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
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四个堂兄弟,何东、何西、何南、何北,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志向迥异。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欢迎借鉴学习!
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1
《北京青年》热播劲头未过。也许看过电视剧的每一个人即使不会冲动的丢下一切,然后重走自己认为可以追逐到让梦想会实现的路,却不能否认多多少少有股心动,希望自己那么的一刻能够有勇气抛开一切,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个个的四方格将我们圈着,似乎很多的时间里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意义似乎也只剩下了赚钱,物质高于一切充斥着我们的思想。
必须得认承,有那么的一刹那,我想到了放弃一切踏上旅途,可是我只是那一瞬间有了冲动而已,太过于理智的人生让我们失去了冒险的乐趣。也许从小早当家,深深地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和贫困的可怕。于是,在梦想与现实遭遇矛盾的时候,总是会想很多,想这么多年来苦苦熬过的日子;想父母亲劳累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和他们已经见过半甲,已逐渐老迈和孱弱;想工作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疾病对穷人所带来的窘迫和无可奈何……知道即使没人强迫自己给自己的肩上扛上过多的责任,却无法抛弃一份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从此已经无法轻松上路了。
总会看些关于旅游的书籍,羡慕作者边走边写的潇洒,羡慕他们见过大海浩瀚,雪山无限的纯洁,溪流的温柔……曾经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够轻松地背起背包,只一心一意地一路向东、一路向南、一路向西、一路向北不停地走,我可以去丽江邂逅艳遇,可以去江南水乡聆听美丽的水雾,可以踏着满地的黄叶沐浴着艳阳慢慢地走进森林的深处,可以看蓝天白云绿水红叶,然后边走边写边画,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歇,然后再出发。假如有一天,我老的再也写不动了,就找一个墙角下可以晒太阳的小村庄住下来。只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在梦中会实现,在梦想的时分只能独自咀嚼这一份悠闲,这一份为梦想随心所欲的潇洒。
剧中有句话说得甚是明白:有钱了才能出去旅游。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穷游的呢?恐怕没有多少吧。
青春不会重来,即使我们用心去走一走,即使我们想抓住不放手。
而,现在,也许我可以做到的是,过好每一天,依旧怀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即使梦想很遥远,,即使是很久以后才能实现,即使最后并没有实现,但是怀着梦想生活着,一样会很美好。
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2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北京青年》红的脸很大的反响,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3月,赵宝刚用整整130天的时间,带着李晨、马苏、任重、张俪、贺刚、杜淳、姚笛、王丽坤、曾泳醍这一群年轻人,沿着北京——烟台——深圳——香港——丽江——天津的路线,完成了青春重走一回的生存体验。这是剧中人物的生活,也是这群年轻演员一直不敢想的生活。
剧集一开始,李晨饰演的老大何东就因为看了个求职节目,大受启发,毅然放弃了公务员工作,在结婚登记当天同未婚妻分手,决意重走青春。他的想法得到了兄弟何西、何南、何北三人的支持,四人纷纷放弃了铁饭碗,离开北京,就连爱情,也要再爱一次。
对此,不少观众表示很有共鸣,想起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被现实埋没的理想。但也有不少观众提出疑问,剧中的四兄弟不是有高学历就是有很好的家境,物质生活无忧下的寻求自我,不过就是一个高富帅尝试吊丝生活的游戏。回归到现实中,重走青春真的可行吗?当众多70后、80后还在为车子、房子、位子而挣扎,生病不敢请假、忙忙碌碌不敢追问为谁而活的现实当前,《北京青年》毕竟是戏剧化的人生公务员这种最吃香的饭碗哪是说放弃就放弃的?现实问题实在很多,很难做到完全不顾家人的感受换一种生活,刷盘子、蹬三轮就叫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演不能为了抛出话题,就设计这样不合理的剧情。
电视剧台词也很重要,有精彩的'台词,才会打动观众的心,才能吸引观众慢慢地看。有人说我这部剧不接地气,但是我要纠正大家那种传统观念,不是家长里短的话才是真实生活,其实,我们当代最新的真实生活,年轻人特别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是传统观念里的那种。在台词上也要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让他们觉得有共鸣,那就是接地气了。
早在2007年,赵宝刚导演的《奋斗》就以强烈的青春气息、独具特色的逗趣台词博得观众的喜爱。这次《北京青年》的台词一样很出彩。
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儿了。男人的生活品质取决于他娶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婆。我只跟二手男人谈恋爱,我是个女人,渴望被爱,不是教别人如何爱我。爱是一种责任,不爱了也要负上责任。开播不到一周,《北京青年》的台词已在网上广为流传。
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3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北京青年》,正在东方、浙江、天津卫视以及优酷网热播。这部长达36集的电视剧上周四一开播就取得开门红,在三家卫视的平均收视率已经轻松破1%,收视率仅次于江苏卫视的《活佛济公3》。
热播的同时,《北京青年》与前两部“青春”作品《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一样,毫无悬念再度引发话题,又被质疑“不接地气”——悔婚辞职、重走青春,剧中人这样的选择究竟是浪漫还是不靠谱?有人看得热血沸腾,也有人觉得这是“不顾后果的任性妄为”。
早在《北京青年》开播前,赵宝刚导演就对外宣称“做好了挨板砖的心理准备”。连日来,面对此剧是否“鼓动大家也效仿剧中人物辞职玩潇洒”的质疑,赵宝刚导演有话要说。
高富帅尝试吊丝生活?
