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5篇)

发布者:年长者是也 时间:2022-11-20 01:25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5篇)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

通过看今天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我明白了父母要通过孩子的情绪、行为、语言来读懂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理解和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爱他们。

关心孩子要有分寸感和边界感,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会用好的方式去沟通,探究孩子情绪、行为、语言表达的真正含义,给孩子爱与安全感。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冷静下来,看见孩子真实的渴望和需要,家长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看得到孩子的情感表达,要理性应对。

父母应当从情绪、行为、语言上适当积极情绪,引导孩子正向能量。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2

周四我参加了吴敏老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首先她从幼儿健康的概念入手,逐步引申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说实话,我们平时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常常以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因为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听了吴老师的讲解,我为自己以前的无知而汗颜。接着吴老师从幼儿健康教育的方式、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我们进行了剖析,老师边讲边分析,并举例拓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及教育知识,又告诉我们很多教学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幼儿的观察与交流,情绪发泄,画图分析,安静训练等各种教学方法,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以我女儿画的一张画为例,从画的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让我知道女儿的心理还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与会家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专业知识及运用方法。

我也明白了很多应对幼儿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我要纠正以往一些错误的做法,把所学的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和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有一个身心都健康快乐的童年。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3

通过学习蔡雅清老师关于健康的相关讲解,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是健康的心理才是孩子幸福的保障。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有一个朋友问过我,他说:“我感觉你们两口子整天过得挺和谐,从没见你们吵过架,红过脸。”我笑着跟他说:不是不吵架,而是不管啥事儿我都尽可能的让着她。尤其是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更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闹矛盾。”对于这一点,我是时刻放在心里最重的位置。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陪伴时间最长的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和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密不可分的。如果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的精神环境,它虽是无形的,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父母总是三天两头吵架、暴力处事。孩子每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是很难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来说,家庭是可怕的、是恐惧的,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封闭自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长大后他也不会去经营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在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是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为了孩子,我们更应该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去努力创造一个有爱、有亲情、好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会迷茫。但我们唯一可以坚持做的,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4

通过观看这期的《儿童品格培养与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到了作为家长自身的不足。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我们家长关心与关注的问题,常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却忽略了对孩子各个成长阶段品格的教育。

自我控制力、主动性和情绪稳定性是孩子身上的三颗种子,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除了对孩子道德启蒙、健全人格塑造以及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外,更加需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充分认识、理解孩子的天性。

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只有家校共同携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5

今晚我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和CETV共同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讲,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有李宁老师和刘慧教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最为头疼的和基本的问题就是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表达关心之情。刘慧教授在节目中提到:亲子间真正的关心是建立良性的应答关系。我们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语言、行为动作等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缓和自己与孩子之前的矛盾,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做一个孩子的好朋友。孩子的表达分为:情绪表达,行为表达,语言表达,我们家长应该细致的捕捉孩子的表达,由于孩子学识有限,所以情绪情感是孩子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孩子平时哭闹,我们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孩子哭闹就代表有需要没有满足,李宁老师提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带着情绪做事,既做不好事情,也没办法融入团体。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及时调节孩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和爱,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给孩子一个好的心理环境。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既承载上一辈的期望,又负担着对下一辈的教育。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对于自身教育,对家长自身教育的不断优化和心灵的净化,家长要不断吸取自身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要不断汲取他人教育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活到老,学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对孩子发展的引导,也是对家长自身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既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也要发现自身教育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步,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6

双减教育实施一周年之际,目前双减后的现状:

1、作业基本能在校完成

2、补课状况根本性的改变

3、学生参加体育、文娱、兴趣爱好的时间增加了

4、睡眠时间明显增加

双减实施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但需要家校协同育人,双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人才,培养自我独立发展的学生,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后家庭教育的角色更加重要,孩子和家长的时间更长了,那陪伴的这个角色就非常之重要。怎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这是我们每个家长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陪伴最重要的就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敞开心扉,快乐沟通,相互理解。多方位的陪伴包括学习,劳动,运动,旅游,参加公益性活动,做有意义的事情等等。怎样做到高效的陪伴?以下是我的个人想法:

第一、让孩子有归属感。家长要和孩子建立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不否定打击孩子,多关注他的情绪,尊重他的感受,同时,还要给予孩子更高的,高质量的陪伴。

第二、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去做,也只有敢于做才能唤醒内心的力量。因此,我们家长需要让孩子拥有自信和内心的满足。

第三、提升孩子的自主力,自主力体现在家长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做主。独立完成任务,以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双减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家长双双躺平,而是让教育和学习回归本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所以,家长只有让孩子从肯学变成爱学才能真正把孩子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脱颖而出。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7

