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发布者:丹江水暖 时间:2024-8-6 06:51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1

很多人大约都有过这种体验,纠结于要用社会的标准还是按照内心的意愿来生活,当我们选择用社会标准时,我们会狂叫着“这个生活不是我想要”,但当我们选择内心的意愿时,我们又在考虑社会是否接纳我们。

——这正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要讨论的主题。

木月自杀时是十七岁,当渡边过二十岁生日时,竟无比地羡慕木月可以永远地活在十七岁。可现在的我,无比地怀念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的那年,因为一首《雨巷》,我喜欢在下过雨的早晨撑一把蓝色的伞走在通往十中那条落满梧桐叶的小路上。

十七岁的那年,因为一首《掌心》,我喜欢在夜里的十一点,冒着被蚊子咬出小红包的风险,在电话轻轻地听另一端一个清澈的男孩子轻轻地哼唱歌曲。

十七岁的那年,在我的生命的历程里不平静,我时常怀念起那时在学生街见到落到古厝上的阳光,直直地打落下来,红色的泥墙里淡淡地唤发处处的生机。那时,我黯然地想,我再也见不到这样的阳光了。从那以后,不见了那束光。

今天当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日本的六十年代是多么的相像,价值观的多元化,通货膨胀在不断地上升,我们青年的一代期待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社会的巨流前感到恐惧、迷茫、无助。

于是,我们麻痹自己,迷失自己。但,终有一回,我们得面对我们的心。

我们的生活中有像永泽那样优秀的男人,活在“体内的渴望”下,坚持不懈去酒吧里喝酒,泡女孩子,去旅馆里过夜。恋人对于他,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时放弃。他放弃了内心与人真正地交流,做一个绅士(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是做应该做的事),不要同情自己,用学业与事业的'卓越地描绘人生。在强大的外表下,只有一颗对自己残忍的脆弱的心。他如愿地做自己想要的工作,至于感情生活,村上春树没有说。

绿子,一个勤劳、叛逆、率真,人间烟火味浓厚的姑娘。她的出现伴随焦虑,她像一个老太婆一样絮叨着生活的不平之事。这个姑娘遇到难题,只想先把这事解决了再说。她爱着渡边,慎重于考虑和前男友分手,也慎重地让渡边考虑她的爱意。她是把渡边带入现实生活的人,与她在一起,渡边发现不寂寞和孤单,也是渡边活下去的支撑之一。绿子,不完美,甚至有点粗俗,但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初美是永泽的女朋友。她和永泽交往的三年多里。永泽去酒吧里睡过八十个以上的女人,永泽坦白地对她说,她是知道。可是,她就是爱着永泽。她是传统女性的代表,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她做什么事都做得漂亮,她让渡边燃起对现实的憧憬。渡边是独子,初美希望他不要再和不爱的女人滥交了。初美是如此地让人感受到“自身一部分”的温暖。可是,她在与永泽分手的第四年自杀了。

玲子的意义在于让我看到,一个温和宽容的丈夫是可以医治心理疾病。她在疗养院的八年,刚到疗养院为那样的静谧和岑寂而欢跃时,随之是对寂寞的难于忍受。寂寞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当寂寞的时间太长了,负面的情绪就多了。寂寞是人们投入社交的动力之一,正因为如此,玲子穿着死去的直子的衣服,重新来到社会里生活。

木月之于直子,在于他们从三岁开始就一起长大,相互地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姐姐之于直子,是一个引导她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木月和姐姐都自杀了,娴静的直子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她在疗养院里,情绪的起伏不定,对生命的绝望,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和对木月深深的爱,让她最后自杀了。这或许是她最好的去处。

木月之于渡边在于他是可以掏心的人,木月总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了渡边。这种直达心灵深处的交流,渡边在永泽那里是得不到,只能在绿子的怀里稍稍地感到安慰。

当人生走到要平衡社会标准与内心意愿的时刻,有一些人会因为理想也罢,爱人也罢,坍塌了,不知道生活如何继续下去。直子死了,渡边坚强地活下来,玲子寻找新的生活。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2

《挪威的森林》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的,就像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线一样,本打算和另一个人一起看的,却阴差阳错没能如愿,讽刺的是,不但错过了电影,也错过了那个人。

出去喝了点小酒儿,回来烤着电暖气,自个儿趴在电脑前,寂寂寞寞的把《挪威的森林》看完了:日本人的本子,越南人的导演,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小说,拍出来的感觉却有点迷茫,可能与人的心情有关,也可能与喝的小酒儿有关,再可能与某人有关吧,总之,一言难尽。

