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通用16篇)

发布者:华山欧阳锋 时间:2024-10-19 04:31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通用16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通用16篇)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2

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

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天堂图书馆一般的记忆档案馆中的管理员啊,他们的销毁记忆的时候不会难过吗。或许皮克斯觉得回忆还是及时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也会令人难过。《飞屋环球记》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于世何止是与童年、与旧友的不断告别,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遗忘的哀愁或许是时间的奖励。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艰难的状况吧。

然而这样想也并不能让我释怀啊,真想跳进回忆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个灰色的海洋球。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3

10月13日晚上,我带着女儿和儿子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头脑特工队》。

作为皮克斯的忠实影迷,该动画工作室出品的每部动画片我几乎都陪着孩子看过至少两遍。其中,《头脑特工队》几乎是皮克斯动画片中情节最简单的一部,然而,却让我几度流泪。

本片主人公是一个叫莱莉的11岁小女孩,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但随着父母从明尼苏达搬到旧金山,面对新学校的不适,面对旧闺蜜的疏远,面对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导致的淡漠,她的情绪变得很负面,却一直压抑这种负面情绪,故意做出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样子,最后终于某个夜晚,在怒火中爆发,在噩梦中惊醒,偷了母亲的钱离家出走。走到半路上,突然醒悟,于是回家。

影片小主人公外在世界的经历非常简单,但小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探索却极为复杂,细腻,微妙。莱莉大脑中有五个情绪小专员:喜乐(乐乐)、忧伤(忧忧)、愤怒(怒怒)、厌恶(厌厌)、恐惧(怕怕),它们主导着莱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它们之间的冲突、和解、协作,演绎得既富有科学逻辑性的真实,又富有文学戏剧性的美善,实在是难得精品。

我留意观察到,此片之所以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与导演彼得·道格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导演女儿艾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道格特读小学五年级时,他父母举家搬到丹麦住了一年,以方便他父亲学习卡尔·尼尔森的赞美诗音乐。道格特的两个妹妹当时都过的比较轻松,但他却掉队了。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上高中的最后阶段。

“那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他说,“突然之间,砰地一声,你童年那种田园诗一样的肥皂泡就那么破了。你开始意识到,你做的每件事情,你的穿衣戴帽,你说的每一句话,别人都在品头论足……我一直觉得自己笨拙、羞涩,因此,我在某种程度上缩回了我自己的小世界。”

后来,道格特也为人父母,在2009年末,他注意到,自己11岁的女儿艾莉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内向。老实说,这种情况在我自己心里引起了很大的不安和恐惧……大家都知道,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看到我女儿的成长,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让我会想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是如此艰辛,所以,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都有共鸣,回想成长的经历……”

道格特的分享让我特别感动,难怪我在本片的很多情景中,看到了《飞屋环游记》式的温柔怀旧,看到了《玩具总动员》式的坚贞友情,看到了《怪兽电力公司》式的价值反思————如果说,《怪兽电力公司》指出真正的电力能量不是来自恐惧,而是来自欢乐,那么,《头脑特工队》就更甚一筹,指出真正的情感健康,不是来自营造肤浅的欢乐,而是直面深邃的'悲伤。

不过,如果仅仅如大多影评所解读的,认为本片的主题是“鼓励孩子要敞开真实自我,要表达悲伤情绪,要坦然接受失丧……”,我觉得又失之片面和单薄。仅仅到此为止吗?

我思考的问题是:在怎样一种更深层面的人际互动下,才可以帮助孩子自由的敞开真实自我,勇敢的表达悲伤情绪?

