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
《四个春天》是一部关于父母、家庭,关于普通人生活,关于农村的纪录片。
在长达100分钟的影片里,导演时时刻刻将镜头对准自己的父母,拍摄父母生活里的平凡、衰老、脆弱、诗意与坚韧。而导演父母生活里的种种诗意、普通、脆弱、衰老与坚韧与大部分人的父母相通,大多关于儿女的婚姻、疾病、早逝以及自己的生死。
但日常生活是琐碎的,这种琐碎精细到老伴的头发该理了,院子后面的花椒可以摘了,春节对联要写了。如果一个人曾经细心观察过自己的父母,那么就能清楚地知道导演捕捉自己父母日常生活的琐碎是多么精准,例如妈妈们就是喜欢在孩子面前唠叨自己最近干了什么什么活。
以前,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很喜欢每天都向我唠叨说自己今晚买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而早在10几年前,我妈就遵循了自己妈妈的习惯,我放学回家面对的'一直是今晚买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更为巧妙的是,我妈妈如同导演妈妈一样喜欢将自家栽种水果蔬菜送给他人。然后,在向孩子介绍自己的丰收的果实时,洋洋得意地告诉孩子:“龙眼给了小舅妈、大姑妈、亲家公,还有邻居的哪位大妈家。”
以上,是生活里的琐碎,是可爱的,从琐碎里甚至会延伸出诗意来,诗意从山歌里来,从燕子回巢里来,从父亲一人的独奏里来。除去生活的琐碎,生活里的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衰老,面对变故。我妈常讲自己从年轻到现在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事。讲起过往自己跟丈夫吵架,跟自己的弟弟抢生意的场景时,妈妈睡在床上已经朦朦胧胧,声音忽然就没了。等我追问一句:“然后呢?”我妈的含糊声音才继续叙述她如何去赌场找自己沉迷赌博的丈夫,如何去找亲哥哥问主意。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从以前抵达到现在的。她如今就剩下一声叹息,然后继续忙碌在日常生活的做饭洗衣,礼佛祭拜里去。
窥察过生活的人大抵知道这些家庭里的纷乱,生命里的变故不公,在宽广的大地上,只不过是世间重复的平常而已。而那些在重复平常的变故、磨难之中的人类如何抵达此时此刻,如何回到生活轨迹上去,被导演用朴实的定镜头展现出来:那是一场站在女儿坟前的高歌以及舞蹈呀!
《四个春天》的故事发生在破败、凌乱的乡村。而乡村是绝大多数人曾经的故土,现在不常回去的土地。可是当有人回去以后,用摄像机客观理智地拍下乡村里的一切时,所有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会永远怀念一摊水迹下有天空湛蓝倒影的故土。
而故土上凝重的、欢乐的记忆,会在春节轰隆隆的鞭炮烟花里被激醒。让人们跨越山海,不忘回家,回到这令人亲切的故土。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2
看的纪录片实在不算多,虽然友邻夸《四个春天》夸得很凶,但我还是会担心它会不会无聊。但真的完全不会,有些只能在电影里体会的情愫在纪录片里也能同样感受。
老人对孩子永远都会有不舍,而孩子总是要离去,他们有自己的梦,自己的家。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情,是人世间的无奈。
镜头里的'老人生活诗意无比,让人羡慕,但其实往大了说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呢?老伴之间的亲密打闹,几个老人的聚会闲聊,邻居送梅苗……这一切看来都是熟悉的,恍惚我回到了家中。或许这也是在提醒你我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最让人难过的片段是陆庆屹姐姐陆庆伟离开人世。前一秒她还在说回家路途碰上个“弟弟”说她80后笑开花,后一秒她在病床上不能自理,她的母亲来帮她擦身。逃不过的死亡,只有学会接受,人世间最难学的事,却必须学。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心中如何,不敢想。我哭得一抽一抽的,他们呢?
真叫人难过。
四个春天过去,她不在了,不在了。
片尾看到2018年的老人去大理旅游,开心地笑,让我既开心又难过。
希望你们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哎,真好的纪录片。看完想嫁进他们家,但我还太小……噗。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3
《四个春天》首先是一部绝好的西南风光和风俗展示片,看完很久,很多情节仍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这是观影体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种:看到后面会期待电影不要结束,他们在电影里的真实生活犹如一个梦,你的观看参与了陪伴,而你自己不愿醒来。上一次产生了类似感觉的电影是《一一》,那是十多年前寒假时段生活中出现了些许突然的不如意,患病,前途渺茫,各种提心吊胆,结果在合适的时节看到了一些适用的道理,感触就历久弥新。
《四个春天》剧情十分简单,北漂的导演归家时拍摄了父母的四个春节的日常,主要内容是他的父母如何相处过日子,片子沉静内敛,波澜不惊,却让人感到无限温暖。即使这一家人在中间遭遇了命运残酷的波折,最终仍重新焕发了生机,回归到往昔的生活轨迹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繁杂的生活之余,我很喜欢看各种记录片,让人叹为观止的《地球脉动》,口水横流的《风味人间》、惊险猎奇的《荒野逃生》,这些都极大地延伸了不能去看的视野。但我从来没有想到普通人的家长里短也能登上银幕,并成为感人至深的记录片,人间有真情而不议。如此诚实、直接地记录,并把成果献给健在而热爱影音的父母,这真的可能是今年见到的对亲人最浪漫的一个礼物,而观众的观看也成为这种行为艺术的一部分,真的是妙不可言。
《四个春天》里有我们熟悉的身影,有我们熟悉的生活,更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生活的真实,对我而言,那些相似的风景、饮食、衣着、口音都是表象,自己的.父母肯定是没有那么乐观通透的,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才多艺的,肯定是没有那么恬淡从容的,他们常常纠结于之前的恩怨情仇,不懂得“让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并不惋惜”。可仔细想想,一辈人有所处时代悄悄赋予的长处和局限,推已及身,如今自己也为人父,看见过美好的人,应该怎样继续前行?唯有扬弃,并身行力践吧。
一部电影,的确不能给予观者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却可以点燃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不能移轻观者肩膀的各种重担,却可能回复重压下生活的斗志。想想前有一久和父亲吵一架,真的不应该,不是说教的榜样,总是有力量的。
