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1
“轰”,随着一声爆炸声响起,罗布泊上空一团蘑菇云正冉冉升起,此时的中国正为了一件事举国欢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而这令人振奋的原子弹的每一个部件都造于一个人之手——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被授予两弹元勋时已经去世13年了。”这句话所赋予的深刻含义不说自明,作为我国中科院院士的他竟然如此的默默无闻,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当老百姓知道邓稼先这个人时,她刚刚被授予两弹元勋称号。在邓稼先活着的62年里,他总共指挥了大大小小近20次核试验,而在这些有关核试验的一切文件里面能看到邓稼先名字的只有协议上实验的总负责人署名。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常常说做好事不留名,而邓稼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默默奉献,邓稼先的坚持也是原子弹的重要材料之一。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的所有专家都撤走了,而造原子弹所用的数据还是远远不够。美国算出原子弹的所有数据用了六年,苏联用了八年,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在茫茫戈壁上用算盘打了两年,打出了原子弹的所有数据。而只有这么简单吗?不是,比这个要复杂的多。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甚至连怎么计算都没有说,邓稼先通过整夜的思考和艰苦的学习才终于把目光锁定在了正确的学科上,起码明确了方向,而明确这个方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都要归功于邓稼先的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
在近20次实验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案例,而有一次,一颗原子弹掉了下来,却没爆炸。在众人惊慌失措的时候,邓稼先站了出来,并毅然决然地走了进去。至于理由,他就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总指挥。”本来就被核辐射临幸的他在这次走进核辐射高危区后彻底不行了,大量的核辐射造成了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果——直肠癌晚期!至此,60多岁的邓稼先彻底住进了病房,再也没有出来过,在他住院的这近一年以来,还完成了一份建议书。1968年7月29日,这个对中国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师,不幸长眠于北京。
邓稼先,在他生前没人知道这个人,这个造出了原子弹,这个孤身一人走进了实验失败现场,这个在直肠癌晚期还一心只想着工作的人。但在今天,在中国上空一团团升起的蘑菇云中,我们能看到这位老人欣慰的微笑。让我们为大师致敬!
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2
丝尽蚕亡,毕生奉献;烛泪成灰,不言回报;忤视冷风,初心依旧;视死如归,心系祖国……
——致邓稼先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权、势。而在于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牺牲和贡献。而邓稼先正如其言所说……
邓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国留学,1950年8月回国,回国后1956年加入共产党,1980年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邓稼先一迈入核弹所,那就成了他单身二十几年的,绝对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几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几年的苦苦追寻,二十几年的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仿若一夜幻梦;而在常人眼里,确实难以想象的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们那种令人敬畏的坚韧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满足后容易死人产生一种惰性,有了这种惰性就失去了继续努力前进的理由,而邓稼先不着眼于现在,更放手于未来,远行于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邓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心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时刻紧绷着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时的社会,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于其它的国度,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远,始终在奋斗,始终在努力,一次核弹试验,因许久未见有反应,邓稼先不顾万人阻挡,只身一人去检查,因为发生了核泄漏,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越来越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稼先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他毕生为国家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3
看完影片《邓稼先》,我端坐良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他的同学,但我觉得邓稼先身上有比诺贝尔奖更沉重的东西在里面。邓稼先先生走的太早了,他只有62岁,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对他这样一位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长期领导集体攻关经历的科学家来讲这正是一个黄金年龄段,但是他却走了。他虽然走了,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邓稼先对工作无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试验的事故中,邓稼先独自一人前去爆炸区检查,到达投弹落点时,他发现原来是降落伞没有打开,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了。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随后又惊恐万分地扔掉了碎片。作为核专家,他当然知道手捧原子弹碎片的危险性,那么强烈的核辐射,对身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于手捧原子弹碎片,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这些基本常识。他又惊恐万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长久矣。……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使他本可在美国享受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但1950年10月,他毅然决然放弃这些,怀揣报国之志,回到了百度待兴的新中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从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邓稼先先生2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党员,我们充分享受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新中国,充分享受着科学家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带给我们的巨大科学成就,充分享受着祖国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党和人民放心、群众贴心的普通工作者,为首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4
