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7篇)

发布者:倚窗望月 时间:2022-11-17 03:30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7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7篇)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1

通过观看近期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从六十年代开始,历时36年,带领全村群众,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奇迹的创造,怎叫一个“历尽艰辛”了得,历时36年,期间第一次天渠凿成之后,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实现通水,结果黄大发老支书被撤了职,但他依然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自带盘缠去向专家学习,学成之后,主动请缨,重获百姓和组织认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一如既往,心里装着全村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坝村不通水誓不罢休”的精神继续带领全村百姓凿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甘甜之水经过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坝村,为草王坝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过《高山清渠》的观看,我认为草王坝村的成功主要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发挥好了战斗堡垒作用;有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善于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的带头人黄大发;有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草王坝村百姓。作为统计调查一线的我、一名中共党员,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跟党走,不断推进统计调查事业发展。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2

《高山清渠》电视剧是以“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一部描述“当代愚公”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的巨作。黄大发带领群众,靠锄头,钢钎和铁锤,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数千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里的“穷根”,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彰显出当代共产党人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我作为已退休的一名共产党员,学习黄大发始终要以一个党员的规范来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困难面前要以身作则,为群众做好模范作用,起好带头作用,时刻记住共产党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向黄大发学习,向黄大发致敬。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3

草王坝村是贵州遵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村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是《高山清渠》电影所凸显的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服务人民的内在品质。作为一名遵义人,一名身着藏蓝的人民警察,站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感触尤深。

2017年工作后,去过草王坝村,方知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完成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二百米的水渠,为山村引来清渠有多不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深感到我所向往和积极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是那么金光闪耀,我也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我们干好戒毒工作、发展戒毒事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共产党人黄大发用其一生勇于担当、坚强不息地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更让我感触,面对集违法者、受害者、病人三重身份的戒毒人员,对她们的管理教育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功,通过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康复训练、心理矫治、诊断评估,帮助她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黄大发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是遵义儿女“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本色,是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播下的红色种子的延续。

全片数次让我热泪盈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戒毒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今后无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何种困难,我都将以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将发扬好“黄大发”精神,带头干、躬身干、往实处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4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黄大发是一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孤儿,草王坝的乡亲养育了他,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新中国让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徐书记告诉他幸福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带领当地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等简陋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吃上了大米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黄大发身上,我学习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修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第一,草王坝的村民很封建迷信,宁可相信山神会给大家带来水,请“吴瞎子”向山神求雨,也不出去找水;宁可渴死饿死也绝不走出大山。于是黄大发就把粉笔灰和着水倒进嘴里,做出口吐白沫症状,当众揭穿“吴瞎子”的骗行。第二,草王坝的村民信命,期待着天河水有一天自己流进草王坝,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士气。于是黄大发和赵大山两人去采石场开采石头,没日没夜地干,终于攒足了放电影的50元钱,通过电影前的小报,让不识字的草王坝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党中央大兴水利的政策,也让公社的陈副书记同意了他们修渠。第三,遭遇垄断。公社的“驴麻子”喜欢草王坝的徐开美,利用他公社采购员的身份便利,从中作梗,希望草王坝牺牲徐开美换取修渠的工具。一开始黄大发真以为“驴麻子”生病了,好心好意去看他,结果他的话里明示暗示了他希望用徐开美交换修渠工具,这是黄大发所不能答应的,所以他一面让徐开美答应“驴麻子”的婚事,另一方面通过开富转达“驴麻子”,草王坝不要修渠工具了,于是“驴麻子”只能将修渠工具转给张村,兜兜转转终于得到了修渠工具。第四,大炼钢铁时期,公社干部要把修渠工具拿去炼钢铁,黄大发请教了下放到草王坝的历史系教授王世勋,通过他了解到了国家的政策,最终也让公社干部同意了修渠。第五,三年饥荒,很多人都吃不饱饭,于是有些人就动了歪脑筋,希望带着粮食离开草王坝,如果真要这样,那草王坝人心就更不齐了,黄大发思考了一晚上,杀了公社的耕牛,虽然他知道杀公社的牛是犯罪行为,但为了乡亲们,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成长。因为草王坝缺水,他的爹娘死于缺水,忍饥挨饿,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新中国让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于是他求上进,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信山神,到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他理想信念上的成长;从斗大字不识一个,到最后毛主席的诗词信手拈来,是他文化上的成长;从有矛盾棍棒解决,到后来任何事情讲究战略战术,是他思维上的成长。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守。36年,青丝变白发,36年,少年佝偻了腰,这36年,他坚守了一件事,就是把天河水引入草王坝,让村民有白米饭吃,让孩子们有学上,让村民出行便利,这36年,他践行着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黄大发抓到了特务,公社奖励了他十元钱,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了公社。德保奶生病了,德保爷给了他一张药方子和一块钱,让他抓药,可这药最后问下来是要十块钱,他没有退缩,把药抓了。后来在村民大会上,有人把这事揭发出来给他扣了个挪用公款的罪名,他也没有说出这钱的真正用处。三年困难时期,他把家里仅有的一点胡萝卜拿出来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尽管他的家里徐开美正怀着娃娃,也需要粮食。在修渠这件事上,他更是无私奉献,为了能鼓舞士气,他联系电影放映员,帮后厨劈柴打杂,手上的水泡都磨破了,终于电影放映员同意以成本价给他们放电影,成本价50元也很高啊,没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采挖石头,采石能够尽快攒够这50元。许怀春还因为田红红的念叨很在乎村长、队长这个职务,腆着脸到德保爷处明示暗示想当村长,在村民大会上美其名曰教黄大发识字暗示大家黄大发不识字不适合当村长。相比较而言,黄大发心胸坦荡,他只想为草王坝修渠,最后,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5

