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的观后感(精选20篇)

发布者:邻家小师弟 时间:2024-2-28 03:14

《无人区》的观后感(精选2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人区》的观后感(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人区》的观后感(精选20篇)

《无人区》的观后感 1

《无人区》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黑色不失凝重、戏虐却不夸张是我的观感。

相较于当下电影的小资小爱,通篇的西部蛮荒、丛林法则给影片注入了十足的血性。对比花拳绣腿般的摆酷电影风潮,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再真实不过的真实。公路电影特有的流动场景和盘根错节的叙事方法,一扫小格局电影的窒息感。

但这些并不是《无人区》的全部,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匪夷所思”和“黑色幽默”的拿捏。片中的小道具“打火机”可以做为《无人区》精彩绝伦的注脚。

片中“打火机”每每出现时,几乎都是非常戏剧性的桥段,时而黑黑的幽默一下,时而让片中人物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改变。通过几次巧妙的安排,打火机已经成了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黄金大龙套,甚至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观众形成了心理暗示,“打火机”又该出场了。然后就是果不其然,打火机成了笑料,转几个镜头,它又成了杀人武器和救命稻草。不得不说,打火机运用的称得上精彩绝伦,一个新的经典道具从《无人区》孕育而生!

《无人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正常的,不多见的,好的`国产电影。相对于大多数故事背景发生在公路上的电影,它其实已然节奏明快,悬念制造的幅度合理,人物性格塑造得充分,动机合理,情感递进升华让人信服,西部片里原本就有的黄金配角,在这里也够多管饱。

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区域,放弃了擅长的多线叙事的宁浩,并没有让故事散掉,他最好的节奏感和故事氛围的把握,仍抓在手里,考虑到转型一刻翻阴沟,永远只有一招鲜的中国导演如此多,这点尤其宝贵。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明明知道是煽情了,却还是有点小小的动容了——我觉得,仅凭这点,说明《无人区》是合格的类型电影,点赞。

看完心里会有点压抑,不过压抑了是好事啊,代表着我确实有被电影打中。冲着导演,我来到了电影院。宁浩带来的的确是部好的国产片,好演员,好剧本,当然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西部景色。虽然我中途也打了几次哈欠,可是还是挡不了我对它的点赞。电影甚至也可以叫做“蛮荒时代”,在那样一片无人区中,文明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当它和野蛮或者是人类表现出的动物本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时,我还是被惊到了。其实想想,竟然还会有些真实的害怕,因为纵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下,身边还是会有这种最不该出现的所谓的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的事情发生。看了下 影评,其中不少说宁浩复制好莱坞大牌导演复制的过分,其实好的东西是可以从复制开始的,到最后说不定还会超越它,不到最后谁又知道呢?觉得黄渤演的角色给了其他人,还就是演不来,演技大赞。反派一号的眼神也有秒到我哦,对于这种粗犷型的,导演刻画的还好啊

无人区就像是一只雏鸟,羽翼虽然尚未丰满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会长成鹰隼。《无人区》的镜头还受限于三秒一切换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所以,我用“距离大师,一步之遥”来形容。这一步,可长,可短。

《无人区》不是喜剧,但会让你发笑,被它的黑色幽默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无人区》不是悲剧,它不会用黑暗笼罩大地,你仍能见到文明的火光。

《无人区》不是心灵鸡汤,它不会不痛不痒的慰藉你。

《无人区》不会让你大彻大悟,它像是大师往茶杯里倒水的过程,最终你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无人区》的观后感 2

有一种电影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有一种电影镜头真实,却相当要命,这便是纪录片,纪录片不同于其他影片,你付出的是更多的时间,但是更多的是运气,特别是这种主打风景的电影,每一种景色,每一个镜头,都是老天爷给的赏赐,近日,由95后新锐导演饶子君执导的中国首部展示西藏羌塘无人区腹地普若岗日冰原的纪实探险电影《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正式宣布定档8月31日,并曝光定档预告片。

2000年的一次行走西藏之旅,让导演饶子君的父亲从公司高管变成了一名独立登山家。他曾说过:“登山不是征服,而是对自我的挑战,是与大自然的亲近。”他已经登顶全世界各种级别的雪山18座,其中10座是8000米级雪峰。然而一次登山意外事件,让他完成攀登“14座大满贯”的`梦想戛然而止。

父亲对雪山的情感,在饶子君身上得到了延续。为了培养她的攀岩能力,激发身体潜能,年幼时便让她接受攀岩技能练习。2012年,饶子君更是跟随父亲进藏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父亲去世以后,虽未涉足无人区,她却一直心系这片令人疼痛的高原。在这里,她希望用心的开始和父亲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告别。

对于饶子君来说,《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不仅仅是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更担负着她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为此,她可以五天五夜蜷缩在只能盘腿的小货车里,从深圳横跨8000里奔袭拉萨;她可以拖着患有严重呼吸综合征的身体,在6000米海拔的高原上“换一次命”。

影片整个拍摄过程历时近40天,总行程3441.511公里。48人的摄制组,最终坚持完成影片拍摄的仅余8人,这里不得不说起“江山如此多娇”这句话,导演这次拍摄体现了相当的强劲的意志力,即是为了圆父亲的梦,也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重生,不同于《冈仁波齐》的藏族特色。

《无人区》的观后感 3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片中徐峥不断地在发问,最终他用一把大火给出了答案:“人类会用火”。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认为动物是靠本能行事,而人则懂礼义廉耻,有着一套行为规范来决定其可为或不可为。此规范是国法,是家规,也可能只是主流社会所认定的一些道德观念。但古人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点上来看,似乎人和动物又离得不是太远,善与恶的一线之差也许就在于环境允不允许,诱惑够不够。