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3月,赵宝刚用整整130天的时间,带着李晨、马苏、任重、张俪、贺刚、杜淳、姚笛、王丽坤、曾泳醍这一群年轻人,沿着北京-烟台-深圳-香港-丽江天津的路线,完成了“青春重走一回”的生存体验。这是剧中人物的生活,也是这群年轻演员一直不敢想的生活。
剧集一开始,李晨饰演的老大何东就因为看了个求职节目,大受启发,毅然放弃了公务员工作,在结婚登记当天同未婚妻分手,决意“重走青春”。他的想法得到了兄弟何西、何南、何北三人的支持,四人纷纷放弃了“铁饭碗”,离开北京,就连爱情,也要“再爱一次”。
对此,不少观众表示很有共鸣,想起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被现实埋没的理想。但也有不少观众提出疑问,剧中的四兄弟不是有高学历就是有很好的家境,物质生活无忧下的寻求自我,不过就是一个“高富帅尝试吊丝生活”的游戏。回归到现实中,重走青春真的可行吗?当众多70后、80后还在为车子、房子、位子而挣扎,生病不敢请假、忙忙碌碌不敢追问为谁而活的现实当前,《北京青年》毕竟是戏剧化的人生——“公务员这种最吃香的饭碗哪是说放弃就放弃的?现实问题实在很多,很难做到完全不顾家人的感受换一种生活”,“刷盘子、蹬三轮就叫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演不能为了抛出话题,就设计这样不合理的剧情”。
面对这样的质疑,赵宝刚回应称自己的本意不是让年轻人为所欲为,“我只不过是提倡了一种理念——趁年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不要在年轻时急于求成。我不是号召大家非要像剧中人一样把工作辞了,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当你走出去,看一看,你的胸怀变得宽广,你的眼界变得开阔。这样,你回来时,再对待周围这些苦难,你就容易释怀了。你做一个月薪五六千的工作,做了三年,攒了几万块钱,然后走出去两年,再回来,相信比你不动更好。”
赵宝刚还透露,“我认识一个37岁的小伙子,就用了9年时间,把国内城市走了一遍。而《北京青年》倡导的,是你先审视一下自己到底缺乏哪方面的能力,然后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去做的。”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不是家长里短才叫接地气
早在2007年,赵宝刚导演的《奋斗》就以强烈的青春气息、独具特色的逗趣台词博得观众的喜爱。这次《北京青年》的台词一样很出彩。
“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儿了。”“男人的生活品质取决于他娶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婆。”“我只跟二手男人谈恋爱,我是个女人,渴望被爱,不是教别人如何爱我。”“爱是一种责任,不爱了也要负上责任。”——开播不到一周,《北京青年》的台词已在网上广为流传。
昨天李晨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青年》的台词真的很好,讲起来特别来劲。他表示其实赵宝刚导演是借着演员的嘴道出他自己的心愿,“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物质、特别容易迷失的世界,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你见过大山大水,你有一个高山的胸怀,你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内心想要的东西: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更适应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也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
赵宝刚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视剧除了剧情以外,台词也很重要,有精彩的台词,才会打动观众的心,才能吸引观众慢慢地看。有人说我这部剧不接地气,但是我要纠正大家那种传统观念,不是家长里短的话才是真实生活,其实,我们当代最新的真实生活,年轻人特别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是传统观念里的那种。在台词上也要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让他们觉得有共鸣,那就是接地气了!”