我并不喜欢看人物传记,然而《邓稼先》这本书是个例外。
当柔煦的阳光轻盈地洒在略微泛黄的书页上,渐渐升腾为心中越来越浓的温暖时;当书中每一个跳动的字眼准确无误地命中我内心深处柔软天地,缓缓弥漫成灵魂里越来越厚的感动时,我知道,我彻底被这本书征服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完全被邓稼先这个人物所折服。
抛下唾手可得的名利、令人垂涎的前途,只为一腔爱国热情便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真的很难———然而,他做到了。
告别妻子与一双年幼的儿女,隐姓埋名地进入戈壁滩,在恶劣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下,仍能义无反顾地奋斗终生,这更难———然而,他也做到了。
面对家人遭受苦难与折磨,在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中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即使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心中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的仍是祖国,这是难上加难———然而,他都做到了。
邓稼先,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将自己的智慧,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这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整整28年。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党的关心和呵护下,我们正茁壮成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邓稼先身上那股浓厚而强烈的爱国热忱,那种为祖国奉献一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与高尚情操。
其实,如今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牢记党的教诲,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用热血来复苏母亲的生机,用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彩,就像舒婷诗中写的那样———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东方的那轮旭日冉冉升起,朝阳的红晕渲染了那片沉寂灰暗的天空,天幕渐渐拉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
有关邓稼先的观后感800字个人心得5
黄沙漫天,飞沙走石,数不尽的戈壁滩接连成片,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他独自一人遥望远方,在这空旷的世界中显得那样渺小。刹那间,天边升起一团黑色的蘑菇云,接着一束耀眼的火光突破黑烟的重围,把天空染成一片深红色。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又像是被原子弹击中了似的,向后退几步坐倒在沙滩上……
这便是这部影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每当想起这一幕,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从我心里油然而生。当时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的核事业刚刚起步,邓稼先毅然承担起祖国的重托,从此走上了研发核武器的道路。心怀强国梦想的他,早已将个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数十年。这里的条件简陋、环境恶劣,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布满荆棘,面对重重困难,他从未后悔、从未放弃,而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直至生命的终结。
世人看到的只是辉煌夺目的成果,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在那成功背后的艰辛。为了国家核事业的发展,他不得不告别妻子儿女,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过他那长达二十余年的单身汉生活。辞别家人的那一刻,他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与歉意。然而当妻子问及要去何处时,他毫不犹豫,“不知道,也不能说。”神秘的九院,多少回,周遭树林里旧叶换了新叶,他的青丝亦染成了白发。多年以后,当他再一次见到女儿时,一双粗糙有力的手紧紧抱着已经长大的女儿,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是的,岁月见证了邓稼先的成就,见证了中国核事业的进步。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氢弹爆炸试验成功。这中间的寂寞与艰辛,邓稼先和他的研究员们默默咀嚼着。后来当杨振宁问及中国两弹的研制是否有美国人帮助时,邓稼先多么想亲口告诉他,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国家纪律,他始终没有说出口。后来经周总理指示,他才亲笔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影片没有华丽的对白,然而有一句话我却记忆犹新,那是在他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后对妻子说的话:“做好这件事,我的一生就会很有意义,甚至可以说为它死了,也是值得的。”谁曾想到,邓稼先是在用他的一生践行自己的诺言。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为科学攻关,为核事业奉献。在重病期间,他仍然坚持工作,向同事讲述我国核事业发展的蓝图;在弥留之际,他吃力地吐出临终的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一刻,面对这样一位舍身忘我、心怀祖国的科学家,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感情。大漠的孤烟,试验的铁塔,黑色的蘑菇云,炫目的火光即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折射出邓稼先追求科学事业的执着精神,更让我们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颗赤诚深沉的爱国心。
邓稼先为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炽热的爱国情感、坚忍不拔的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高尚品质。作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虽然他经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向邓稼先学习,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财富,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