跨越山海,勿忘回家,快过年了。岁月隔人去,风尘可自如,偶然流泪处,翻着旧时书。借着《四个春天》的酒,重温一下乡愁的往事,希望自己也能慢慢地将普通的生活过成心中想象的样子。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4
四个春节,重复的年饭与祭祖,意外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电影里老夫妻的生活和言行,无不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殷殷爱意无二般的`熟悉。而姐姐的突然病故又迫人直面生命无常,冷冽伤怀。
最最感人的就是这种真实得恍如观照自己生活的电影。可惜的是手持拍摄镜头晃动及移动的太多了,画面剪辑得也较零碎,在摄与剪方面,导演的功力还是不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儿孙去,萋萋满别情。像我们毕业即在外生活的人,一年就陪父母十来天,此生全算上也最多不过两年。实在不堪细想,唯有珍惜吧。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5
电影《四个春天》是一部纪录片,导演陆庆屹是一位45岁的北漂大叔,并非科班出身,他拍摄视频初衷,并没有想到影片能在院线公映,他只是想通过影像的方式来记录父母生活的美好。
或许生活总是会有这样的不可预料,你没有怀着一种目的性的心态去做这件事,而事情发展到最后,却出现了意外的惊喜。比如我写公众号文章,其实是源于我之前看一个作者的公众号,文章下面有一条读者留言,说自己也有写公众号的习惯,而自己现在的女朋友,就曾经是自己公众号的读者。我一想,这都能行?那我也行。当然,我并不是为了找个女朋友才坚持写东西的,只是我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而写公众号,只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已,以前是写给自己看,现在是大家都能看,其他并无太大差别。到现在我已经陆续写了两年多,另一个她并没有出现,我爸妈却意外成了我的读者。一个人是多面的,透过文字,我爸妈多了一个了解他们儿子的方式。
说回电影,纪录片和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有个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是真实,他并不需要演员去刻意的演绎,做真实的'自己就好。其实,仔细了解下,就知道《四个春天》能够获得公映,并非那么的偶然。首先,陆庆屹的一家人,都有用影像记录自己生活的习惯,他们会把自己人生的某个时刻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保证了他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不会有面对镜头的局促感,镜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次,陆庆屹并没有什么野心,而打算把视频剪成电影的想法,他的家人也并不知情,他只是想给父母一个惊喜,或者说一份礼物,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家人面对镜头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他们的一言一行全部是日常生活的真情流露。
影片的第三个春天,姐姐不幸确诊为肺癌,不久便去世了。这个情节,也让影院的里观众哭成一片,大家期待的是年复一年的美好,可是生活总是不经意传来噩耗,我们作为普通人只能承受和面对,然后走下去。姐姐的葬礼上,陆庆屹并没有给爸妈过多的镜头,母亲坐在一张长椅上睡着了;当父亲看到外孙抱着自己女儿的遗像回到家时,作为父亲,终于抑制不住眼泪,仰天哭出了声。
有句话说“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以此劝诫人们珍惜自己眼前的一切,其实,这是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等我有钱了,我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为什么要等呢?如果你想,那就趁现在。是,我们现在能力有限,可能想得很美好,但是做不到,但是我觉得,我们一步做不到,可以分几步来做,我们一次没成功,可以有下一次。也就是说,关于生活这件事,你不能靠等,而是要靠做。一件事,没开始做之前,我们可能想有一万个问题,但是当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发现我们面对的是另外一万个问题,这跟我们之前想的一万个问题并不一样,这就是想跟做的差别。
影片中的父亲,可以用温暖纯良四个字来形容,其实在拍摄电影之前,陆庆屹就有两篇文章《我爸》《我妈》在豆瓣上广泛传播,这两篇文章的广泛传播其实也很大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四个春天》的拍摄。我一直记得影片中父亲最喜欢说的两个词“安逸”、“好玩得很”,安逸,说明父亲经常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或者他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好玩得很,说明父亲人老心不老,始终有一颗童心。
影片中的母亲,用陆庆屹自己的话说叫做彪悍,其中在《我妈》那篇文章中,陆庆屹写到自己的母亲看望姐姐的时候,带了好多家乡的土特产,堪称一个流动的杂货铺,你可以脑补下是个怎么样的场景。影片中母亲使用缝纫机的场景,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十岁以前我妈用缝纫机绣花的场景,我妈在绣花,我在床上自己玩玩具,还经常自言自语,有时候玩累了,就躺在床上,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哒……”声睡着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这样美好的,只是我们很少去观察和体悟,在终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感受力。《四个春天》通过镜头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理解生活,重新拾起生活中的那些美好。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6
电影开头一幕幕琐事扑面而来,我还想这是什么电影呀,这内容也太过于真实了吧,和我看过的电影都不一样呀。影片中的房屋,大山,过年习俗和我贵州老家里几乎一模一样,艺术加工痕迹很少,就和我们普通人回家拿手机拍摄记录家庭琐事一般。但是豆瓣评分很高,耐心地看着,当然还有熟悉的贵州口音,很亲切!
