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的战争》有感(通用18篇)
观《我的战争》有感(通用18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我的战争》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我的战争》有感 1
一直以来都特别钟情《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一类的战争电影,只因其中透着对战争的反思。近几年的“抗日神剧”让我对国产战争题材的影片避之唯恐不及,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却愣是被他们拍成了喜剧片儿。同学是“火华社长”刘烨的忠实粉丝,生拉硬拽,非得让我们陪她去看,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还是被拉着去看了。结果一下子被吸引了,特效和配乐都很好,其间哭得一塌糊涂,还被同学笑话。某种程度上,我是个“特效控”,一般不去电影院看国产电影,那五毛特效实在是辣眼睛,觉得不能掏钱去电影院助长这股歪风,这部影片的特效还是可以的,虽算不上尽善尽美,但至少在中上水平。我一直认为音乐是要有故事的,所以喜欢电影配乐,例如三宝为《我的父亲母亲》做的配乐,久石让给宫崎骏的动画片,还有《入殓师》等做的配乐。这部影片的配乐是捞仔做的,也还是不错的。
再就是这部影片的台词,简短精炼,发人深思。尤其是影片结尾处孙北川(刘烨)与张洛东(杨佑宁)的一问一答,令人为之动容,久久不能回神。彼时,攻占537高地胜利在望,但孙北川已处于濒死状态,而张洛东也受了重伤,两人精疲力竭躺倒在地上,眷恋地望着天空,孙北川问:“你说,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看着濒死的战友和兄长,张洛东答道:“会,一定会的”。而后,孙北川死了,眼睛一直睁着,凝望着天空。当孙北川问出:“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我很认真回想剧中的那些人,我发现我居然已经不记得了,瞬间有些羞恼。但转过头来我又想,他们是平凡的,他们个人可能不会被人记住,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最可爱的人”。回的路上,发现这句话似乎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围绕这一问一答,大家讨论地如火如荼。
同学A:“我觉得影片结尾杨佑宁的回答是多余的,应该省去,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比较好,每个看电影的人都会回答孙北川的'这个问题,岂不是更好?”
同学B:“我觉得一问一答的台词设计很好,张洛东知道孙北川要死了,当孙北川问出这句话时,他怎么能不回答,哪怕是骗他,也要回答。我觉得导演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了解人性的恶,又对人性的善抱有期待。在朝鲜战争中,孙北川无疑是一个小,时过境迁,人们渐渐淡忘这场战争,又怎会记得他?明知如此,导演还是让他问出了这句话,是对人性的善抱有期待,相信人们不会忘记曾经有这么一群平凡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把生命奉献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同学C:“我觉得导演在影片结尾之所以设计孙北川问这句台词,是警醒大家不要忘记了这场战争。要居安思危,一旦再次面临战争,要有一战的勇气。”
天下着大雨,我们就在出租车里一直讨论到了学校。
观《我的战争》有感 2
《我的战争》这部电影是由彭顺导演执导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场面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战争场面震撼惨烈,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我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影。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战役: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由孙北川带领的钢铁九连乘火车奔扑前线,火车正在行进中。不料,敌机突然袭击,遭遇了密集轰炸,随着导弹一次次的抛下,一股股巨大的冲击向战士们袭来,整个战场都被火光包围,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云升上天空,牺牲了很多战士,孙北川带领部队奋勇冲锋,炸掉暗堡,夺得江面大桥战胜利。之后收到上级命令:前往五义亭阻击敌军,到达五义亭,等敌人坦克靠近后给予重击。在大斧子等人为部队争取了时间,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将美军坦克砸毁,守住五义亭,大家的欢欣喜悦响彻山谷。军队继续向敌军师部挺进,进入小镇时,不慎进入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文工队队长孟三夏触到连环地雷,孙北川替她将雷按住,并成功除雷。而后却被敌人包围,老爹腿部中弹,王文珺牺牲,后来老爹唱歌引敌人前往,拉响弹雷,消灭阻击了敌人。九连在537高地北坡时,经过激战,进入敌人坑道,反扑中,就算人数所剩无几,他们任然毫无惧色地去完成任务,最后,终于等来了救援大部队,英雄们含笑而眠。
看后我被深深触动,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让我肃然起敬。敬他们的勇敢,敬他们的团结,敬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敬他们舍己的精神,敬他们的坚定。一幕幕场景再现了前辈们为胜利铺就的鲜血之路,每一场战役中都会有志愿军壮烈牺牲,哪个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个不值得我们爱戴与尊敬?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电影是催泪的,令人感动的。当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让大家活着回来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活着就是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最大的胜利;当小神仙帮助孙北川躲避炸弹的一瞬间是美丽而震撼的,身后的火海让这一瞬变得永恒;当天寒地冻,老爹和小神仙冒着生命危险,用尽心血,历经苦难,满脸坚定爬出碎石时,我感受到他们的毅力。
英勇牺牲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他们为了近14亿中国人现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段幸福生活后都有前辈们的努力与汗水,艰辛与坚持。我们应该将历史铭记于心,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幸福,且要永远记住幸福的来之不易!