每人都有“被忽略被遮蔽的内在小孩”

以小主人公莱莉为例,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其实是方方面面孤独体验的叠加。我们能看到,莱莉在新学校新班级做自我介绍时,从强颜欢笑(象征“我情绪很好”)转到失声痛哭(象征“我情绪不好”)时,并非没有敞开真实的自我,也并非没有表达悲伤的情绪。

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同学(包括老师)走上去拥抱安慰她;集体活动午餐时,没有人搭理陪伴她;冰球比赛受挫时,没有人鼓励扶持她,再加上旧闺蜜有了新伙伴,对她没有任何嘘寒问暖;父母也因为工作忙碌琐事烦乱而忽略她,最后,她只能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怀念从前——从前父母、从前同学、从前老师的爱。

那么,她为什么要半路回家?因为借助无数温馨美好的童年点滴回忆(情感账户),她始终相信爸爸妈妈是爱她的。所以,她回家后才能勇敢而自由地敞开心扉:“我知道你们希望我开心,但我真的很想念明尼苏达……”这时,她的父母反应和新同学们完全不一样,他们紧紧将她揽入怀中,心有戚戚地说:“其实我们也和你一样,怀念美丽的森林,怀念自家的后院,怀念你溜冰的春湖……”

在相拥而泣的爱中,莱莉所有的怀旧悲伤都化作更深的成长喜乐。

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莱莉回到家,真实表达悲伤情绪后,换来的是父母的愤怒、讽刺、冷漠或道德批判的话,莱莉还会敞开心扉吗?

莱莉的这种离家出走经历,在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中反复出现。我们上一代父母是比较悲哀的,本来自身就积压了很多百孔千疮的负面情绪——比如我父亲,童年遭遇家庭变故、青春遭遇浩劫,前途遭遇他人排挤,信仰遭遇彻底破产,婚姻遭遇激烈冲突,既不懂得如何经营夫妻关系,更不懂得如何经营亲子关系,所以很多无处泄愤的怨气和怒气都转向了比自己更弱势的儿女。

大约也是在莱莉这个年龄,有一天中午,我父亲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把我重重奚落了一番,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就过去了。但那一次,面对那些辱骂嘲笑之语,我实在忍无可忍,哭着跑了出去。

我家附近300米处就是长江,我在长江码头上一边哭一边徘徊,最后情绪平静后才蹑手蹑脚地走回去,父亲只是冷眼看着我:“还敢跑!有本事你就别回来啊!”我心头一哆嗦,只得听着他的嘲讽继续唯唯诺诺,但却暗暗发誓:“这真是自取其辱,永远不要再哭,永远不要当弱者,眼泪没有任何价值!”

后来,在16岁那年夏天,和17岁那年夏天,我又分别有两次离家出走的残酷经历,一次是夜半坐车私逃,一次是夜半投江自杀,但这两次都未遂,而后果也更加惨烈,我也更加封闭。

所以,不难回答,为什么孩童(甚至包括成人)要隐藏真实的自我,回避悲伤情绪?因为比起喜乐,悲伤是内心最脆弱也最柔软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情感。一旦坦露后,如果不被接纳和理解,反而遭遇冷漠或嘲笑,自身就会不再轻易继续坦露,而是用很多的盔甲将自己严严实实武装起来,变得设防、强悍、冷峻、坚硬、过度独立孤傲……

所以,孩童敞开真实自我的程度,与他们父母(包括老师、同学、亲友)无条件接纳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从年龄差异角度,青少年比孩童更不容易敞开一些;而从性别差异角度,男孩比女孩,男人比女人又更不容易敞开一些。在这个看似不得不带着各种面具各种标签各种身份生存的时代,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被遮蔽被忽略的内在小孩”。

苏芮有一首极为风靡的歌,叫《亲爱的小孩》,歌词触动出了无数人的成长体验:“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我亲爱的小孩/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其实,这首歌的词作者杨立德是一位,他说创作此歌是想提醒大家,每个人从小长到大,怎样才能一步步走向回家的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4