没想到后面越看越有味道。完全被老头子圈粉,老头子一大把年纪,会吹箫,拉二胡,拉小提琴,修板凳,熏香肠腊肉,还会唱歌,最重要的是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的帅老头还是个物理老师,物理渣渣实名羡慕。文理兼具,样样精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且到老还不忘继续学习,现在拍摄,唱歌软件,微信也样样不落。这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呀。
我来说说老头老太太的爱情,影片中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是处处透露着我爱你。相伴五十个多年,经常两个人一个唱歌一个跳舞,一起做饭,一起登山,一起笑一起玩。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很美,同一个画面里,左边老太太在蹬缝纫机做衣服,老头在电脑前唱歌,一副特别和谐的画面。我最喜欢他们两个每年过年一起上山登山去,要么去采蕨菜,要么采药材,在路上两人还唱起了年代久远的歌曲,老太太还跳起了舞。贵州独山县,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父辈能如此开放有爱,不是和物质有关,而且和人的精神有关,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里,应该多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有情怀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一辈子都不会寂寞。
关于儿女,四个春天,其实是记录了四个春节,也体现当地过年习俗,烟花炮仗少不了,亲戚来家做客少不了,年夜饭,春晚,当然最重要的是儿女回来一起过年,也只有过年时远在他乡工作的儿女才会回到这个老窝里,记录父母的日常。拍摄记录是一个很好的回忆方式,万物更迭,物是人非,只有记录下来才能保存良久。四个春天,看着父母一点点衰老,感叹时光易逝,要更加珍惜眼前人,多回家孝敬父母,长辈,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正在以我们可见的速度衰弱。
里面最遗憾的是姐姐的去世,姐姐是72年的,还在东北读过大学,看起来很年轻漂亮,但是很惊讶突然走了,电影里没交代什么原因,我最伤感的是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头老太太的悲伤神情,他们拗动的嘴脸,是他们最痛苦的体现。生离死别没办法避免,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生命,保护自己的健康,在活着的几十年,应该为社会,他人,自己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不辜负这么一趟人间之路。
电影的拍摄方法很新颖,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很形式的,被平实的内容,温情的家人情感所打动。我羡慕老头老太太的生活,那也是我未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平淡朴实无华但是充满着温馨的爱的生活。我觉得如此温馨的一个原因,还在于老头老太太心态很好,同时很幽默,经常会相互逗趣,哈哈大笑。他们的相处之道,也是我们学习之处!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7
镜头先把清冷的山脉,微雨的田野拍给我们看,然后带我们走进了热热闹闹的第一个春天。
陆妈妈炫耀着:花椒结得多么旺!陆爸爸检查他自己做的腊肠美不美。接着,端上来的饺子熏肠和火锅,将折磨所有饥饿观众空虚的胃囊。春节,对联,家人围坐,亲戚朋友来对歌,邻居送来一枝据说稀有的梅花,给陆爸爸养。
开朗的陆妈妈和十八班乐器样样都会几下的陆爸爸,在一起边吃饭边聊着过往的琐事。这是一个平常,普通,融洽,温暖的春天,而导演在剧照里放了一张爸爸在右面房间看电视跟唱、妈妈在左面房间的缝纫机旁忙的剧照,也如期出现。镜头里,他们虽然隔着一道墙,我们却都知道,他们是如此地紧密相连着。
我时常猜测父母们。在没有儿女陪伴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是对方最亲密的朋友,最亲近的家人,比起儿女,他们才更加相互了解,也真正地相互照顾。
陆妈妈跟着爸爸一起学拉二胡,荧幕上,在方方的天井中央,他们坐在那个圆圆的环形鱼塘旁。
向来非常讨厌“过日子”三个字的我,看到这里,竟然觉得,“过日子”也很不错。
如果是这样“过日子”,我并不那么担心,那么抗拒了。
然后,全片唯一可称得上是“故事点”的人物出现了——陆姐姐。陆姐姐的性格真是开朗啊,她那么热情,全身上下的感觉都非常像妈妈,在圆桌边手舞足蹈说起出租车上的趣闻,司机师傅如何猜测她和弟弟的“夫妻相”,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她是那么爱唱歌,喜欢跑出去,爱笑爱闹,嗓音洪亮。于是,当姐姐的健康突然出了问题的时候,这个普通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是毫无抵抗力的。
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坚持,忍耐,直至结束。
纪录片的残忍真实之处就在于此:哭就是哭,笑就是笑,离开就是离开。
日子在第二个春天,像是被雨水泡发了似的,皱纹更多,笑容也褪色了。陆妈妈熬着中药,面对儿子的拍摄和记录,她突然感慨着说:其实,你姐姐的.事情以后,我和你爸爸都想到一件事但是我们也都没问对方,那就是,我们其中一个人走了,剩下那一个,要怎么办?