观《我的战争》有感 3
自从西方殖民者依靠近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全面侵入东方以来,反侵略、追求民族独立一直是整个东亚的主旋律,这其中除了日本迅速转身投向西方侵略者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之外,所有的东亚民族都不得不依靠简陋的武器来与敌人殊死搏斗。借助于两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国内战争,中国终于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处境,然而迅速形成的东西方阵营斗争又使中国不得不直面来自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压力。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宏观而又深远的,然而承载具体战争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正如那首志愿军军歌所唱的那样,这群年轻的'战士是喊着响亮的口号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对于战争他们无所畏惧。一个民族新生后的自信与勇气全部集中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眼里这是一场关于民族与自我的义战。背后是整个国家的支撑,他们第一次作为主人公而踏上异国的土地征战。
这是一群豪迈的人,他们的乐观来自于战争的正义性。尽管武器远远劣于对方,但他们却拥有必胜的气势。在五义亭阻击战中,面对敌人的坦克,他们硬是用生命作为爆炸物来硬生生掀翻对手。事实上,美军也都是参加完二战的百战精兵,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强硬的敌人最终也徒唤奈何。老爹李顺良(黄志良饰演)在临牺牲前用嘶哑的声音唱出的《穆桂英挂帅》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宁可血洒疆场也要保家卫国。
与以往表现的铁血战士不同,《我的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虽然仍旧充满了血染风采,但却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孙北川(刘烨饰演)从一见面就对文工团队长孟三夏(王珞丹饰演)充满好感,并且对她发起热烈的追求。粗犷的战斗风格与细腻的感情线索共同构成了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前者是后者的外观,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因。李顺良与张洛东(杨宁饰演)的父子之情同样让人动容,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战争中结成的这种情谊却比血缘更亲。战争带来了伤害与杀戮,但也洗涤了懦弱与恐惧,王文(叶青饰演)的牺牲让刘诗文(王龙华饰演)真正摆脱了内心的恐惧,用鲜血证明了自己的勇气。
或许我们无法叙述更多的战争细节,但他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情谊却是这场战争中真正的胜利之魂,只要有这真情在,他们就是永远也打不垮的铁军。
中国经历了世间沧桑,踏平了天下的道路,但幸运的是,中国在这场黑暗的战争当中“脱颖而出,”打造出了一片天地。
观《我的战争》有感 4
反映朝鲜战争的中国影视作品,近几十年较少,但在今年出了三八线,我的战争等数部作品。9月15日上映了电影《我的战争》,网络上据说口碑上一片叫好,票房也一片飘红。怀着对先烈的景仰和对朝鲜战争的憧憬,我赶了下时髦,看了这部电影。我写了这篇影评,以飨大家。
从小我是个军事迷,大约男孩子们都有这个兴趣。这次由香港导演彭顺首次执导这部国产大片。在心目中有种想像应该是与有着以前不同的风格。中国老一辈导演秉承前苏联的导演方法,或多或少都有些模仿的痕迹。很典型的是着重反映领导在战争中的中心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崇拜多多少少都会在电影中表现出来。这些电影很多人都看过。
时间跨进到了现今,欧美战争电影的进口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的中心人物总是普通士兵在战场中的艰辛牺牲,而他们上级却又常常表现出在某种程度上的无能。区别太大了。
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在这里不赘述了。这部电影只是讲述了一支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作战情况。以笔者个人喜好,看战争大片不愿有过多的情感戏,战争就是战争。而这部电影恰恰就把文戏作为了一个重点,占了几乎一半的篇幅。类似于《狂怒》的糖葫芦结构,也许是为了吸引女性注意力。但显得不伦不类。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战争片爱好者不会苟同。
战争片的好看就于情节和细节的处理。难度和残酷是一波接一波的高潮,战斗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因地制宜,处理不同的困难,电影中的志愿军战士却是一味的冲锋,一成不变的打法,当了敌人的活靶子。可能导演要突出志愿军战士的勇猛和坚强,坚韧不拔,勇于牺牲,但这与二战时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全体玉碎,自杀性冲锋有何两样。另外有个细节值得玩味,根据史料,由于美军的火力和空中优势,志愿军的武器与美军差距巨大。志愿军的进攻往往会选择在夜晚,避免与美军在白天战斗,这样美军的空中优势无法发挥,而且美军不擅长夜间战斗,会大大削弱美军的战斗能力。电影《我的战争》却把最后一场攻坚战选择在白天,这是违反当时的战争常识的。还有一点战士投掷手榴弹,手榴弹只要一出手,就会骤然爆炸,没有一点延迟时间。可见导演和编剧并没有认真的去请教军事专家。也没有认真去研究敌方的战斗状况,电影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作为一个主旋律电影细节的探讨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但毕竟是一部电影。这些细节只要剧情处理的好,我想观众都是可以容忍的。
而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大量使用手持摄影机,近距离拍摄,镜头晃来晃去。第一视角在玩战争游戏时,可以做到玩家深入其境,大呼过瘾,但作为一部电影,这将严重导致观众在看战斗场面时发生眩晕,头昏眼花,天旋地转。无法集中注意力。大大打击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完全破坏了暴力美学,惨不忍睹。唯一感到欣慰的只有音响效果一流,战争戏完全没有拍好。也许是导演想拿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摄影方法,让观众有一个全新的感受。但这对观众的要求相当苛刻。观赏性和娱乐性消耗殆尽。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优点,有些部分特别打动人,例如战士飞身去救连长。连长中弹后倒地,好象睡着了,观众都希望连长能活着回国,他却没有能回来。还有战士上战场与女友,护士的告别等等。就不多说了。真不知道网上评价如此之好的文章是从何而来,作者到底看了这部电影没有?或许是一种宣传手段。
从演员来看刘烨的表演也是大失水准,作为第九连的连长,只空喊了几句口号,激励战士奋勇杀敌。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基层指挥应有的丰富战斗经验,足智多谋的策划。与“三八线”电视剧中的连长无法相比,相反文戏,感情戏却很出彩。总体来看《我的战争》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观《我的战争》有感 5
今天晚上电影频道,刚看了《我的战争》,未看完就不想看了,觉得拍得严重脱离实际,不尊重历史,不吐不快。
一是入朝遇袭。也不知这是哪一年入朝,看武器装备应该是三次战役以后了,遇到美军空袭很正常,但奇怪的是军列居然开到了美军阵地前,除了飞机还有美军的机枪和大炮。得出的结论居然是美军不好打,有点害怕的感觉。这还是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吗?
