时又对别人不尊重。以后别人叫你,就要立刻应答。不然会让他们感到你没礼貌。”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着。我也把老师的话深深记在心里。

我仔细地会回想着老师每个字,是啊,这一个字说出是对别人多么不尊重。以后我再也没有不礼貌的答应别人。老师这番话令我成为更有礼貌的人。谢谢您,老师。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3

您的眼睛是我永远的牵挂,即使我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您的呼唤是我永恒的温暖,无论凄风冷雨,您总是为我点亮心中那盏灯;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牵引我们勇往直前。

每当上课的时候,您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我们位同学,生怕我们不听课。而放学的时候,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日当头,您总是骑着您那辆老式的自行车,在学校到家的路上来来回回;可是,您到学校,到教室却比我们早。您为我们操了一百个心,无论是在学校、家里,您生怕我们不听话、闹事,放学去电子游戏室、网吧。您就像我们的爷爷,每当有同学犯了错,您总是耐心地教育他们,从不随便交给政教处。每天晚自修前,不管是不是您的课,您总要来到教室,看我们学习。有时候您在离教室不远处看我们,虽然我没看见您,但是,我感觉得到您就在我们身边。每到晚睡前,您总是忘不了到宿舍督促我们睡觉,在我们入睡后,您还不时到宿舍抽查我们的睡觉纪律。当您离开宿舍的时候,我看到您的背影总是那么匆忙,您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老师,您的每一天都在为我们操劳,却没有给自己留一点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您像路灯,照我们勇往直前,老师,您像船夫,拉我们渡过险滩急流。老师,我们想您,更由衷地感谢您。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4

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除了个人的机遇、勤奋努力外,恐怕还与他的家风和学风不无关系。良好的家风和学生早已经内化为他的精神血肉,在为人处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15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半通文墨的妈妈,带着五个幼小的子女,生活顿时失去了依靠,因为家里经济来源困难,从小于漪就帮助妈妈,补衣服、袜子、照顾弟弟妹妹。但是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却影响了孩子一生,她告诉孩子做人最最重要,第一要心地善良,这才叫人;第二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帮助别人,妈妈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孩子们的心灵。

18岁的于漪离开家乡江苏镇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的治学精神,滋养了于漪深厚的学识基础,求学时代这些大家名师的身教垂范,沉淀了她血液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品格。

纵观天下有造诣的各界贤达,无一不是在良好的家风和学风熏陶下才有所成就的。

孟子幼时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对孟子的教育要求很是严格,为了给小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学风,她选择了三次搬家,最后在一所学堂旁边安顿下来,孟子专心读书,终成一代大儒,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岳飞之所以能立志报效国家也与岳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岳飞还年少时,为了激励岳飞,岳母亲自在岳飞背上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在南宋一朝,人们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带领岳家军抵抗金兵,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践行了母亲的愿望:精忠报国。

钱学森、钱其琛、钱穆、钱伟长……这些闻名遐迩的行业翘楚、国之栋梁,都来自于同一个“钱氏家族”,都受教于同样的家风家训。钱氏后人依然保持着在清明祭祖、婚庆等重大家族活动时集体诵读的习惯。从小接受的“崇文倡学、德才并重”式家庭教育对他们后来的人生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傅雷家书》红遍全世界,就是因为傅雷把儿子傅聪培养的比他还优秀,父子之间的通信整理起来就是一部教育子女成长成才的通用教材。其实,他们父子就是亦师亦友的父子关系,傅聪从小就沐浴在良好的家风和学风中。

作为一名教师,在家庭中要积极为子女打造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读书书环境、作风民主的生活环境、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爱国爱民爱党的.高尚情趣;在学校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风,比学赶帮超、不懂就问、勤学苦练、立报国志、树民族情。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5

今天在小主人报新闻学校宝山分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易买得超市和广场就“家庭教育系列”问题进行采访。

一进超市我就盯上了一位领着小弟弟的叔叔。我一个箭步走上前微笑着开始了我的采访,“叔叔您好,我是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小记者,请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叔叔爽快地答应了。“在家庭里你认为和孩子的沟通重要吗?你认为父教在家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吗?”叔叔和蔼地说:“和孩子沟通当然重要了,因为不与孩子沟通就没有办法了解孩子幼小的心田,就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教育。在家庭中我认为父教应该占重要地位。”叔叔话题一转,语调黯淡下来,关爱地看着小弟弟,“但我的时间太少了,平时都是孩子的妈妈在辅导他,我只能在休息时带他来玩玩,想想也对不起他。”我也想起了自己经常出差的爸爸,眼圈都要红了。我急忙转开话题“你认为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吗?当你批评孩子时想过他的感受吗?”叔叔笑了“孩子当然要多鼓励为好,孩子都喜欢被鼓励,他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是全部都鼓励的,做得不好时也要批评的,不过批评他时确实没想过他的感受。”“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你是一个好爸爸。”叔叔签上了他的大名。

接着我采访了许多父母,还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虽然他还没有孩子,但从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大差别。在采访中了解到我们中国的父母之所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习是和我们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关吧。

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希望都很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爱。也知道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就是大部分家庭都是由母亲或长辈教育为主,父亲基本都忙于工作,减少了和孩子沟通教育,使得一部分孩子没有自立能力,娇生惯养缺乏勇敢精神。我想通过这次采访呼吁父亲们多和孩子在一起,不要让我们孩子的父教缺失。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6