看完影片后恰巧看了篇文章《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此文列举了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在短短3个月内杀死了80-100W 原本是他们朋友,邻居,同事图西族人,仅仅是因为被告知图西人是坏人,然后军队发放了武器;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机抽取的斯坦福大学学生角色扮演狱警和囚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验中包括发起实验的教授(典狱长)在内的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变身为魔鬼,开始虐待囚犯。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能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场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这就是所谓《路西法效应》。

而《无人区》则是以徐峥一个年轻有为的`知法懂法的律师,却堕落成为一个企图毁尸灭迹的罪犯来应验了这一法则。你我皆是普通人,也许有着各色各样的小毛病,但自觉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扪心自问,当你碰到徐峥所处的困境,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则是锦绣前程,你会不会做出更为正确和理性的抉择?而堕落通常是连锁反应,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直至堕入地狱。值得庆幸的是,余男的出现给了徐峥机会,让他克服自身的恐惧,贪婪和怯懦,最终拯救了对方,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用挺身而出和一把大火验证了:“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是人。”

片中徐峥名叫潘肖,英文名叫肖恩,十分巧合的是此片的某些场景设定和肖恩潘主演的西部片《不准掉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烈日炙烤下的西部,不见尽头的乡村路,满怀恶意的小镇居民及身处绝境对人性的考验。也许这也是宁浩导演对此片的致敬吧。

看完《无人区》心情非常激动。总所周知,中国电影起点低,又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以这个标准,《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了。虽然和国外一流的影片相比,某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结局稍嫌突兀。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余男由于徐峥的牺牲而最终获得新生来拔高立意,但过于直白,与整个电影的基调不太相符。不如《泰坦尼克》中,我们可以从老年Rose身边的那些照片中推断出Rose虽历经劫难,但最终还是如Jack所希望的那样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样会显得更为含蓄和高级。另在黑色幽默部分有生硬和用力过猛之嫌,虽然观看过程中很多观众被逗乐了,但那种苦涩感还不够深刻。无论如何这是继《让子弹飞》之后第一部让我热血沸腾的中国影片,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为宁浩导演鼓掌!

《无人区》的观后感 4

看到这个不到六分的打分,我在想你们就不能鼓励鼓励冒险精神吗。我们老早就有那么大大的船队,为什么美洲要等哥伦布,为什么珠峰南极要等欧洲的探险家,为什么月亮要等加加林。就凭第一次环绕这个第三极,发现了长长的温泉带,也值得欢呼鼓掌吧。

如果不为这个,就为人类曾经经历过冰河时代,并活了下来,为人类将来还会遭遇的冰河时代,欢呼鼓掌吧。

我看过《七十七天》,在电影院看的,实话说,没有这个片子在家里电脑看着感动。仅仅是开头,就重放了三遍以上,是的,摄影导演制片都业余,但是,没玩过就不能玩吗,那只孤狼,那狂奔的野驴,那雪山白色的曲线,还有导演的独白,配的.交响乐,统统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泪下。里面群山河流荒凉中小小的人们的小小的悲欢离合追忆,小小的对话自白歌唱,都是值得尊重的。

这是一部自由的不拘一格的电影,记录地球无人区和记录人没有区分,甚至记录者与被记录者也没有区分,但是为什么非要区分呢,就这样天人合一不好吗。

我记住了几个与贵州人有关的电影,《路边野餐》,《无名之辈》,《四个春天》,都有创意。直到看到这一部,我才联想到,它们或多或少相关于贵州。那是一个神奇的与电影有缘的地方。

《无人区》的观后感 5

周六和老婆一起看了《无人区》这部电影,是部很不错的电影,有些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

一、文明来自科技发展,经济是文明的基石

电影开篇讲了个寓言:“一只猴子去吃桃子,总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两只猴子发现了一种方法,一个放哨,一个上去摘桃子,老虎来了俩猴都可以跑掉,又都能吃到桃子”,这里讲得是懂得分享和付出才是人类社会性的基础。而徐峥提到了火,仔细想来:人类科技发展至今,对火的掌握使用,确实是个关键。

“ 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类在原始社会时,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当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时,社会文明才会有很大进步,人们开始扶老携幼,进行更高的精神追求。而从世界上的国家来看,通常来说也是越发达的国家,社会文明程度越高。

“家贫百事哀”就是家庭的真实写照,从普遍意义上讲,富裕的家庭确实要比贫困的家庭幸福和谐(当然富裕不是指导富豪这种程度)。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能够让家庭幸福,努力赚钱致富,确实是一条必走之路。常绕膝于父母身旁,不如出去闯荡一番事业,更让父母骄傲;勤奋工作,改善妻儿的生活水平,远比家长里短的唠嗑更能让妻儿敬佩;而年轻时打下牢靠的经济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则能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和尊严。

二、大隐隐于市,幸福的本质

”生活太安逸了,就会被生活所累“,年轻人经常感慨,生活缺乏激情,缺乏刺激。而当一场车祸,一场变故,当刺激来临时,大家才能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是如此的弥足可贵。

生活是一种心态,态度对了,同样的环境,会有不一样的感观。电影里的跳舞女孩,得到一份助理工作,满怀感恩,对明天的生活充满了期许,是因为她之前的经历。

哈佛大学盛行的幸福课里讲到的人生的四种模型中,既能体会并享受当下的幸福,同时不损害未来利益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现在的很多人失去了体会当下幸福的.能力,无非是生活的起落和沧桑不够。而有了沧桑后,最美好的年华已然逝去。怎么解决?读书或看有意义的影视作品。文学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增加你求生的技能,但是多读书,能够让你短时间内体会到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本书带来的感动看似零散没有规律,却支撑起你独一无二的价值观。从而使自己不会陷入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生活状态,而能让自己保有意识,耐心品尝和体验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这最好的年华里,更显珍贵。

《无人区》的观后感 6

看完,想鼓掌,又不忍破坏人们沉浸于那戳心的片尾曲中感动,最终,看完了片尾,影院灯光亮起,才双手合拍。

来之前是被“95后导演”,“羌塘无人区”这两个标签所吸引。同是95后,人家拍的片都出来了,简直是太酷了!一定要来欣赏!