二是战斗部队居然和女文工团走在了一起,严重脱离实际。前三次战役,志愿军部队连续行军连续战斗,一直打过三八线,部队疲劳不堪,哪来的文工团,文工团能跟上战斗部队?
三是上级命令阻敌南逃。全连进入阵地,两面阻击,炸毁美军一辆坦克后,看见基他坦克上来了,连长居然叫全连放弃阵地撤退,哪有一点志愿军的英雄气慨。
四是轰炸岩石阻敌坦克后,美军的后续部队不见了,难道逃跑的美军只有几辆坦克,志愿军不是筑固阵地,准备迎击美军,居然全连跑到沟里欢呼胜利。难道不怕美军的飞机炸弹。
五是连长喝了酒说要亲女文工队员。朝鲜战场冰天雪地,一把炒面一把雪,很多战士在半饥饿中战斗,长期吃不到蔬菜,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哪来的酒喝,哪来的精力谈情说爱。
看到这里实在是不想看了,庄严的保家卫国战争拍得如此荒唐,如何面对牺牲在朝鲜的近二十万英魂。
观《我的战争》有感 6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们志愿军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其中情节所展现出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无畏和英勇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教育着我。战争的确是异常的惨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可能能体会到那种残酷,它就像是黑洞一样,强大的引力只会将你拖进无情黑暗的漩涡,没有任何的片刻思考和犹豫寡断。事实上,当你被卷入其中时,已经不可能逃脱了,你能选择的早已在出征前就已经做出了抉择,既然走上了抗敌卫国的道路,那就无悔于青春和生命。
悲伤总是和美好联系起来的,战争同样如此,与之对应的是爱情。看过电影后,我想为什么战争总是伴随着爱情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战争是残酷的,爱情是美好的,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情节,这也是一个很平常的电影情节的处理手法。2、战争带给人是绝望,无限的死循环,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结果和即将到头的悲哀,而爱情给人以希望,憧憬,未来和美好,无限的生机活力,望眼欲穿都看不到头,看不到的结果。事实上,这一点对比在最终的结果上是一致的,结果都是没有结果。3、事物本身是多面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就有残忍的一面,有幸福的一面,就有悲惨的一面,而战争和爱情就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两面。事物本身也是残酷的,在当时的背景下,爱情就像是佛说的尘一样,本来就是没有的,一切都内心都是不存在的,唯有生死之念。4、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每个选择对应的下一个选择又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自己真正站在生死的十字路口时,我们会想些什么呢?即使是想了好的,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尘归尘,土归土!
观《我的战争》有感 7
我要说的也不是影片反映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学毕业后就不再概括中心思想了。我也不懂电影艺术,看电影纯属消闲,本文纯属瞎扯。
一部视觉战争大片
这是一部视觉战争大片,战争场面虽然不能跟二十多年前的《雷霆救兵》恢宏与惨烈相比,但四场战斗也是挺残酷的,气势与拍摄手法绝非充斥荧屏的脑残抗日神剧可比。毫无疑问,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战争场面的声、光、影,本片完全够得上国产大片的水准。我看的是IMAX,很爽!
本片由香港人彭顺执导,与动作片大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相比,虽然有几个镜头依稀能看到徐克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徐克潇洒飘逸的武侠美学风格。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智》剧的.风格。
国产片仍然不擅长讲故事
国产大片从《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等开始,摄影技巧、场景设计达到了国际大片的高度,但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思想深度了。
本片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刘恒,但故事也讲得不算好,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脱节,故事性不强。
军列入朝后在大桥上遭遇美军空袭,美机轮番投弹、扫射,旁边悬崖上暗堡里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士兵们像割草一样被放倒,还没走上战场就挨了一闷棍。我脑中马上出现《兵临城下》中新入伍的苏军士兵在码头上遭遇德军突袭的惨景,当然了,《兵》剧的场面要血腥、残酷得多。
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
军列入朝遭遇空袭很正常,美军确实掌握了朝鲜战争的制空权,但大桥旁边的悬崖上出现联合国军暗堡就太了。一次战役是我军秘密入朝后突袭联合国军,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已退回三八线附近,美军可以空袭我军后方和补给线,但怎么可能在火车畅通的我军后方铁路线筑起暗堡伏击我军列呢?
