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

发布者:淮南为桔 时间:2022-11-16 07:41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1

男主角是在拍摄电影时年仅12岁、不识字的小难民赞恩,和电影里不同的是,他的父母很爱他。赞恩以亲身经历出演本片,天赋异禀的他在女导演娜丁·拉巴基(Nadine Labaki)的调教下奉献了影帝级的精彩表演,其实他没有表演,只是把自己的过往再现在世人面前。

赞恩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弱小身躯,他在镜头下表现出与之反差巨大的成熟和担当,这些都是因为他远未成年就承担了养家活口的重担。他和父母以及众多的弟弟妹妹在贫民窟苟且偷生,由于他们是难民,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甚至不能上医院。作为长子,他协助妈妈制毒、带领弟弟妹妹自制饮料并上街兜售、试图保护妹妹,因为妹妹萨哈被父母强行“卖”给杂货店店主做“老婆”,他愤而离家出走后还照顾过一个婴儿一段时间;后来为了偷渡,他回家拿身份证时发现萨哈因为生产大出血、没有身份证而得不到医院的救治不幸身亡时,对父母的怨和对害死妹妹的男人的恨登时井喷,操刀伤人而被收押大牢……

有网友及影评指出“贫穷是原罪”,但贫穷真的不背这锅。赞恩一家人的窘境确实和贫穷脱不了干系,而难民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逃到黎巴嫩定居的叙利亚难民身上放大这个问题,以赞恩一家为例,由于全家没有身份证,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被迫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作为父母的并没有为人父母的样子,不节育、不努力工作赚钱,反而把未成年的子女当作给自己破烂的人生翻盘的筹码,摆明一符“我穷我弱我有理”的样子并附以“大家违法乱纪我跟风,别针对我也不应该抓我”的歪理。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愚昧、低智、自私、贪婪、无责任感及盲目跟风而让自己和亲生子女在生死线上苟延残喘,不得安生吗?社会有错,制度不完善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他们就能全身而退,不为自己没能好好保护孩子而内疚、自省和身体力行地避免悲剧重演吗?

应了赞恩扔掉他的妈妈到监狱探望他而送上的点心时一句话:“畜生!”,这是对即使失去萨哈还没汲取教训、居然敢再次怀孕的那对夫妻的最佳诠释。

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2

影片《何以为家》(《CAPHARNAÜM》)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合拍,以小男孩赞恩的视角,呈现出黎巴嫩社会底层两家人的无奈与悲欢离合。

赞恩为什么下定决心状告父母?母亲(舒亚德)探监时告诉赞恩自己又怀孕了,赞恩被瞬间点燃;既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愤怒,也不愿自己未出世的弟弟(妹妹)再遭受他和萨哈的痛苦。

赞恩父母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正如瑟利姆(赞恩父亲)所说:“不生孩子日子就没指望,还有人说孩子能给我们支持!”因此,他才会阻止赞恩上学;直到舒亚德不断强调给家庭带来的种.种好处、赞恩许诺不会耽误打工挣钱之后,才勉强同意。为了与房东拉近关系获得好处,夫妻俩执意将11岁的女儿萨哈嫁给房东的儿子。

赞恩一心想要保护萨哈,却由于自己的力量不足,最终没能阻止这桩婚姻、也没能带萨哈逃离这个家;他的希望破灭了,他对这个家的最后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

相对于瑟利姆夫妇对孩子的态度,拉赫似乎很爱自己的儿子约纳斯。然而,看完影片您会发现:拉赫与瑟利姆夫妇一样任性!拉赫是位外籍劳工,在打工期间生下约纳斯。不仅使孩子成“黑户”,也让自己失掉合法身份,不得不购买假身份维持生计;把自己一步步陷入被动,最终被抓,孩子被卖!

