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

发布者:鸡闻起舞 时间:2022-11-16 07:31

剧情很简单,女主人公是可以有雨过天晴的魔力,但是会因为使用这种魔力而消失在人间,因为这种魔力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小编特地准备了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学习!

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1

我一直很喜欢看动画片,尽管已经接近26岁了。也许是因为真实的成人世界大多都是冰冷残酷的现实,而虚拟的动画世界却寄托着人性美好的期望。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时光从指缝流过,无法抗拒的是年龄增长后不得不面对成人世界,因此只望能沉迷于动画中来寻找慰藉。

两天前看了新海诚导演第二部电影《天气之子》,上一个还是看了很多遍的《你的名字》。电影虽与现实世界相距甚远的魔幻剧情,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动。新海诚的动漫场景还是一样的美丽,或许是一个人的世界都是黑白的,而拥有你的世界会是多彩绚烂的。两个电影的主线都很简单,描述的是两个经历相似的男孩女孩由相遇、到相知、再到相依的恋爱故事。但我认为其中所阐述的深刻意义,对所有人类间的感情都一样。这不单单是我们所追求的存在于男女之间的感情,而是人类之间感情存在的意义都是该如此我们彼此的世界,会因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美好。

《天气之子》讲述了一个男孩离家出走、漂泊在东京打工,相遇了一个与弟弟相依为命的女孩的故事。男孩厌烦了当下的生活,讨厌父母的管束,毅然决然离家出走,一个人攒钱乘船远赴东京,渴望独立的生活。而女孩遭遇母亲死亡的不幸,却不愿和弟弟分开生活。一边要照顾弟弟,一边还要虚报年龄打工。不同的人有相同的幸福,不同的人却有有不同的不幸。男孩会去救助流浪在外的野猫,女孩会去救助孤独在外的男孩。男孩女孩都很善良,于是他们相遇了。善良的人是相通的。女孩用自己的特别能力给男孩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东京,而男孩协助女孩用她的特别能力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尽管彼此的生活因对方的存在而在慢慢变好,但是现实的生活总会出现不如人愿的。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呀,而男孩选择了女孩。就算没有晴空也无所谓,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天气什么的,就算这样疯狂下去也可以。

这个世界已经这么疯狂了,而你又会选择什么?

但是,动画终究是动画。《你的名字》我更是看了好几遍,或许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青春。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男孩和一个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女孩在梦中交换身体,互相进入彼此生活的故事。男孩讨厌这个繁华的都市,厌倦了这日复一日的生活;女孩生活在这落后的乡村,受够了这经济落后的土地。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女孩发现自己处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而男孩一觉醒来也有了新奇的生活。或许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憧憬了就有机会拥有。他们成了各自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是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美好了。随后的故事依旧是男孩拯救女孩的故事,我就不再赘述了。总觉得自己在等什么人。路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就笃定是那个人。

真的是,动画毕竟是动画。两部电影的主人公的状况基本一致,我个人认为是新海诚所想表达的情感:我们对当下的生活麻木不已,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直到遇到你。终于来了一个人走进了我的世界,而我们的世界也因为彼此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爱情。生活终归是会遇到一些不如人愿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失去对方。拼命只为你。只是动画有始有终,现实却不堪一击。你认为你们之间是爱情;你以为你愿意放弃所有。

人总是善于欺骗自己,也总是享受听遍谎言。于是,再配不上希望,也再没有了希望。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所有的人类情感,都是为了让彼此变得更好而存在的。我认识了他:不仅希望对方变得优秀,因为彼此盼着对方好;还要努力自己变得强大,因为我想保护他。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好了,这生活也就如你所愿。

我是不希望动画只是动画的。

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2

带妹妹一起去看了《天气之子》,主题和《少年的你》很像,少年对抗世界。没去看之前就看到听到一些声音,说中二,日版郭敬明什么的。果然,还是需要眼见为实,我并不觉得哪里中二,而且我也不觉得郭敬明有什么问题。

这么多年了,新海诚的商业转型很成功,他用一种讲故事的模式,具有相似少年感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画电影的票房传奇。其实《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在结构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在奇情的设定上,晴女的巫术设定特别本土化,显然没有男女互换来得吸引全世界的人,所以难免会让那些抱着看第二个“你的名字”的观众失望。

我想提一个概念,什么是一个作者的创作风格呢?实际上作者风格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表达中形成的,研究一个导演,研究的不是他每一部新电影出现了什么新东西,而是要看他的新电影还保留了什么旧东西。比如是枝裕和电影里的创伤症候群,邮筒,孩童视角;宁浩电影里中年危机的男人;陈凯歌电影里的京戏与奋不顾身的诗意;岩井俊二电影里的书信。新海诚也是一样,火车,雨天,离家出走的少年,神明的旨意和少女的胸部。苛求一个创作者在这上面创新是不公平的,我看到一个被顶的很高的影评说要泼冷水,批评《天气之子》浪费了一个应该做成大格局的设定。新海诚所有电影的落脚点几乎都是早熟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怎么可能大格局呢?而且难道不是大格局的电影就不好么?