第三场战斗是孙北川率领九连进占联合国军撤退后的小镇中伏被围,但不可思议的是孟三夏的文工队居然与九连一起进入该镇。虽然我不了解志愿军的建制,不清楚哪一级别的部队才有文工队,但文工队不属战斗序列,怎么可能跟着尖刀连进入最前线呢?为了表现孙北川英雄救美帮孟三夏排雷这一情节,连常识也不要了。
观《我的战争》有感 8
我们家有三口人,懒散的爸爸,勤快的妈妈,爱看书的我。
我的`爸爸很懒散,每到周末,爸爸就什么事都不干,只在家里睡大觉,他打的呼噜很大,我和妈妈都说他打的呼噜像雷鸣一样大,爸爸就不成认,非说他没打呼噜。不过我的爸爸有一个优点,就是从来不抽烟、不喝酒。
我的妈妈比我的爸爸勤快多了,每天早上我的妈妈就出去买菜了,买完了妈妈就回家给我和爸爸做早饭。妈妈一做好饭,就叫我和爸爸起来吃饭。
妈妈和爸爸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有爱心。
只要一过周末爸爸和妈妈就去养老院探望那些孤寡老人和孩子们,固然我也不会被落在家里,急匆忙的跟随他们一起去凑喧闹。渐渐的我也对养老院的孩子们产生了怜爱之情,而且还学会了关怀他人。
我不仅变得有爱心,还是一个爱看书的人。
只要一有时间就“泡”在书里,有时妈妈和爸爸叫我做事,我都没听到,妈妈和爸爸都说我是个“小书迷”。
我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感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特殊幸福。
观《我的战争》有感 9
以否认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所谓准备,是研究战争,研究战争中具体的人。那些经验不可能亲历了,只能通过第二手、第N手的资料去分析,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投入。我没有这个条件,必须马上动手。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世界观了,我的从军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潜在的帮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这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真诚。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志愿军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气势,这种罕见状态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响。在100多年来的屈辱史中,这是民族气质的一次逆转和爆发。我想寻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过一个仓促写就的剧本达到这个目的。我会继续寻找。我设计了孙北川这个人物,他是农民子弟,在炮火中还惦记着以后回老家种地;我还设计了孟三夏等文艺女兵,武中有文,显现了与农民的现实主义相对应的小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构思剧本时,恰逢各类选秀节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这些靓男美女如果生在当年,竞赛选拔志愿军文艺兵会是怎样的场面?我甚至设想了1950年两个文艺青年在上海参加征兵面试的情节,没有用上而已。时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许可以被贬低,却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观《我的战争》有感 10
这两天《我的战争》朋友圈热议,有很多评价用尽褒奖之词,今天带着激动的心情去电影院感受了一下,客观打分6分(因为我媳妇都看睡着了,从6.5下调至6分)。
必须要说,我是怀着对那段历史无上的敬畏和对“最可爱的人”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电影院的,以下说的,只是电影的事儿。
整部电影镜头感太强烈了,以至于让我感觉导演在这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心思,更像是一部摄影作品展,而非战争题材影片。光影运用在仓库排雷那一幕体现的比较集中,将紧张气氛揉进被光照亮的半张脸,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没有那么多台词就更好了。第一人称持枪视角和枪的视角多次运用,晃动的镜头伴随着弹壳的飞出和战士的倒下,给人比较强的视觉冲击。这在最后537高地一战尤为突出。在清理战壕那一幕,从枪的.视角听连长粗重的呼吸声,强烈的镜头感直接把我带回了《兄弟连》第二集温特斯清理炮阵地那幕(我对这部作品评价很高)。而战役尾声张洛东背着连长一起突出重围那一幕,又把我带回了《风语者》(对这部评价一般)凯奇背着纳瓦霍人那幕。当然,如果没有那么多台词就更像了。还有很多特写镜头过于考究,很容易让观众出戏,难以全身心投入影片本身。比如影片结尾给孟三夏的特写,彩片飞落划过女主的高光的脸庞,让人感觉导演是想通过极致唯美的画面来与残酷的战争形成激烈的反差?问题是画面太美,以致于相比之下影片中的“战争”却没有那么的残酷了,这就很尴尬。
为什么影片中的战争没有感觉那么残酷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认为是女人戏处理的非常拖泥带水。中国导演不喜欢让女人远离战争,总要把爱情掺和进来,而往往又不能很细腻和内敛地处理感情戏份,结果就是让整部影片的节奏被撕裂,给人明显的段落感。仿佛情感戏墨迹一会就预示着接下来就要有一段战争戏了,战争戏一结束,就知道女主人公又要出来了似的(即使可能不是这样)。其次,朝鲜战争独特性缺失。我总感觉,如果把美军装备和制服换掉,整部影片就完全可以说是在表现另外一场战争,比如解放战争或者对越反击战。从影片开头入朝列车遭遇美军空袭一幕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刚刚入朝的战士,之前经历的是解放战争,他们对美军的联合作战体系并没有直观认识,而他们跳下火车没有丝毫迟疑,在缺乏对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就能笃定朝坚固工事后的美军发起冲锋,我认为这不客观。战士是人,不是机器,他们会害怕,即使是老兵,也没经历过美军倾泻的弹雨和密集的炮火,更别提随叫随到的空中支援和从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弹。