“双减”政策落地一段时间了,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本人感觉应该是利大于弊。

首先,现在孩子虽然生活条件比之前的优渥,但是,要学习的课程太多,这使得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也是压力山大,以致繁多枯燥的作业,让孩子丢失了天性,长期的学习、背诵等等,使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目光呆滞,不灵光,最后,孩子在高压或者是半威胁的状态下敷衍学习,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我们教育部门及家长理想的心愿。

其次,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对人类进步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文学巨匠等,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甚至离经叛道,做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口中说的乖宝宝。所以,双减政策能够实施,就会释放孩子天性,不同程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外,发现自己特长,扬长避短,让孩子在爱好与兴趣的影响下,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当然,对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家长,也不能盲目的说好,一味的迎合。毕竟,知识都是积累起来的,特别语文、英文等功课都需要博闻强记的,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及学校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案,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及我们家长共同努力。

作为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更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在物质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术在工作生存、在教育孩子、在想办法改善生活,往往也是心力憔悴。

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不能及时的辅导作业,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多陪孩子学习、参加户外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早点认识社会,早点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充满热情与正能量,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培养孩子,就是培养祖国的未来,也是培养我们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双减政策的落地,虽然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单凡事都有双面性的,另一方面,对于自律不好的孩子,容易产生惰性,这需要老师与家长都负起责任,认真监管、监督,鞠躬尽瘁,让国家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使祖国的明天繁花似锦,繁荣昌盛!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8

通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线上公开课,让我明白作为家长,双减之下,家长的责任,家庭的教育、家风更加重要。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双减是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发辉,让教育回归学习的本性,本质,本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开的,但是又有结合点,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育要遵守三条底线,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健全的人格。身体出了问题,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任何一个出问题,成绩再好都没有意义。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会让父母容易走进误区,爱孩子是一门科学,不能在比较中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家长不能自行给孩子布置作业。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9

通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课程,让我觉得双减对于学生减负和推动教育公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内提升”和“校外减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要求家长需要将更多的注意放在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之上,将教育回归到作为主角的孩子身上,回归教育本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照顾着孩子的方方面面,以自己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方式来规划着孩子们的未来。给他们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是却忘了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容易走入误区,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发展。孩子需要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气在头上随意打骂。无论工作多忙,家长下班后一定要关心孩子,询问一下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新的知识、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多去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勇于克服困难,不言弃。在孩子得到进步的时候,也要及时表扬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应该相互配合,有问题及时沟通。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也不要随意质疑,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

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可以多陪孩子学习,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早点认识社会,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0

通过视频的观看学习,教育专家讲得非常好,重点说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怎么正确的影响教育孩子,建立孩子的良性健康心理。我有以下的思考和感悟!首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育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育的思路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我们家长有了这样的思路,教育孩子方面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侧重点,不至于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不至于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的话: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树冠,这是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操心的事儿,不是我们家长无时无刻关心的领域;孩子的身体是树干,一般说受基因的影响,孩子的高矮胖瘦取决于先天条件,这应该说是上帝的领域。家长只需让孩子营养均衡即可,营养过剩反而不健康;孩子的精神人格是树根,树根好了,树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培育孩子的精神人格,也就是一个人生命之根的培养。一个人精神人格的培养,综合来说在这六大方面:

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这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

2、自信心。一个人把事情做好,走向成功的必然因素;

3、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一个人驱使自己去兑现自己所做承诺的心理状态。有责任才有成长;

4、进取心。人生的动力源,一个人人生舞台能做多大,人生成就的山峰能攀登多高的主要动力源泉;

5、同情心。同情心也即爱心,善良之心。好人的标志;

6、良好习惯。

当我们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六大精神之根的人时,孩子的教育才能初步落实。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学习,努力成长。有两句话说的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与爱孩子重教育的家长共勉!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1

教育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作为家长的我们,观看了教育部的公开课,觉得自愧不如,确实我们的家庭面临着教育的难题。该如何培养一名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为母亲的我,是该好好学习做一位合格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急不躁,有条有理。观看视频,我感悟很深。

1.儿童阶段的品格教育是道德启蒙、人格塑造以及社会能力的重点培养;

2.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日常当中,家长的态度要一致,休息,学习时间要有规定落实好,从小养成自律的习;

3.共情教育,家长通过引导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认识到的错误,从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在情感上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真正认识自己错在哪里?要在行为上做为补救和纠正;

