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生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

发布者:子迎陳氏 时间:2022-11-16 07:14

有别于以往战争题材剧常用炮火连天将观众引入现场,《跨过鸭绿江》反其道行之,剧中真正的入朝第一战,从第八集才姗姗来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大学生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篇一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高开高走,不但收视率表现亮眼,在豆瓣上更获得8.6分的超高评价。

《跨过鸭绿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

该剧由董亚春任总导演,余飞任总编剧,唐国强、丁勇岱领衔主演,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总制片人王雁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回忆起《跨过鸭绿江》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感慨道,该剧取得如此好的播出成绩,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支持、主创的努力以及2500人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找最专业的人,干最专业的事

王雁回忆,自己是在2019年6月底接到《跨过鸭绿江》这个项目的制作任务,8月项目正式启动。王雁表示:“这个项目交到我的手里,很幸运,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有电视剧以来,没有一部是全景史诗式来表现抗美援朝的,今天由我来负责制作,很荣幸。我不把它看成一个电视剧,它是70年以后,对那些为了祖国把热血洒在异国他乡战士们的一个交代,它是英雄的赞歌。我希望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的,一定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电视剧的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作品。我经常说,要找最专业的人干最专业的事儿。”

为了拍好《跨过鸭绿江》,主创团队筹备期间整理了130万字的资料,大家认真研读史料、仔细对待每一个拍摄细节,大到一场战斗设计,小到一封电报,都力求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比如毛泽东的菊香书屋是剧组参考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按比例还原制作。书架上的书都是线装书,书里的每一张书签都由道具组人员仿毛主席字体手写而成。剧中海量的作战地图,美军所用地图与志愿军所用地图各有不同,每次战役地图的图标也有区别,即使这样每一张地图都请军事顾问校对过。

《跨过鸭绿江》本来计划2020年1月开机,先拍冬天雪地里的戏,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延缓了开机。直到2020年6月底项目重启,按照被告知的播出时间,“我们了解到,牡丹江往年11月才有雪,按拍摄期100天算,必须8月15日开机, 11月25日关机,幸运的话可以在拍摄末期把雪里的戏拍了。这样筹备期50天,整个后期时间只有15天。”因此将《跨过鸭绿江》的后期流程前置,与剧集的拍摄同步进行,并主持召开了30多人的后期流程协调会,会上要求“不但要边拍边剪,调色配音特效都要同步进行。保证拍完的时候,差不多完成定剪”。据王雁说:现在项目做完了,所有后期的人员都觉得后期前置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决定,它不仅可以使拍摄周期简短,还最大程度调动了各后期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

重装设备的提前制造也是保障了剧组顺利开机的重要环节。4架道具飞机,9辆坦克装甲车,1000余支各类道具枪械,400多个场景,375个有名字角色,4万多群演,500多人美术置景团队,子弹打了8万余发,重新搭建了中南海、克里姆林宫、白宫……如此惊人的投入,都是为了成就《跨过鸭绿江》全景史诗式的呈现方式。对此,王雁表示,以这样的宏观视角来呈现,是要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上,全方位地来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我们在《跨国鸭绿江》里表达得很清楚,中国人民一直都爱好和平,不想打仗,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我们只想要建设新中国。美国当时好像年钢铁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的钢铁生产量只有60万吨,相当于中国4亿多同胞,每家打一把菜刀的钢都没有。我们在千疮百孔的情况下,打还是不打?尤其是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在这样的前提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当时在反复思考,艰难的抉择,最后就是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才决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抗美援朝。我们这个剧的前7集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在展开。”

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王雁回忆《跨过鸭绿江》的拍摄过程,其中所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在牡丹江拍摄遇到了台风和连日的阴雨,道具坦克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得特别困难,只能是每天拍摄前用数米长的卡车运到现场,再用吊车给吊到拍摄的位置,光是运输,在那种泥泞的路况,道路很窄的情况下,就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东北纬度高,冬天天亮得早黑得也早,天一黑,冷得手都伸不出来,拍摄时间很短,剧组经常半夜一两点、两三点就要出发,天一亮就拍。就这样一天只能拍摄不到10个小时。

后来,牡丹江的温度降到零下十几度,拍摄就更不容易了。“包括我们挖战壕都很难的,土都冻上了。”王雁回忆,拍冰雕连的时候,演冰雕连战士的演员们,拍每一条都要屏住呼吸30秒到一分钟,因为一呼吸,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下会呵出雾气。“虽然演员们是穿着棉袄棉裤,但趴在雪地上一会儿,就还是会冻得站不起来。想想我们的演员还是穿着棉衣棉裤,有的里面还有羽绒服,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呢?零下几十度,穿得那么单薄。”

王雁表示,拍这部剧,主创们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觉得先辈们太不容易了。拍之前,他们都说我们《跨过鸭绿江》的拍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说,我们就能把它完成,70年前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步枪、刺刀、手榴弹敢于与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抗衡,敢跟16个国家拼刺刀,今天我们只是拍一部电视剧,有什么完不成的?”