生活太苦了,有时我们就是需要这么一个甜美的小品文调剂味道。就如同电影里的警察告诉男主帆高,女主阳菜只有15岁,男主泣不成声时,警察来了一句“好烦啊”一样,在成年人的话语体系里,这种少年的大悲大痛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对于成年人来说,利益,秩序,法律,规则才是牵动自己喜怒哀乐的东西。用艺术片的标准衡量《天气之子》是不公平的,艺术片要前卫、先锋、崇高、有深度、有大量的符号隐喻,这不是一部类型化的商业动画电影应该做的。那些口诛笔伐这部电影的人们自己难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的先锋艺术追求中么?如果不是为什么还要要求别人呢?强硬的艺术话语体系埋葬了很多这样的好作品,这种人就像是电影里的警察,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颐指气使,欲加之罪。

成年人的世界很残忍,少年人的世界很美好。这就是新海诚所有电影的表达,就是这么浅显,可那又怎么样呢?这就是少年啊,禁忌的爱,不可能的爱,早开的爱,对抗全世界的爱,这些少年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宁可大雨倾盆千年不止也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是多么任性又多么浪漫的抉择啊。看完新海诚的电影总有一种,做个少年真好的感觉,如果可以,真希望一辈子不要长大,在一个孩童般稚嫩的脸面对自己声泪俱下的时候,我可以抱住他安慰他和他一起暴风哭泣,而不是像个老成的中年人一样说一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当帆高带着铁丝网在脸上留下的划痕,戴着象征成年人世界规则的手铐,扔掉象征成年人世界话语权的枪去神社找女主的时候,音乐响了起来,第一句就是“一无所有降生于世界的我啊”,我彻彻底底被这个画面感动了,与全世界为敌也好,放弃长大成人的权力也好,我没有一丝犹豫,也不会有一丝胆怯,我就是要救回你,就算是人间变成炼狱,就算是三年四年一百年的等待,我也不管不顾。扪心自问,你们这些看着这部电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能做到呢?做不到也别嫉妒呀,不理解就急着否定贴标签说“中二”?

对比来看,《少年的你》和《天气之子》在同一主题下运用了大相径庭的表达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感知到的世界,也是他们内心创造出来的世界。前者带着对现实世界的使命感,用冷峻又暧昧的镜头语言诉说着少年人的苦难与美好;后者没有丝毫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我自横刀,守着自己的爱情小美好,表达成年人早已丢失的少年不顾一切的倔强。在集体主义和民族大义面前,后者是多么的卑微,甚至卑鄙,它的价值观多么不符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啊。但难道这就是错的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当然,在政治正确大于一切的今天,懦弱的社会大多数一定不敢赞美这种价值观吧。甚至会有人狗急跳墙的奋起谩骂。也许新海诚要讽刺的正是这些人吧。《天气之子》不同于新海诚商业尝试的第一作《你的名字》,很罕见地把前期的节奏放得奇慢无比,用来刻画男主来到东京之后,成人世界的众生相。人们把这种忙碌的白道社会与阴暗面的成人交易用一个词加以粉饰,叫“脚踏实地”或者“务实”。

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我跟妹妹说:“很开心”。我是真的好开心,无论从视觉体验上还是故事结局,都给我一种美满的感觉,我可以暂时放下时刻保持理智观察镜头语言和符号隐喻的脑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沉浸在一个美丽而圆满的故事里,真好啊,我相信只要这世界还有人在诉说着这样的故事,就说明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少年人在拼命与世界对抗,为心中所爱奋不顾身,那还要啥自行车啊,开心就完事了。开心过后也不影响你们这些精英们和我这种小笨蛋追求崇高的艺术不是?别骂了,有这时间多去看两部安东尼奥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斯、安哲罗普洛斯、让吕克戈达尔、贝拉塔尔、塔可夫斯基吧,你们要的高级都在里面。

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3

上周日,考完教师资格证笔试的第二天,我和我的小伙伴相约见面,我们一起愉快的吃了火锅还看了电影,这部电影就是《天气之子》。

为什么会选择看这个呢?主要是因为它恰巧在这个时间段上映了,而且我想它毕竟入选了奥斯卡20年最佳动画的初选,在日本本土票房也很高,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

然而,事实上,确实是有一点失望的,或许是一开始,我们怀抱的期望,太高了吧!