这让我猛然想到,每个人都有孤单感。越是亲密的人,越是害怕“醒时相交欢,最后各分散”的孤单零落。这种害怕是这么具体,具体到那一个人身上,具体到那一天从起床开始,你就是一个人起床,洗脸,吃饭,不再有说话的人。
到了第二个春天,我和朋友说,这电影比上个月那部是枝裕和更戳痛我。
也有治愈的时候。
陆爸爸的生活秘籍是:要每天为家里多做一件好事。
陆妈妈的幸福宝典是:能多陪他一天就是一天。
于是“技术宅”父亲修桌椅板凳,做笛子二胡,养蜂养花,剪辑配乐……母亲还是那样耐劳,多了皱纹少了笑容,却还是有歌。
流淌着的,缓慢的,静静地清晨和黄昏的低语,记录了这样一对夫妇的四年。他们才是影片真正的主人公,只有他们两个,站在同一块天井之下,一起面对孩子们的远行和回归,面对发黄的音像资料,面对爱女的病痛和消逝,面对第二年第三年坟山那一枝细细的竹竿,挂着最新的白幡。
这就是日子的滋味,尚未过进日子,还在“日子”之外观望的我们,在这面小小的屏幕上目睹了什么是苦辣甜酸,温情勇敢,忍痛而前。
散场的时候,有人问导演,为什么是“四个春天”?导演答:因为觉得不能再拖了。想起《步履不停》所说的某一种遗憾,作为礼物,这是导演送给父母的;作为电影而言,这是别人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关照。
我又想起北岛在《青灯》里写蔡其矫:
满天星斗连成一片,璀璨迷离。看来总得有最后一次,否则人生更轻更贱。我们都走在这路上,谁都没有免于死亡的特权。也许重要的是,你与谁相识相伴相行,与谁分享生命苦乐,与谁共有某些重要的时刻,包括最后一次。
在田间跳的舞,在屋顶上种下的腊梅,开得热闹的迎春花黄灿灿,春风里柳枝飘摇,这么美丽的镜头,那么多的诗意。
微雨下起来,父亲给母亲递一顶草帽,日子里似乎永远回荡着《青年友谊之歌》和《蓝色的海洋》。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8
一个多小时的片子,即使是之前已经对内容有所了解,整个过程仍然让我频频落泪。不仅是第三个春天的离去,连同着一二四的美好,也让人对夹杂着笑声与泪水的生活片段心存感激而热泪盈眶。
说说全片中三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剧透)
第一个是父母亲同时在两个房间里做着自己的事。父亲在电脑上欣赏音乐,动情之处挥舞双手沉浸其中,另一个房间的母亲带着袖套和眼镜,低着头仔细地踩着缝纫机。而这一幕,被架设在走廊里的摄影机框进了一幅画面,呈现出一种理想生活的可能,父母亲的.相守将生活中的琐碎以及那些缝隙间的点滴艺术囿于同一方小小屋檐之下。
第二个是姐姐生病之后,母亲在病房中照顾她,用湿润的毛巾替女儿擦脚,镜头中姐姐的脚指上的指甲油还未完全褪去,依稀让人瞧见曾经生活的色彩,没人能想到一个生命的消逝是如此让人躲闪不及。
第三个是父母几次与儿女的告别。每当儿女坐上出租即将启程之时,转身父亲还要一个人走远远的路回到家,母亲转身进门之后又走出来带着不舍的眼神。我从未想过那些送别的时刻,留下的人要怎样消化感情,我们都把镜头对准了离开的一方,而忘了往后瞧瞧。
曾经做过一篇阅读,大概是说有人感叹生命太过于短暂,而不像大海一般,永久地存在于天地间,但在文章最后老人说道:可是海懂什么?
我们是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幸福。漫长而又短暂,诗意盎然却又夹杂着冷峻的现实,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如此。一年四季更迭,春天总是会如期而至,就像屋檐下的燕子,只要被盼望着,就一定会再一次在四方天空下孕育新的生命。
后来得知导演的豆瓣ID叫起床,吃饭。与电影的本意不谋而合,正是这样的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平凡事情,成为了每一个美好时刻发生的土壤。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本质便是让艺术在缝隙间茁壮发芽,所有的平淡时刻都可以也都应该成为值得记录的幸福,平凡和琐碎也有同样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感谢《四个春天》。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9
作为一个女儿,及我的父母来自四川和陕西的某个曾经非常贫困的县城。这部电影太多感同身受,及太多情节让我联想到我的爸妈。第一个是陆爸陆妈的手,两位老人以独立自强的精神生活并教育子女,所以常年劳作手指是黝黑、皲裂的。第二个是陆爸陆妈相儒以沫的夫妻之情,及子女姊妹兄弟之亲情,都是真实的记录没有过多渲染,这也是影片的精神:真实。感情是最复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解读。第三个是影片里的年味,年饭上的香肠和扣碗肉还有各种糯米饭及烫菜,这是年年回家的大餐啊,外面也许吃得到同样的菜但吃不到同样的感觉。还有就是祭祖,去年过年我和爸爸妈妈就去老县城给我的爷爷奶奶扫墓,和影片里的方式差不多。最让我感动的事爸爸站在一旁和我说这是哪,那是哪。我爸脸上的神情是怀念和感叹,还有就是遇到了我爸的前妻,(插播一个细节,今年我爸看我姨娘都买了皮草,也去给我妈买了一件,我妈一直说我爸虚伪攀比,但却喜滋滋的穿了一整个新年,咋说呢我爸心疼体贴我妈了一辈子。)我妈酸溜溜的对我说:“粒儿,你咋没喊一声大娘哩?”我爸边开车边假正经峰回路转的对我说:“喊啥喊,你看你妈多富贵气,多漂亮!估计他们也没想到我屎豆瓣(我爸年轻时外号)这辈子,还能领着这么漂亮的媳妇回来哩!”我妈在一旁咯吱的笑还捏我爸脸颊:“老丁的嘴皮子没正经!”与之相比我爸妈更具有挑战精神,不管是无可奈何的还是咋的,我爸妈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讨生活,并抚养长大了我和我哥哥。所以请不要去过多考究讨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剪辑技巧,及所谓的'专业知识。他记录的是我们最珍贵和独一无二的,老一辈的中国式教育及父母,他的镜头真实的记录了陆爸陆妈的朴素及真挚的情感,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陆爸陆妈的勤劳,是中国父母及中国人最珍贵的特质:勤劳!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0
春节假期,去看了和菜头很早以前就推荐的一部纪录片《四个春天》。此时由于几乎过了上映日期,全北京似乎只有一两家影院在上映。我去看时,不到100人的小厅,一共来了6个人,全是女性。(或许,女性同胞更容易成为文艺青年呢?)