还没有开始多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恶劣环境中一个个下撤。当看着得了急性肺水肿的师傅铁青的脸色,在颠簸汽车里坚持着。眼泪不自主就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酷的事情,这是要命的啊!

影片渐入佳境,恶劣生态环境,同时隐藏着着最纯净的绝美风景。当子君看到和父亲生前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她开始淘淘大哭。

原来,不仅仅是为了天挑战那无人踏步过的雪峰,更是怀揣着对父亲的高度靠近。是那8000多米的高峰,也是彼此心里的距离。虽然没有达到父亲一样的高度,也是挑战了前所未有的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和极限,6000米,下撤。也大概懂父亲了,不像之前8000米那样遥远。

也许,和父亲近了很多吧。这就足够了……

我知道,在穿越无人区,记录普若岗日冰川主峰的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纪录片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它是非常棒的一个纪录片了。

所以,我想对关于纪录片的情感叙述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敢想。

电影后的问答期间,导演在回答一位观众时候说拍摄的你的.是记录。有观众问您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您说是记录。

其实若不是时间不允许,我会站起来问一句:导演,请问您想要记录的初衷是什么呢?其实我大概有个预设的答案。是因为您父亲。因为父亲因为父亲就像一座雪峰,你一直仰望,却不能触摸。您内心有一种渴望,您渴望接近,渴望和父亲站在同一高度,平时他,了解他,感受他。于是,您借用穿越无人区,一来可以完成对自己的挑战,二来,更是接近了您内心情感的峰顶。

所以我期待着电影中,在影片中会适当地出现关于父亲的片段,关于他的情感,他的态度,这样也好顺着叙述下去。然而影片中父亲的两三个片段,就,只是插播进来了。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像要一碗饭,两个菜和一碗汤才能吃饱,您只给了一碗饭和一个菜。这造成我感到:有点不够。(因为我觉得好的纪录片也是要很顺下去的那种,既然导演在里面穿了父亲和蔡制作人的背后情感故事,我个人觉得那就多一些些相关的情节,或许看起来会更加饱满)

羌塘无人区环境极度恶劣,也记得听说蔡导的要求是:先拍到,再说拍好。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把那一块无人踏足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的是敬佩。古文中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那漫天星河,那深蓝的湖面,雪白的山峰,真是震撼人心。这也是纪录片里面非常棒的素材。

但是有的地方拍摄,内心有一种,呃,呈现出来是花絮的感觉。就是拍大家一直撤退那里,感觉有点像花絮的呈现。只是这些拍到的画面拼接起来,这里的大概意思是关于质感吧……

我知道,这次拍摄难度极度大,又不是专业的纪录片团队,我不应该以bbc的要求来对一位年纪轻轻的95后导演。但是觉得要说纪录片不是很充实;

但总体已非常棒。

《无人区》的观后感 7

对影片中每一帧景色都送上赞美,漫天灿烂的星河衬托着绝壁,珍贵无比的野生藏羚羊和狼群,纯洁如人间仙境的湛蓝湖水与雪白的冰原相映成辉……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壮阔瑰丽,静静地接受眼球和心灵的洗礼,让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破坏了这份纯净。想推荐每个人都去电影院好好感受这份美好!

感谢导演、制片以及为这部影片付出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样别致的风景。导演年纪轻轻却是个有勇气的姑娘。本身能有这样的念头已经叫人心生佩服,还能克服各种困难将完美的一幕幕呈现给观众,能力可见一斑。看着影片中各式各样的人们,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明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可能会得肺水肿,还是义无反顾地向着高海拔一路进发?也许就像子君导演映后分享的那样,都是可以预见的危险,其实也没有比繁华都市里的危险多多少。他们都是有执念的`人,人生的根本,离不开血脉相连,离不开养育我们的故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踏上羌塘无人区的土地,我相信他们都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我还对影片中几位藏族同胞印象深刻,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环境里,他们都用自己的热情、乐观和歌声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一部简单纯粹的纪录片,你,值得拥有!

回想起观众和活泼可爱的子君导演的一段对话

观众:看完这部影片我也很想去那里看看……

子君:不用想,你进不去!

好嘛,既然去不了,那就多看几遍影片总可以的吧~

《无人区》的观后感 8

神秘的青藏高原,不仅有令人向往的神圣雪山,也有着广袤荒凉的无人区,动植物稀少,人类甚少踏足。而电影《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剧组,则带领观众走向了中国最大的无人区——羌塘,这里面积422平方公里,耸立着巨大的普若岗日冰原,海拔高度在6000米至6800米之间,对于摄制组而言,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不只是朝圣之行,更是充满了种种意外、时而危及生命的探险之旅。

有关青藏高原的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天路》里唱得明白"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但对于《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的主创人员而言,他们这一程,却并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行,或者碾压着前人的轮印,或者在荒芜的高原上以先驱者的身份开辟生门,狂风、飞沙、冰河、乱石,不过是家常便饭,而低压高海拔的地貌,又让大家时刻面临着各种高原病的侵袭,拍摄过程中,许多的创作者陆续撤下了"火线",毕竟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稍有不慎,就是失去生命的危险。

对于观众而言,可能在影厅无法感受到高原反应给身体所带来的胸闷气短、头疼欲裂等不适,也无法体会到时常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原极寒,但在影片中,我们跟随镜头,所看到的那些神奇与凶险,足以让人眼界大开,感叹大自然的雄伟,与造物主的奇妙。而主创人员与恶劣环境的奋勇搏斗,以及他们守护这一片神奇土地的环保精神,又足以让我们感动。是怎样的力量,让他们在这无人之地坚守,跋涉呢?