电影中机缘巧合成了晴女的女主阳菜,又在一次机缘巧合中遇到并帮助了离家出走的男主帆高。恰巧东京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持续降雨,很多地方都被淹了,日常的交通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女主阳菜并在男主面前表现出了晴女的能力。于是他们开始通过网络接晴女的工作,他们通过这个工作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也收获了很多的快乐。阳菜一直以大姐姐的身份对帆高有诸多关照。他们逐渐产生了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男主经历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捡到了真的抢支并用它来自卫,比如捡了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比如被警察通缉……

后来男主终于知道原来,晴女是天地间的献祭者,只有献出了阳菜,这片天才会停止异常的气象,才会重见晴天。而阳菜一早便知道,身体也早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但因为从事晴女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快乐,找到了人生价值,所以没有向男主说明,依旧从事。

于是在某一个出逃的雨夜里,阳菜终于献身于天地,消失了。天终于晴了,而男主也被警察抓到警局了,但如果在警局待着,只要好好解释,他当然会没事,但出于对永远失去阳菜这种可能的畏惧,他从警局逃跑了,在瘫痪的交通面前,用日剧中经常出现的马拉松长跑,去到女主成为晴女的鸟居,祈求神明,让他见到阳菜,祈求将阳菜还给他。

他的祈求得到了神明的回应,他见到了云间的阳菜,斩断了阳菜身上的与这片天地的联系,阳菜不再是晴女了,不用再献身了,暴雨也重新落下。

后来,男主被送回家乡在监控中读完了高中,再次回到东京的时候,大多的地方都已经被淹了,这片天地的形态变了,于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顺应的改变了……

在华丽的背景中,悦耳的音乐里,男主慷慨激昂的陈述自己的经历,自己改变了这片天地。

整体来看剧情是苍白幼稚的,在情节设定的框架下,存在很多不禁推敲的狗血细节,人物设定有很矛盾。

电影的整个色调与《你的名字》非常接近,可以说画面更加的精致唯美大气了,音乐也非常动听,但是情节上,却不及《你的名字》。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感觉有一种强行煽情的别扭感,让我在一阵阵或者高亢激昂或者悦耳怡人的音乐中起了一片片的鸡皮疙瘩。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混乱。或许正是想要表达的点太多了,所以让观众在混乱的节奏中抓不住任何一个点。

看到最后,在我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居然是日本的自然灾害实在可怕,日本少年的离家出走实在普遍。同时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疲惫颓废而艰难。给人莫名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或许电影只需选取一个点,突出即可。或者从人类科技发展在天地造化之悠久面前不值一提的角度出发,表现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或者从天空是个广袤未知的领域展开;或者细化男女主情感发展,表现其相濡以沫,而不是嘶吼式的表白……会更容易走入人心。

总的来讲,这部电影确实让我有点失望,但是话说回来和朋友们的聚会是很快乐的。

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4

无论是三年前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你的名字》,还是最近上映的《天气之子》,新海诚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世界系”类型的故事,尽管这一类型的亚文化作品早已不像20年代初那样流行。仍然沿用东浩纪的简明定义:“世界系”作品的特征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被直接和“世界的存亡”这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跳过社会关系的种种中介。(不过要说“世界系”,这也不是日本亚文化的原创,国朝小时代里也有……)

《天气之子》并不例外:男主角帆高是一个“上京”的16岁少年,由于找不到工作,最终在从事都市传说等奇闻异事报道的须贺那里谋得一职。帆高在寻找“晴天少女”的过程中遇到了具有暂时改变气象能力的女主角阳菜,即真正的“晴女”。后者在母亲病重时,偶然踏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社,因而成了“巫女”。作为“晴女”的代价是,她需要牺牲自己才能停止东京连日的大雨。当阳菜自我牺牲之后,帆高尽其所能寻找对方,最终也进入“云上的世界”而将其救出。东京因此遭遇三年大雨,整个城市大部分被水淹没。在电影的最后,帆高看到已经失去能力的阳菜在路边祈祷,两人重逢并拥抱在一起。