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4
连着一个礼拜地不眠不休,总算把36集的北京青年给看完了。说实话,心里觉得挺堵的,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几种感情夹杂在一起翻云覆雨,有羡慕,有向往,有崇敬,但到最后更多的却是苦涩和无奈。
说说何东吧,他是我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一上来便以一个高调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领证当天把相恋三年的女友甩了,把经过多年努力考上的公务员工作给辞了离家出走)。我真不知道那是以勇气会让他想到去重走青春,更是以怎样的一种毅然决然去踏上这条路。
首先必须承认,何东这种做法是极度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无故辞去工作,是为不忠;擅自离家出走逼得其母下跪;是为不孝;抛弃糟糠之女友,是为不义。然而如此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却一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轰轰烈烈地走完了自己的青春之路,这在如今这种条条框框的世界里发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这让我特别嫉妒,发自内心地嫉妒。嫉妒是因为我不能像他那样下定决心去走自己的路,不能像他那样不顾自己的父母家庭,不顾自己的亲朋好友,不顾方方面面的.限制,勇于追寻自己的梦想!比起他来,我简直一文不值,一无所有!一个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活着还不如去死。
回顾自己曾经的生活,我好像也有过梦想。年幼的时候,家里对我的期望是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于是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了学之后,知道了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于是便梦想着当个人人敬仰的科学家。更大的时候,成为一个医生,治好奶奶的肩周炎是我的梦想。而当自己真正长大懂事了,却发现自己的目标渐渐地变得虚无缥缈,梦想早已失去了勾勒的轮廓。这个时候的我,却更像个被弄坏了最心爱的玩具的孩子,心像消失了一般地痛、
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一个幻想家,手执彩色蜡笔,给整个天空添上七色水彩。而现在,那支蜡笔逐渐变成我们通过考试的黑色水笔,永远单调的黑色,机器般地在纸上重复着沙沙声。是的,我们的梦想被现实替代了,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要通过无数次的考试,无数次的脱颖而出,无数次地分班,无数次地被调剂,无数次地面对现实。到最后,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们黑白色的青春,这不是我想要的,却是我不得不要的。
没有梦想的青春,总是过得很快的,后青春期的我,甚至不记得有过怎样的一段回忆。我没有打过一次架,没有谈过一段完整的恋爱,没有风风光光地考过全校第一,也没有轰轰烈烈地得过倒数第一。然后顺其自然地考上了普普通通的大学,去念着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平凡”是我这段青春的结束语,“遗憾”是宣布这段青春死亡的悼词。
但是我却有幸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自己,继而幡然醒悟,便如道家所言,我已明白我所不明白之处,离道不远矣。是的!我仍年轻,依然有大把时间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生命只有一次,但青春却可以重来,纵使青春易逝,只要从现在开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追求梦想都为时不晚!我的青春,从现在开始!
年轻的感觉,真好!
电视剧北京青年观后感5
最近,电视剧《北京青年》炒得很热,我也不能免俗的跟风看了20集。每天下班后开始看,直到凌晨一两点才睡,但还是意犹未尽。那台词是相当的幽默,故事是那样的滑稽,时不时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就剩下感动、深思了。
开始那段关于旅游的视频,真是让我们这些身处都市里的上班族很容易就得到共鸣。“我喜欢旅行是因为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我深深地被世界所呈现的不同和我们生活中所呈现的张力而吸引。”“其实相对于旅行中所遇到的那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遇到的人和事。这些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会让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有剥洋葱的感觉,经常会让人泪流满面。其实人呢,要见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很多东西,看过大山大水,就像我说的吃过苦、享过福,你人生的张力吧,就会很大很大,你的胸怀也会很大。 ”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在智者身后。的确,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放下一切去旅行,可我还是没有勇气跨出去,完全找不到上大学时独闯陌生城市的那种魄力了。那时在一个暑假之内,我流浪过郑州、上海、杭州、深圳、广州,一边走一边打工,有钱了再去流浪。但真正打工挣钱令人难忘的是在上海以及之后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都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们这代人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政策上的优惠,网上有人总结的好‘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大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小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时分配的;当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得打破脑袋才能勉强混一个糊口的工作;当他们没挣钱的时候,房子也是分配的,当他们买房子的时候,发现房子也买不起了’。所以,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社会巨变带来的阵痛,可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又被家长们寄予厚望,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家长们就为他们铺设一条看似捷径的路,希望他们少奋斗少辛苦,希望他们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按照我们这种观点培养的孩子,看上去外表光鲜,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束手无策了。好多人批评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这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他们批错了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不是孩子们,恰恰是我们这些家长们,是我们的教育导致了他们的这种先天不足。”