战台烽曾经去过一次西藏,不过是呆了短短几天,从拉萨到林芝,都算是徜徉在海拔不高、植被不少、生活又便利的城市之中,已经时时感受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赋予自己的于渺小之中迎风而立的力量。但《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所涉足的区域,却是妥妥的不毛之地。一方面,因为是全境荒凉,人类进入不啻于"送命之旅"。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羌塘的生态特别脆弱,无论是冰川、草甸,还有偶尔出没的野牦牛、藏羚羊以及狼群,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仅有的生机。据说这里的植被极其稀少,几年前压过的车辙都会一直裸露在地面,这种生态,让整个摄制组的拍摄,都格外小心翼翼。当然,行程中所遭遇的落单野牦牛的冲撞,狼群几天几夜的追随与包抄,也是格外的惊心动魄。

尽管如此艰难,为何还要拼尽全力,有这样一程的历险?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下,影片的两位灵魂人物,九五后导演子君,以及制片人老蔡的心结。两人,一个为了追寻前辈的足迹,一个为了寻回抱憾的过往,才能在各种艰难困苦下,又如此坚强与坚定地走下去。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制片人老蔡说,就算所有人都倒下了,他也不能倒,就算没有人再前进,他拿着手机拍摄,也要走完全程,完成影片的创作。这种精神毅力,已经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身体的痛苦,我们都说,到高原寻找灵魂的圣洁,其实影片的主创们,不畏生死,又何尝不是最崇高的圣洁呢?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在大年夜,天色渐晚,剧组的车队在荒原上休整,荒原无边,车队小若沧海一粟,而这次拍摄,或许也不过是千万年的一个瞬间而已。为了拍摄,他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忍受着肌肤的刺痛和内心的孤独,或许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才能感受到更多付出与奉献的艰辛。

他们会痛哭流涕,会想过放弃,但沉寂的夜过去,当新的一天又再次来临的时候,每个人又都满血复活,再踏征程。因此,《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对于我们而言,不只是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次直抵心灵、开阔眼界的秘境探险,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在极端绝望的环境中,如何去奋起,去更加热爱这生活,珍惜这生命。

天路的尽头,是心路。无人区,也能踏出勇敢的足迹,更重要的是,这次苦旅,让我们学会,在荒芜的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来面对无数个明天。

《无人区》的观后感 9

5月20日晚,“青春放映厅”在新藏建管部临时营地放映了电影《无人区》,简单的零食,愉快的氛围,黑色幽默式的剧情仿若一支解乏剂有效驱散了连日的疲惫。

一段剧情,带来反思;一时欢笑,带走疲劳。大家在感叹潘肖(徐峥)命运多舛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影片的含义?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从这个电影中看到的东西也大有不同,以下就是我们的思考。

影片中以被捕鹰隼开头,以鹰隼的自由飞翔结尾,个人认为鹰隼代表了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杀手(黄渤)和盗猎老大(多布杰)为了金钱诱捕鹰隼,潘肖为了名利远赴大漠为罪犯辩护,他们都在追求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三人最后都是以命丧荒漠结束一生。

潘肖(徐峥)为了名利遗失了自己思想的自由,远赴大漠为罪犯辩护,回程途中一路坎坷,因为自大得罪货车司机,因为担心承担责任将车祸的.受害者藏在车内离开现场,最后因良心发现用生命救赎了舞女,找回了自己思想的自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本来光明的人生,因为名利遮住了对生命的尊重而命丧黄泉,很是遗憾。但是最后他能够找回自己的价值,用生命换回舞女(余男)的生命,做到了古语所说的“朝闻到夕死可矣”,这是值得庆幸的。一时的迷失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迷失自己。

杀手(黄渤)为了金钱诱捕鹰隼,为了金钱半路截杀潘肖(徐峥),最后命丧傻子的铁锤之下。全剧中这是一个喜剧角色,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为了生存他受雇于盗猎老大,为他猎鹰、截杀潘肖,一路坎坷,最后以丧命结尾。居中杀手(黄渤)自持有枪而威胁手持铁锤的傻子,最后命丧其手,很是悲哀。不要轻视对手,不要用自己的优势去蔑视别人的劣势,很多时候趁你不备,别人的劣势可能战胜你的优势。

盗猎老大(多布杰)为了金钱操纵杀手(黄渤)猎鹰、截杀潘肖(徐峥),为了隐藏一切杀死警察、老板娘、傻子等。为了金钱,他迷失自己、蔑视生命、血染双手,最后却一场空,命丧荒漠。他是一个可恨的人物,也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可恨的是他为了金钱,迷失自己,杀人不眨眼;可悲的是他一直追求金钱,最后却与金钱一起消失在火海中。不要为了利益迷失本性,不要过于执着,否则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影片给我们带了嬉笑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不要为了名利迷失自己,不然最后失去的会更多,甚至是自由和生命。

《无人区》的观后感 10

貌似最近看了挺多的电影了,但是没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点什么的冲动。今晚看完了《无人区》,心中有那么一丝的冲动,即使挺晚了,也想写点什么。

《无人区》的导演是宁浩,其实对他没什么印象,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不过拍的这部片子确实挺好的。先说这部片子的主题吧,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人性。人性恶,这里没有体现人之初,却更多的来渲染人性本恶。片子开头大肆的渲染人性的丑恶,不是唯利是图就是逃脱犯罪,在这里让人感到杀个人都没有能知道,想想500公里的无人区,有的只是荒漠,就是在那死了,没有个十天半月的谁会知道。

无人区这个环境给了犯罪分子可以猖狂的条件。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人性本恶,我想说的是人性恶中还残存的那一丝的善良。无人区中发生的事,在我们看来能逃避就逃避,谁还愿意扯进这些恩怨中呢。片子在死了几个主要人物以后,逐渐达到了高潮。其实这部片子的人员并不多,没有那种多人海波澜壮阔,要是说这是一部大片的话,我想只有可以称得上壮美的`背景了。