小说记的是作者的心思,电影拍的是导演的味道,所以看电影和读小说当然不同,我也因此抱着理智审视的态度观影,结果因为某些地方触及自己经历的缘故吧,还是忍不住有些伤感,不过,人么,又不是木头,总得有情有欲;最近看了点历史,常会出现“痛定思痛”这个词儿,我想,对于青春也应该是痛定思痛的吧。

本想写点观后感的,可除了有些伤感之外却不知道该从哪写起,原著也好,电影也好,都想追求一些纯粹的东西:纯粹的爱情,纯粹的友情,甚至纯粹的.姓交,然后又在这种纯粹中迷失;总觉得无论迷失与否,生活里本应该有一些纯粹的东西,或者至少应该经历追求纯粹的过程,这或许很难,却有必要坚持。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磨掉了我们的青春,忘了或记住,悲伤或快乐,困顿或激情,彷徨或专注。

渐渐的,我们老了,死了,残忍却真实。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3

也许你每天都紧绷着神经,或是工作或是学习,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或许你每天懒懒散散,没有一点精神头,机械的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我的状态);也许这就是你在不同时间内的两种状态,两种状态截然相反,却是每个人实实在在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这部《挪》都会是你宁静的港湾,让浮躁的你安静下来。他会让忙碌的你找到生活的闲适,让懒散的你找到生活的趣味。

诚然,如同序言介绍的,这是一本孤独的书,亦或所有村上的书都只有这个格调、只有几个主人公。想过一段时间不联系任何人,不和仍和事情发生联系吗?没有工作,没有社交,不顾时间的流逝,自由呼吸。对我而言,其有着强烈的带入感,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公,生活着他的生活,说着他的话。也许你会觉得很多细节十分冗杂、或是甚为拖沓,可我却觉得正是这番详细才会让人身临其境。很快我就迫不及待的去探索情节的'发展,去感受更多平实的生活。在他的故事里你可以逃避现实,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

书里的故事平凡却被人们早已忽视或遗忘,但正是这些故事唤醒了我们封存的记忆。还记得书中的一些片段:与几个知心朋友无话不谈,独自坐在咖啡厅读书听音乐,在酒吧与暧昧的情人喝着啤酒,有一个病态美的女友让你揪心但却很少联系。我想这是很多人的青春时代的相同经历,而这些却已经在你生活中丧失殆尽成为了最宝贵的东西。是缓慢节奏生活的点滴美好、是抛去私心杂念的真实快乐、是像绿子、直子、玲子般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当年纯真亦或疯狂的爱情。也许现在拥有了一切,心却空荡荡的。

所以我不说此书的文学价值、作者的深邃思想与写作技巧、甚至都不想探讨此书为什么叫做《挪威的森林》。我真正喜欢的是此书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平静与美好的回忆,让我进入主人公的生活,进行心灵旅行,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挪威的森林》的观后感 4

在学生时代,像《挪威的森林》、《雪国》、《傲慢与偏见》等等,这些外国小说是很受欢迎的。但《挪威的森林》我是第一次看,看完后,心中总是被什么包裹着,压抑的喘不过气。

如果将它当做一般的故事小说来看,那只是一本悲切的爱情书籍,但当真正去领悟时,却发现那就像在读自己。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自我与现实的差距,使我们痛苦不堪。珍视自己,爱惜自己,但同时却因与现实的脱节,而难过。有很多人,为追求达到现实的目标,而拼命努力,那些苦,那些累,如果是个坚强的人,那么他将会成功,如果是个软弱的人,那将是走向何等的极端与边缘。

我是同情直子的,她历经了自己姐姐的死,自己青梅竹马的爱人之死,她几乎几近边缘。但她却因渡边,想到了还要继续生存,想到了需要改变,做这么多,不外乎是想做成正常人,可以不再在乎过去的悲伤,尊偱社会的法则,与现实的世界近一些。然而,接受治疗后的直子,表面上貌似已经正常,但实质却是越陷越深,如何拯救?或者,这一切就是注定的。就像玲子的信:“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还是要流向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然而故事里还出现了一个让我喜爱的.人-绿子,她是我所向往的人物,她美好的性格,在现实的世界去寻找自我的珍视,她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的人,在现实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回头想想自己,我是属于哪一类?珍视自己而脱离现实?还是过于现实,而忽略了自我?还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找寻到自我?或者哪一个都不是。

现在越简单的生活,别人说那是你在找借口,没有追求;越高尚的生活,有人会说你是在假装,清高什么;越奢侈富饶的生活,有人会说那是你在做白日梦,妄想! 人,你到底在做什么?别人又如何能懂你,所以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好吗?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