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情绪操控台。而这个情绪操控台里还住着一群情绪小人,他们是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在迈入四年级教室的门槛之前的日子里,我一直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小女孩,整天都与乐乐为伴。可一转眼,我就变成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将头每天都埋在“作业山”中,乐乐邀请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绝了。自从那以后,乐乐就逐渐变成了忧忧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决心将乐乐拯救回来。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的寻找乐乐,可是连她的半个身影都没看见。既着急又绝望的我低下了头,“再也不能获得快乐了”,一想到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颗晶莹的泪珠从我的眼角滚了出来。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乐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乐乐邀请我去游泳,乐乐应该很喜欢游泳吧。我换上游泳衣,来到了以前我经常去的游泳馆,“扑通”一声跳下水,在久违的游泳池里犹如一条小鱼似的欢快的游了起来,在水中不停的变化着各种花样,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马上就能找到乐乐了,我还兴奋得呛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过去了,我也没看见乐乐的踪影,我只好沮丧地回到了家。突然,我发现了找不到乐乐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书桌没收理干净,乐乐便会眉头紧锁,比手画脚的指点我整理书桌,可是现在,没有乐乐的监督,我的书桌变得乱七八糟,书本没有秩序的乱甩在书桌上,折断的铅笔到处都是。我一鼓作气,将书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这时,我发现,我的肩上趴着一个小精灵,她穿着红色的小裙子,齐耳的短发是橙红色的,红润的脸庞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呀,这不就是乐乐吗?我不由自主的牵起她的手,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飞快的奔跑,嘴中也随着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乐你懂的》……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5

童真是人类的最后一处圣洁的天堂。漫画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时给女儿画了一本漫画家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映在纸上的是一个乐观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他一手抵挡着来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匮乏,另一手却建造了一个纯白洁净的童话。美国作家菲尔丁也曾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这部《头脑特工队》就用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辛酸。电影中塑造了几个萌萌哒的情绪小人住在小女孩莱莉的大脑里,为小女孩的生活出谋划策。突然有一天意外发生,为了使莱莉重新恢复笑容,情绪小人之一乐乐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

这是我自认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要好的玩伴。也许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许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这样的只存在于脑海里的软萌小伙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她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小伙伴,我们把它们扔在记忆的小角落里,然后会有沙土把它们渐渐掩埋,结出悲伤而我们仍不自知的花朵。“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斑白岁月剥落小时候,融掉了许多快乐的年轻的记忆。如果在记忆中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包裹起自己被遗忘的悲伤,微笑着看着你长大成人,时常开心地说:“这就是我最棒的小伙伴啊,她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长伴随着阵痛,总会有人磨灭掉你的天真。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都要无可避免地长出坚固的盔甲,而那代价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这是成长的代价。

那座孤岛,后来坍塌。那迷茫的人儿,也正在成长。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6

时光带不走优雅,生活永远慈悲!我们用一生追求,如何成为一个生活家,生活的艺术家。

很喜欢的一本书,终于拍成了电影,昨天去影院看《头脑特工队》的时候看到《小王子》是今天上映,但是今天还没有时间去看,明天一定要抽空去看一下。其实今天是为了总结一下《头脑特攻队》的观影感受。昨天晚上20:00的场次,空荡荡的影厅算我们一共只有六个人,合伙包场的节奏,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评价蛮好的影片硬是没人看。

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尤其是茉莉去旧金山的新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也是整部电影开始高潮的地方,我已经被电影里的人物带入了那个大脑中。导演成功的让我讨厌了“忧忧”,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搞砸的,我恨不得已经把眉毛拧的跟“怒奴”一样了!我真想不要忧忧了!但是我转念想,如果没有“忧忧”,茉莉的生活会怎么样?一直处于极端的状态么?不是快乐的大笑就是生气发怒,那她就没有静下来发泄自己的委屈的时候了。果然到最后,忧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辛巴为我解开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一个点,为什么只有忧忧能把茉莉离家出走的“点子”灯泡从控台上拿下来?他说“因为只有忧忧会为未来担忧啊!乐乐想到未来是美好的,即使出走也会有快乐的未来,怒怒只有愤怒,只有忧忧担心离家出走后的结果不好,你说呢?”成长就是一场旅程,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开心的,不开心的,恐惧的,厌恶的,但是我们还是一路走来了,我们随着列车的越走越远,渐渐忘记了许多令我们开心的、伤心的事,甚至有些记忆将永远不复存在,但是我们边走,又边组建了新的记忆世界。晚安,愿每个人的童心都能躲在潜意识里,而不是记忆埋葬场。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7