万里无人的荒漠,黄沙漫天,真有一种大漠孤烟直的感觉,那种场面,我想足以震撼人心了。单单场面就给人以荒凉,人心惶惶的感觉。想想在这种场面下能发生什么事情,其实可想而知。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他内心中的欲望以及丑恶的一面必定暴露无遗吧!但是,人性中仅存的那一丝的善良也在高潮中到来了。

主人公为了一个其实与他无关的女子,在自己命大活下来的那一瞬间,他并没有置身事外,在得知那个女子的命运将是被杀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去救那个女子。在那个女子命悬一瞬的情况下,他毅然的用自己的命换回了女子的生。其实我感觉片子到这应该算完了,片子的结尾反而用了一群天真的孩子来结束,我想这是用善良的孩子们来反衬人性的丑恶吧!也或许是说明人性的丑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的逼迫,社会的诱惑导致的!

其实我感觉每个人看这部片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是是非非自有人评判!

《无人区》的观后感 11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是很多年来就一向有人探讨未断的话题。近期在电视屏幕上再度闪亮的《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多年前就因曾在某辩论赛上雄辩此题而一举成名!既然人性的命题很有探讨的价值,艺术家们也就从来没有停下对其的艺术剖析与个人阐释。电影《无人区》亦把镜头对准人性的最深处(最暗处?!),试图努力的充分展示,不做简单的道德判官。或许,人性的善与恶本来就包容的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境况、情形之下,暴露不同的那部分特质罢了......

影片展开叙事本文的语境十分特殊,或说趣味。——无人区,是一片作为人存在的类“真空”,这也正是影片主要的吸引话题与招来争议的缘由。即是说,探讨这一严肃命题的冗余前提或外部干扰都某种好处上的抽离,至少也是很大程度上的刻意降低。

由此,在那里,无人区里,人,作为理所应当的社会化的`人,当社会、制度、法律、程序、关系等等,统统近乎于盲区的时空里,人性又会做出怎样的自然释放?人性,究竟是善根,还是欲望呢?人与动物,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人性与动物性,又到底有着怎样的距离?就成为观众脑海里需要不断自问的命题了!影片主要的叙事线索一向围绕着诱捕和贩卖鹰隼,显然就具有了某种微妙的主题隐喻。个性是影片开篇,凶猛骄傲的鹰隼由于抵挡不了诱惑而遭捕捉,最后也难逃被贩卖或杀戮的命运!当然,这很难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而影片也无意于此(即使影片呈现的后者比重更多),重要的是要引发影片观者的自我思考。当年的辩论赛上,反方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精彩结束了这一辩题辩论!

可能是迫于公映修剪的缘故,影片整体叙事节奏略嫌散淡,部分镜头段落稍显跳跃。窃以为,创意当初如果把影片故事直接换为其他乱世背景,类似民国,或许就能够更加自由无束的大展手脚了。另一部国产影片《我的唐朝兄弟》这方面就要做的高明得多!

曾在《红河谷》中扮演头人的藏族演员多布吉,个性鲜明,在本片中表演很出色,形象到神情,都很有说服力。

文末,写下当时观片影院灯亮,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两个句子:

在黑暗里我看到了晨旭,在阳光下我看到了尘埃;

走进茫茫无人区,我该如何应对茫茫人海......

《无人区》的观后感 12

刚刚从电影院归来,很多人看了《无人区》,表示失望。但我没有失望,首先片子保持了很好的质感,我们去电影院是看电影的,不是去看剪接的电视剧的,电影的背景一直是宏大而广漠的沙漠戈壁,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场面。另外故事也是很流畅,没有觉得逻辑不合的部分,矛盾冲突以及爆点都很合适。

表演上,感觉徐峥是主角,演的很好。多布杰老师演技爆表,把这个人物演活了。另外,黄渤死而复生那段,拿着枪指着徐峥和余男那段,也是演技爆表的一段,气场强大,把那个人物的暴戾、心狠手辣都演出来了。

总而言之,值回票价,可以打九分,绝对是今年最好的片子。就像宁浩他们说的,粗砺而真实,黑色而男人。一部非常男人的电影!

这才叫中国的西部片。

虽然徐峥不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无人区》也不是《荒野大镖客》,但这就是中国的'西部片,因为同样有狂野的西部,同样的侠骨豪情。而这也不是《西风烈》、《决战刹马镇》之流只会自我标榜为西部片,实则粗劣山寨不伦不类的电影所能比拟的。

电影中那种来自西部的发自骨子里的狂野,自然而奔放的展现出来,堪称暴力美学。而主角的侠义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人性的爆发,则更感震撼。而做出这些出色掌控的正是影片的灵魂导演宁浩。当然徐峥、余男以影帝影后级的表演做出了对角色完美的诠释,黄渤为代表的一干配角也都光彩夺目。宁浩还不失他惯常的幽默,使影片成为一部有笑有泪的经典。

而且我相信电影的一些桥段,必将成为脍炙人口流传的经典桥段。拿着GPS骑马,捆绑经营,跟你说实话,我原谅你,人和猴子的区别是人会用火,决斗方式是撞车。

《无人区》的观后感 13

这次的观影对于我来说,是“无价之宝”。观看的整个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只浮现了一句话。

