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无悔观后感精选5篇最新_看一诺无悔有感5篇
《一诺无悔》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诺无悔》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
电视剧《一诺无悔》今晚将迎来收官,该剧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以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故事。
《一诺无悔》还原了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实人物形象。剧中除了展现廖俊波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还刻画了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与温情,以平行的视角展现其日常工作生活,让观众走进廖俊波的内心世界,让先进形象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该剧紧扣“为民造福”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将一位惦记群众冷暖安危,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的公仆形象跃然荧屏。
真实可感的细节支撑和生动可感的艺术张力是《一诺无悔》的另一大亮点。身为人民公仆,廖俊波带领政和县干部群众办好一件件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原本“省尾”的政和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执导《一诺无悔》的是饰演87版《红楼梦》贾宝玉一角的欧阳奋强。为了塑造好角色形象,剧组深入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基层环境体验生活。
他们到了许多廖俊波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接触到了他的许多同事,以及他帮助过、扶持过的工商界人士、基层干部、普通市民、普通教师等。这种“身临其境”的亲近感和代入感,生动还原了一幕幕真实的奋斗场景和生活现实。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2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在福州举办电视剧《一诺无悔》创作研讨会。《一诺无悔》导演欧阳奋强、主演郭广平,福建省电视评论家、编剧、导演和观众代表等40多人参加研讨。
据悉,电视剧《一诺无悔》改编自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系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该剧于4月3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并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络平台和福建广电网络云平台同步推出。该剧播出以来,实时收视率连续多日居全国同期播出电视剧第一,引发观众和媒体热议,获得业界较高评价,让廖俊波这位英模形象进一步走向全国、深入人心。
“我接到《一诺无悔》这部电视剧拍摄任务的时候非常地忐忑,我觉得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导演欧阳奋强在谈到这部剧的创作时表示,电视剧本身的创作规律需要源于生活,又需要艺术加工,高于生活。创作需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怎么找到契合点,这是欧阳奋强和该剧编剧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观众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电视工作者有责任去讴歌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欧阳奋强说,在《一诺无悔》创作中采用艺术加工的手法,对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精神品质予以集中描绘,剧中“廖俊波”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缩影。
“拍了三十年的戏,我拍任何剧都是我演这个角色,我去塑造这个人物,只有这次《一诺无悔》,让我改变我所有的想法,不是我演他,而是我是他。”主演郭广平表示出演该剧对他影响很大,他要向廖俊波学习,做廖俊波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14日,在电视剧《一诺无悔》研讨会上,专家、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说,该剧的可看性很强,比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生活,同时没有因为真实的反映而弱化了艺术处理,它将纪实与艺术,生活的表现跟戏剧冲突的表现结合起来了。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主旋律题材很难出好作品,问题就在我们塑造的人物过于完美,因此不真实,但是《一诺无悔》里,廖俊波这个人物的形象如此完美,却又如此的真实,他仿佛在告诉我们,完美不等于假大空,只要真实,完美的人物同样感人至深。”福建京剧院编剧陈欣欣说,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廖俊波这一人物形象,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艺术的高度。她对该剧的创作给出高度评价,认为这部电视剧可成为当代人物传记电视剧创作的新标杆。
福建艺术研究院编剧于卓明表示,这部剧注重人性的描写,特别是廖俊波与家人之间的亲情,让人感人至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廖俊波这一英模形象更接地气,令人信服。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3
电视剧《一诺无悔》紧扣“公仆情怀”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深刻展现扶贫干部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戏里戏外展现信仰的光芒和力量,真实鲜活还原人物形象,弘扬了“一心为民、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克己奉公”的廖俊波精神。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为创作原型的31集电视剧《一诺无悔》,4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引发广泛关注。
该剧紧扣“公仆情怀”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深刻展现扶贫干部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弘扬了“一心为民、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克己奉公”的廖俊波精神。有观众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令人泪目,这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将永远回响在政和山水间。”
戏里戏外,展现信仰光芒
在最新播出的剧情中,一位惦记群众冷暖安危,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的公仆形象跃然荧屏,他就是廖俊波。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廖俊波始终坚持忠诚干净、勇于担当、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樵夫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洗涤心灵的好片子, 廖书记能完成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披荆斩棘?”“今天电视放完第三集,决定看完这部剧,很有感悟,希望城乡发展越来越好,中国人民经过此次疫情,都能更加坚韧,不被困难打倒。”……观众们纷纷给予好评。
廖俊波扮演者郭广平在创作中问大家,也在问自己:“廖书记的车,4年,36万公里,平均每天250公里。是怎么样一种精神让他每天如此忙碌,却又快乐工作着?”他谈道:“作为一名演员,一名共产党员,我认真践行廖俊波精神,让戏里戏外的故事高度统一。就像一场足球赛,廖俊波同志踢完了上半场,下半场由我来接替,通过我们这些扮演者把他的精神传播出去、延续下去。当下正值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需要无数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冲在困难的第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
谈到创作初衷,导演欧阳奋强表示:“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观众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电视工作者有责任去讴歌这个时代的英雄。”
业内专家表示,电视剧《一诺无悔》挖掘展现廖俊波这位时代先锋的精神内核和信仰光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思想力量,让先进事迹鼓舞民众,使模范人物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时代航标。
见微知著,让榜样看得见
因为真实,所以鲜活。电视剧《一诺无悔》力求还原一位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实人物形象,见微知著展现廖俊波攻坚历程,礼赞新时代楷模。