当然,这是国产战争电影的通病,中国军人不会害怕,这个问题就不说了。为了体现抗美援朝的独特性,可以考虑加入朝鲜人民军的桥段,或者加入一些阿玛尼头顶物资支援前线的镜头,他们真实存在于那段历史。更可以把“滚动的原木”(不好描述,请自行百度)和“冰雕连”(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搬上银幕,那将是多么可歌可泣的画面,让观众知道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再次,老派国产战争片烙印浓重,台词过多导致战争残酷性稀释。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由香港商业片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反而更像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那种感觉(别以为我看不起老电影,相反,我看着董存瑞和地道战长大,抗美援朝我更能接受《英雄儿女》,因为它很纯粹)。台词长篇大套,很多情景让人感觉有些刻意想要触动观众内心柔软的部分,结果却适得其反。年轻人不喜欢看中枪后说一些矫情的话(何况是说起来没完,仿佛整个战事都因为一个人的牺牲而停滞了),如果主人公在冲锋的路上中弹,没有被人注意而沉重、孤独地倒下,我想一个慢镜头特写就足够“拿”住观众,这样处理悲情、合理,而且真实。
总结一下就是,《我的战争》画面考究却没有很好地体现战争的残酷。当然,依然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国产战争题材影片,虽然还是达不到韩美那种用色调就能传达信息的拍摄水平,但看到差距,拍出自己的风格就很好了。
最后吐槽一下,老爹带着文工团转移那一幕,小分队被河堤上埋伏的美军长时间火力压制,以致多人受伤,文珺牺牲,结果过了很久,他们把之前发给每个人的“光荣弹”拿出来了,大喊一句“跟他们拼了”之后,一起把手榴弹掷出,击毙击伤美军无数。那么我想问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拿出光荣弹不是要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是扔出去,那么为什么要喊“跟他们拼了,决不能让他们活捉我们”?
第二,如果光荣弹是要扔出去的,那为什么不在最开始收到压制的时候就扔出去,非要等有人受伤牺牲呢?哈哈,原谅我吧,吹毛求疵啊。对了,最后的最后,我强烈建议把那个港台腔用其他配音换掉,从东北入朝的,结果一股台北味儿,总让人跳戏!
观《我的战争》有感 11
《我的战争》跟传统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相比,更像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动作片。电影中黄志忠张弛有度的表演深得观众喜爱,没有了英雄主义,还原到人物与人性本身。他举重若轻的表演,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革命年代至真至纯的父子情。在民族大义和个人私情的选择面前,拿捏十分到位,多层次多角度把握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普通且有血有肉的老兵。电影上映后,更有观众发文表示:李顺良最后哼唱豫剧的时候,他就那么哼着。唱着,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的`掉了下来,就是这样的哼唱却远比慷慨激昂的口号更让我心酸。
在电视荧屏上,黄志忠主演的电视剧无一例外都获得过超高收视和良好口碑,因精湛的演技,黄志忠在第_届上海电视节和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上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视帝。而此次,黄志忠转战大银幕首演小人物,角色虽小但是份量很重,浓浓的父子情。无私的战友情打动观众。而在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黄志忠的敬业精神,在北京零下二三十度的时候,黄志忠还在冰天雪地里负重,在冰水里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这些刺骨的寒冷都是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在这样的真情实感,更是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观《我的战争》有感 12
今天晚上六点半,爸爸和赤子之心环保社团的志愿者叔叔们一起组织了“我们的幸福时光”露天绿色环保电影节,正好就在我家对面的朝阳社区举办。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早早吃了晚饭,搬了三张小凳一起来到中环花苑小广场。
电影的名字是《我的.战争》,电影战争场面非常激烈,通过影片我知道了抗美援朝的四大战役。中国有这样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国家毅然远赴他乡,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一起经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战胜了美国的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的狂乱轰炸。
看完了电影我想到最近新闻里美国在韩国部署萨,我虽然不太懂得萨究竟是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是对中国、朝鲜和俄罗斯有威胁的武器,全国都在拒绝韩国货,不去韩国旅游,靖江的乐天玛特都已经关了。为什么美国一定要搅和得别的国家不能太平?最近大人们嘴里讨论的都是这个话题,也了解到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落后美国几十年。要想祖国变得强大,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更广阔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争取早日超过美国,不再受到别的国家的威胁。
观《我的战争》有感 13
中秋节放假,本来是不打算看这样主旋律电影。但是,听说有些人说很热血,有些人说很垃圾。