《头脑特工队》是由迪士尼和皮克斯合作制作。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女孩莉莉在搬家后,她的大脑中出现了五个基本情感:快乐、悲伤、愤怒、害怕和厌恶,这五个情感在她的大脑中组成了一个个性明显、非常活跃的人物。当“地震”局势发生时,莉莉和五个情感成员——开心、忧伤、愤怒、害怕和厌恶一起踏上了寻找和平的道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棒,它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情感的影响力。影片中的五个情感人物生动形象,个性鲜明。每个角色都代表了某种情感,它们所代表的情感不仅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还可以对其他情感产生影响。例如,当人们快乐时,他们更容易感到满足和愉悦;而当人们悲伤时,他们可能会更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情感之间的相互关联,这对我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此外,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和莉莉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情感的冲突和困难。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时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头脑特工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学会接受和管理我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学着面对情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片中的父母描写。他们理解自己的孩子面临着的生活局面,这给了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和朋友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当我们和其他人有积极连接的时候,我们的人格便得以进一步发展、高度成长。而这也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正向交往能够建立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它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情感与个性的关系,鼓励我们积极面对情感,并理解不同情感的重要性。同时,片中的父母描写也提醒了我们,在生活中向别人提供支持和理解是多么重要。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那些需要学会管理自己情感的人们带来启发和帮助。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8

今晚的时间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最新上映的《头脑特工队》,在我们欢笑的时候,有一位小女孩叫尼古拉达,她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爸爸,有一个很好玩的妈妈,有一个很好玩的爸爸,还有一个很好玩的爸爸。他们的爸爸是一个会说话,会动脑筋的人。

在她的爸爸出车祸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死了,但是她的妈妈还是在她的妈妈的肚子里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她叫乐乐。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死了,她就跟爸爸一样,不能走路了。乐乐的爸爸就把乐乐带了回去,因为乐乐的爸爸有一颗乐乐的'心。乐乐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他。

有一次乐乐的爸爸妈妈去了一座城,他们的爸爸妈妈去找乐乐的爸爸,她的爸爸妈妈就带乐乐乐去找乐乐。乐乐的爸爸带乐乐乐的妈妈一起找,乐乐找到了,爸爸妈妈就带乐乐乐回到了城里,这里的人都很好玩。

这个电影告诉了我很多,我要向乐乐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9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听了一首滑板鞋你就会一直在脑子里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 Rivera说过:“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结尾一家人泪中带笑的相拥。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还有结尾隐隐一现的“青春期”,这终究还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0

首先,能够写出此主题,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一个文明而优秀的文化才能出产这种有水平的作品。自然不是天朝这种不仅是落后土鳖而且整个国家还在因为独裁政权的原因往邪路上走的国度能够产得出来的。

然后再来说说问题。其一,这几个小人与其说是情绪,不如说是几个独立的person--ality,Joy是超级甚至过于乐观的.,虽然也有沮丧和恐惧等。Sadness虽然很悲观,但也有坚韧和善良。其他也都大抵如此,一个个都是一个混杂着各种感情的独立完整角色。而且相互之间性格各不相同。他们不是纯粹的情绪。只是各自以其名字为主要性格成分。其二,由于几种情绪(独立小人)在不断影响莱丽,使得整个人像是被几个外星人所操纵的机器人。这难免对应了当年人们以为肉体为躯壳,而大脑里面则有一个小人,在操纵这句肉体之猜想。