纯粹而天真的爱情、“对方”和“世界”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物社会背景的概念化,以及某种意义上的男性自恋:可以说,从早年的《星之声》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气之子》,新海诚执拗地重复着“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说,通过不断的“重复”而探讨着“世界系”的可能性。尽管在《天气之子》中出现了警察、暴力团伙、传统民俗等“社会”因素(这些在《你的名字》里也可以见到,并且颇具迷惑性——就和当年EVA里的宗教元素一样具有迷惑性),“社会”最终仍然只是在男女主角的恋爱关系之中增添一些曲折而已。不过,正因为新海诚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坚持,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世界系”的“科普”层面,恐怕就无法把握《天气之子》真正值得玩味之处。(第二个“不过”:不过,如果我们放弃“世界系”的设定性框架,以“通常”的方式——例如,以理解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逻辑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那么只能说,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不那么“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气之子》构成了对于《你的名字》的某种批评的回答。在一部分日本观众看来,以“将故事的bad end变成good end”为特征的《你的名字》,构成了对发生于20年3月11日的灾难的一种奇特的慰藉,即“当它没有发生那样忘记就好了”。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日本”,体现的或许恰恰不是灾难后重建日常生活的希望,而是新海诚所属的战后一代“御宅族”们的不负责任。

如果将“灾难后的日常生活”这一维度引入《天气之子》,那么新海诚对于上述批评的回答便不难发现了。电影中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时说道:“天气什么的,恶劣就恶劣好了!”如果说在《你的名字》中,灾难被处理为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的过程中的一个辨证否定环节,从而得到克服——换句话说,“世界系”设定中的两极,从“难题”的结构变成了“正题—反题”的结构——那么在《天气之子》这里,“世界系”的两极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难题,从一开始就被消解了:男主角根本不打算为了“世界”而牺牲他与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正因如此,当女主角最终决定成为“人柱”的时候,决定性的契机居然是问男主角:你希望天晴吗?——“希望天晴”和“自我牺牲”之间的不对称性,与其说是影片叙事的缺陷,不如说反映了新海诚的伦理态度。对于从社会伦理和责任等“大问题”出发的批评,新海诚的回答是:这些都无所谓。的确,还有比这更“不负责任”的态度吗?

不过,问题或许要稍微复杂一些。可以说,与《你的名字》的批评者们提出的、基于社会责任的“强伦理”相对,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给出了一种“弱伦理”。当帆高救出阳菜,东京开始遭遇经年大雨后,原先的上司须贺对帆高说:别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反正世界本来就是疯狂的”。同样,婆婆富美也安慰帆高:如今被淹没的东京只是“回到了几百年前本来的样子”罢了。然而,当帆高看到在路边祈祷的阳菜,他的内心独白却是:“不对。世界并不是最初开始就疯狂了。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在这里,先前“大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帆高的理解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偏转:对于前者而言,帆高的举动从根本上来说对于社会的变化起不了作用,因而无足挂齿——这几乎构成了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基本设定的嘲讽(你们的“小小恋爱”牵动着世界的存亡?cut the crap!——或者用须贺的话说:单单牺牲一个晴女就能改变气象,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但对于后者而言,“我们改变了世界”中的“世界”,已经因为男女主角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和决断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也就是说,“世界”被分成了“阳菜成为晴女的世界”和“阳菜拒绝成为晴女的世界”,而男主角的个人决断使得这两个世界之间无法调和,尽管在“大人们”的眼光里,两者并不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的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阳菜不仅拒绝成为晴女、拒绝“拯救世界”,而且拒绝了自己的社会意义:当她还是晴女的时候,她对于“改变气候”这一“兼职”说道:“我喜欢这份工作。晴女的工作。我呀,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甚至自我牺牲、成为“人柱”这件事,也意味着阳菜作为“巫女”而完成自身社会身份的使命。于是,就影片本身而言,这一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作用一旦消失,便意味着阳菜选择了帆高决断下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剥离、否弃“社会”的、“世界系”意义上的“世界”。《天气之子》以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出新海诚对“世界系”之“世界”的肯定、对“社会”的否定:帆高甚至举枪对准警察……

在这个意义上,帆高那里的两个“世界”的断裂,便是“世界系”类型的内部和外部的断裂,或者说是“世界”与“社会”的断裂。通过让男女主角坚持停留在“世界系”的“世界”之中,通过拒绝与“社会”达成和解,新海诚拒绝了人们从《你的名字》中读出的伦理意义和社会心理学意义,从而将“伦理”封闭在“个人决断”所涉及的狭小空间(“世界”)之中。 “神啊,求你从此不要给我们什么,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帆高在短暂的幸福时光中如此祈祷道。新海诚留给观众的“世界系”伦理,最终通往了宇野常宽所谓的“决断主义”:只要忠贞于你自己的决断,你的行为就是负责的。

