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狙击手》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狙击手》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1
2022年春节档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是以张桃芳为原型,根据记载,张桃芳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狙击手,是世界十大狙击手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因通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惊艳表现,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二级狙击英雄”称号,朝鲜方面则给了他“一级国旗勋章”的荣誉。
张桃芳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和一个更大的奇迹”。
我们要知道,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与平时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向英雄致敬。
我想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下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剧中张译再次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角色
据报道,张译这次演出是零片酬,很多人觉得张译这样做很傻,可我觉得张译很令人敬佩,他懂得利他,要索取,必先贡献价值,我相信一个懂得利他的人,不管在任何领域,一定会得到社会的青睐。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2
在观看电影《狙击手》的时候,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3
我很喜欢《狙击手》,全因其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浩瀚极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满嘴巴血腥味,剧情轻重缓急足以媲美国外战争片。狙击手们架起长枪如同江湖侠客仗剑前行,两支敌对人马争锋较量,设下陷阱,互抛诱饵,放眼过去满目深寒,刹那枪声骤响便有鲜血泼洒渗入白雪和泥土,一击毙命宛如艳丽红梅点在躯体,生死胜负昭然揭晓,恍惚间瞥见武侠的影子迎着阳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侠引人心潮澎湃,但单枪匹马永远敌不过钢铁洪流与万马奔腾。恰逢冷枪冷炮运动历史背景为高手对决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双方高手身怀绝技、不相伯仲,几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众人庇护下得以存活的“小师弟”在最后关头领悟心法迅速成长,转而展开绝地反击,故事自然染上武侠色彩。
染上再多武侠色彩,战争片总归是战争片。张艺谋拍摄电影的能力无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让浪漫伴随着壮烈牺牲荒蛮生长,将文戏穿插在生离死别之间,也不需要布置太多火药,只要狙击手每一声枪响都做到扣人心弦,就可以让每一个死亡时刻变得弥足珍贵。
双方隔空对招容易审美疲劳,让一个濒临死亡的士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会真正令人提心吊胆,再送来一个朝鲜小男孩懵懂无知地四处走动,更是让紧张氛围超级加倍。濒临死亡的士兵身怀秘密,亦是麦高芬式的存在——美军误以为其是普通担架兵就作为诱饵随手抛出,殊不知此人带有重要情报,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志愿军知道其身份是侦察兵,可能带着重要情报,便下了死命令要将人抢回来;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队,他们看见的不仅是情报,而是一个亲密的战友,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了救下这个人,他们愿意赔上全员性命也在所不惜——至于情报本身是什么内容,对观众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围绕这个濒临死亡的侦察兵,双方会作出什么惊人举动展开拉锯战,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延伸开来。
《狙击手》并不完美,尽管张艺谋竭力克制情感表达、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滥用音乐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击杀敌人也要执着地展示拙劣的子弹飞行特效,更不用说坦克决战前生硬的情节过渡。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宁愿整部电影都没有背景音乐、特效子弹和旁白的介入,放开双手让故事愈发地冷,让枪声也愈发地冷,让风声夹带着冰雪纯粹地敲打观众的心房,这样的90分钟也会更加地冷醒人心。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4
电影《狙击手》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春节档推出的一部优秀影片。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五班班长刘文武接到了连长派发的任务,要他们班去前线战场,营救一个叫亮亮的侦察兵。
与此同时,美军那边有一个视刘文武为死对头的中尉约翰,他意外发现亮亮和刘文武的朋友关系。
出于对刘文武的熟悉,他准备拿亮亮当诱饵,活捉刘文武,给自己涨涨面。为此,他带了一队精英狙击手小队,在亮亮周围设伏,准备来一个“围点打援”。
影片的重头戏,就在于营救任务和双方博弈。在这场博弈里,没有一边倒的超神桥段,有的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我方是高手,对方也是精英。
双方都有运筹帷幄也有急中生智,既有生死关头的勇敢,也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懦弱。
班长刘文武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充当人质,慷慨付死。战士大永利用班长传授的经验和技术,利用勺子完成绝杀。
此片看得我热血沸腾,英勇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对手的情况下,机智勇敢,不折不饶,前赴后继的精神让我动容。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所在班级也是五班。把自己硬跟这部影片靠,非常牵强,有往脸上贴金之嫌。但是,能不能把前辈的坚强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灵活多变的作战方法,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精湛的杀敌本领,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用到我们二小乒乓球队中,来指导我们的训练和比赛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训练条件和训练时间以及器材和保障是无法和专业队相媲美。好比是志愿军的条件和联合国军在装备和保障上的差距。那么,志愿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就是有敢打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接下来我会把这种精神武装到每一个队员的头脑,团结协作,面对艰难困苦和强大的对手,用“冷枪冷炮”的方法集小胜为大胜,打出血性。球可以输,但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伴随到永远!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5