被赶出家门的赞恩与拉赫母子相遇了,赞恩请求拉赫收留他;两个落魄人同病相怜,短暂的相聚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随着拉赫的被捕,得不到任何信息的赞恩担负起照顾约纳斯的重任;如果不是路遇年龄相仿的女孩梅森(叙利亚难民),赞恩可能还会咬牙坚持下去;梅森对瑞典的一番憧憬,让赞恩燃起了希望:他要带着约纳斯随梅森去瑞典!

赞恩拼命挣钱,攒的钱却由于房东突然换锁打了水漂;为了去瑞典,赞恩把约纳斯交给阿斯普罗,换来五百美元,从“被害者”变成了“施害者”。

导演将赞恩设置为12岁左右是有寓意的:13岁左右是孩子的心理自立期,同时,13~18岁是孩子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梅森自在度比较高,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了“换道超车”;并在临走时将自己的全部生意交给了赞恩(善缘广结)。只是,她换的这个“道”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还不如放弃幻想,继续留在黎巴嫩发展。

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3

影片开头告诉我,这不是一段发生在和平地区的温暖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穷孩子残酷的成长历程。镜头从难民营转向法庭,这个12岁的男孩,赞恩,竟倔强而坚定地说道:“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吃惊之余,我疑惑地想:他的父母做错了什么?

赞恩真的很穷,他没有身份,不能上学,生活没有基本保障,甚至还要做繁重的工作,养家糊口。然而,把他带到世上的父母,却从未却从未真心给予孩子爱,肆意指挥他、打骂他。我相信赞恩心里还存留着孩子最美的品质:善良、勇敢、执着、细腻。他离家出走后,竟然竭心尽力地照顾一个吃奶的婴儿。但是,萨哈被父母亲手送上死路的那一刻,他提起了刀,带着满腔的怨恨,对着肮脏的社会砍了一刀。

回到法庭,赞恩真切地说:“希望他们别生了!”然而,他们的父母仍标榜着自己是爱孩子的,难道爱孩子就是把他生出来然后用来赚钱吗?难道爱孩子就是自己没房子住时,把11岁的女儿卖给房东吗?他们一个又一个地生,却一次又一次地用自私而怯弱的“爱”残忍地断送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如此不负责任的大人,又有什么资格为人父母呢?

我怀着气愤,又想到了自己。

我生活在中国——一个自强、上进的大国。在这个和平的地区,人们都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努力。在这里,“贫困”的字眼在逐渐消退,人人都能享有合法权益,脚下的土地也更加绿意盎然。我也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恩爱、上进,更是深爱着我和妹妹。我还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学校,老师们寓教于乐,关爱学生;同学们虚心求教,团结友爱,尽情享受知识的馈赠。

在认识赞恩之前,我不知道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竟有一个角落布满着灰色的沉郁。赞思用他小小的身体撞击了我的灵魂,感动之余,我还告诉自己——珍惜拥有。

当赞恩在思索何以为家时,我已经在家的温暖中成长为一个提笔写作的少年,我是幸运的,我是富有的,我需要做的是收集财富,然后投资——关于爱,它是不会亏本的!

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4

“真主想让我们做脚下的地毯,生活就像一堆狗屎,比我脚下的鞋还脏。”这是得有多么悲伤,才会说出的话啊,更难想象的,便是这话出于一个十二岁孩子之口。

赞恩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受唾弃,遭着父母的嘲笑,可是生活并未因此而停下。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赞恩已学会了比同龄任何一个人都要成熟,他的眼里总是饱含忧郁,可他却并未因生活的不公而自暴自弃,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世界里,用小小的身躯扛起一份又一份责任;他抱着生活的艰辛,却还不忘自己的梦想——去念书,去一个平安幸福的国度念书。

赞恩就如一朵莲花,不是吗?人们总是怀着陈旧的思想去束缚他,可是他仍保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于是他用一个畸形如7岁孩童的身躯,毅然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他虽然表面冷酷,却还仍是个孩子,他会被游乐场所吸引,因为那是他从未拥有过,却渴望拥有的欢乐、温暖和来自家人的亲情。