距离大师,一步之遥。

先来说说观感。不知道为什么,梵高的左耳就从脑海里蹦出来了。这个是最直观的感受,或许《无人区》无法获得多数人的认同,但却能看到导演内心最坚持的部分。它冷漠的像是没有情感,每一分钟却都流淌着真实的血液。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华语电影,它是个异类。它很像好莱坞的西部片,还有那么一点点艺术片的调调,但它的故事却是精彩而好看的。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精确无比。它是假的,但它比真更真。看的过程中,从头皮到指尖,一层层的泛着鸡皮疙瘩。其实每到要来称赞一部电影的时候,我都会很后悔没有多看一点片子,用各种各样的片名叠加起来告诉大家观感。但我觉得电影不该是这样,一部好电影应该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即便和某部电影再相像,但仍然还是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不敢说《无人区》在未来会不会被大家认为是经典电影,但在我心中,它已经是。最奇特的是,虽然我一直在起鸡皮疙瘩,但我却没有被任何情感左右。有些经典电影会让你热血澎湃,会让你痛哭流涕,会让你心心念念舍不得放下。但《无人区》不是。你看过了,就能够放下了,但是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它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以前看徐浩峰的《倭寇的踪迹》,我想不到用什么来形容这部电影,就引用了《桃花源记》。《无人区》,我也无法形容。想了很久很久,仍然找不到最合适的词语来描述那种感觉。那就用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形容吧。

回到开始的那一句话。我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感慨,就差一步,就差一步。虽然现在的确有很多导演都在拍电影,但,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作电影导演的。我对于宁浩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只是觉得,他是可以被称为电影导演的。《无人区》就像是一只雏鸟,羽翼虽然尚未丰满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会长成鹰隼。《无人区》的镜头还受限于三秒一切换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所以,我用“距离大师,一步之遥”来形容。这一步,可长,可短。在如今的电影市场环境下,我不知道宁浩要迈完这一步,需要多久。但我愿意等。

《无人区》不是喜剧,但会让你发笑,被它的黑色幽默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无人区》不是悲剧,它不会用黑暗笼罩大地,你仍能见到文明的火光。

《无人区》不是心灵鸡汤,它不会不痛不痒的慰藉你。

《无人区》不会让你大彻大悟,它像是大师往茶杯里倒水的过程,最终你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无人区》很好看,它不会侮辱你的智商,不会侮辱你付出的RMB。

《无人区》的观后感 14

宁浩这次不再搞笑了。他的“新片”《无人区》简单粗暴,黑色不幽默。《无人区》设定的冲击性在于,通过物理界限将现实社会与无人区隔离开,但又不是完全的隔离。

它不像西方惯于创作一个人造封闭的环境,也非东方文明孤身于大自然融合去体味静修解脱。更非时间界限的将其摆弄到过去或者未来。无人区距离观众身处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只有短短几百公里,在没有如《大逃杀》、《饥饿游戏》的体制强制,也没有《少年派的奇妙漂流》、《127小时》自然威胁的情况下,他没有太多的理由与现实隔绝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次元。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类似的参照物,《无人区》更接近于推理小说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所有的遭遇苦难乃至死亡,都来自于人性的罪恶。

同时,《无人区》随处可见对抗性,存在的不合理。无人区必然是偏远的、荒凉的,却绝非体制与法律鞭长莫及。影片始于,警察抓抓隼之人,多布杰饰演的盗猎头目车祸肇事。主人公徐峥也是作为一名律师出现,巧妙地赢取了一场诉讼。虽然事实略有纰漏,但终究还是按大众的认知在行事——光天化日之下,总有王法。然而,当进入无人区,法律瞬间失效,社会性全部退场,只余下生存的弱肉强食。

人性的三种表现

《无人区》故事从两只猴子说起,“一只猴子去吃桃子,总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两只猴子发现了一种方法,只要是我们两个结成一个团队,一个放哨,一个摘桃子,老虎来了两个人就都可以跑掉,又都能吃到桃子。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树上那只猴子要懂得不要把桃子都吃光,要留一半给同伴,树下的那只猴子要知道饿死也得先站岗,要先让上面的猴子吃。这个就是利他主义的诞生,只有利他才能产生社会。”

理论说,人的属性有三种说法:精神性,社会性,生物性。生物性是生物共有的属性,精神性和社会性是人类有别于其它生物的特征。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类最多体现的是社会性,互帮互助互利。然而无人区这种人吃人的特殊情况下,首先要解决是自然欲求。社会性不能让自己在这种环境中活下去,只有通过生物性解决生存问题,人才能够思考。导演宁浩也曾对徐峥说,“你就像一条狗那样去演,狗要去咬人。动物性就是利己、暴力,在这里,只有这个动物性才能让你活下去,否则你没有出路。”

1、第一类:律师和女人

徐峥饰演的律师终究不是狗,而是根深蒂固的人。律师是最能够在社会体制下好好生活的人,他们精通体制与法律,更精通如何钻体制的空子给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他们清楚社会人的底线与命门在哪里,能够在社会游刃有余的生活。虽然盗猎头目目光凶残,徐峥依旧能够颤颤巍巍地谋取到自己既得利益,甚至优于既得利益。

为盗猎头目辩护、威胁盗猎头目获取利益、嘲弄小交警、电话连线北京指挥他要上新闻头条事宜……利欲熏心、争强好胜、睚眦必报的小市民形象跃然屏幕。然而当他进入无人区,遇到两名普通卡车司机,境况急转而下。他积极地与卡车司机斗智斗勇,却意识不到一切早已或者从未在自己掌控之中。

一天一夜的戏份,导演没有给徐峥和观众一丝缓冲喘息的机会。徐峥所有的遇见都是灾难、所有的选择都是人性的呐喊与挣扎。车祸,是报警还是毁尸灭迹。遭遇敲诈,是反抗还是任人宰割。枪口之下,是反抗还是惟命是从。人命关天,是救还是视而不见。人性的三点在徐峥身上挣扎取舍。

与徐峥在同一阵营的还有女人。余男饰演的无人区加油站的妓女。其实女人在无人区是个唐突的存在,却是自然生存环境中不能忽略的存在。女人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像沙漠里的仙人掌,被囚禁历经艰辛却依然活着的隼,伺机而动。女人的“动”,加剧了剧情的冲突,让单线的剧情更加立体丰富。在现实社会,连女人都打,可以作为评判一个人人品的标准。在无人区,只有徐峥观念中还存在男女之别。