1:影片确实非常动人。
很多个真实的情节和片段打动了我,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纪录片的魅力吧。因为真实,人物的喜怒哀乐,有太多感情都能和观者产生共鸣,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身上一样。
姐姐离世的那段,我和后排的女生都哭的鼻涕眼泪一大把,彼此能听到对方呜咽的鼻涕抽泣声。还有哭丧人完成吟唱的一段歌谣,我当时都震惊了,觉得这些简直就是口头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丧葬文化中有许多我们并不了解的、优秀的、传统的东西。吟唱人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为了挣钱而虚张声势、大哭小叫死去活来(也许之前的我们都被影视剧误导了)。他们静静的、哀伤的坐在那里,动情的演唱,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眼里泛着泪花。但终于是更多的无奈、更多的同情。这是丧葬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这些吟唱不是封建迷信,浅浅地唱出了对于一个辛苦半世、拉扯孩子长大的女人最后一程一路走好的祝愿,真挚而深情。我不知道这些唱词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差不多情况的人,都会唱同一段唱词,但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些吟唱就是最好的,那一刻的人们需要它,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
2:影片结构非常精彩:
不能否认的是:姐姐的离世,是影片非常大的一个戏剧性部分。第二个春天,重点就是记录这件事,也是令人最心痛动容的一部分。以至于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有点担心,这才第二个春天,故事的高潮就结束了,那第三个、第四个春天说什么呢?
果然,第三个春天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叙事,出现了许多10年前、20年前的视频片段,让观众有了非常意外的体验。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高级的悬念设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片中的爸爸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生活地特别有主意:他喜欢音乐,各种乐器都能吹拉弹唱,信手拈来。但当我看到:他把音乐文件,放到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中听的时候,感觉非常意外。一般人听听歌,搞个播放器足矣,难道他还会剪辑视频不成?果然,姐姐离世后的第三个春天的部分,整个影片出现了一个拐点:大量10年前,爸爸拍摄和剪辑的视频,作为宝贵的影像资料出现。这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惊喜。回过头来看,整部影片虽然是纪录片,但是很用心地研究和使用了讲故事的方法,耐人寻味。
3:影片塑造了特别真实生动的人物。
准确说,并不是影片塑造了人物,而是爸爸、妈妈、姐姐他们本来就在那里,活生生的在那里。
爸爸其实非常与众不同:他一个中学物理老师,不仅热爱音乐、吹拉弹唱,还尽己所能,“每天为家多做一件事。”这几乎是普通家庭中,爸爸的形象的典范了,他那么普通,掉在人海里根本看不到影子,却又那么与众不同,令人着迷。
妈妈好像就是我的妈妈一样:她爱唱歌、会做饭,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全家人都听她的,又好像也都不听她的。辛苦操劳一辈子,担心儿女、担心老伴儿,没有时候能好好休息。对了,年轻时也是个大美女。
姐姐的镜头不多,但最令人唏嘘。生活的大手无形又无情,让人哀叹命运之无常。姐姐最后的日子,镜头使用非常克制,也非常短暂。快得令我感觉都好像有点突兀,但后来想想,这种快和突兀,何尝不是作为弟弟(也是影片导演)的真实感受呢。大家似乎一下子都被生活打蒙了,不知所措、猝不及防、却要必须面对。
4:唯一我觉得有些无法接受的是:作者即是家人又是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这样的身份,使得他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家人最放松、最真实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姐姐离世这样的事件中,保持客观地拍摄确实非常非常难。甚至我看到一些非常冷静地、旁观者视角的片段,心里会觉得阵痛、特别难受。(比如妈妈在女儿的葬礼上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嘴大大地张着)
但也许这就是这部片子的独特之处吧。创作者以亲人的身份来记录家人的生活:深入其中,来自其中,却要抽离其中。
我会非常感激这样的创作者和作品,但是让我自己做,我猜我是无法做到的。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1
这是一部需要在电影院里,和最亲密的人,才能深刻感受到主旨的影片,影厅最好不要太大,人也不要过多。
看完《四个春天》,走出电影院,我问小柔,整部电影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小柔说记不清了。我笑了:刚看完就记不清啦?小柔说,就是啊,很多地方让我都哭了。
我没有哭,但我理解她的感受。《四个春天》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电影,用平实到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黔桂交界的一户五口之家的最为平常的生活,导演陆庆屹,就是这五口之家的老幺,他的父母,哥哥,姐姐,就是电影的主要角色。
与其说是电影,实际上说它是家庭生活记录片更合适,整个电影从开始到上映的五年间,除了后期的制作,从开始的摄像到后来的剪辑,都是陆庆屹一人完成的,2个小时的电影,原始的素材超过250小时,剧本,当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一开始,他也并没有想到手中的这些纯山寨的视频会成为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而仅仅是想记录父母和家庭生活最为本真的样子。
父亲陆运坤,是全县唯一的一名全国优秀教师,教了37年的中学物理,退休十余年了,老人沉默寡言,却有很强的好奇心,会吹笛子,拉二胡,弹手风琴,最新的玩具是电子琴,还会自己用电脑软件进行剪辑和刻录光盘,平时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这个好玩”;老爷子偶尔会面对大山唱些苏联歌曲和当地民歌,平时就是笑笑,不说话.