在《天气之子》的宣传手册上,新海诚写道:“如今的世界是我们自身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出生时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无法选择,只能在此生活下去。”在这里,“我们”和“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代际的差异,不如说是“世界系”作品的“弱伦理”及其外部的“强伦理”之间的对峙。甚至这不是“选择”何种伦理的问题,而是“无法选择”,不得不将自己封闭在“世界”之中的状态。否则……否则怎么样呢?在这样的对峙下,阳菜失去能力后的祈祷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只能在“强伦理”的社会中表现出一种姿态(“假装”与社会发生关系、“扮演”晴女的角色),而无法承担起任何伦理责任。一边为大型工业制作宣传广告、一边恪守“世界系”故事的新海诚,最终选择的伦理位置,吊诡地与“宅男”们自我满足的半封闭生活达成了一致: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来自我的日常生活——甚至,它改变与否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决定。

论者或许可以从上述“伦理”态度中嗅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文化逻辑,不过这已经距离新海诚的“世界”太远了。

2021天气之子观后感作文5

牵挂了几个月的《天气之子》,终于出现在荧幕前,最后缓缓落幕。

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了看电影而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

正如简介所言,《天气之子》就是关于天气的故事。离开出走来到东京的少年,遇到了拥有变晴能力的少女,然后开始了一段他们的故事。

除了某些镜头的会心一笑以及《你的名字》中泷和三叶出场外,整场电影我几乎没有说话,双手撑在胸前,十分平静地看完了。

新海诚笔下的东京依然绮丽,当阳光洒过大楼的玻璃,穿过远方,似乎让人看到了光的轨迹。这次的东京,和《你的名字》感觉大为不同,或许是因为一直在下雨吧。毕竟这场雨不只是简单的雨,涉及到整个剧情和设定,因此不多展开。

整体叙事来看,和《你的名字》大同小异。节奏时快时慢,既有像《前前前世》响起后拉快的片段,也有舒缓的纯音乐响起后的细描刻画。结尾也大同小异,依旧是男女主的重逢,然后放上片尾曲。剧情方面也无疑是成熟的,讲清楚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电影的后半段,帆高不停地奔跑着,沿着铁轨,沿着高楼,一直不断地跑。看到他的人都觉得是个傻子,肯定会被逮捕,但我确真被这股天真的勇气所感动。正如主题曲唱道:

因为你给了我勇气,我才能为你勇往直前。”

帆高如此做只因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理由——“我只是想再见她一面。”

看,勇气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贯彻你全身的每处地方。

这就是纯真的美好之处,仅仅是一份勇气,仿佛就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完成每一件所谓不可能之事。

那帆高为何想再见她一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爱。爱,真的真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早已阅过无数的故事,甚至就连我们自身的故事,都能看到爱穿梭其间,无处不寻。在各种作品中,爱总是人类最终的力量,为此人类总能超越极限,做到一些力所不能及之事。就算现实总没这么简单,就算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看到这一个个故事,依然会备受感动,因为人类总有向往的理想,而爱是大部分人的共鸣。一旦失去了爱,人这副躯壳还剩多少斤两呢?或许是只有皮肉包裹的无趣之囊罢了。

在结尾中,新海诚问了个最常见的究极问题:你的至爱还是更多人的幸福?

诚哥给的答案也很明确——选前者。

因此,世界和以前没什么改变,依然是大雨不止的东京。二人却因此得以延续他们的故事。

如果我是电影中的男主,我真的会选后者。站在我个人的价值观来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无法被替代的。虽然是个很无情的选择,但我确实是这么个人,也会做出这个选择。

当然,我根本就不配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权力做出选择。

依然是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洋次郎还如此唱道:

爱还能做些什么

我还能做些什么”

看完一些电影或读过一些书又或做些别的事情,因人而异,每个人总有心头悸动的瞬间,在这个时刻进入贤者时间,开始反省自我。但这个过程中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会有力量还是希望之类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可是,除了这些瞬间,人生更多的是些没有起伏的平淡的日子,占据了更多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们的时刻,这些时刻也同样重要。

我还能做些什么?少年,你能做的事,你要做的事,就在旅途的前方。它们是你终究要面对的试炼,到那个时候你得加把劲。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直到现在天依然放晴,一滴雨都没下。或许是晴天女孩的存在,为这个世界添了一丝亮彩。

少年向上帝请求,保持现在这样再好,不奢求得到,也不想失去,就这样就好。因为少年知道,渺小的人类只能祈祷,以及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就是这么个故事。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