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电影院。 我的战争,这样的电影,刚刚上映排片,就别影院给挤下去。
时间非常不好。卖票进去,也基本都是随时在40岁左右人。我还想,可能看到一半,就走了。
结果电影超级好看,无论从演员、配乐、剧情、特效、都是目前中国最好看的战争片。看完这部影片,再看冯小刚的集结号,那肯定比集结号高上一个档次。
先从演员来讲,刘烨饰演的孙北川,接地气 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北川汉子,粗扩,直言,但心底善良。和孟三夏对话,你娃涮坛子,你娃倒桶子。让人感觉老乡非常亲切。另外,几个配角也非常老沉。
在说配乐,一开场,本来挺祥和的镜头和气氛。由于孙北川的.到来,表现的非常紧张,上腺素飙升。是爷们儿,看了都会为之一振。尤其是,刚刚开场就打了一场遭遇战。场面堪比好莱坞战争片,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配乐,和音效。在电影院里面,简直是无可比拟,好像自己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史诗之战一样。
再说整部电影的剧情,非常接地气,孙北川和张洛东的兄弟情,张洛东与李顺良的父子情很温暖,却不刻意描写,都是顺着情节推进,情感戏都是捎带品。但是,有一些镜头,简直是催泪,看的我都想哭。着实两个镜头让我眼眶湿润的一塌糊涂:1.都给我活着回来,听到没活着回来;2.孙北川死,王珞丹亲孙北川的时候那个一言不发。简直让一个大老爷们儿感到动容。
在说特效,如果看了我的战争,再看集结号,那基本上,特效方面,集结号就不用再看了。而且集结号的剧情拖沓,战争场面就十几分钟,根本没有办法比拟。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来这样的影片,被人骂过之后,排片量就少,也就那么几天,估计撑不过两个周,如果大家要是有时间的话,还是亲自去电影院看看吧。不要只听一帮2B,叫嚣什么战争,什么非正义的,和你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这部影片本事,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就是一个炸药钱,都值了你的电影票钱。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观影归来,我一直在思索!思索着孙北川背靠黄土面朝蓝天躺在战场上问张洛东:你说,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
观《我的战争》有感 14
《我的战争》这部电影是由彭顺导演执导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场面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战争场面震撼惨烈,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我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影。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战役: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由孙北川带领的钢铁九连乘火车奔扑前线,火车正在行进中。不料,敌机突然袭击,遭遇了密集轰炸,随着导弹一次次的抛下,一股股巨大的冲击向战士们袭来,整个战场都被火光包围,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云升上天空,战士们大量牺牲,孙北川带领部队奋勇冲锋,炸掉暗堡,夺得江面大桥战胜利。之后收到上级命令前往五义亭阻击敌军,到达五义亭,等敌人坦克靠近后给予重击。在大斧子等人的牺牲下,留给部队时间,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将美军坦克砸毁,守住五义亭,大家的欢欣喜悦响彻山谷。军队继续向敌军师部挺进,进入小镇时,不慎进入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文工队队长孟三夏触到连环地雷,孙北川替她将雷按住,并成功除雷。而后被敌人包围,老爹腿部中弹,王文珺牺牲,后来老爹唱歌引敌人前往,拉响弹雷,消灭阻击了敌人。九连在537高地北坡时,经过激战,进入敌人坑道,反扑中,人数所剩无几,为完成任务毫无惧色,坚持到大部队到来,英雄们含笑而眠。
看后我被深深触动,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让我肃然起敬。敬他们的勇敢,敬他们的团结,敬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敬他们舍己的精神,敬他们的坚定,一幕幕场景再现了前辈们为胜利铺就的鲜血之路,每一场战役中都会有志愿军壮烈牺牲,知名的,不知名的,哪个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个不值得我们爱戴与尊敬?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电影是催泪的,令人感动的。当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让大家活着回来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活着就是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最大的胜利;当小神仙奋不顾身将孙北川扑倒躲避炸弹的一瞬间是美丽而震撼的,身后的火海让这一瞬变得永恒;当天寒地冻,老爹和小神仙冒着生命危险,用尽心血,历经苦难,满脸坚定爬出碎石时,我感受到他们的毅力。被深深感动!
中国所有英勇牺牲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他们为了13亿中国人现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段幸福生活后都有前辈们的努力与汗水,艰辛与坚持。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铭记于心。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幸福,永远记住幸福后前辈的努力!
观《我的战争》有感 15
这是一部在上映前就引发争议的影片!
这是一部在观影后仍引人思考的影片!