母亲李桂贤的性格就截然不同了,不仅有一双笑眼,而且爱说爱唱爱絮叨,也是操持家务的主力,无论是在绣鞋面,还是在打理院子的水塘,经常能听见她的哼唱,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有时母亲在踩缝纫机的时候,虽然嘴上没有动静,但你能看到她的脚板一直在打着节奏,心里肯定是在唱了。
大姐陆庆伟,遗传了妈妈的性格,外向开朗,最早离家到东北上学,并定居在沈阳;二哥陆庆松,性格更像父亲,沉默寡言,也是10岁就离开山区,一直在北京学音乐,目前在清华大学任教;作为导演的老幺,从小是乡里乡亲中的“问题少年”,打架逃课,让父母一直头疼不已,高一未念完,就成了北漂,学油画、踢足球、图书编辑、广告设计……拍纪录片之前,干的是平面摄影师。
家乡之于导演,和很多淘气的孩子一样,一直是想要挣脱逃离的泥淖,直到离开多年之后再回去,带着画板和镜头的陆庆屹突然发现,那个自己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才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当自己不再较劲了,美好自然就浮现了出来,于是,他有了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想要记录下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片名叫《四个春天》,而实际上并不止于春节那段时间,而是以春节为节点,叙述了一家人2013-2016年的生活,每年都会变化,无论这变化是好是坏,是喜是忧,是苦是甜。作为纪录片,整部电影很少有字幕,仅在家庭重要事件的时候简单列出时间、地点,也没有旁白,片尾的小提琴配乐是二哥陆庆松编曲和演奏的,除了几个叶上露水、春燕还巢的简单过场外,几乎没有任何修凿的痕迹,更没有所谓的铺垫、隐喻,或者说,即便有,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和日常生活的片段融为一体。
儿女不在身边的大部分日子里,两位老人的生活并未缺乏半点生趣,在镜头中他们上山采药、天台栽花、伴琴而舞、共同持家,算不上繁华的小镇街道上,两人带着斗笠,背着篓筐,走在天气多变的山区和山林之中,倒有几分宫崎骏动画的意味。妈妈身体更硬朗一些,嗓门大,自然是主事的一方,经常说走这里,踩那里,小心脚下;老爹的表情则一直带着几分喜感,攀山砍竹子的时候,踩了多年的运动鞋坏了,鞋底几乎掉了下来,他就随手拿几根绊草集成绳子绑了起来,绑好了还略有几分得意,下山的'路上脚步反而更显轻快。
回到家里,母亲一直不是缝缝补补就是出出进进的忙碌,老爷子则要么坐在电脑前听听山歌,要么自己拉个胡琴或是吹个笛子,兴致来了,还会和老伴合奏,自得其乐;妈妈在处理采回的药材时,父亲就在屋里做饭,做好了就端出来,慢慢的喂正在干活的母亲,其乐融融的样子;老两口尝试微信的语音功能,母亲不知何故,被父亲误发的微信逗得乐不可支,话都说不清楚,场面透着满溢出屏幕的幸福。
既然是春天,春节的场面是必不可少的了,年年的礼花都有不一样的意味,但对子女迎来送往的两种心情是都不会变的。2013年春节前的几天,母亲在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收拾家务,一边做,一边哼着小调,等待着即将归家的孩子们。父亲陆运坤在院子里用一个油桶改装成的烤炉在做腊肠,用竹管向桶里吹气送风的间歇,还会从旁白拿起一本书阅读,翻书的时候还会摘掉沾满油烟的帆布手套,以防把书弄脏。一会儿母亲走过来,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不知道陆松的身份证丢了,能不能买上回家的票……” 第二天,二哥按时到家,母亲才放下心来。
大姐回家的气氛就活泼多了,边吃饭边讲段子,逗得母亲嘎嘎的乐,自己也乐,父亲则是抿嘴笑。从家庭录像上更能看出大姐“逗逼”的作风,即便是在给爷爷上坟,也不忘比出V字的手势,调侃爸爸戴了赵本山的帽子,甚至连语气都没有肃穆,好像是去郊游,开心到不行。真的到了野外郊游的时候,则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在大姐的感染下,一家人似乎都不知道何谓忧愁,去探望94岁生病住院的二伯,可能是为了让二伯宽心吧,带着病床上的老人一起唱山歌,唱的老爷子心率飙到116,唱完还问他是不是舒服多了……
还是那句话,快乐终究是一时的,痛苦则是长久的。大姐突然就病倒了,而且是晚期肺癌。短短的几个月,疾病就让大姐变得形容憔悴,甚至起身都困难,皮肤失去光泽,脚面如同柴草,干枯易折。妈妈一遍为她洗脚一遍流泪,老父亲则是愁眉紧锁。吸着氧气的二姐断断续续的对妈妈说:其实我一直都想好好报答你的……俯下身去的妈妈安慰女儿说,不要想那么多,压力太大了……
很快大姐还是走了,妈妈守灵守了两天一夜,终于在长椅上坐着睡着了,半张着嘴,呼吸着冷冽的空气,刚刚入冬的夜里,回荡着村民唱的丧歌,凄苦异常。在录制送殡的过程中,抬棺的陆庆屹晕倒了,母亲问他,你是继续录,还是拿花圈?小弟坚持录制完,以自己的方式送姐姐最后一程。下棺之后,儿子抱着母亲的遗像回到老宅,在大姐生前的屋子门口跪下,说了一句,妈,咱到家了,忍了一路的二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倒在地,抱着外甥嚎啕大哭……
此后每年过年,老妈妈都会给二姐留一幅碗筷,每次有人离家,也都会去二姐的房间道别。等孩子们都走了,二老又会再去一趟大姐的坟前,扫墓之后,两人各自面对着大山和旷野,长久的沉默。
生离,和死别一样,让人不忍面对。每次送站,尽管儿子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父亲都要亲自送到车站,再默默的回来。一次,导演收到妈妈发的短信,“以后干脆不要回家过年了,刚下下楼叫你吃面,才想起来你已经走了”,身壮如牛的七尺男儿,从送站口一直哭到了车上。
生活是要继续的,干的事情也是要继续的。这是妈妈对儿子临行的叮嘱,也是两位老人的实践。第四个春天,父亲从网上定了蜂箱,开始养蜂,组装好之后不住的感叹:真好看。母亲也一如既往的缝缝补补,里外忙碌,两人依然如常的上山砍竹,采药,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两句,到了女儿的坟前,依然还是会哭,但已经不再沉默,而是向女儿回想和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如同她在身边,静静的听。
拍完最后一个春天后,导演本来想继续拍,但又担心姐姐去世之后,父亲的身体会有意外,看不到这部影片,就开始了剪辑工作,这个春天,夙愿达成。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2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电影中的场景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我家是江西的,离贵州好几百公里,但是那些梯田、油菜花、香肠等等的画面,就像是我们老家的一样,非常容易让我自动代入老家的场景。