四个年轻人在父母和世俗的压力下,挣脱牢笼,一起失踪,四个大人才开始反思了。我总在想,知青年代,那些人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悲伤,因为他们在大时代面前是无法选择的.,只有跟着局势走了。没有选择很痛苦,但选择多了也一样让人纠结。就像现在,年轻人想干嘛就干嘛,只要不违法乱纪。但很多人一直在迷茫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知道是谁说过,你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可是时代再好,一样有不成器的人,时代再坏,也一样有成就伟业者。
重走一回青春,听起来是很美妙,但是操作起来就不那么顺心如意了。青春是好奇的、躁动的、敢想敢干的,青春是美好的、苦涩的、无法复制的。可是我的青春呢,不知不觉就没了,还未来得及回味就成了一潭死水了。疯狂我没有,恋爱我没有,离家出走更没有……有的只是努力学习,升学考试,做农活,干家务,忍受生活的艰苦,承受家庭的支离破碎所带来的压力。
以前看过一些心理学上的书籍,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无法逾越的伤痛,或者是小时候为物质的缺乏而心酸,或者是被某人的言行逼迫所怀恨在心,或者是遭受过什么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创伤,或者是被一段感情所困扰而无法释怀,所以之后便采取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对类似的情形不再动心,甚至极端冷漠,或者狂热的去追求。比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杨紫曦,疯狂的买鞋子,是因为自己童年时特别喜欢商场橱窗里的一双鞋子,而母亲却没有给她买。比如,一个朋友,他的父亲脾气很暴躁,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朋友做错了事,他就会遭受一顿痛打或责骂,朋友至今不能原谅他的父亲。北京青年里的丁香都是因为上一段感情失败而受到了深深地伤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何西的热烈追求,她却无动于衷。
美好的爱情的确让人向往,但是看过太多的悲欢离合,总觉得那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遇到一个和你特别合得来的人确实很难。有些人就是因为被逼无奈而步入婚姻的围城,却又无法逃出去,于是就忍、熬,就像何东的父亲。
之所以“人们的通病是改变别人容易,改变自己很难。”,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自己遇到问题了,总显得束手无策。而别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了,你却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东南西北四兄弟,何东是公务员,何南是海龟,何西是医生,何北是小混混,但是为什么一到陌生的城市就屡遭挫折,甚至生存危机呢?一个说明他们真的生存经验不足,二是就业难,三是缺乏找工作的途径。而这些也是现实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的问题。
我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帮家人干农活,所以吃苦是没问题的,条件的艰苦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记得上大学时,我出去闯荡社会,真是吃尽了苦头,大半夜的一个人流浪在大街上,在杭州睡过草坪,在上海睡过公园长椅,下大雨了在高架桥下躲雨,步行从外滩到复旦大学附近,就为了节省几块钱车费,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使那样也熬过来了。
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大问题,但是再怎么难,也有人就业啊。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不要说学历太低,低学历也照样赚大钱,就像李嘉诚。不要说专业不对口,专业对口而且从一而终的工作,又有几个能坚持走下去。不要说不感兴趣,工作压力大,工作苦工作累,可是生存问题没解决,哪有精力谈及其他。“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若是生存问题解决不了,还怎么发展呢?就像某些人为了赚钱,什么都顾不了了,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自己的健康状况从不在乎,亲情友情任其荒芜,可是到头来,孩子不成器,自己身体垮了,没朋友了,家庭支离破碎了,用钱能买的回来么?就像朋友说的,年轻时用健康换钱,之后再用钱换健康,何必呢?
说起找工作,年轻人还真要睁大眼睛,提高警惕性,以防上当受骗。当初,我毕业后第二年去了上海,每天都出去找工作,跑招聘会,上网,上门应聘,看招聘报,一个礼拜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最终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启事,很诱人,就病急乱投医,乘车去了那里(漕溪北路的一座写字楼)。屋子里很简陋,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个人,填了表格后,说交200元钱就可以去上班了,然后给我一个地址,是上海博库书城那座大楼上的一家公司。可我去了之后,人家还让我交钱,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赶紧撤了。再回到漕溪北路那里要钱时,他们不给钱,还说那里根本没我要找的人,说是日租房来着。后来,我也报警了,警察来做了笔录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消息了。我只能自认倒霉,吸取教训了。这不和电视剧里何南的遭遇如出一辙吗?只怪自己太无知,没什么社会经验,还能怎么样呢?
“人的成长需要摔打,伟大是熬出来的。”年轻时不吃点苦受点累,不经受磨难,以后真的会后悔的。至少遇到任何事都不会轻言放弃了,而且伤过痛过之后,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这部电视剧,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但深究的话就没必要了。就像朋友说的,那是电视剧,不是生活。我知道,生活要比电视剧复杂多了。这部电视剧的一个亮点就是它能引人深思,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我过得快乐吗?我真正要的是什么?甚至让人也有一丝放弃一切重走青春的冲动。另一个亮点就是,剧中几个演员,都是风头正劲演艺明星,把人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年龄普遍有点偏大,但还是颇受观众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