他又一次被自己的善良做出了选择,面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婴孩,他付出了自己的责任。面对婴孩时,他是那么亲切,亦或许孤独的人最亲切,悲伤的人笑得最欢,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经历他们所承受的。就像赞恩希望自己能给弱小的婴孩更多一点温暖,再多一点有人关怀的时间,不要又如自己一样,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孩子。

所以,赞恩喊出了“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这样令全世界震惊的话语。

生活从未因任何一个人而停止,生活太快,让一些身于苦难中的孩子,还未来得及去追赶,就已被唾弃,被掷倒,最终被自己放弃,心安理得继续在世界的黑暗面生活,成为又一个可怜人。正因为如此,坚强的赞恩才更显难得,不是吗?我们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做一朵生于地狱中,不畏风寒的白莲花,引得生活回头,重又注意到。

我们不可一味哀叹。

要做一朵莲花,在过快的生活中,莲心犹存,才不会忘记初衷。

观看《何以为家》电影的观后感600字5

看过《何以为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唯有悲伤足以治愈悲伤。

本片根据主人公真实经历改编。在我看来,是一部文艺现实片。以一个大概12岁的小男生赞恩(主人公)为主线,讲述一个有父母生,但没有父母养的一段悲剧。

本片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悲伤的故事。反而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虽然全篇都是悲伤的镜头,但给人的不止是悲伤,还有更多的是感恩。至于具体感受,还是因人而异。

小男孩12岁,已经开始忙于生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在这些事件里,他从未笑过,他有些叛逆,但依然做着这些事。小男孩为了保护自己最爱的妹妹,和家人抗争,最后激愤离家。那个争执的长镜头里,我看到了两种人的缩影,他们坚硬的碰撞,却无力改变。纵想整个影片,任何一方的理由,你都能找到一定人性的点。他们只是力量微薄,无力反抗。然后愚昧的一代代的传承,也因此,让小男孩11岁的妹妹死于孕期大出血。

在法庭上,那个商人说,我的岳母也是这个年纪出嫁生孩子,他不知道会变成这样。当时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感,当镜头切给男孩母亲时,她双眼含泪,眼神低垂,我发现这不是这个女人的错,她只是一个缩影,一个社会的缩影。当你发觉,整件事情,它是一种无形的“传承”时,仅仅只是这一个原因,就已经让人无比动容了。

个12岁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逃离这种生活,他经历了种.种事件,努力生存,他能自己想办法挣钱,也能拿起石头砸门,还能和父母反抗斗争,同时也能用锅打节奏,唱歌哄埃塞俄比亚女人的孩子,并且不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那个因为妈妈被抓而留下来的小孩。他用镜子的反射看别人家的动画,他好几次看着校车上的孩子,投去一种渴望。影片的很多细节,都看得出他灵活,聪明,大胆,善良,最重要的是即使生活这样不堪,他依然对未来报有希望。所以因为人物的特性,让现实的残酷突出的额外明显。他的年纪本该享有教育的权力的,生活如此沉重的负担,不该他来承受。

电影中还有很多触动人心的画面,我不想再冗长的一一说明,在故事结束时,我只是觉得有些伤心和难过,以及有一些让人深思的东西。但当我看完第一个彩蛋时,知道这个故事里大部分的事件都是这个主演的小男孩亲身经历过的,我的眼泪就无法忍住了,这个时候的感受,加上刚刚经历过影片中发生的一切,只要再稍微回想一下,你的难受就像达到一个顶点。但是让我情绪崩溃甚至出现抽泣时,却是因为看到第二个彩蛋,因为小男孩在现实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身份,就是海报中那个笑脸的照片,并且已经开始接受教育了。情绪的失控,只是因为找到了一种安慰,就像是熬过苦痛后看到曙光,人们很容易喜极而泣,难以自抑。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