毕竟是纪录片,整部电影并不像其它类型的电影有那么强的故事性,里面的镜头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实景展现了导演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些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场景,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说实话,看到后面,我眼中是含着泪的。
影片中的爸爸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毛笔字写得好、会各种乐器,而且还学习怎么使用电脑,怎么用电脑剪辑视频,怎么用智能手机,怎么发微信,怎么在淘宝上买东西等等等等,一个有趣、乐观对生活充满好奇心与热爱的人。人生活成这样,真的很让人羡慕与佩服。
影片中的妈妈那爽朗的笑声,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一言不合就唱歌,光唱歌不过瘾还得来段舞蹈,不难看出,妈妈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文艺青年。她所展现出来的乐观、坚强,认真对待生活的那种方式都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
我们应该怎么去过这一生,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看过影片之后,或许你能从陆爸陆妈身上找到答案。强烈建议到电影院去支持一下这部电影,去感受一下别人家的父母。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3
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纪录片,想要推荐给大家。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的话,这部影片里藏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中国家庭为什么能够走过坎坷的内在的力量。1月4日全国上映,还请大家不要错过。
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很独特,镜头下是一个平凡的小镇上的一个平凡的中国家庭,记录的也是那种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看完之后,却带给人一种内在的力量。这个冬天是有点寒冷,希望这部影片能带给你一些温暖。
他们所住的屋子,也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那是一种典型的,以前的那种装修风格,有些潦草,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是请镇上的手艺人来做的,远远没有我们现在的这样的精致。屋子里有许多的东西都是老物件,有搪瓷做的容器,有打农药用的喷雾器,有缝纫机等等
这些东西,在我小的时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用的。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喷雾器,每次大人们打完农药,我和我表弟就把它拿到水边去清洗干净,一打开,就是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小时候闻起来还挺香的。洗干净后,我俩就在喷雾器了灌满水,然后背着它到处去洒水,尤其喜欢背着阳光洒水,只有这样才能看见彩虹。
每次看到这样的纪录片,心中总是会有一种魔幻的感觉。我们日常的生活是一个样子,在电视上或是网络上看到的有钱人的生活是另一个样子,而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生活又是另一个样子。虽说生活的样子不一样,但是,生活中同样是有着欢乐,也有着痛苦。
最后,我想说说在开头我所提到的那种“力量”,第一,我认为是亲情,是亲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第二,我认为是乐观,是中国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沉默的,隐秘的乐观。
“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4
最初知道《四个春天》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和菜头那个胖叔叔。和菜头在他的公众号文章说: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部影片,作为2018年年度国产电影,那么,我的答案只会是纪录片《四个春天》。中国人羞于言爱,但是《四个春天》拍出了中国人的不言之爱;中国人绝少谈美,但是《四个春天》拍出了平凡生活里有大美;中国人热爱故乡田园山水,《四个春天》回答了中国人的所爱究竟为何。为了《四个春天》和菜头至少写了四篇文章这对和菜头来说这是少有的待遇。所以带着这份好奇在休假期间我就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
电影是11点15分上映,11点的时候我就进了片场,一看一个人都没有,我以为我是包场看电影,后来稀稀拉拉的来了10个人,一部好电影最后是11个人一起欢笑一起哭泣。其实《四个春天》的故事并不复杂,因为是纪录片,不是故事片,故事片是生活的比喻,有很多承转启合,有很多曲折离奇,纪录片则是生活本身,它提供一种观察生活的视角,这个视角可能是我们至前忽略了的生活。所以无所谓剧透不剧透。
《四个春天》是导演自己用DV拍了他父母家的四个春节,每年这个时候,他自己,他姐姐,他哥哥都会想办法回家和父母团聚。导演记录的就是这一段家庭生活,主要是以导演自己两个年迈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朴素而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家乡小镇的生命状态,劳作,唱歌,出游山野,探亲,丧葬,欢聚离别等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拼凑出一副充满生活诗意的人间画卷。整部片子沉静内敛,波澜不惊,却让人感到无限温暖。纵然这一家人在影片中遭遇了命运残酷的波折,但最终却能从打击中恢复生机,重新回到往日的生活轨迹中去。