其三,几种情绪完成了一切思考,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即使莱丽还小,大脑前页的决策区未成熟,她的想法行为也不完全为情绪所控制,同样起作用的还有直觉、印象和欲望等等。其四,核心记忆的说法,我觉得很可能是有问题的。莱丽的核心记忆丢失后,连冰球都不会打了,这种说法跟我们常见的相反,人的技能记忆更难丢失(会生疏),相反倒是对事件的记忆容易忘记。希望能看到相关材料。关于人的记忆,人的记忆一般不是整段整段录下来,而是把一件事情拆散存储在不同的大脑区域,在提取的时候再进行整合。因此之故,记忆经常出现错误。等等。关于梦的解释也不准确,我更倾向于大脑无意识地对信息流的自动组合和解释构成人的梦。关于潜意识,我不以为trouble都被抛入潜意识这种说法,这分明是弗洛伊德的“压抑说”,这都是什么年代的古老理论了。关于personality岛,大概是说人的特质,但是因为偷一次钱,honesty就消失了,我以为这种说法过于简陋。人的做法,在不同环境下亦有所不同,把personality说得太简化,以至于简陋了。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1

今天下午,我们去看头脑特工队,我有所感触。

“呵呵呵”随着这笑声,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茉莉来到了这个世界,随着她的出现,她身体里的.控制她感情的细胞也相继出现,它们分别是:乐乐、忧忧、怕怕、怒怒和恶恶。它们在茉莉的大脑工作,也控制着茉莉的感情。

可是有一天,乐乐和忧忧不在大脑总部了。她们开始了冒险之旅,面对不同的态度,她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就是从这开始,我对这电影有了深刻的感受。1。要乐观不要悲观;2。遇事要往这件事的好处想;3。要对自己有信心;4。要多为别人着想;5。不能小看别人,因为再弱小的人也能干出大事;6。坚持不懈才能成功;7。做事要细心。

好啦!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也就这些啦。当然,这部电影也很好看,我推荐大家去看哦!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2

时光带不走优雅,生活永远慈悲!我们用一生追求,如何成为一个生活家,生活的艺术家。

很喜欢的一本书,终于拍成了电影,昨天去影院看《头脑特工队》的时候看到《小王子》是今天上映,但是今天还没有时间去看,明天一定要抽空去看一下。其实今天是为了总结一下《头脑特攻队》的观影感受。昨天晚上20:00的场次,空荡荡的影厅算我们一共只有六个人,合伙包场的节奏,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评价蛮好的影片硬是没人看。

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尤其是茉莉去旧金山的新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也是整部电影开始高潮的地方,我已经被电影里的人物带入了那个大脑中。导演成功的让我讨厌了“忧忧”,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搞砸的,我恨不得已经把眉毛拧的'跟“怒奴”一样了!我真想不要忧忧了!但是我转念想,如果没有“忧忧”,茉莉的生活会怎么样?

一直处于极端的状态么?不是快乐的大笑就是生气发怒,那她就没有静下来发泄自己的委屈的时候了......果然到最后,忧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辛巴为我解开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一个点,为什么只有忧忧能把茉莉离家出走的“点子”灯泡从控台上拿下来?他说“因为只有忧忧会为未来担忧啊!乐乐想到未来是美好的,即使出走也会有快乐的未来,怒怒只有愤怒,只有忧忧担心离家出走后的结果不好,你说呢?”成长就是一场旅程,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开心的,不开心的,恐惧的,厌恶的,但是我们还是一路走来了,我们随着列车的越走越远,渐渐忘记了许多令我们开心的、伤心的事,甚至有些记忆将永远不复存在,但是我们边走,又边组建了新的记忆世界......晚安,愿每个人的童心都能躲在潜意识里,而不是记忆埋葬场。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3

皮克斯动画制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再次展现了皮克斯团队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影片将人类情绪划分为五大类,分别由五个小小人来担任,通过对它们活灵活现的刻画来探索人类大脑的形成。本次影片将由《怪兽公司》《飞屋环游记》的导演彼特·道格特执导。《头脑特工队》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小女孩脑中的故事。