母亲,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不愿意再当您的儿子,尽管您那么爱我。

真的,我深深知道,您再也不能像爱我一样爱任何人,可是您,却爱得太过分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吃火锅。我们去了火锅城之后,有一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服务员把我们点的各种火锅料一一端上来。也许是刚刚工作,也许是因为路滑,她在把一盘肉丸放在桌上的同时滑了一下,肉丸有几个掉在了桌上。您脸上立刻满布乌云,大声呵斥那个服务生:“你怎么这样啊!这些肉丸子掉在桌上怎么吃啊!什么火锅城,服务态度这么差劲……”那个服务生脸上痛苦的神情告诉我她的脚扭了,但肉体上的痛楚远远比不上心灵上的羞辱。那种委屈、悲哀、愤怒、痛苦的眼神我怎么也忘不了。最后,是父亲劝阻了母亲。母亲还不罢休,硬是要服务生又拿一盘肉丸上来她才终于停止了吼骂。

我忘不了这个服务员的神情。她只不过是一时失手,母亲,您何必这样呢?您知道这个痛苦的阴影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心灵创伤吗?这个服务员也许才刚参加工作,经过您这顿训斥后,她以后的社会生活会受到多大影响,您又想过吗?我试图说服自己,告诉自己母亲是因为爱我才会这么生气的。她只是不想让我受到伤害。爱是可以包容一切的,我知道。可是您却忘了爱的真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您只顾爱我,却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的话,这就不是爱了,这是自私。

每次我看见您因为我受到伤害而去千百倍的伤害那个伤害我的人时,每次我听见您偷偷对我说这个好的学习方法不要告诉别人,免得别人成绩比我好时,我都心如刀绞。我无数次想与您谈心,都被你漫不经心地拒绝。我无数次想让您看一些关于“高尚心灵”的名著,都被您以“看不懂”为由挡了回去。

有时我想,是不是我降生在这个家庭,成为您的儿子,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一个玩笑?

所以母亲,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宁愿降生在另一个家庭,尽管您,那么爱我。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7

老师,在这里我代表全班同学向你说声谢谢,并祝你越活越年轻。

俗话说得好,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老师是“摆渡人”,把我们送到知识的彼岸;老师是一层一层的“阶梯”,让我们踩着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我们已经相处了半个学期,我们虽然没有考出令你理想的分数,但是你却为了我们,早出晚归。记得上次,你还因为早起而感冒了。你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在这里,我要向你再说声对不起。因为这次考试我才考了一个极不理想地83分,离考试前我还对你说考95分以上的。像我这种学习好的学生足足考90以上,而我,又忘记了你对我们说的话“考试完要好好检查,不会的题要认真思索”。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保证期末考试考个理想得分数来报答你对我们的教育之恩。老师,请你看我的表现吧!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8

常常听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花园里辛勤的园丁,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些比喻都十分恰当,我个人认为:老师是爱的别名。

《伟大的教师》中,王双玲老师是把爱融进对孩子们的教育中去的典范。王双玲老师心脏不好,理应休息,但她却不知疲倦地教育孩子、关心孩子。她对生活贫困的王雨婷同学百般照料,王雨婷同学由原来的不及格变成及格甚至优秀,这与王老师的努力、关心是离不开的。小鹏的父母因赌博罪而坐牢,王老师二话不说就把小鹏接回自己家中,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王老师对轧断了腿的同学的鼓励使那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这样的好老师和同学们融为一体,把爱注入孩子们的脑里、心里、血液里。可惜,最后由于王老师心脏有问题,过早去世了,被王老师的爱所感染的孩子们为王老师开了个小追悼会,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几行热泪。王老师在孩子手中的烛光里,永远是微笑着的,王老师永远活在孩子们的心中。

看完影片后出来,外面的风仍然在猛烈地吹着,但在我体内,有一股暖流在来回萦绕着,沸腾的热血使我心里感到温暖。仔细看看我们的身边,不也有类似于王老师那样的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吗?黑板前温柔甜美的声音,下课后和同学们一起玩乐的欢呼声,嘘寒问暖的亲切的声音不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吗?老师是爱的别名。

我的愿望是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我明白:在爱和教育之间,是不能容下一个顿号的!

家校共育树德立人第二期观后感9

咱们中国的家庭自古以来注重“耕读”,而今无需耕作,教育自然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自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在当今社会教育的主体应当是孩子,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是起引导作用。

家庭教育中,“养不教,父之过”,当今社会,物资生活富足,自是不会出现“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悲剧——既然“犬马皆有所养”,那么家庭对孩子的“教”便愈发重要。当今社会万物互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没有人能再像隐士一般断绝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对孩子的“教”与“养”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开篇既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品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温文尔雅、谦逊有礼,这都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像新闻中报道的“为等孩子父亲上火车,而堵门影响列车启程的母亲”便是典型的反面事例。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成为了理性的、有教养的人,只有真正成为了一个人,孩子才可能去投身社会,发光发热。

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为了一个文明理性的现代人,学校教育便要传授给孩子知识,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严师出高徒,仿佛是中国人对学校教育的判断。但真的只是如此吗?严,固然是对的,但严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专心学知识——寿镜吾先生会打手板,但是打手板是为了让孩子好好背书。因此只要能引导孩子的良好发展,那么无论严或松都是起积极作用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要为孩子提供平台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寻找方向。鲁迅先生在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中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则尊个性而张精神。”我想这便是如今学校教育的宗旨――立德树人,尊重个性。那么在这个标准下,严不是准则,而在于“导”,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因此诸如“游学”、“科技创新比赛”、“艺术团”等新兴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帮助学生的“梯子”、“路灯”,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发现自己,寻求理想。而非像过去“填鸭式”的教导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这种“幼者本位”式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润物无声,静待花开,想必在如此教育理论下成长的新一辈年轻人,在花开之时,定能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脊梁”。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