海德格尔说,生命充满劳绩,但总有人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生活吧。
看完之后我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想说出来和你分享,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爱情,亲情,生活诗意。
片中导演他父母的相儒以沫的爱情让我动容,闲的时候你拉乐器,我唱歌。互相帮对方剃头,当老爷子嫌老婆子太啰嗦的时候,老婆子帮老头子剃完头之后就笑骂道:叫你说我啰嗦,叫你说我啰嗦。还有和儿子拉家常抹着泪儿说,“如果我不在了,有谁还能照顾这个老头子啊”。罗胖曾经讲过一个老头的.故事说婚姻不是争争吵吵,不是什么条件,也不是金钱财富,婚姻意味着午夜三点醒来,你口渴,伤口疼,只要捅捅旁边,就有人给你一杯水。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向往的吧。
让我感动的还有关于片中姐姐的那一段,前几分钟还是有说有笑的唠着在回家路上的趣事,姐姐被路人当做80后。画面一转姐姐躺在病床上痛苦挣扎,拍照的时候想笑却笑不出来,最感人的画面是姐姐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说自己还来不及回报父母就要走了。这一段我落泪了,我想起来了外公,那是我刚毕业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外公打电话和我说在小舅那做事要用心,好好工作,谁知道几个小时过后,就听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一些都是那么突然,我还来不及报答外公对我的养育之恩,外公就这样离开了。外公,您还没看到我娶妻生子,还没看到我买礼物孝敬您,就这样离开了。
我们现在大都是生活在城市里面,大多忙着奋斗,对于四时的野花在家乡山坡上盛放,燕子冬去春来在祖屋檐下筑巢这些生活诗意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能力,《四个春天》能够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感知,让我们重新去找到生活的诗意。奋斗在都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得有叼着草杆,仰望风筝的时刻。
追寻远方,寻求波澜起伏的人生,让无数人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祖屋,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到山的那一边,去到海的那一边。如果当初做出另外一种选择,选择留在家乡,留在某条小村,某个小镇,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模样?《四个春天》给了一份答案。
总之一句话,如果2018年有一部电影值得我们去电影院看,那我推荐《四个春天》。
纪录片四个春天观后感 1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大都会选择纪录片。而在电影的选择中,我更会顾及到这部片子看完,我的心情将会如何。大概是一个人待久了的后遗症,以前看电影从来不会考虑这一点。让我由感性之人变成极度感性之人。《四个春天》这部片子,在我买票之前是完全没有听说,也没有了解过的,但是一看名字就觉得应该好看。
事实证明,果然不错。但是它的排片率并不高,很多电影院也没有这部电影,家庭题材的纪录片显得并不主流,我去的那个大概满座也就60人的影厅,稀稀拉拉的.只坐有一半的人。这部纪录片没有华丽的镜头,每一处都显得亲近真实,它是一部纪录片,更是陆家的家庭录像带,纪录着导演陆庆屹一家人四年春节的故事。
对于这名北漂导演,我没有很深的认识,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我更没有很深的了解,这里只想谈谈我的观后感。影片大概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轻松幸福的家庭生活,后半部分是感人煽情的家庭变故。很平淡,但却能够看到这个家庭的凝聚力与爱。
在前半段中,我主要感受到的是一对老夫老妻的相处,轻松诙谐,平淡中又不失生活乐趣。影片开场就是父亲熏腊肉准备过年的画面,母亲晚上在家列着年夜饭的菜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父亲与母亲的互动,总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那就是两人相处最好的状态。母亲帮父亲剪头发,父亲的要求高,总怕母亲剪得不好。父亲弯着腰,母亲给他掸头发的时候,母亲拿着布边笑边抽着父亲的背,本来停止的手最后又上去补两下,嘴上还在说,让你总是说我......父亲因为一件小事误会了母亲,母亲笑嘻嘻地说,你要是法官,在你手下有多少冤案噢!
两人在楼顶上种着花花草草,上午他们在上面吹蒲公英,一人一根,母亲分几口气才吹完,还说,这一吹就没得咯,父亲一口气吹完,说,明天再来吹。两人去爬山,边走边唱歌,母亲走在前面总会想到他们年轻的时候跳的舞步,边走边跳,父亲在后面就跟着一起唱。爬山的时候父亲的鞋底掉了,他无奈的笑了,并用山上的野草当带子,把鞋底绑在脚上。晚上在家里,两人各忙各的事,两间相邻的房间里,母亲踩着缝纫机不亦乐乎,父亲听着音乐研究着剪辑软件,十分陶醉......
虽然儿子们都还没有结婚,母亲就把婴儿的小布鞋给做好了,期盼早日抱孙子。父母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情趣。父亲多才多艺,二胡、小提琴、萧、电子琴...等等乐器都会,还会剪辑视频!我直接给跪了吧...母亲爱笑爱唱爱跳,性格活泼开朗。
十分感叹,没点才艺爱好,老年生活得多无聊!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琐碎弄得心烦意乱,而在这部片子里,我更多看到的是将那些琐碎化为生活的情趣,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不如心意的事情。用乐观与包容将琐碎化为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