女人在无人区麻木地活着,没有那么不能忍受。她的生存能力是谎话连篇,对谁都不信任,见风使舵。她的行为举止说明她没有见过大世面,是个没啥坏心眼活得很糙的普通人。普通人会怕死,会关心一个人的死活,见到杀人会惊恐会向着虽然可恶但至少自己熟悉的环境逃跑,会拿出自己一点甚至所有的积蓄去为人买命,虽然微不足道,却作为普通人会做的一切。

女人是最能够适用环境残酷与环境转变的生物,在强烈打击的情况下,她可能活下来并且可能会生活得更好。有人认为影片结局对女人的处理太过积极,但事实上,人性的恶恰是为了映衬人性的.善。影片虽简单粗暴一黑到底,但女人为徐峥的付出,以及徐峥为她的付出,都值得两个人中任何一个活下来,活得更好。

2、第二类:加油站家族

同徐峥以为自己站在体制的最高层,在人类社会可以畅通无阻一样。加油站家族以为他们是无人区的王者,在无人区可以为所欲为。加油站是无人区唯一的加油站,除妓女外加油站的五个人是唯一靠这块土地生存的本地人。他们无比熟悉无人区的环境以及路人甲乙丙丁在无人区的处境。

加油站老板不是原始人,他懂得基本的法律,也懂得市场营销的捆绑销售。加油站相当于高速路上的休息区,这里提供汽油、修车服务、小卖店甚至小姐的娱乐表演,还提供威胁、勒索、骚扰、掠夺往来过客。他们的精神性与社会性仅限于彼此之间,其他人类在他们眼中只是生死无关的生物而已。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更强大的敌人出现,加油站日常生态系统被打破,加油站的个体也会出现联合怜悯弱小的本能。加油站家族的失败,一方面败在他们除生物性外还存在稀薄的人性,一方面败在他们如井底之蛙,不能面对更强大敌人的入侵,更不应觊觎自己能力范围外的财富。

3、第三类:盗猎团伙

用四个字形容多布杰饰演的盗猎团伙老大:黑、静、恨、绝。他心够黑,黑如煤炭、黑得发亮、黑得无色,甚至你会觉得他无心。他够静,静如止水,鹅毛落水而不起波澜。遇事不怪,见事不惊。他够恨,如果他是人,别人都是蝼蚁,生死不值一提。他够绝,挡路者死。冷酷的心加上冷静的头脑,使其立地而不败。

多布杰是《无人区》的森林之王,没人能做到他的黑静狠绝,就没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命运安排,就像电影中的大BOSS最终只能借助天打雷,不然无法收场一样。尽管如此,多布杰也是“只能死不能败”的存在。他的人性中只剩下生物性,所谓人性的弱点在其身上不存在。

另一个黄渤饰演的盗猎者就二了点儿。同他老大一样,生物性的比重也占了黄渤人性的绝大部分,可惜他有勇无谋还点儿背到家。唯一一次故作聪明的在公路上为徐峥设个坎,还被徐峥一车撞飞。黄渤的戏份不多,却贯彻始终,极具力量。其出色的表现也为《无人区》这部严肃的黑色作品,增添了为数不多的笑料。

《无人区》的观后感 15

由48名登山队员、摄像、录音、后勤人员组成的混编队伍,从拉萨浩浩荡荡开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羌唐无人区,希望围绕普若岗日冰原一圈,并登上海拔6000余米的普若岗日冰川主峰,成为第一批征服这座高峰的人。

听上去多么激动人心的故事。

然而事实却是,48名队员有5/6都因为身体原因提前撤回。与此同时,由于极端恶劣的天气和拍摄器材的意外损毁,队员们最终未能完成登顶的夙愿。

遗憾,似乎永远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看过片子的观众都会知道,本片的95后导演子君的身上,肩负着一些沉重的`东西。这些东西令她对羌唐这片神秘的土地心驰向往,同时也促使她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在纪录片这种不会说谎的、纯粹的影像面前,这些感情才会更加显露无疑。

如今的很多片子在提到藏地时,都往往会同信仰扯上关系,不管这些联系是否与主题相关。然而信仰是什么?是一个个老阿妈苍老的面庞?还是一个个装饰华丽的转经筒?似乎都不是,那不妨和这部片子一样,只观察,不要尝试去谈它。

与此同时市场上充斥的很多“毒鸡汤”也深深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因此当你在与身边朋友聊天时,时长就会听到很多“文青”对西藏的略带盲目的向往。而真实的藏地是什么风貌?景色很美自不必说,但是美景的同时,是高海拔给人带来的严重高原反应,甚至是肺水肿和呼吸综合征。

《无人区》的观后感 16

《无人区》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寓言,一个关于人性、生存与规则的探讨。宁浩导演通过这部作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无人区,让我们在这个看似荒凉、无序的世界里,看到了人性中最真实、最原始的一面。

影片以广袤的西北大漠为背景,通过徐峥、余男、多布杰、黄渤等人的精湛演技,展现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无不围绕着“规则”与“无序”的主题展开。在五百里的无人区,没有法律,没有道德,似乎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依然并存。

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是一个野心勃勃、唯利是图的人。他为了帮助悍匪洗脱罪名,不惜利用殉职警察的酒驾作为借口。但当他与悍匪因尾款问题发生争执时,他的自私与贪婪暴露无遗。然而,在面对真正的危险时,他又展现出了人性的另一面。他试图与悍匪和解,甚至在最危急的时刻,他还试图保护一个无辜的孩子。这种复杂的人性展现,使得潘肖这个角色充满了真实感与可信度。

