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

发布者:南定中原 时间:2022-11-16 07:2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读到毛主席的这句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行军二万五千里的红军。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们的生活也日益美好,但我们始终也不能忘记这次历史的重大变革——因为长征,民族的战争才得以胜利;因为长征,新中国才得以成立;因为长征,我们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长征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是一种对华夏儿女精神的洗礼。长征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地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七十年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红军不得不踏上了长征之路。两年多的艰苦历程:爬雪山,过草地,走泥丸……红军经历了太多太多风吹雨打,但是雪山的严寒,草地的荒凉……依然不能阻止红军的前进。尽管肉体上受尽了折磨,但是精神却始终没有被压跨,多少次饿倒了,多少次累晕了,可还是挺过来了。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一定要胜利!”尽管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良好的生活,但只要信念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两万五千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肯定,一种对民族伟大精神的见证。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没有坚强的信念,哪能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走完?!长征路上充满了危险,就好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但红军经历的岂止八十一难?!过草地的饥饿,过雪山的艰险,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唐僧师徒取得是真经,而红军所获得不仅仅是胜利,还有在长征磨练出的精神:团结,坚强,爱国……这也许就是红军胜利的法宝。这种精神对自己,对后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沐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我们身上扛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过去,长征使我们的民族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让我们的祖国领先在世界前列!

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2

《长征》用毛主席写的诗,做开头曲,写的是即将看到长征胜利的曙光,但道出了多少血汗艰辛。我听着这首歌,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内心五味杂陈。

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红一方面军就走了二万五千里。敢问,短短24集,每集46分钟上下,加起来不到19个小时,要问我从中体会到或是学习到什么,我除了惭愧,无以回答。19个小时,我舒舒服服坐在电脑面前,除了画面和音效还有历史的刺激,我所经历的感受还不如那些战士在战场上呆的一个小时来得毁灭。在此谈感想,我心里是不安的。

在电视剧《长征》中,我看见,红三十四师血染湘江,陈师长为了不让敌军得逞,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我至此仍心有余悸。我看见,毛主席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把老蒋的几十万军队远远甩在后面。我看见,风霜雨雪,冒死躲避轰炸机的红军,为了生存而食草根地衣的红军,站在老百姓身边,无私奉献的红军。而我,我却念不出他们的名字。我相信很多大学生和我一样,可以一眼念出当红小生,花旦的名字,爱好,甚至生活经历。而我们却对长征这段历史,这些英雄时常不闻不问,说来实在惭愧。

看完电视剧《长征》,有两个字,让我时刻谨记——一个是苦,一个是创。

说到苦,不仅是吃苦这么简单。"苦"是人生常态,是"乐"不可或缺的反作用条件。长征是一条吃苦的路,更是一条走向光明的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知道,任何一条未来的路,都将是不易的,如果没有对"苦"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吃苦的意义,不能体会吃苦的心境,那么什么梦想只会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下,新时代的大学生,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受益于这个时代,也更有责任去为这个时代,无论从小我还是大我的层次上,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至于创,我相信每个看过《长征》的人都能明白,红军长征,甚至之前的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等等,新中国的今天,都是老一辈的革命战士创出来的。创——要敢创新,要创造,要创业,

发展永不止步,创新的步伐便不可停下。新时代的我们,要重拾长征的勇创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发新芽,创新业。

长征结束了近百年,电视剧《长征》也看完了,但是新的长征还在等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长征要走,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责任。至此,我希望,长征精神不灭,中华儿女,永远带着长征的火种走下去。

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3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征》,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地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穿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途中历经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最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地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搏精神,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4

长征——革命的开始

同学们,在文章的开端,我想问你一句话,你们有多少次第一次?这些第一次难不难?如果一直失败的话,你们有没有坚持下去?这个答案大家心里可能都心知肚明吧。而现在我要说的这件第一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或者看过与之相关的影视之类的。没错,这便是革命的开始——长征。

长征,在外人看来这无非就是走一场长长的路。可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当年红军走过的25000里路,其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这25000里路程的见证。说到这,我不禁感叹道,红军当时从1934年10月份走到1935年10月份,用1年时间直接走过11个省份,翻过18座山(其中,雪山有2700里,草地600里,过24条河,共约25000里!而且还参加了380余次战斗,攻下700多座县城。)不得不说,红军实在是太厉害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观摩,去致敬。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课本中的一个故事:从前一支红军队伍走到雪山之中,走着走着,终于在队伍后面发生了一件惨事,一名红军老兵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大雪之中安详离去。领导伤心地用手闭上他的眼睛,随后训斥道:后勤管理员在哪?出来呀!当时领导十分愤怒,周围人一直不敢出声,直到过了一会才有人告诉他,那个死去的人就是后勤部长。听到这个消息,领导心里一惊,伤感从心中萌发。他仿佛十分恨自己,没有让自己的队员吃好喝好,反而还有人冻死在这荒郊野岭上。而那位死去的后勤部长在死前,用力点燃了一根火柴,好像是乞求光明与温暖。这也充分体现出他那强烈的求生欲……

同学们!我们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再想一想红军当时的处境,若不是有先人欲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估计我们也就离他们那种处境不远了。最后我想说:先人的努力,不是让我们如此挥霍,而是让我们更加努力,不辜负先人的期盼。

有关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700字5

茫茫草原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似蚁群一样团结,从不放弃落后的同志;他们似河流一样流过许多土地,从没想过放弃;他们似钢铁一样无坚不催……他们是谁?他们是可爱的红军战士!

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行军路程长达两万五千里,平日,我们连一点路都不愿走,可他们竟坚持了下来。长征中他们希缺食物,只能嚼树皮,啃皮带,吃野菜,挖田鼠,多么艰苦!连主席也要挨饿,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去解放新中国。

他们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踏过峰恋雄伟的大山,游过水浪翻腾的急河。无论是在看似绝境的湘江一战中,还是在直冲云霄的五岭峰上,无论是在千里冰雪的岷山上,还是在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旁,都是意志和精神牵引着他们,引领着他们爆发力量,全力以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筑了新中国,他们长征时可能会死亡,可能会重伤,但是,他们没有半点后悔没有丝毫抱怨,更没有丁点退缩的想法。所以,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不要被游戏侵占头脑,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们要用这颗心去点亮祖国的未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毛主席写的这诗不仅是赞扬红军坚强的意志,更激励着我们这颗蓬勃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我们生活中时时就有案例:有一次,我做奥数题。突然,一道题激发了我的兴趣。我赶紧抽出草稿纸演算了起来。半张,一张半,两张半……但我还没有将题算出来。就在我准备放弃时,脑海里突然呈现出红军长征的情景,他们那么苦,那么累,都挺了过来。而我这点小苦小累算个啥?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算出这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十几分钟,我终于算出来了。瞧,这难道不是红军那种坚强的品质激励着我吗?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低头折节,用知识强国!用人才壮国!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