张艺谋、张末执导的《狙击手》,是这个贺岁档我最满意的一部电影。之所以这么说,部分原因是竞争对手属实拉胯,不过有一说一,这个具有献礼性质的主旋律电影,也确实有其可观之处。某些地方保留了张艺谋痕迹的同时,还带来了新东西。
我很喜欢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设定,题材是抗美援朝,主体故事集中在一个班上。由刘文武班长带领的一支狙击手小队,奉命要将他们的战友——侦察兵亮亮带回来,后者不光身负着重要情报,还被不知情的美国神枪手约翰作为诱饵设了个圈套,要活捉刘文武。
约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个大新闻,用“美国神枪手击毙中国死神”这样的噱头、个人英雄主义,告诉世界:优势在美。
对刘文武而言这场决死的斗争却另有意义:它首先源自于上级命令,从而将小战役统摄为抗美援朝大叙事的重要一环;其次是对战友的情谊,正如约翰了解对手时所获知的,刘文武仅有的两次受伤,都是因为要救战友。有大叙事,有革命风骨,切口虽小,电影指涉的内容却并不单薄。
并且,故事虽然简单,推进过程中反转很少很朴素,寥寥几次也难称出人意料,但就是这么个事,拍得却非常有看头。
由于阵地固定,后援难及,敌对双方被锁死在争夺受伤员亮亮的一处旧阵地上。谁也不敢、不能率先离开,只得展开惨烈的消耗战,甚至连亮亮本人的选择也都牵动整个战局。一个个设计精巧的对狙枪斗,将观众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这方不大的阵地上。每一次减员都是一次别出心裁的枪斗设计,减员后队友会把剩下的人数爆出来,消耗战也打得更加白热化。这种感觉,像是在看黑泽明的《七武士》,你会觉得每一个人物都特别有戏,每一场动作都和电影的叙事推进融为一体。
从《湄公河行动》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好莱坞工业化特征。这在一开始,确实满足了观众对动作奇观的期待,但其程式化处理也很快形成审美疲劳,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长津湖》,几乎是为了动作而动作,为了奇观而奇观。
《狙击手》改变了这一点,将动作本身当成内容,低成本、强戏剧性的枪斗,让对阵策略成为看点,用动作塑造人物性格。满足观众对“动作”的期待的同时,也将狙击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战场重要性,塑造的极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场枪斗动作戏,或者是类似于《美国狙击手》这样的片子的'爱好者,可以放心来看。影片里章宇诠释的班长刘文武,尤其能够感染观众,几乎可以称为核心卖点。
结尾无力是本片的一个遗憾,这个毛病和《悬崖之上》很像,给人一种导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兴阑珊。但整体瑕不掩瑜,特别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独挑大梁,让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6
关于狙击手的电影,是影迷们热衷追捧的类型,世界影史中,同类题材佳作,可以列出长长一大串,或许正因珠玉在前,贺岁档推出的《狙击手》,事先并不被看好。
每部战争片,都会塑造出一位英雄,狙击手更是常被作为孤胆英雄来进行渲染,《狙击手》片中的人物设定则不尽相似,编导精心设计了五班战士的群像,意图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后出现两位神枪手,冷静内敛的班长刘文武,爱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战士的角色形象也较为丰满,五班这个英雄集体,因此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完整的战争大戏,少不了对手的映衬,恰如古龙小说中惯见的套路,男主的伟大,需要借助其敌人来显示。所以,《狙击手》认真描写了另一组神枪手,来自美军的狙击小队,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心布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与胡编乱造的神剧不同,这部电影没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击手,对垒的双方旗鼓相当,一度让人联想起棋局里的兑子,战争的残酷惨烈,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
本片的摄影堪称亮点所在,天寒地冻,漫天飞雪,完美勾勒出了阴冷肃杀的气氛,皑皑白雪与战士的鲜血,红白两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处处暗藏杀机,更觉触目惊心。美中不足的是,我军狙击手击中目标的特效,显得过于夸张,甚至比好莱坞还要好莱坞。
与精良的摄影比较,《狙击手》的节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场戏之间的剪辑切换足够紧凑,故事推进简练明快,几场重头戏,诸如集体抢救亮亮、刘文武牺牲、大永猎杀美军指挥官,荡气回肠,扣人心弦,气氛充分感染了现场观众,有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战友的牺牲让人悲愤不已,但狙击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静,这是一组矛盾,该如何化解?本片给出了难能可贵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风格,内敛,克制,没有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频频被搬上荧幕,与此前的《上甘岭》《长津湖》不同,张艺谋并未照搬主旋律电影中多用的宏大叙事,别出机杼,选取了正史记载不多的“冷枪冷炮运动”,以无名山坡上的无名狙击战为背景,可谓用心良苦。在他的镜头下,个体事迹没有被湮没,刘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串起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集体。影片收尾处那场点名,称得上画龙点睛,让人泪目。可以说,《狙击手》用很微观的细节,为影迷们讲述了很深刻的主题,国师将即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用到极致,做了次经典的教学示范。
《狙击手》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我们没机会接触到主创团队,不知道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是否学习借鉴过其他狙击手电影?从中能隐约窥见部分痕迹,比如刘文武被称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称的西蒙.海耶?电影里的那个朝鲜小男孩,一度让我联想起另一个人物,《兵临城下》里的沙夏,同样的稚气未脱,同样的感人至深。
略有遗憾的是,本片的文戏着力不多,人物的内心戏大多用直率简单的对白呈现,从刘文武到大永,两位神枪手的传承交接,本该详细交代,却因铺垫不够,显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后半部分,美军在已形成合围之势的前提下,居然主动放弃优势,逻辑上实在不太通顺,接入那场坦克追击戏,更有狗尾续貂之嫌。
《狙击手》选在春节档期展映,确实意义深刻。周围有不少观众带着孩子一起观影,身边有个小朋友问家长,妈妈,死这么多人,打仗好残忍啊…….是啊,《狙击手》讲述的故事,会让公众记住,艰辛年代的那场苦战,无名山坡下掩埋着多少热血青年,与他们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枪。目击过战争的残酷,我们理应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假如电影能让大家都认识到这点,那就绝对算得上是巨大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