7月16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队伍中的一员,我在这部电视剧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深受黄大发老支书“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的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大发为榜样,认真学习践行这种“当代愚公”精神,做到会担当、能担当、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

一是要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村里一心想为村民找到水源,解决缺水问题,他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乡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黄大发以自己的真诚、奉献、清廉、勤俭、宽厚、坚韧等精神品格,赢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终于创造了绝壁凿渠的奇迹。

二是要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乡里补助他本人的10元钱都捐到草王坝村作为村集体资金,最终为了给老奶奶多抓一副药动用了,仍然在想办法把它补上。

三是要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局、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做一件事,一辈子为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最后终于解决了草王坝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草王坝的历史,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说,把这个天渠修通之后,我们有了水,家乡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黄大发表示,今年虽然我已经八十多岁,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是村里面的名誉支书,共产党员不讲条件,只要我们能够干,就要一直干下去。榜样的力量就在身边,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向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秉承黄大发老支书“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做好统计调查各项工作。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6

看完了最近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中间很多次感动得落泪,说实话,主旋律的片子能够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首先感谢原著作者何建明老师给我们挖掘出来这么好的故事,再感谢剧组演职人员的再创作。原著《山神》我没有读过,不知道电视剧《高山清渠》跟原著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黄大发这个人,这个人的命运和故事确是真实的。

黄大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在贵州遵义的的大山里,严重缺水,祖先们到死都没有喝上过一口干净清洁的水,生产生活就更不用说。这样的情形让我无法想象。我生长在重庆市丰都县城的长江边,我们家住河街,从小就看到涛涛江水从我眼前流过,抬腿走几步就到了河边。有的年份夏天洪水季节,浩浩荡荡的一江大水就涨进了我们的家里,我们不得不搬着家舍往高地方转移,我们对水的态度跟黄大发截然相反,对于暴涨的洪水是畏惧和害怕的。但是那一江大水却抚育了我们两岸的人民,让我们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生活在此,让农人春种秋收,实在是一条非常好又难得的母亲河,只是我年幼无知,不晓得其中的厉害罢了。

看到黄大发的故事,我庆幸自己能生长在一个不缺水的好地方,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缺水盼水,找水引水是黄大发一生的梦想,从年轻时起,他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为乡亲们吃到干净的甜水,为此他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去寻找,为此他摔下悬崖,为此还搭上了一个长辈的性命。过后他终于找到了水源,但是要把水源引进村子里,又费了不少的周折。

原以为,他要为大家找水修渠引水进村,大家都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成者,但是不然,这里有小农意识在作妖,也有个人表现主义作妖。更有搞供销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作妖。所以黄大发虽然是想为大家做好事,却是困难重重:严重缺钱,工具、石灰、材料等等都不好买。好在黄大发不是一个莽夫,他有他的智慧。好在有一直支持他的战斗英雄徐书记,总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给他支持,也给广大的观众一些盼望。坎坎坷坷中,好不容易开始修建了。