女孩的名字叫莱利,十一岁,处于还在成长中的阶段,而成长的路总是磕磕绊绊,永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莱利一家原本居住在明尼苏达,后来因为父亲要去旧金山开始一份新的工作和开启崭新的生活,还是小孩的她即使多么喜欢曾经熟悉的地方也不得不跟随大人的想法而迁居。和所有人一样,莱利虽是个懵懂无知的十一岁小女孩,但其也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并被这些情绪所左右。这些情绪分别是:快乐、悲伤、厌恶、恐惧、愤怒,它们是居住在莱利脑袋控制中心的五个小小人。生活中,它们帮助莱利,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给她提供建议。当莱利面对旧金山的新生活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适感,情感控制中心的小小人们也开始动荡起来。悲伤、厌恶、恐惧、愤怒的情绪开始不能自持,乱了分寸,莱利也因此陷入了各种恐慌、失望、沮丧的泥沼中。

幸好,还有“快乐”这个情绪的小小人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以它乐观积极的态度,帮助莱利勇敢直面陌生环境,融入陌生人群,处理莱利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滋生的各种情感矛盾。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4

最近,我和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叫头脑特工队。我和弟弟都看得津津有味,里面讲的是主人公莱莉的脑子里有五个奇特的情绪小人,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怕怕,怒怒。你一定不知道在莱莉的大脑总部周围还分布着5座个性小岛,分别是家庭岛,诚实岛,冰球岛,友谊岛和淘气岛。

一天,莱莉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要搬家到旧金山,莱莉的生活开始变化,她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朋友,她开始变得不开心,开始逃避,不愿意与朋友父母交流,5个个性小岛慢慢地倒塌了。而乐乐和悠悠通过努力并在其他情绪小人的帮助下重新让莱莉积极乐观地适应这个新环境。

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喜怒哀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遇到问题要冷静,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或者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控制。生活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充满阳光,我们也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莱莉的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我快11岁了,和莱莉一样的年龄,我也会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有一次,我想妈妈陪我睡,妈妈没同意,于是我回怼道:“那我宁愿一个晚上做上百上千个噩梦,你们也别想睡好觉!”只见妈妈微微地抬抬眉毛,好像要发大火,把我烧着似的,但是她忍住了,说道:“回房间去思考思考后再跟我说!”这时姨妈看到我的白袜子丢在墙边,好心地问我:“这袜子用来干什么的?”正在气头上的我就不耐烦的说:“我去表演的时候用的,你别管!”一气之下姨妈走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冷静下来和妈妈好好地说明,这几天我在做噩梦,希望能陪我一下,我想妈妈会同意的。对于姨妈的好心帮助,我能耐心些,姨妈也不会生气了。看完这部动画片,在妈妈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她们道了歉。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5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乔伊”的孩子,他是一个天才发明家,但他的发明总是让他的朋友和家人处于尴尬的境地。当他被邀请参加头脑特工队后,他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与队友们一起解决了一系列神秘事件。这其中他还得和自己的思维共处。

电影的画面非常精致,每个人物的.外形和表情都栩栩如生。此外,电影还用人物的头脑代表他们的情感,这一点很特别也很有趣。

电影的核心思想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许多思虑和感情,而这些思虑和感情有时会在意外的时候出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身边的人。

此外,电影还提到了人类的情感需要平衡和接受,不能太过于强调单一情感而忽视其他情感。这其中,“乔伊”在电影中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电影《头脑特工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电影,更是一部富有智慧和哲理的电影。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加善解人意。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 16

《头脑特工队》讲述的是“喜悦”(Joy)、“恐惧”(Fear)、“厌恶”(Disgust)、“愤怒”(Anger)和“悲伤”(Sadness)五个情绪孩子的故事。他们从大脑内部一个控制中心掌控着一个叫做莱莉的小女孩,挺身而出保护她的安全、逗她开心、捍卫正义——只有昏昏欲睡、笨拙不堪的“悲伤”是个例外。她真的对莱莉有害吗?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