据悉,《跨过鸭绿江》整部剧有近50000个炸点,大量惊险万分的爆炸戏,是剧中壮烈战争场景最关键的视觉元素。王雁表示,对于剧中的战争场面,他和导演董亚春达成一致观点,就是要突出一个“炸”字。“敌人有飞机、坦克、大炮,炸的是什么?炸的是我们年轻志愿军坚守的阵地。”这是全剧非常让人震撼和心痛的场面。

王雁介绍,《跨过鸭绿江》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特技拍摄组,单这个组就有100多人,7台摄像机,“我们整个剧组总共20多台摄像机,5个组,每个组平均四五台,但这个组就7台。”大量的战争和爆炸场面,如果用后期特效去做,一是难度高,二是非常耗时。还是实拍能比较高效便利的解决,特技组专门拍战争中的特技素材,“白天炸晚上炸,冬天炸夏天炸雪天炸,炸车队,炸坦克,炸火车,炸大桥,大炮打,飞机轰。整个特技组,任务量非常庞大艰巨。但是这个特技组替我们整个剧组解决了很多危险性问题,也提高了拍摄效率,7台摄影机,一次爆炸拍下来,近景、远景、中景、全景镜头都有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朝鲜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是朝鲜战争的结果,保障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平稳度过了它的襁褓期。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堪回首。也恰恰如此,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才更应该铭记这场战争。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拍摄这部影片不仅是给全中国人民看,也是给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来看。”王雁这样说道。

被问到最想通过这部剧传递给观众什么,王雁表示,想通过这个片子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包括他们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信念。同时,他认为,抗美援朝先辈们的精神,并没有与时代脱节,并没有被当代年轻人遗忘。“每一个时代,年轻人都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王雁说:“我们回顾历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崇尚英雄,歌颂英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很优秀,比如说90后00后,这次抗击疫情,这些年轻人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承担了既危险又艰难的工作。每一个时代,从两弹一星,到抗美援朝,到中国制造,到北斗导航,这些了不起的历史背后,都有年轻人的身影。虽然时代在变,时代的主旋律在变,但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每一个时代年轻人向上的、奋进的决心,其实是不会改变的。”

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篇二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维护和平、反抗侵略的使命,以前仆后继、悍不畏死的英雄气概,同朝鲜军民一道,经历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进行着许多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斗争,只有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奋进力量,才能在新时代谱写出更壮丽的新篇章。

这一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还是如今的抗击新冠疫情,历史和实践都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人民依靠和信任的党,为了祖国安定、为了民族复兴、为了人民幸福,即使前路再艰再难,我们党也定会不畏艰难困苦,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为党为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这一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抗美援朝战争是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从历史进程来看,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激发夺胜的强大力量,书写振兴的精彩华章。

这一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真抓实干。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力量,勇于知难而上,善于攻坚克难,坚持脚踏实地,以钉钉子的精神干真事、干实事,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啃硬骨头和涉险滩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篇三

10月19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笔者感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动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抗美援朝精神之灯照亮奋进新时代的道路。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引领航向的“指明灯”。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坚忍不拔的精神。70年过去了,中国这艘时代巨轮也进入了新时代,回顾那段战火硝烟的壮烈历史,感悟志愿军战士那种奋勇拼杀、勇往直前的意志品格,我们就是要把抗美援精神传承下去,把抗美援朝精神当作照亮新时代航向的“指明灯”,沿着英烈们用鲜血点亮了的精神坐标,一往无前、赓续奋斗。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凝聚力量的“聚光灯”。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精神总能凝聚无穷的力量。抗美援朝这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也正闪耀着无数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高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财富,汇聚起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伟大斗争的“探照灯”。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途中。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毫无疑问在复兴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意义,在铭记伟大胜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好抗美援朝精神这盏“探照灯”,勇于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始终要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扬战斗的精神,坚定奋斗的意志,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为取得下一个胜利而时刻准备着。

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篇四

2020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句句铿锵、振奋人心。他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回首往昔,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战士们纵声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战斗决心,以舍身忘死、死而为生的民族血性,历经长达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铭记“数字”,显英雄大义凛然。30多万志愿军战士共赴疆场,197653名烈士战死沙场,134起重要战役和战斗,歼灭美国为首“联合国军”71万余人,5战5捷歼敌18.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中打退敌军900多次进攻,在五圣山阵地43天里,也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阵地战阶段,构筑各类坑道长达1250公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数不尽可歌可泣的英雄血泪,诉说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气节和钢铁脊梁,看到的是前赴后继的先辈英雄们都翘首期盼祖国强大、人民安乐。

老骥伏枥,言英雄千里之志。央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热播,101位志愿军老战士口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战士们最大的已是102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0岁,片中出现的老人们,言语间,依然精神抖擞,眼光闪烁,活力满满;谈话间,依然透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和待我横刀立马的锐气。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精神的力量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已过耄耋、期颐之年的老英雄们尚有千里之志当发扬传唱,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无数志愿军将士们的精神当永续颂扬。英雄即精神力量,即人民的信仰。视英雄为精神伙伴,以英雄为榜样,与英雄同行。崇尚英雄,人民才会有力量,国家才会有希望。

吾辈继承先辈志,不忘初心策马行。当时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以非凡的胆略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勇气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辈志是什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中国!”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救邻就是自救。援朝就是保国。先辈志是什么?是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之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之志;不畏牺牲、慷慨就义的无限忠诚之志。吾辈当不忘初心策马行,牢记先志疾风进,待到战旗美如画,英雄革命开新花。

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局,挑战和机遇并存,70年前,志愿军将士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异国疆场,如今,正值青春的我们理当为国家、为社会多一份责任和担当,铭记历史、继承先志的意义正在于此。

观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想篇五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敢于亮剑,维护和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也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朝鲜内战爆发后,傲慢的美国政府自恃强悍,派兵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我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对新中国构成了严重威胁。敢不敢亮剑,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同志果断决策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全国人民积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始终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也宣告: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以不怕牺牲的勇气和横刀立马的豪气,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胆气,与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活剧。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句话听了至今令人热血沸腾!还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更是表现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投掷炸弹5000余枚,耗时43天,付出伤亡和被俘2.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官兵仍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铆在阵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在实力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

发扬精神,照亮复兴之路。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无不为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所震撼,无不为英雄的志愿军战士的大无畏气概所鼓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二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历史已经远去,战争从未走远。大国复兴,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国梦,道路艰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