4.尊重对方,平等对话,平时对话和生活当中,语气不能压制孩子,要让孩子有发言的空间,我知道很难做到,毕竟一个大人与一个幼小的孩子。但是面对以后,关于孩子的成长,做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气;

5.对儿童的培养,首先了解自身孩子的天性,兴趣,愿望、积极性和孩子当前的心理成熟状况为前提,不符合天性的,强迫的。填鸭式的、揠功助长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反正适得其反。

通过《儿童品格培养与心理健康》这节课,让我们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很多时候都不到表率,孩子很多的时候感受都被忽视,不能做到平等对话,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助孩子拥有快乐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2

自2020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后,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对双减政策有较多不理解地方,对孩子的教育培养需求与“双减”政策之间,存在着落差、误读与由之产生的焦虑。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学习,让我对双减政策有了更宏观的了解,同时也让作为家长的我,在政策之下,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家庭共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谈谈“双减”政策的本质。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这项政策的本质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校回归成为育人主阵地。在政策的要求下,各地教育部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课程教学进行配套改革,提质增效。另外,作为学校对双减政策的回应,各学校完善课后服务的供给,让孩子的学习效能提高了,也保障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参与体育锻炼和发展兴趣。总的来说,“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家庭教育时间更充裕,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子女平等交流,共同成长。

这就引伸到第二点,在“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该如何配合?我认为,首先,双减我们要做到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陪伴是责任,教养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其次做到不减质量。双减,减去了作业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孩子各有所长,家长要更专注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毕竟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家长,是学校,乃至是社会和国家共同期望。

以上是我观看本次家庭教育课的一点粗浅的感想,如有不足,请指正。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3

这次观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公开课后收获还是挺多的,也有所感悟!

如今的孩子们,一出生就有相对优渥的生活,对于生活的追求更多的在于精神层面。家庭,作为一个孩子能量的主要来源,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幸福度和发展潜力。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来讲,家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方面。

当客观因素难以改变时,最大的变量就是家长。家长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给孩子更多的心灵支撑。

家长努力做好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做到更加优秀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一个温馨、有爱、互相扶持的家庭,这个是最重要的。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4

通过本期《“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线上公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颇丰。我更全面了解到“双减”政策的核心是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一年了。我很认同“双减”政策带给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面。“双减”保证了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并把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都提升上去了。“双减”创造的是长远的教育生态,让孩子扎实的一步步成长,保证孩子是健康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和谐的。我们作为家长应减少对孩子考试和排名的焦虑,要多与校沟通,达到家校协同,来了解孩子的优势与短板在哪里,让孩子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的潜质。

不管教育政策如何变化,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们家长要善于蹲下来,向孩子学习。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家长要与孩子共成长。

从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共育观后感15

通过《“双减”之下,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这期线上公开课,让我明白了“双减”的意义所在,从以往不理解,到明白政策之下的原意,明白教育是长期的,教育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承载了教育的一部份。

“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更多的时间享受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确作为家长,自从孩子升二年级以后,围绕我们的就只有作业和书本,无止境的作业,不停的复习,孩子对写字,反而适得其返,起初没留意,但双减之后的第一年,暑假的我,发现暑假的作业并不多,更多的是让孩子作创造,看课外书,做总结等,孩子从原本以为放暑是一堆作业,到这个暑假过得开心,自己在家看了30本喜欢的课外书,参加了夏令营,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独立,这是以往没有试过的。教育专家提醒了我,孩子们也需要自由的,孩子们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双减可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一直心心念念的“自由”,作为家长的我,是值得反思的:我应该给予他自己的空间做喜欢做的事情,让他成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不是复制别人的想法。

“双减”政策,意味着家长需要做有价值的陪伴,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我们要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尊重其选择,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用命令强加家长的意思给到孩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结合,家庭教育包括家风、家教都是我们家长做出来的行为,说到底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承载了教育的一部份,孩子的品德、行业作风、价值观等,无疑是家庭教育的产品,难怪孩子有时反问我,为什么家长自己不反思一下自己的孩子会是这样,因为家长也是这样做,所以孩子所变成这样了。这正正反映了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所有行业作风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家长自当在这方面纠正思想,培养好的习惯和良好的风气。

作为父母应学会降低我们的焦虑,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绩排名,更应该尊重自己的独特性,不一定要互相评比,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能发挥优点,也是有所建树的,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家长应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和老师的教学任务,老师的反馈,重点指导,精准辅导,合理安排孩子在家或假期的学习计划。

期待“双减”之后教育全新的面貌,作为家长,更要珍惜“双减”的用意,好好提高自己素质,在家庭教育的回归角色,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