血与火交织的朝鲜战争,是这部影片聚焦的主题。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非凡的年轻军人为保卫共和国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在残酷的血雨中所经历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
观看完这样一部“标准”构思的战争影片,感触最深的首先还是战争暴力的血腥与残酷。作为“装饰死亡的艺术”,战争的残酷从来就是古今中外影视或文学作品呈现的焦点,朝鲜战争尤其如此。战火后的疮痍不时敲击着观影者的心灵。其实,在影片之外,有关这场战争的残酷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当然,这种残酷部分源于敌我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
根据金一南《军人生来为战胜》一书记载,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就拥有坦克430辆,而我志愿军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这一装备差距的代价,在影片中得以呈现。再比如,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就拥有汽车约7000辆,而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军只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空中力量的悬殊就更大了。我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度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对此,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后来也回忆道:“我们在北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对方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对于这场战争的残酷,当年的影片《上甘岭》也曾有过经典的刻画。影片以“战壕真实”为鲜明特征。在尚不具备鸿篇巨制条件下,当时的影片编导选择了上甘岭战役这个局部,“以小见大”式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将镜头聚焦于战役中志愿军某师某部八连和八连驻守的坑道特定环境,集中塑造八连连长张忠发等基层官兵形象,让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志愿军作为整体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影片中那个生动的细节感染了几代人。志愿军官兵在坑道里坚守多日,没有喝上一滴水,口渴难耐,排长讲望梅止渴的故事,连长带头干咽饼干。师长派人给坑道官兵送来两个苹果,大家拿在手里轮流闻一闻,谁也舍不得吃一口。影片之所以被誉为战争的.诗篇,应该讲,其诗情中渗透着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无比深情,这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我的战争》影片中,也有类似的细节刻画。比如,在影片的末尾,穿过战场硝烟的火车回来了,跟片头几年前的热闹一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只是车头上少了孙北川以及千千万万个和孙北川一样的英雄儿女,画面上其他跟孙北川一样的战士抱着家人痛哭,当张洛东跑向孟三夏的时候,孙北川的笑容定格了。站台上,孟三夏下意识地捂着断臂,胜利的列车驶来,姑娘却没有等来自己的爱情。战争就是战争,它在不经意之间猝然来临,又在不经意之间分隔生死。敌机呼啸的轰炸、漫山遍野的枪炮,几乎让观众闻不到一丝生机的味道。曾经,列车驶出国境的第一站就是空前惨烈的伤亡,而今,列车归来更是承载着太多痛失亲人的噩耗。原著巴金小说题为《团圆》,或许想表达的就是这种残缺后的团圆。
犹记得,韩静霆在小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中,对女人在战争中的牺牲与承受赞誉有加。在充满雄性荷尔蒙单一的世界里,应该说,影片中孟三夏的出现平添了一丝柔和的温度和色彩。战争将男人练就铮铮铁骨,亦让女性多了份飒爽英姿。在《我的战争》影片中,王珞丹演的应该说很出色,通过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和537高地争夺战,在腥风血雨中描摹出了共和国女军人的作风和情怀。
意大利左派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曾经说过,个人是历史的人质。60多年过去了,有关这场战争的定位有些讨论也不足为怪。但有一点却是无法遗忘与虚无的,那就是与这场战争关联的所有个体表现出的那些英勇、牺牲、无私与大爱。这一点,无论是普通的战士,抑或共和国元帅,情感是相通的,也是共鸣的。比如,有关这场战争的出兵,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在《彭德怀自述》一书中如此追忆道:
“1950年10月1日国庆后,4日午,北京突然派来飞机,令我立即上飞机去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准停留。……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饭店。当晚怎么也睡不着,我以为是沙发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着。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
美国人约翰·托兰在《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的后记中,也超越政治层面对这场战争进行评述说:“这场战争中大量具有人性的事例——战场上的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对敌人个人的仁慈和同情——使有关这场战争的讨论经久不衰。”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令人深思——“你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永远深思的叩问!
观《我的战争》有感 16
《我的战争》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
该片以孙北川为主角,他带领的九连是志愿军中的一支勇猛的队伍。在赶赴战场的火车上,他与干练又耿直的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相遇,身为同乡的两人由斗嘴开始产生交集,孙北川对孟三夏一见钟情,而孟三夏则看不上这位"大老粗"。然而,孙北川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追女孩,他带领着自己九连的弟兄沿途作战,在火车上躲过了美军的空袭,在五义亭追击美军的坦克部队,误入美军地雷阵陷阱之后又要与兄弟们拼死突围,最后还要领着兄弟们完成攻下537高地的任务。孙北川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可靠的男人、勇猛的战士。孟三夏对孙北川的感情也产生了变化。
小人物刻画温情场面
整部电影中儿女情长的元素所占比重不多,但能起到让孙北川的形象更为立体的作用。他追女孩子的招式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想和孟三夏亲嘴",这种看似直接的对白,刘烨却还能将其演绎出可爱又率真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不同,《我的战争》从小人物的出发,重点没有描绘朝鲜战争的宏大和历史意义,而是放在了一个个鲜活的战士身上。大胆的再现了在战争这台绞肉机中生命的渺小,又在残酷的.战争中升华了最真实的人性,着实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真实场景展现血性精神
对于影片中的战争戏份,着重凸显了场面的真实性和残酷性,许多观众表示"如同置身于战场"、"炸弹似乎爆炸在身旁"、"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场",而对于影片战争戏之外,更多人表示"战争太残酷"、"庆幸自己活在和平时代"、"影片中残酷的战场上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是有许多人在观影后,被影片所感染泪眼朦胧。并且在表现战争残酷性的基础上,影片注重刻画中国军魂,展现了中国军人能打胜仗和保家卫国的血性精神。
观《我的战争》有感 17
《我的战争》节选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的是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我想,《我的战争》选择在“九·一八”纪念日的前夕上映,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为的是唤醒中国人的民族荣辱感,铭记历史,继续前进。