而黄渤饰演的悍匪,则是一个典型的亡命之徒。他凶狠、狡诈,对待他人毫不留情。但在这个无人区中,他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他不仅要与其他悍匪斗智斗勇,还要面对大自然的考验。当他被潘肖背叛后,他的愤怒与绝望达到了顶点。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依然在与命运抗争。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堪称一流。广袤的大漠、荒芜的公路、破旧的车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荒凉而危险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人性的冲突与挣扎被放大到了极致。

此外,影片还通过多个情节与细节,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例如,当潘肖试图用金钱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而当他试图保护一个无辜的孩子时,他却得到了真正的尊重与认同。这些情节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总的来说,《无人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它不仅在视觉上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与冲击,更在情感与思想上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无人之境中,人性依然可以闪耀出光芒;而在这个充满规则与秩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并坚守那些美好的品质与价值。

《无人区》的观后感 17

《无人区》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寓言,一个对人性、法律和生存状态的深入探讨。导演宁浩以其一贯的黑色幽默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看似荒凉但充满生命力的无人区。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大西北的荒漠地带,这里人烟稀少,规则几乎不存在。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的各种面貌得以充分展现。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原本是一个唯利是图、精明能干的都市人。但在无人区的种种遭遇,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道德选择。

影片一开始,黄渤饰演的杀手被抓,而徐峥作为律师则试图通过种种手段为其洗脱罪名。但在这个过程中,潘肖也逐渐被卷入了无人区的种种纷争和冲突中。与此同时,影片通过寓言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法律不再存在,人们将如何生活?

影片中的无人区,就像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在这里,弱肉强食似乎成为了唯一的规则。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依然可以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就是人性中最为光明和高尚的一面。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苍凉的大漠、荒凉的.公路、残破的车辆……这些都为影片营造了一种荒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而影片中的音乐,更是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那种荒凉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无人区的中心,亲身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

此外,影片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徐峥、余男、多布杰、黄渤等人的表演都非常出色,他们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无人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更在思想和情感上引发了观众深刻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依然可以保持的善良和勇气。

《无人区》的观后感 18

电影《无人区》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人性和社会规则的深刻反思。导演宁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成功构建了一个既冷酷又充满温情的无人区世界,让观众在苍凉的大漠中看到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电影开篇以两只猴的故事作为寓言,巧妙地隐喻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从猴群到人群,我们似乎看到了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看到了规则与欲望的交织。在这个五百里无人区中,没有法律,没有道德,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样的设定使得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成为了探索人性深渊的载体。

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是一个充满野心和唯利是图的形象。他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取利益,但在面对悍匪时,他的自私和贪婪却成为了他的软肋。这样的角色设定,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规则和道德底线的思考。

而黄渤饰演的悍匪,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角色。他虽然是亡命之徒,但却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他在面对潘肖时,虽然表现出了凶狠和残忍,但在关键时刻,他也展现出了温情和人性的一面。这样的角色设定,使得电影中的冲突和对抗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除了主角之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故事。陶虹友情客串的角色,虽然只是短暂的出场,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情节,也为电影增添了一抹亮色。

电影在画面和音效上也做得非常出色。苍凉的大漠、稀少的人群、紧张的音效和配乐,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五百里无人区之中。这样的视听体验,不仅让观众沉浸其中,也为电影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无人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公路电影。它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享受,更在情感和人性上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规则和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它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也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的电影。

《无人区》的观后感 19

宁浩的《无人区》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深入人性本质的哲学探讨。作为中国的首部大西北公路片,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在这两者之间,人类如何自处。

电影从一片荒漠的西北地区开始,苍凉的大漠和稀少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百里的无人区,就像一个现实版的“动物世界”,这里没有规则,似乎只有弱肉强食。黄渤饰演的角色刚刚捕获了一只鹰隼,就被一位手持AK的公安抓获,这正如俗话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电影所展示的,远不止这种简单的生存法则。

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可以说是电影的核心人物。他代表了现代社会中那种野心勃勃、唯利是图的人。他利用殉职警察酒驾的借口,成功为悍匪洗脱了罪名,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背叛。但当他因为尾款问题与悍匪发生争执,最终开走了那辆红色法拉利时,他的命运也开始发生了转折。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动物。他们在这个无人区中相遇、相争、相杀,但最终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有恶报,这一切都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电影的拍摄场地主要集中在甘肃敦煌、新疆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的戈壁沙漠,这些地方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而电影的故事情节,更是像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谜题,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猜测、思考。

宁浩的电影总是能给人带来剧情上的惊喜,处处都是掩藏的'伏笔。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能让剧情发生合理的翻转。这也是《无人区》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人性探索的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无人区》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它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西北的壮丽风光,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在这个看似荒芜的无人区里,其实隐藏着世界上最丰富、最深刻的人性故事。

《无人区》的观后感 20

《无人区》这部由宁浩执导,徐峥、黄渤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于201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西部无人区,这里充满了未知与危险,正是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将人性的善与恶、贪婪与纯真推向了极致。

影片的核心围绕着以黑老大为代表的犯罪分子展开,他们的人性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贪婪与邪恶。黑老大的形象,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写照。他们为了金钱和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伤害无辜。黑老大在片中的种种行为,无不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漠视和对金钱的渴望。当老板娘识破他的真实身份并企图敲诈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灭口,这种冷酷与残忍,让人不禁对人性产生深深的怀疑。

然而,影片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罪恶的展示上,而是通过对其他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纯真。徐峥饰演的角色,虽然在开始时与黑老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寻求救赎。这种转变,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影片的.另一大亮点是方言的运用。汉语普通话、陕西方言和甘肃方言的交织,使得影片更加接地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西部地区的生活状态。这种多元化的语言运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与心境。

在我看来,《无人区》不仅是一部犯罪剧情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深度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它让我们认识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自己沦为罪恶的牺牲品。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个缩影。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行为,都在提醒我们,在面对金钱、权力等诱惑时,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底线,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

总的来说,《无人区》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影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元,也让我们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