编剧何艾霖说,该剧没有虚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着眼还原时代楷模的本来面目,以平行的视角展现其日常工作生活,旨在让观众走进廖俊波的内心世界,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染力,让先进形象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该剧以“承诺”为主线,以实事践诺,辐射党员干部廖俊波的工作与生活,通过他被调往“省尾”县政和,做县委书记的“上任记”,通过一个个事迹、一段段故事,描摹出一个夙夜在公、充满信念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欧阳奋强透露,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主创团队在开机前两个月就来到南平,在廖俊波生前工作的地方实地采访采风、体验生活,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
剧中除了展现廖俊波带领的领导班子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还刻画了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与温情,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人性温度。比如,第一集有一个场景令观众感叹:“廖书记晚上回家,想起妻子送的午饭还没来得及吃,赶紧在家门口狼吞虎咽的镜头让人鼻头一酸,足以见得即使工作繁忙,他依旧把妻子的感受放在心上,怕她担心,让人觉得心头一暖。”
虚实结合,以讴歌时代楷模为己任
该剧的匠心制作也引发热议,大到房子的装修和家具、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小到手机和笔记本,都与人物身份十分匹配,真实的环境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剧情。
这与主创团队的精良制作不无关系,欧阳奋强介绍,为了故事情节推进,剧中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方法作了较好的艺术表达,努力做到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并追求朴实的艺术镜语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为了拉近观众与剧中角色的距离,该剧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着力描绘现实生活气息,从摄影、灯光、美术到音乐,都努力追求真实、朴素、自然。
“《一诺无悔》的拍摄,不追求强烈的形式感,但充满着生活的质感。”摄影梁伟说,比如,在一线工作中的廖俊波,他的脚步停不下来,剧中用运动镜头把他的忙碌很好地体现出来。音乐是电视剧的灵魂,该剧的系列音乐中,既有激情而大气磅礴,又有柔情似水般的人物情感刻画,有效烘托了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升华,使观众产生共鸣共情。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4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什么是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呢?怎样才算党的合格好干部呢?廖俊波同志“用脚步丈量出园区,用实干改变当地群众贫穷的面貌”的先进事迹,让百姓真正见识到了,党的好干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廖俊波同志是一个把“奉献”刻在生命里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为群众做好事干实事,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他是执政为民,不忘初心,为民务实的优秀干部。在他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是一般干部所不能做到的,更是基层广大干部应该学习的。
学习廖俊波精神,学习忠于职守、勤勉履职、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他作为一名领导,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作为自己工作使命与职责。面对政和县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廖俊波在实地调研后,确定致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为了能改变如此贫穷的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风里来雨里去,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提出解决策略。短短两年时间,就使一个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跃居至全省前10名。这些成果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廖俊波的心血和汗水,无不包含着廖俊波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意与责任担当。
学习廖俊波精神,学习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一个合格干部的评价标准就是其是否有“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怀真情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的情怀。廖俊波无疑用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群众对他的爱戴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得知其身遭不幸,不仅南平市的领导和同事深切哀悼,悲痛不已,就连其曾经工作过的政和县群众也前来送别。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学习廖俊波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今天,我们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真正从信念深处感受他的为民情怀,从灵魂深处思考他的务实作风,从思想深处领悟他的奋斗精神,从境界深处体悟他的清廉品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廖俊波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央视《一诺无悔》观后感5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年仅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离去,未留下只言片语。他却用最果敢的行动,最无私的付出,最无畏的牺牲,诠释了公仆情怀,用生命点亮前进的“灯塔”,是践行“两学一做”最生动的实践。
以忠诚为魂,做心中有爱的好干部。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的好干部,才会始终将忠诚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将人民的冷暖记在心头,用最质朴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动,为群众尽心尽力尽责,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以民生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当地群众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面对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标签,他集思广义,召开三天社会发展会议;他带头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他废寝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过短短4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而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才会如此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
以担当为要,做心中有责的好干部。发展等不起,唯有大担当。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从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正是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政和县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树起了实干的丰碑,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以廉洁为根,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不论是在现场会上“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主体责任都包含什么内容?”的质问,让一些党委书记如坐针毡的“严要求”,还是亲自主动找相关违纪人员谈话的“细心关怀”,亲抓亲管亲落实的“当家人”风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和环境”,取得了“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的傲人成绩。而正是这样“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心中有戒”的好干部,凝聚起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正能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镜,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筑造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