我对抗美援朝战争知之甚少,通过观看《我的`战争》,我被老一辈爱国将士的精神深深震撼着:中国抗美援朝军人典型代表——九连连长孙北川,他身经百战,习惯了枪林弹雨,不知道什么是恐惧,是个真正的战斗英雄。在第三场巷战战役中,当他陷入弹尽粮绝,生死一线之际,他陷入了劫后余生的恐惧,面对残酷的战争,面对随时而来的死亡,面对随时都可能失去的爱情,他第一次害怕了。但在恋人孟三夏的情感激励下,在面对战友兄弟一个一个倒下之时,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呼唤之下,他重新走出了恐惧的阴影,踏上战场;文工团乐队指挥刘诗文,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主动报名参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朝鲜战场,可是在面临极其艰苦的环境之时,又陷入了强烈的恐惧之中,最终,当女友文珺意外牺牲之后,刘诗文心底的坚韧终于被激发出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深爱我们的国家,“铭记历史、继续前进”。
观《我的战争》有感 18
中秋节这天,南京受台风影响,从早到晚下一直雨,而且越下越大,但这并没有阻挡我要去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卢米埃南京弘阳广场影城。
说起看电影,那还要追溯到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独自一人闲暇之时,到曹杨电影院看了一场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世贸中心》,电影描写了911恐怖袭击中纽约消防局的消防队员参加世贸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灾难片中宣扬美国人性和价值观,宣扬英雄主义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实的谎言》历来的美国大片一样,影片推崇的是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结,当时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国历史上在抵御倭寇的战争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战争中,也有那么多英雄,怎么现在的银幕上出现的都是“美国英雄”。
这就是我时隔几年后,今天特地走出家门,冒雨走进影城观影的原因,因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我的战争》全国首映,因为这部电影的宣传片在网上引起争议,因为我十年没有看电影了。
因为知识储备有限,由于掌握的资源和信息量的匮乏,我是不擅长写专业性影评的,充其量写这篇小文只能说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发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
近年来,在追求商业利益的电影市场,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标的竞争中,国产电影观众和票房经常不敌美国大片,这种现状已持续多年。看《我的战争》我是有了思想准备的,不为观众的多少动摇我的观影决心,也不会因争议纷乱影响我的观影心情。
《我的战争》和以往的战争片一样,战争场面拍的气势恢宏巨大,但我觉得现在的战争片画面音效更加逼真,战争场面更加震撼、惨烈,可见如今的电影拍摄技术借助于电脑特技已经日新月异了。
影片从志愿军九连和文工队入朝参战前的火车站相遇拉开序幕,先后设置了江面大桥遇袭、五义亭阻击攻坚战、小镇排雷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等剧情,通过一批血性军人,热血青年入朝参战,在一场场枪林弹雨战斗中生死与共的经历,演绎了战火纷飞中的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恋人情,讴歌了人生角色的升华和生命在残酷战争中的蜕变,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战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影片中的每一场战斗中,都有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壮烈牺牲:五义亭峡谷为炸毁美军坦克牺牲的大斧子、小镇突围中掩护战友牺牲的老爹和王文珺、537高地争夺战牺牲的老梆子、连长孙北川,还有在江面大桥遇袭、小镇突围、537高地争夺战中倒下去的没有名字的志愿军战士。还有那些在战斗中血肉模糊的战士,那些在战地救护中疼痛无比的伤员,那些虽伤残但活着回来的勇士,哪一个不是最可爱的人,哪一个不是共和国的英雄!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为正义而战是神圣的,国家的英雄是可敬的。全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歌颂为国家为民族或献身或活着的英雄,每个国家都有或活着或牺牲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美国大片中更是不断向全世界推崇他们在二战、朝鲜战争中的英雄,不断推崇在灾难来临之时充满人性光辉的英雄,不断推销输出他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电影观众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没有感到奇怪和诧异。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他们国家的荣誉和骄傲,他们民族的尊严和自豪,他们崇拜英雄情结。纵观各国数不清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无名英雄墓,无不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这些国家的人们并没有过多议论所在国家参与或发动战争的正义与否。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伟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是共产党执政后奠基的,但看看纪念碑后面的碑文就知道纪念碑不只是纪念缅怀共产党的英雄。
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国都在歌颂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没有人过多追问英雄产生的那场战争正义与否,不知道《我的战争》与别的战争有多大区别,为什么对《我的战争》这么敏感。
说实在,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战争的残酷,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和平的宝贵,只有经过战争才会厌恶战争。全世界各国都不想卷入战争,各国人民都不愿意置身战争,但发动战争是国家行为,是统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参与战争,所以,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哪个人书写的,而是由历史定论的,看待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梁换柱,不能把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等同而论。记得当年有句经典的'话说过,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因此,我认为评论战争所持的立场决定了对战争历史的态度和战争背景的审视。
《我的战争》这部影片和众多的以战争为题材的中外影片并无多少不同,之所以引发争议不是战争片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种思潮泛滥,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尖锐的斗争,改变中国颜色的暗流涌动,推波助澜的背景下,这样理解这场因影片和宣传片引发的争议我认为就不奇怪了。
影片《我的战争》最后,在537高地争夺战中身负重伤的孙北川和张洛东躺在阵地上有句经典台词对话:张洛东问连长孙北川“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以后的人是不是还会记得”,孙北川回答道:“会记得的”。听了这样的话,我感动的眼泪流了下来,时隔数十年,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能忘记这些用血肉之躯换来几十年和平的英雄吗?我们还记得这些英雄吗?我们还在喋喋不休的为影片名称争论吗?
影片《我的战争》和影片《英雄儿女》都取材于巴金先生的作品《团圆》,都是以战争为大背景的英雄颂歌。我觉得,有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结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让我们在尊敬各国英雄的同时,首先尊敬自己国家的英雄!不要忘记“我的战争”中我们的英雄!
向为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战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