剧中写了黄大发和许怀春的各种纠结和矛盾,他们一起长大,有着一起成长的兄弟情谊,却又有着相互的利益和矛盾纠葛,就感觉是三国人物的的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这也是农村中农民的真实矛盾,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心中那一口气,加上受到老婆的蛊惑等等,他们的矛盾从一开始到剧终,后来终于为了大家的利益,得到和解,这也是农村人的朴实和善良,一个嘎啦里长大,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共同的祖先和血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不知道原著里有没有这个人物,可以说,有许怀春这个人物一直伴随着黄大发,让黄大发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

向好里奔,是农村人最朴实的想法,好在还有像茂春、开富、大山等等一帮人紧紧跟在黄大发的身后。经过黄大发的坚持和各种努力,历经十几个寒暑终于水渠修成了。谁知道,由于技术不过关,材料不过关,辛辛苦苦修来的渠,基本是一个报废的水渠,水还是没有到村里,他们想吃一碗白米饭的愿望一直没有达成,可以说,这样的结局,让黄大发的心死过几次。这是黄大发的悲哀,其实也是国家的悲哀,国家太穷,需要建设发展的地方太多,照顾不过来啊!

剧好就好在,没有把黄大发当成一个神,而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情有亲情,他的前妻巧玲生孩子去世,他的儿子受伤、女儿生病都让这个丈夫和父亲痛不欲生,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想起前妻在死前想吃一碗白米饭而不成,他内心的痛无法言表。写一个人的命运,就能够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

黄大发的坚持和执着是最难能可贵的,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为一个中年大叔,这期间他经历了结婚,死去妻子的痛苦,后来再婚生小孩。虽然水渠没有修成功,但是黄大发的内心里,没有一天不想着哗哗啦啦的清水流进村子。又过了十几年,他的满头青丝变成白发,他还一直在废弃的水渠边忙活,打扫落叶,清理石块,梦想着有一天清水能够流进村子。

后来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力强大,科学技术发展,他们的渠修好了。草王坝人祖祖辈辈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在黄大发的坚持下,在国家实力强大起来以后,终于实现了祖辈的梦想。

一个人一生,坚持不懈做好一件事,就让人感动感怀。电视剧的结尾是温暖的,水渠修好了,水到了村子,人们都喝上了清水,草王坝的人们从此告别缺水的过去,可以种植水稻,再也不会像彬彩那样因为少喝水年纪轻轻就得肾病去世。一直作妖的两个反面人物也意外死去了,这也是罪有应得。

这个真实的故事,如果不是作家翻山越岭采访出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如此的恶劣。所以在此感谢原著作家,在苍茫大山深处给我们挖掘出了黄大发这样的平民英雄,让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也有身边的英雄。感谢电视剧编创人员给大家拍制出这样振奋人心的好片子!

一点题外话就是,感觉现在的演员们都保养的很好,演乡村人物显得那么的洋气和肥硕,不太像农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人。演员们穿的衣服,虽然看似比较旧或者烂,但是其实真实的村民们,衣服应该更破更脏。村民们的房子也没那么好。我前些年到过川西和云贵西藏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那些人的生活条件,住的房屋和身上的穿戴都很差。当然,电视剧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瑕不掩瑜。《高山清渠》确是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好作品,值得推荐。

中央电视台《高山清渠》观后感7

古有愚公,今有黄大发,立移山之宏志,以勃发壮年之英姿,摧云林而断鳄,夷峰峦而弥壑,天地为之动容,鬼神因之负山,终南北不塞,出入不迂,大事成也。黄大发的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北京利畅天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高山清渠》这种形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观看电视剧《高山清渠》,心中感慨万千,黄大发——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是我辈的模范,当代的英雄,时代的楷模。

《高山清渠》讲述的是当代愚公黄大发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的故事。剧中,草王坝村,极贫之地,终日被崇山所困,峻岭所封。村民吃不饱,穿不暖,靠天吃饭,更是一水难求。黄大发少年时期就失去双亲,靠着全村人帮助得以长大成人,草王坝村的乡亲们跟黄大发一样,长期面临无水、无电、无路的生存困境。村民经常喝不上水,洗脸、洗澡靠天下雨,正是因为村里经常一水难求,年少的黄大发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草王坝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虽然黄大发体格瘦小,但其不相信封建迷信,立足于地理环境,面对现实,努力奋斗,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率领村民,开渠引水,生命相搏,凭着一腔信仰,经历万难,披星修渠。

人生没有理想,生命便是一堆空架子。黄大发,一身正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直面困难,一生只为一清渠的韧劲,带领村民改变现状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让我明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应该不回避、不退缩,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更让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初心,在困难面前以身作则、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当代愚公,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幸福感。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